学习与性格主题作文中考作文
红莺绿柳
2022-11-01 02:44:25
其它
其它

读书人负起古之学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谆谆教诲,跋涉在自己人生的漫漫长途……明代杨时夜读遇疑,终不解惑.不待天明,便顶风冒雪去访二程,午时到得程府,不巧程颢正在午睡.他便站立门口候醒.待到程颢醒来,杨时的脚面上已落满白雪.古人读书,不惟求识,重在立身,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信奉书籍若神明,马背上的犹太人可以放弃所有财富,除了书籍.流浪的民族在战争的阴影下四散逃逸,流离失所.没有家园的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给自己的灵魂镌刻上回家的路标.书籍如同文明的种子,无论流落何方,飘泊何乡,只要遇到懂他的人,给予浇灌,便会扎根生芽.有人说东方文化,说到底就是黄土文化,是啊,我们的族人正是把黄土当作书页,用血骨去培植,用一辈又一辈的守望当泉水去养育的啊.“耕读传家”便是我们民族繁衍希望的血脉.清代王夫之隐于乡间,每每耕作之余,他就从牛角上取书阅读,是以得了个“牛角挂书”的美誉.浙江隆岗诸葛村的大公祠上悬着“耕读传家”的家训,作家陈忠实则用自己的笔墨为我们描述了战争阴霾中的白鹿原“耕读传家”中的民族生存的一线希望.我们的民族正是一手锄铧,一手“论语”,体味百态人生,传颂华夏文明的,由古至今,传至四方,根植于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当中.网络时代,刺激感官的各种事物层出不穷,书籍成为各种文字符号,深入到更为广阔的空间.有人崇尚快餐文化,读书仅仅为搏一笑;有人崇尚生活享受,读书不过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没有书籍可读的日子,人们的情绪浮躁不安.人们不知道福楼拜、左拉,不懂李白、杜甫,偶尔附庸风雅,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的屈原死得壮烈!”唉!网络普及,可怜焦纸,这字里行间有多少读书人的叹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