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作文高三
全力以赴
2022-10-30 02:42:52
高三
其它

自仓颉造字以来,汉字一直是表意象形文字。祖先创造了文字,既交融了文字的灵动与美感,又交融了文字的悲欢离合。一个字是一幅画,那么一个字就是一个视觉感很强的世界。比如《距离》,通过这种复杂的横、竖、横,我仿佛看到了一种强烈的幽怨向上的趋势,伴随着古典美感逐渐渐行渐远,彼此若即若离。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古典美是建立在距离之上的。我们可以想象,这个距离是“你居长江之首,妾居长江之尾”的遥远相思,或者是比地理距离更远的家庭观念和等级,或者是“千里孤坟,无处可悲”的生死分离,或者是忠臣与不知自己的君王之间的哀叹。

有人说“诗是痛苦的结晶”,文学是从强烈的情感中喷发出来的,距离是现实与美好的通途。然而,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天水与天水的距离已经大大缩短。手机和互联网随时快速传递信息。火车和飞机立刻把相爱的人送到对方身边。网上各种经历让做爱和阅读本该认真投入的“快餐”“泡面”内容黯然失色,让本该集中在心里冲向胸口的块块自行崩塌,而不是用酒或诗词浇灌,从此一去不复返。

没有了距离,没有了强烈的情感,没有了锐利的锋芒,所有的人都是鹅卵石,在更顺畅的相互促进中失去了古典美,只留下现代的忧伤。

不招人送我,一个给爱人缝冷衣服的怨妇,怎么能在七月的大火中叹息?没有君臣之分,怎么会有“谏死,战死”的激昂仁义和《出师表》的赤子之心?没有月亮下父亲对没有等待的幼童的守望,没有远离塞外严寒的朋友的痛苦,怎么会有《阳关三叠》的离别,一株杨柳的别离,一滴十里亭的泪,一句“别着急,前方的路没有知己,世界上没有人认识你”呢?

虞丘先生说,“山隔的距离是一种绝望,水路相连的距离是一种悲哀”。现代剥离了“山”和“水”,淡化了“远”和“悲”。在文学与美的领域,我们只能一点点绝望,希望远方还在,人情还在,美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