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个性(精编3篇)
超越梦想
2023-03-09 04:44:16
初三
其它

初三个性(1)

世界是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它映射出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尽管如此,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活出自我、活出个性,给生活添上自已的靓丽色彩。

一直以来,我们有着“大一统”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生活习惯了整齐划一、一刀切,我们有“四书”、“五经”,我们有“八股文”,我们有清一色的蓝布中山装,我们有着全国上下一句话的过去。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统一模式。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各种条条框框之中,那是什么?那是山!那是人们付出了血泪的山。焦仲卿自挂了东南枝,陆游只能感叹“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连得道高僧法海也要做出棒打鸳鸯的事来。他们都为世俗中的“统一”所迫,丢失了“个性”。后一代人过前一代人的生活,重复着前人的人生。“个性”,在他们的人生中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千篇一律的苍白啊!

再来瞅瞅新时纪的今天,世界上有多少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他们一味地模仿偶像明星的发型、妆容、服饰打扮,还趾高气扬地为自已辩解:“这叫时尚,有个性,你懂个啥?”实则不然,偶像明星应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们应学习他们高尚的内在品质修养和成功的经验,而不应盲目模仿肤浅的外表。那些盲目跟风的人们误解了“个性”的真正含义,殊不知自已早已离真正的“个性”越来越远,也早已将年少气盛,有个性的自已遗失在了谷底深渊,可叹可叹!

暖风吹过,神州大地千奇百态,生命,展露出了自已的本色,君不见,有人穿起了破烂的牛仔装,有人唱起了摇滚,有人以模特、戏子为职业而不再遭受非议,有人还成为了快乐肥宅。人们开始按自已的意愿活着,不用再考虑别人的非议,活出自已、活成个性,成了很多人的追求。多美啊!五彩缤纷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发型,超然带感的摇滚音乐,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光,千奇百怪的生活及工作方式,你会觉得生活很丰富多彩,生活很有趣,生活每天都在变,每天都很新鲜,你也会感叹:个性十足的生活,真好!人间,值得!

拥有个性,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很精彩,你的潜力非常大;你会发现,你越来越有魅力;你会发现,个性是生命的标志。丢失个性,你在别人眼中会像白开水一样枯燥无味,丢失个性,你也很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因为你没有特别之外或越人的地方,丢失个性,你只能活在别人影子里,毫无生气的前行,丧失了生活的本色,也丧失了自我。

社会因个性而丰富多彩,生活因个性而有滋有味,生命因个性而展现真我风采。我们要活出自已的个性,活出自已的亮色。因为那是生命的标志,拥有个性,我们才是我们自已!

个性,不可丢失。


初三个性(2)

美国心理学家埃·弗洛姆认为,每个人都有充分利用自己潜能成长和发展的固有倾向。这就是所谓的个性。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重视人的潜能研究,为心理学领域带来一次变革。并借此推出著作——《健全人格及其塑造》。而“塑造”一词在字典中的含义:用石膏、黏土等做成人或物的形象。

既然是“塑造”个性,那么人最初“发展的固有倾向”必然会被改造,甚至是同化。即使依据书中所论述的模式进行人格上的培养,“健全”后的也必将是毫无棱角的“玩物”,又有何个性可言?

要我说,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理应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理当是一个人共性中所凸显出的一部分——最珍贵也最无价的部分。

假如让周邦彦执铜琵琶、铁鋽板,唱“大江东去”,让李白执红牙板歌“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你作何感想?恐怕他们镌刻青史的个性形象会被彻底颠覆,进行思想上的“重组”。“或和之,或不和”,都必将使中华文化宝库失色不少。

自诩为“中国白话第一人”的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曾在其文章《看谁文章写得好》中高调自擂:“……奇迹来自李敖这边。白话文在李敖手里,已经出神入化。在中国传说中,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必有不世出的人出世,因此我说: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我深信,我这一辈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凭好文章,就足以不朽。我纵笔所至不检束,把白话文写得气象万千,光芒万丈,这种中国功夫,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好一段“不惭”之“大言”!看过其文章的人都知道,李敖很为自己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刻薄的嘴”而自傲。他的胸藏锦绣,他的铮铮傲骨,他的嬉笑怒骂,无不揭示他的“狂人”形象。是真我的个性,铸就了他台湾文坛“第一狂人”的地位。

再看看那些试图改造别人个性、重塑别人人格的人,岂不多管闲事?要知道,每个人的个性化都是其存在方式。只有个性的绮丽魅力,才能构成世界的多彩。

北宋徽宗赵佶在位25年,政治上饱受诟病。但宋徽宗如果不是赵佶,就算他再有才华,再想尽方法营造艺术氛围,宋王朝历史上也不会取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后世更不可能流传其侧锋如兰竹、飘逸劲挺的“瘦金体”,不可能继承其精微灵动、气韵潇洒的花鸟画。他生性柔媚轻浮,不是帝王之材,却因此成就北宋艺术领域的鼎盛,展示出无价个性!

当然,在信息技术飞速民展的当代,我们崇尚个性的张扬,并不韵味着要标新立异。

请看当前网络上流传一组“霸王”标题:《火锅之战独缺太空易舞步,场均1。8次封盖你快回来!》《因为“男人偷吃有理”,所以“红杏出墙”无罪》《一块叫作教育的遮羞布》。

“个性化”的创新固然值得提倡,一个好的标题诚然无可厚非,但倘若单纯地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夸大其词,实则内容空洞,缺乏灵魂的写真,不免如“镜中花,水中月”,作无病呻吟之痛。

个性贵在自然,要溯“本”,要求“真”,不要“做”。只有真我个性,才属无价;也只有无价个性,才能创造出无价的珍宝。



初三个性(3)

你从喜马拉雅山下袅袅走来,带着一袭冰山雪莲圣洁而忧伤的气息;你从江南水乡中姗姗来迟,举手投足间隐匿着温婉如玉的气质;你从西北的大漠款款走来,严寒逼人的狂风挡不住你嘹亮而婉转的歌声。

世间万物,或冰山一隅,或小桥流水;或塞外秋景,或北国风情;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上帝这个万能的造物主赋予了每一种生灵个性,使它折射出独有的光芒。

生命就像一簇樱花,花期甚短,却将毕生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它的生命让人明白了厚积而薄发、韬光养晦的含义。所以生命的意义就是给这个世间留下一个美丽的背影。驰骋历史的疆场,你是否看到有的人为正义与尊严宁死不屈,不肯低下他尊贵的头颅最终引颈受戮。他们的璀璨个性中包含着正义与尊严。你是否看到有的女子多愁善感,寄情于落花,托愁于舴艋舟。她们对情感的尊严与对国事的离愁深深感动了后人。这是一种个性,个性中有对爱情的理解和对历史的批判。你是否还看到古今沙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迈;你是否在马蹄疾驰过的伏尸千万的沙场上,一滩滩血泊中找到了烈士仍旧新鲜的心脏,他们一定还在牵挂着家中的妻母和嗷嗷待哺的幼儿。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在时光蹄下卷走的尘土中熠熠生辉。

时光积淀了岁月的光芒,也磨练了作家的手笔刀锋。鲁迅手中细瘦的笔杆就是革命的刺刀,以疼痛唤起了国人的觉醒。张爱玲在上海滩的繁华都市背景下以女性独有的细腻道出了她的清醒。巴金在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落后挨打的形势下宣扬了青年人寻求独立与自强的热情。

个性就是混沌中的一抹刀光剑影,劈开了是非与清浊。个性就是泼墨画中留白,是莲花自淤泥长出的洁净根茎,不染世俗浊恶。个性就是在浩浩荡荡的洪水中依然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坚守着正义与职责。个性就像是沙中的金子,闪烁着无尽的光泽。

世界五光十色,每个人的生命都被贴上了同样的标签。我们应该绽放出自己的美丽,让单调平庸的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