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仿写作文600字(1)
我的爷爷已经年过花甲了,他瘦瘦高高的身躯,有着一头花白的头发和一双不再明亮的小眼睛。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不少的痕迹,在我印象里他是一位和蔼的老人。
爷爷对我太过溺爱,让我不免有些厌烦。小时候放学回家时,爷爷总爱抱我,他那扎人的胡须,贴在我的脸上,让我很不舒服。嘴里喊着:“孙儿、孙儿”,激起了我一身的鸡皮疙瘩,在我多次告诉奶奶之后,奶奶也说过爷爷几次,可爷爷一看见我就忍不住要和我亲近。
爷爷不太注意卫生,我很少见爷爷洗澡,看见他颈上厚厚的黑泥,我不禁有些嫌弃。有一次,爷爷接我放学时,我闻到了一股臭味,这臭味是从爷爷身上发出来的。我急忙拉着他回家,让他赶紧洗个澡。在把极不情愿的爷爷塞入浴室之后,我在心中感叹:爷爷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呀!
随着年纪的增长,学业的加重,我近视了。黑板上老师的字迹越来约模糊。后来,我坐在讲台前看东西都有些费力了。同学们劝我快去配一副眼镜,有的同学还让我试了他的眼镜,戴上之后看东西的确清楚了很多,但是还是有不太合适。在课堂上遗漏的知识越来越多,我觉得真的要配眼镜了。父母在外工作,奶奶在餐馆里上班,都没有时间。
我让奶奶请一天假带我去配眼镜,她一直不肯。对我要配眼镜的事我一直没和爷爷说。因为我总感觉,没读过什么书的爷爷出个门就会迷路。一天,我在求奶奶去陪我配眼镜时,爷爷听到了,她说:“孙儿,我陪你去,反正我又没什么事儿。”我看向爷爷,说:“爷爷,你都不知道在哪配,你怎么带我去啊?”爷爷抿着嘴没再说话。
几天后,爷爷一脸郑重的对我说:“走,我带你去配眼镜。”我的脸上写满了不相信,但看看爷爷坚定的眼神又不忍拒绝,心想就当陪爷爷出去玩一趟吧。我跟在爷爷身后,七一拐八一拐地来到一家眼镜超市前,我震惊了,爷爷看着我一脸惊讶,笑笑说:“我打听的,就这家眼镜最好!”随后,爷爷在眼镜超市为我精心挑选了一副黑框眼镜,说:“黑框的好,显得我家孙女乖巧沉稳。”我戴上眼镜以后,感到看东西好久都没有这么清楚过了。我看向爷爷,他脸上的皱纹仿佛更深了,白头发更多了。但他眼中对我的关爱却从未少过一分,此后我对爷爷充满了感激。
从那以后,我似乎对爷爷的厌烦和嫌弃都消失了,渐渐地对他产生敬意。虽然,后来我又换了好几副新眼镜,新眼镜比旧眼镜更昂贵更流行,似乎更适合我。但爷爷给我买的那副眼镜依然保存在我的“百宝箱”里,看到它,我就想起了我那瘦高身躯花白头发的亲爱的爷爷。
愿我的爷爷长命百岁!
阿长与山海经仿写作文600字(2)
太姥,是奶奶的母亲,在我几个亲《堂》兄弟姐妹中只有我见过她,我并不知她的名字。在她所在的村中,太姥是最高龄的,所以村中与她岁数相差无几的都叫她老大姐;五六十岁的称她大婶或大妈;其余都称她老奶奶《老婆婆》。我总是称呼她太姥;但到憎恶她的时候——当她打我或骂我时,就叫她“老太婆”或“老人”,可这样的后果总是被爸爸训斥一顿。
开始,我不大喜欢她的,叫她讲故事,她总是讲“当年,当年怎么样怎么样……”古语有云“好汉不提当年勇”,我听得都快烦死了,根本不像讲故事,倒像和尚在念经。
太姥还有洁癖。家里的地板、桌子、电器总要一尘不染;特别是地板,要是有根头发她都能发现并赶紧捡走。一次,我不小心把米粒掉在了地上,她叫我快捡起来,还把我叫到一边听她絮絮叨叨,这一下来就是几个钟头,我站得脚发软,听得都快晕了……
她的家门口有一棵荔枝树,好大好大,至今已经将近一百多岁了。
那棵荔枝树每年都能生特别多的荔枝,可是树太高,而且不好爬,所以总要用竹竿去打。
那年夏天,我和父亲去太姥家,那时候正是荔枝成熟季节,而且是最甜的时候。那时,我经常坐在太姥家门外的竹椅上,仰看荔枝直流口水。可是树高,摘不到,更别说吃了,真是可望而不可及啊。
“想吃吗?”我吓了一跳,哦,是太姥。我“嗯”了一声,接着就问:“这么高,您摘得到吗?”她不做声,蹒跚地走到院角,吃力地把一根长竹竿拉到树下,艰难着抱起竹竿,用尽全力去打。过了几分钟才打下不足十粒,自己却累得气喘吁吁。她休息了一会儿,抱起竹竿,可是力气不够,长长的竹竿歪向一边去,她的身体跟着竹竿走。她好不容易站稳脚跟,使尽全力,朝一大串荔枝打了下去,“噼里啪啦”,几片树叶连几颗荔枝一起掉落下来,我赶紧去捡。
我把所有打下来的荔枝都捡到筐里,再把一些掉下来时摔坏的和有虫子的荔枝剔掉。
太姥把荔枝拿去洗了洗,拿起一粒,轻轻地把荔枝皮剥开,荔枝果像一只刚破壳而出的小鸟,一下子“跳”了出来,鲜美的果肉晶莹剔透,让人垂涎三尺。一咬下去,果汁一下子就喷出来,那真是美的享受啊!
没想到她竟能给我摘来荔枝,这使我对她产生了敬意。
可是我没想到,那竟是我见到太姥的最后一面,由于那时我正准备着迎接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所以我没能去参加太姥的葬礼。我并不知道她的名字,问奶奶,奶奶总是以“忘记”的借口来回答我。我只知道太姥爷在很早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太姥独自一人拉扯大六个孩子。
仁厚黑暗的地母呀,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阿长与山海经仿写作文600字(3)
自从得知是长妈妈踩死了隐鼠,小鲁迅便对她抱有敌意。平时,两人坐在屋中,总是进退维谷,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终于,阿长打破了沉默,“迅哥儿,你常说的《三哼经》是个什么东西?”她面露好奇,凑近鲁迅跟前。鲁迅不耐烦地应了几句,想着:阿长只不过是个没学识的粗人罢了,又怎么懂得《山海经》?鲁迅的几句话,简单描述了《山海经》的特点,却被阿长深深刻进了心中。
过了几天,正逢回家之日。凉风肆意的掠过,吹进了阿长的衣襟,她不禁掩了掩自己那破旧不堪的外套,低着头继续往家走。这时路过一条街,迎着吵闹声,她抬头一看,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她似乎想到了什么,搓了搓冻得通红的双手,艰难的将自己肥胖的身躯挤进人群。
远远地瞧见一家书店,阿长心想:这儿会有迅哥儿的《三哼经》吗?她走了进去,扑鼻的梅香混杂着淡淡书香飘来。四处环顾,周围的人都衣着端庄,气质大气。“掌柜,有没有《三哼经》?”她粗鲁的声音把顾客的注意力吸引了,纷纷转头看向她,面露厌恶。阿长的脸顿时通红,还未等老板回答,就一溜烟地逃出去了。
阿长在街上走了好久,却都碰了一鼻子灰。要么是被赶出来,要么是没有《三哼经》。可阿长并不打算放弃。这时,她远远地瞧见一家在角落中不起眼的小店,相比周围冷清得很。她抱着一丝希望,慢慢走进去,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这儿有《三哼经》吗?”这家店漆黑,屋角书柜边似乎还挂着蜘蛛网。阿长又问了一遍:“这儿有《三哼经》吗?”却还是无人应答。正当她打算离开时,灯突然亮了起来,这才观察到,看似不起眼的书店,别有洞天。
书柜触感很细腻,一闻还有种淡淡的药香和甜香,每本书仿佛都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引诱着她。这时掌柜走了出来,他身着朴素的中山装,笑容满面地回答说:“我们这有《诗经》《三字经》《阴符经》《神异经》《握奇经》……不知你要的是哪本?”掌柜说了一堆,阿长却也听不懂,只好赔笑地说:“那本带图画的!好像还有没脑袋,拿斧头的怪物?”掌柜听得一头雾水,阿长见状连忙补了一句,“貌似……对,还有九头的蛇!”一听此话,掌柜这才恍然大悟般从柜中拿出四本小册子,上面刻着《山海经》三个字。
阿长翻开一看,果真是迅哥儿心心念的《三哼经》!她迫不及待地说:“好……我这就给你钱儿。”她摸索着裤袋,掏出一个小小的钱袋,拿出几张小钱,毫不犹豫地递给掌柜,“太谢谢了!”
阿长哼着欢快的小曲,恨不得将这来之不易的《三哼经》立刻拿到鲁迅眼前,出了店门,风也止了,她兴奋地一跃而起:“迅哥儿的《三哼经》到手啦!”
阿长与山海经仿写作文600字(4)
深秋的鲁镇,天空有点儿阴沉,灰蒙蒙的,河边树上的枝叶黄绿斑驳,被风吹动着,发出沙沙的声音。小巷深处,一位老妇走了过来,仿佛是向那古老的“鲁镇书店”走去的。
她就是阿长,我们家的保姆。只见她在书店门口徘徊了一阵,鼓起勇气,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走进店内。眼尖的伙计发现了,冲她大喝一声,“干什么?”又像连珠炮一般发出数问,“你识字吗?看得懂吗?有钱吗?快回去洗衣服吧!去去去!”接着,就连骂带赶地把她驱出去了。她还扒着门不放,问着,“你们有《三哼经》吗?”“没有没有!听都没听说过。”伙计没好气地说。
她便只好无奈地走了。雨已经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阿长把心一横,直奔另一家“咸亨书店”而去。刚进门,就看见伙计们以惊异的眼神瞧着她,她满脸陪笑着,问“有‘三哼经’没有?”伙计们面面相觑,耸了耸肩。阿长又急着说,“带图的,我要带图的书。”大家更奇怪了。一个见多识广的伙计道:“什么图?我们没有‘三哼经’,只有《叁??志》,五十文一本。”她急忙道:“不是……是一个没头的人,左手拿一根棍,右手拿一块搓衣板板,旁边有个袋子……”众人听她一阵玄乎的描述,都蒙了。还是那个见多识广的伙计跳将出来,大声喊道,“是《山海经》吧,我们这里贰拾陆文一本。”她赶紧满脸堆着笑,一个一个地数出26个铜板,递上。又拿着《山海经》,左看右看,确定是迅哥儿说起的样子无疑才罢。
往门外一看,雨已经大了起来。她愁容满面地回到柜台,想讨张油纸包书。伙计的眼睛骨碌碌一转,道“油纸是有,但要一文钱。”阿长心里只是叫苦,却又不能不买,便不甘心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铜板来。伙计随手给了她一张破旧的油纸——那油纸本不要钱的。只见阿长小心翼翼地把油纸裹在书上,又怕不严实,解下头巾包在书上,抱在怀中。
她一手抱着书,一手挽着竹篮,走出书店。背影逐渐湮没在鲁镇来来往往的人群之中。
阿长与山海经仿写作文600字(5)
“哎!你好!你知道哪有书店吗?”阿长告假回家,给儿子添置了些东西,没过多久便回来了。来程,走着羊肠小道,望着街边小贩,想起小少爷,思念之情溢出了眼底。突然,眉头一皱,停了下来。走前,小少爷一直念叨着的那本书是《山哼经》?她擦了擦颈上与额头上的汗,向左边的那条路走去,那件新的蓝布衫渐渐地显示出了深蓝。
问过路后,阿长来到了两家书店门口,她停下了脚步,用手帕擦了擦汗,进了其中一家书店。“有什么需要帮忙吗?”伙计上下打量阿长,疑惑地问,眼中充满了厌恶。“我要买三哼经!”阿长说道。伙计瞪大了眼睛,疑惑又似确定的说:“三哼经?”阿长的眉毛不禁皱起连忙说“三哼经啊,那种有画的三哼经!”还伸出手比划着,身上的肉也跟着一颤一颤的。伙计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没有没有,你到别家买吧!”
只见阿长一脸失望,走出了店门,她来到另一家书店门口,犹豫着,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那件新买的蓝布衫似乎也在烦恼,烦恼着怎么避开那粘乎乎的汗水。这家书店里的伙计见到阿长,先是一愣,似乎在想阿长那样的人怎么会出现在书店,正要把她赶走,突然眼中露出了一丝狡黠,连忙走出门,讨好的说:“我们这有许多各式各样的书,不知道你要什么书?”
阿长用手帕擦了擦汗,有些局促的说“三哼经,我要买三哼经!”“三哼经?”这位伙计也是听的一头雾水,“我们这有《山海经》,但是没有三哼经。”说着伙计拿出一本《山海经》,给阿长看了看,阿长用手帕擦了擦又湿又粘的额手,牙齿咬着嘴唇,努力的回想着小少爷对她说的话: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还有,还有许许多多很奇怪的画……应该就是这本了吧!“您说的就是这本《山海经》吧?不贵,也就十……十八文。”
那紧贴着她的蓝布衫终于挣脱了汗水,阿长舒心的笑了“有就好。”她给了伙计十八文钱,揣着那本好不容易买来的《山海经》走了。
那天气依旧不热,却吹了习习的凉风,树上不时的有几只鸟儿欢快叫着。
“迅哥儿,你要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阿长与山海经仿写作文600字(6)
长妈妈到处向人打听“三哼经”这本书。毫无疑问,别人都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再加上她的外貌,就对她嗤之以鼻。长妈妈不耐其烦的去打听,别人朝她发脾气:“你敢问我,我不知道,看你的样子就知道没好事,去去。”
长妈妈受到打击了,她似乎有点心灰意冷,看着墙角蹲了下来,她在想着鲁迅那渴望的眼神,苦苦的期盼,她心想,她不能就这样完了,她还要继续找。
她决定站起来,阳光照在地上,她的影子越拖越长,渐渐的消失了。一时的决定造就了后果。长妈妈来到了人多的地方。这时,她看见前面有一家书店,高兴的跑了过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多的不可胜数的书,她眼花缭乱,她问老板:“你知道有画儿的“三哼经”在里面吗?”老板那古怪的眼神在她身上打量了一下,说:“我不知道,你自己去找吧!”长妈妈不认字,这对她来说是天大的困难。她只好出了门,那失望的眼神又出现了。
一直往前走,她走到了一家破烂不堪的书店,她问这家书店的老板:“有画儿的“三哼经”在哪呢?”老板原本想倒闭这家书店,听到有人,打了一个雳霹,她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但是我这儿有一本《山海经》,挺好看的,三头六臂……”长妈妈听到这,又惊又喜,立即买下了这本书。
长妈妈抱着书,屁颠屁颠地走着,嘴里说着我不知的话语。但我知道长妈妈是太高兴了。她终于买到了,买到了那鲁迅渴望已久的一本书。她高兴是因为鲁迅得到它之后就不再苦苦的期盼了……
长妈妈买的书里面包含了许多爱,这让鲁迅30多年后还仍然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