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初三(优质16篇)
满园春色
2023-03-09 02:06:20
初三
其它

年味初三(1)

爆竹,新衣,团圆饭,勾勒一派和谐。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橱,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小时候,小孩子们无一不憧憬着过年。在我的认知里,过年就是家人团聚,穿新衣,给老人拜年收红包的日子,是大人们清闲娱乐的日子,更是各家各户走亲访友,传递喜悦的日子。在我七八岁的时候,过年还是热热闹闹的。家里人多,每次吃年夜饭都要用两张小桌子拼在一起才行。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为年夜饭做准备。母亲在厨房忙碌着,父亲也在帮忙。菜香飘满整个院子,正在嬉戏打闹的五六个小孩赶忙停下脚步,一个个似做贼似的蹑手蹑脚地走到厨房门口。蹲着围成一个圈,商量对策如何“偷”出厨房里飘香的辣椒炒肉。最终,派我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一步三回头地走到厨房里赶忙躲到案板底下,见母亲不注意,火速端起盘子就逃离犯罪现场。伙伴们见我凯旋而归就都来围着我。就这样,战果就被我们你一口我一口地分赃完毕。我们还意犹未尽地舔手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继而只听一阵阵笑声传遍村子的各个角落,门外的鞭炮声也在噼里啪啦地为我们庆贺……现如今,我已经十五岁了,不知为何,我总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如今过年,总会出现这样一副画面:几个小孩三五成群拿着手机,结伴联盟打游戏,只见他们紧盯手机屏幕,手指快速点击,手机里穿出一阵阵打杀的嘶吼声,大人们端来一盘盘饭菜也置之不理。过了一会儿,新一轮娱乐项目来袭——抢红包。不管大人还是小孩,目不斜视,眼睛长时间不眨一下,死定屏幕,一看见红包,手指快速猛戳屏幕,发出“嘚嘚嘚”的声音。就连在饭桌上也是吃一口看三看。老人们满眼的落寞,无尽的无奈……一部部手机手中拿,一个个红包指尖抢,一阵阵打杀声传入耳内,一脸脸无奈尽挂脸上——这是如今的过年。手机,红包,朋友圈,勾画无尽落寞。从何时起,年味开始被忽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酷爱手机?从何时起,开始流行指尖拜年?


年味初三(2)

小时候,年味是浓浓的,现在,年味是淡淡的……

记忆中的中国年,总是热闹非凡,燃放烟花爆竹、舞龙舞狮、还有必不可少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好一派热闹的场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全家人也会一起贴春联、大扫除、包饺子、一起守岁等等,这些,都会让儿时的我很兴奋,觉得盼望中的`年,它真的来了。

随着慢慢长大,年味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里正发生着变化。

小时候,为了迎接新年,我总是最积极,帮着大人贴春联,包饺子,打卫生,晾晒辣鱼腊肉、做年夜饭等,屁颠屁颠的跟在大人后面跑,总觉得过年是个很好玩的事情。现在,爸爸妈妈会让保洁阿姨来家里打扫卫生了,很多食品可以网上购买了,连年夜饭也可以到酒店订餐了,我变得无事可干了,过年,我也就不那么期盼了。

在部分城市,燃放烟花成为了污染空气和不安全的因素,被禁止燃放,这多少让节日的气氛变得有点冷清。虽然路旁的绿植被装点了五彩缤纷的灯饰,却总是觉得缺少了浓烈的氛围,纵然是各处装饰的中国红也显得形单影只。当然在市区要看到一次舞龙舞狮,那就更难了。总记得小时候在乡下看到的舞龙,人们踏着欢快的脚步,在鞭炮声中挥舞着龙把,祈祷着来年风调雨顺,那震撼的场景仍然在我的脑海中,这场景我应该有好几年没有看到过了吧。

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一起围着火炉,吃着零食,聊着天,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守岁,一起辞旧迎新,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打开新的一年的最佳方式。现在,大家都变得都很忙碌,总会有属于自己的事情,让一起守岁也变得很难,今年就是我和爷爷一起守岁的。70几岁的爷爷,平时总是早早就睡了,而每年的除夕他却总完成守岁才休息。也许,他守的不是岁,而是古老的习俗与他那不变的初心吧。

年味,在消无声息中真的淡了……


年味初三(3)

年是母亲的期盼,孩子的渴望,亲人的团聚。

俗话说得好: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过年的时间却都是一样的。

过了腊八就是年,年味儿也就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就已经紧张地置办起了年货。我家也不例外,妈妈紧张地到处购买各种各样的零七八碎儿,有花生、胶枣,栗子,蜜饯……应有尽有!爸爸则是在家打扫卫生。我和弟弟则是到处购买玩意儿,有风筝、口琴、灯笼、还有弟弟最喜欢的爆竹……

孩子们喜欢,大人们也忙乱。我们必须预备好过年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除夕真热闹。在这一天,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也都穿起了新衣。妈妈很早就起来做年夜饭,一会儿切大蒜,一会儿又熬汤,可忙了。弟弟则是在外面放一个又一个的爆竹,玩得不亦乐乎!妈妈真是有一双能工巧手,没过一会儿饭就做好了。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吃了,妈妈做饭实在太香!妈妈对我说:“你不可以一个人先吃饭,要等大家到齐了,才能吃。知道了吗?”我说:“知道了,妈妈。那为什么一定要等大家一起吃呢?”妈妈对我说:“因为交上是团圆饭,亲人是要团聚在一起的。”没过一会儿功夫,全都到齐了。我对妈妈说:“可以吃了吗?”妈妈笑着点了点头。年夜饭过后,就是我最喜欢的“发红包”。我拿到了妈妈给的红包,同时也拿到了妈妈给的一段寄语,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你已经十几岁了,还有一年半,马上就要面临中考了,你一定要努力啊!”我心想:是啊!在这年的背后是母亲的期盼,孩子的渴望哬!这时,弟弟蹦出一句天真的话:“要天天能拿红包,该有多好啊!”

面对新的一年,我应该多一份责任,我决心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母亲、老师对我们的期盼。

我想这大概就是伞味儿了吧!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一串串的爆竹声。让它们成了年味儿的不可缺少的调咪剂。让过年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年味初三(4)

每到春节,火车站人山人海,火车上人拥人挤。人人的心都被“家”牵着、拽着,急迫地往家赶。对于常年奔波在外地的人来说,春节就是最幸福的节日了,因为春节可以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我的家乡在过春节的前几天,人们会打扫屋子、贴对联、贴窗花、贴门神。在过节期间还会举办庙会、走亲戚等。逛庙会最有意思啦,有各种节目表演,有踩高跷、跑龙船,还有各种各样的地方特色小吃,好吃极了。

今年春节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呢。年夜饭可丰富了,但是饺子却是最不可缺少的了。妈妈做的饺子可好看了,煮熟了像个金元宝,又亮又圆。“这象征着年年有元宝,年年不缺钱”,爸爸打趣地说到。

大年初一的早上,几乎各家各户都要燃放鞭炮。据大人们讲,春节燃放鞭炮是祖辈传下来的,是为了驱除一切邪气、晦气呢,这样在新的一年才能够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呵呵。我才不信这样的传说!但不管怎么说,大年初一早上燃放鞭炮这一习俗现在仍然得以流传。

春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潼关老家走亲戚,我和亲戚家的小伙伴们在一片空地上用树枝和棉花干架起来,然后买了一些小零食,到了晚上我们围在一起玩起了篝火晚会,有的吃东西,有的摔小甩炮。

中国年应该是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才算完毕。最热闹也应该是正月十三、十四、十五这三天了。这三天好多地方都在举办庙会,扭秧歌、唱大戏、走高跷,非常热闹,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市工人文化宫逛庙会,看热闹。晚上,我们又去了公园,公园里面也是张灯结彩,各种各样彩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天鹅灯、鱼儿灯、莲花灯、花瓶灯。还有大街两边的树上和花草上也挂满了各种颜色的串灯,把整个城市“妆扮”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十分艳丽、壮观!

这就是我所看到感受到的中国年、家乡味。


年味初三(5)

20xx年,对我而言是有着特别意义的一年,这年的春节,也过得格外充实,格外富有年味儿。

涟源的年味

除夕前几天我回到了家乡涟源,我爱这片土地,在这儿我有归属感和自豪感,这虽不如大城市那么繁华,但过年的热闹程度绝不输其他地方。马路进行了提质改造,周道如砥,路灯亮得耀眼,两旁新栽的树木披上了彩灯。我瞧见一位大爷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一辆小汽车在他面前踩了个急刹,大爷也停下来。我以为随之而来的会是一声叫骂,没想到司机探出头来,笑着说:“大爷,您先走!”我心里一阵感慨,人人都如此期盼回家,可又都如此包容谦让。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卖各式年货的吆喝声不绝于耳。我听到的最多的话是挑担的农人对客人说:“过年了,给您少个零头得嘞!”那憨厚的笑容带着这些年货似乎也一块淳朴了。

家乡换上了新的节能公交车,春节期间也不涨价,大家都愿意搭乘。司机说:“要下车的乘客按下门铃。”一位大嫂用新奇的眼光打量着新车,小心翼翼地按下门铃:“还有这样好玩意儿?”大家都乐了。我待了几天后才发觉,市区内没有一声爆竹声。一问才知道,市区内早已经燃烟花爆竹了,抬头望去,穹顶的深蓝仿佛蓝得更纯净了。家乡正在发展,家乡人的生活正越来越美好,年味也显得文明而特别。

长沙的年味

除夕当早,我就得离开涟源去长沙了,临走前我让外婆再给我泡一杯红枣糖水,这是每年必喝的,预示来年红红火火,我也十分喜爱,怀念这个熟悉的味道。随后,我与父母赶到长沙伯伯家与“亲友大部队”汇合。今年与以往不同,各个分队全部到位,七个家庭,大大小小十九个人欢聚一堂。年夜饭非常丰盛,好吃的摆满了一大桌,大家举杯畅饮,拍照留念。除夕自然少不了压岁钱,我的口袋就被塞得满满。我们不只收到在身边家人的祝福,远在美国的堂姐和武汉的小爷爷都通过微信发来了祝福,一家人的心跨越时空,紧紧连在了一起。饭后,我们放下手机,去梅溪湖观赏花灯。各样花灯令人眼花缭乱:喜庆的红灯笼、中国结;鲜活的锦鲤、天鹅、孙悟空……花灯承载的是人们对新年的希望。一家人除了聚餐外,还去了省博物馆增长见识,开拓眼界。琳琅满目的文物,让我惊叹古人的智慧,也更好了解了湖湘文化。历史与现代相融合,长沙的年味别有一番风情雅致。

年年过年,如何才能一年新似一年?我觉得,不能只是吃吃喝喝,还应有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充满内心。


年味初三(6)

一年一渡的新春佳节到来了,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夜之夜。

除夕夜,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吃上一餐团年饭,表示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晚上,我吃过年夜饭,全家人都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新年联欢晚会。12点的钟声敲响了忽然,“噼里啪啦”的一声鞭炮声印入耳帘,我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烟花的声音彼伏着,像是在与过去的一年告别。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了窗前,最值得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非花却比花甚之”的烟花了。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通!”地面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个调皮鬼,给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出了“天女散花”,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

天空中顿时成了“花”园,“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多么热闹的除夕夜之夜!“嗖,嗖,嗖”,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响声,那漂亮的烟花托着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在天空中划下一道道拱们之后,“闪亮登场”了。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美丽的大花园!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冲上天空,又慢慢落下来;有的像秋菊、月季,万紫千红,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窜上天空,刹那间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不已。那各种各样的喜庆声连成一片,好似响彻云霄的交响乐。真是动听极了!鞭炮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响声在天空中回荡。炮仗、鞭炮双管齐下,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鞭炮声、炮仗声汇成一股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这绚丽的色彩,不正象征着我们祖国的锦绣前程吗?


年味初三(7)

自小在城市中长大,在那终年看不见满天星斗的市区,年,似乎在其中淡去,只留下,那抹始终忘却不了的情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对幼小的我而言,并不是那么铭刻于心,懵懂的年纪,自然不会对它有过多的感情与寄托。中国年,对那时的我,只不过是吃一顿好饭,看一场当时也看不懂的春晚,收一些明早要交给父母的压岁钱罢了。看着大人们与家中的老人谈得热火朝天,心中却只在乎农村里的稀奇事物,杀鸡宰猪,好不热闹。为驱逐一只叫“年”的怪兽,一到大年三十的夜晚,便放一整晚热闹的鞭炮,年,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至于年味,浓浓的,尽管也弄不懂那是什么,但是,总有一种对那时的回忆,留在心底,久久不能散去。

不知不觉,长大了一些,在三四年级连一张“伍圆”都是一笔巨款的岁月,最盼望的即是过年。除夕夜的我,仅仅在意那几个装满了百元大钞的红包,心中喜滋滋的,想象开学时在校门口买几千包辣条时的情形,心里自然乐开了花。可守完岁,刚到床铺上,还没来得及点点时,妈妈就将那几个红包以“小孩子手上不能拿钱”为由夺去,可我又不敢。于是含着不甘,沉沉睡去,年,也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过去。年味,回头品一品,似乎就是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餐饭。就这么简单,可又难以忘却。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渐渐取代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连春节也是如此。大年夜,大家围在桌旁,不约而同的拿起了手机,尽管想与其交流的人就在身边,可还是用冰冷的键盘与其交流,就这样,家人与家人之间的距离被渐渐拉开,老人们在厨房唉声叹气,我,却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僵硬地滑动,操纵着虚拟的英雄,在王者峡谷里肆意跑动,老人们的抱怨,对年轻一辈的我们,似乎不起一点作用,年,就如一杯浓浓的奶茶,被渐渐冲淡,甜味,淡了许多,留下一袋无味的渣滓,年味在其中,似有似无。

何时才能想大人们以前所说的那样,过一个尽管贫穷,可又无比快乐的“年”呢?那年味,一定很香很浓吧


年味初三(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间,新的一年来了,在这一天,人们打扮得干干净净来迎接这崭新的一年。家家户户贴倒福,中国结,放鞭炮……年味儿浓浓,关于过年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年"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这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目若朗星。乡亲们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一位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上山避难去了。半夜,"年"兽闯进村。发现:老婆婆家,门贴红纸,屋内通明。"年"浑身一抖,扑过去。院内突然传来炸响声,"年"再不敢往前凑了。这时,婆婆的家门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年"狼狈逃蹿了。第二天,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向乡亲们述说了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知道了躲避年兽的方法,家家贴对联、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外出打工的人们还要回来吃团圆饭,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与对新的一年的期盼。晚饭后,还要去拜年,拿压岁钱。大人们围坐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拜完年后,就到了我们放鞭炮的时候了,街上也有许多小孩和大人在一起放鞭炮。一只只烟花在天空中飞舞着,不一会儿,烟花散开了,在空中形成了“新年快乐”这几个字。小孩们也放起鞭炮来,烟花在半空中天女散花,成了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天空中,顿时,天空变得五彩斑斓。

在快乐之余,我又多了一份思考:我又大了一岁。这时,我才认识,品出了年味。


年味初三(9)

哇!过年了!时间飞逝,转眼间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除夕之夜,我们的村子非常热闹。家家户户门口早就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红底金字的大幅对联;门窗里都飘出年夜饭的香味;小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村子里尽情的追逐着、嬉闹着,有的在放着各种各样的礼花与鞭炮。

我们家的门上,贴上了我写的春联。我今年写的'春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岁新年新景”。横批是:“春意盎然”。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客厅的茶几上放着鲜花、水果、点心、瓜子与糖果。我们全家团团圆圆。我们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等着看春节晚会。爸爸、妈妈今天显得特别高兴。爸爸端起酒杯,首先感谢妈妈一年的辛苦,祝贺我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又被评为三好学生。我也端起杯子说:“祝爸爸、妈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生活得快快乐乐、踏踏实实”。我们全家都碰了杯,我们都喝的是饮料。

刚吃过晚饭,我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去敲邻居姐姐的门,与她一起放烟花。随着导火线的点燃,“啪啪”几声“霹雳”,响彻夜空。我的手随着烟花一起抖动,是激动,是兴奋……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烟花里“储存”着的几十朵花一朵接一朵飞上夜空,慢慢扩大又慢慢散去,那种五光十色、绚丽缤纷,足以组成最美丽的画面。特别是许多人一起燃放各种烟花时,那种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却又精巧细致、玲珑剔透的美让人陶醉其中。我那颗欢乐的心也随同烟花一起绽放在深邃的星空中。

放完“窜天猴”,我们又冲到大街上,点燃“星火棒”。自由自在地跑着,手中“怒放”的“红色火花”,依照我们的奔跑路线,画出一幅幅新春图。还有每一颗星火都是一声问候,一丝祝福,一片温馨,一份快乐……美好的愿望尽在不言中。

到了晚上十二点,晚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门外也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们全家都来到大街上看热闹。我的烟花放没了,但是我的心里却还有一束美丽的烟花。

那满天的礼花与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直延续了好久好久。那幸福之花,既是对美好一年的告别,又是对新的一年欢庆,它开在天上,开在地上,也开在大人与孩子们的心中。

想到自己又长了一岁,心里不免涩涩的;但又想到明天可以走亲戚,收压岁钱了,心里又不免美滋滋的。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除夕之夜!


年味初三(10)

转眼间,又过去了365天,我仿佛看到时光隧道中一个小姑娘慢慢的朝我走来,我问她叫什么,她说:“你好!我叫新年!”。

初三,爸爸与妈妈带我来到了紫阳湖公园游玩,一进大门,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孩子们穿着新衣服跑来跑去,处处充满了欢笑声;情侣们依偎在一起,谈情说爱;大人们陪着孩子玩摔炮,玩小鞭,玩娱乐设施,不亦乐乎。啊!多么美好!

接着我们来到了花鸟市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兔年气氛,大家都围着那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挑逗,戏弄着它们,给它们喂食,看着它们不断咂动着三瓣小嘴,我心中升起了一种喜悦与爱慕之情,于是我问爸爸妈妈可不可以买一只小兔,可爸爸说太臭了,我只好放弃了想法,闷闷不乐的走了。

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一棵大树下围着一群人,便连忙拉着爸爸妈妈过去看看,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爷爷手拿两个竹签在一口小锅里,搅上几下拿起,给身边的一个小伙子,爸爸跟我说那叫搅糖,我也想要一个,于是我就给了爷爷二块钱,只见爷爷灵巧的手拿着竹签,在锅里上下搅动几下递给我,瞧!那竹签上缠淡绕着一团淡黄透明的糖稀,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糖香,我学着爸爸的样子,把糖稀垂下来,套成一个圈,拉长,在绕上去,不断重复,直到它慢慢的变白,最终变成雪白就可以吃了,我咬了一大口,我差点没甜的吐出来,那糖把我甜的觉得牙齿好像都可以吃!

往前走去就可以看见画画的地方了,走上前去,顿时觉得眼花缭乱,不知到画哪个好,最终我选择了一只小兔瓷娃娃,慢慢走过去,我看见大家都拿着小刷子认真的图画着,我找了个地方坐下,也开始画了起来,我觉得非常满意,我还在小兔的背后写下了心想事成这几个字,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

来到湖边,往下看去,可以隐隐约约看见那清水里有一小群便体通黑的小鱼在水里摆着尾巴,有时一只小鱼轻轻跳出水面,激起浅浅的波纹,为紫阳湖增添了一丝小小的色彩。

紫阳湖这里有着许多味道:花的味道,草的味道,过年的味道,喜庆的味道;这里有着许多的欢笑:大人的欢笑,情侣的欢笑,小孩的欢笑;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年的味道。


年味初三(11)

睡梦中的我被一声巨响的鞭炮声惊醒了。外面好热闹呀,有放鞭炮的、有放烟花的、看到眼前的一幕,我想到了一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今天是春节,我有点小激动。一大早外面就鞭炮声一片混乱,大家都捂住耳朵,面对面笑。来迎接春节。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此时的我在老家。大门上贴着喜庆的春联。到了老家,我便就不及待的讨红包。我接过外公外婆的红包,连声说谢谢。这是我今年第二个红包,第一个红包想知道是谁给的吗?当然是我的父母,好了我们回到正题。过年要有红包的地方,才有年味儿。这个红包真是精致又漂亮,我满心喜悦地打开了红包,数了数有六张。顿后时,我的脸都笑开了花。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红包放到最里层格子里。

过年放鞭炮也少不了,一个天还没亮的早晨,震耳欲聋的巨响让我无法继续安睡,迷糊糊的我,醒了过来,原来是鞭炮声。现在外面正在挨家挨户的放鞭炮。其实过年放鞭炮也有很大的意义,寓意是:驱走年兽、辞旧迎新、新的一年大吉大利,也有平安的寓意。虽然放鞭炮吵的我无法安睡但今天的确是个特殊的日子,已经过年了我就不一般计较了。我等了好一会,鞭炮声才停。终于可以继续睡觉了。

天很快就亮了,洗冼漱漱就该吃早饭,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今天的早饭是饺子,每逢过年都要吃饺子,饺与交有谐音所以有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意思。热乎乎的饺子端上来了,这次是什么饺子馅儿呢!我心急地夹着一个饺子就往口里塞又吐了出来,好烫啊!一股热气进入我的鼻孔,我马上知道了饺子是什么馅儿的是芹菜馅儿的,芹菜馅的饺子就代表了勤财之意。是勤劳的意思,吃饺子真是太有趣了!我吃了整整一大锅的饺子。

拜年,是我最乐意去做的一件事。因为可以讨红包。来到舅舅家门口两边都挂着又红又大的灯笼。那两个大灯笼吸引了我,你个大红灯笼上还有花的剪纸。我好奇地问舅舅为什么过年还要挂灯笼呢?舅舅说在家门口挂上灯笼是为了避免怪兽,因为怪兽怕红光。舅舅看我对灯笼有很大的兴趣,准备教我做灯笼。只需要一张长方形红色卡纸,先将卡纸两边各留出零点五厘米,然后分好等分再用介纸刀切开接下来卷一卷卡纸使卡纸变成弧形然后剪成条形,再贴上绳子灯笼就做好了。舅舅拿出红包,我连声说三声谢谢。今年的新年我依然过的很开心!

年味是一家人能够团圆,年味是有红包,年味是放鞭炮,年味是吃年夜饭。我不由得感叹了一声过年真好!


年味初三(12)

背倚着木门,木门光滑而灰溜,散发出冬日阳光般的温暖灶膛里柴禾劈哩啪啦地响着。爷爷咝咝地抽着烟,向灶里添着柴禾。奶奶在锅台上翻炒着,烟气很快弥漫了整个厨房,呛得我咳了出来。

像单调的素描,漫山遍野地萧索的颜色,铺天盖地地撒满了整个窗台,可即使是这样无事做的冬日,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有数不清的乐趣。运气好的时候堂哥伊东逮住一两只野兔子,这是让所有大孩子垂涎的事。而年纪略小的孩子就只能捧着皴裂的红扑扑的.脸,鼻子一吸一吸地,趴在堂哥家的院墙上,听那杀兔子时野兔乱扑腾的声音,心里不知是激动还是惋惜。更多的时间孩子们会摆弄那两毛钱一盒的擦炮,一擦盒边沿,往冰面上一扔,只听啪的一声。冰面上就只留下一个小小的黑乎乎的印记。扔进空罐头瓶子里的声音更奇特,瓮声瓮气地嘭的一下。倘若多扔几个进去,罐头就常会震得打颤。各个村庄上此起彼伏的炸响的声音,算不上大,却大肆地炫耀着孩子们的快乐。

似乎吃食都总是别人家的好吃些。两三个孩子挤在厨房的矮桌子边,脚却不安分地踢来踢去。然后,每一个人一海碗面就端了过来,都挑了大块的鸡油在碗底,香得钻入骨髓。将粗瓷碗有缺口的一边转到另一边,香菜厚重的味道扶摇直上,趴在碗沿滋溜溜地吮吸一口汤,暖烘烘的。于是几个孩子埋着头呼哧呼哧,不亦乐乎。

到了傍晚,炊烟在远处一点点升了起来,直直的,不浓,略高一点时便渐渐地散了。于是,那绵长的亲切的呼喊声就悠悠地在空旷的田野、河岸上散开来了。浓郁的乡音,满蕴爱怜。若是喊了两三声依旧不见孩子虎头虎脑的身影,母亲或奶奶就拎着饭铲子奔出院门吆喝起来。袅袅的炊烟,模糊的喊话,一点点地漫漶,昏乎乎的甜蜜。而今我坐在教室的桌前,任凭旧年的声音无形地在脑海里出现,又带着不能再触及的遗憾流回往昔,怅然而美丽。


年味初三(13)

在我们长沙过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开始。

过小年这天,要祭灶神。就是把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擦得干干净净,还闪着光。今年过年呀,我也帮外婆洗了碗和瓢,冻死了!然后又在灶上点了几根香,再在灶上放一些吃的,再全家一起许愿,今年我许的愿是希望我的`眼睛能康复。

大年三十这天,也就是除夕。这天晚上,我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竟然不让我睡觉,说这是守岁,而且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灭,然后现在都不用柴火了。除了很小的孩子都要守到十二点以后才能睡觉。那天晚上真是煎熬!我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还要坐在那,不一会儿,眼睛慢慢地就闭上了,头一低,就睡了。我爸又把我叫醒,不一会儿,头又低了下去,这就是“钓鱼”,钓着钓着,终于到了十二点,倒头便睡。老人守岁代表珍惜时光,大人守岁代表为老人祈福。这天当然要吃团年饭,我跟外婆说我要吃红烧肉、辣子鸡、小炒黄牛肉、手撕白菜……我还没说完,外婆轻轻敲了一下我的脑袋,说:“傻孩子,过年呀,不可以吃白菜,要不然‘一年白过了’!”这天还要洗澡,洗去一切晦气,说真的,冷!

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起来放鞭炮,“啪啪啪啪……”我还没睡醒呢!我昨天守岁呢!十二点才睡!这么早就放鞭炮。“啪啪啪……”,这一个人放就算了,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放!当然这是象征今年红红火火,然后早上要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那天,我和外公一起写了春联,和我爸一起贴了春联。外婆说贴春联是驱赶一个叫“年”的怪兽。

从初二到初十,就给亲人朋友拜年,这家送一包墨鱼,那家一包木耳,当然我最喜欢别人送我红包,我就说:“谢谢!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芝麻开花——节节高!”

元宵,街上又热门了起来,这天最重要的是吃元宵,还可以赏花灯,逛庙会,猜灯谜。

这浓浓的年味,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总是期待着明年春节的到来!


年味初三(14)

2018年悄悄地来了,今日我站在时光轴上2017与2018的交点上,从人们的一言一行中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跟随着时间来到了2017的末尾。就在过年之际,我发现了,街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年味”:街边的树上挂满了红色的灯笼,街上的人都欢欢喜喜地结伴而归,还有些人提着各式各样的年货准备回家……可能是因为过年的原因吧,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心里装着开心幸福的事情。

回到自己家中,家里面也充满着年味:妈妈和外婆在包饺子,外公在做豆腐,而爸爸虽然不在家里面,可是他却在外面的'市场上购买过年的食材。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一起为过年而准备。

时光一下子就到了2017年的最后一天。从我早上起来开始,爸爸就开始准备饭菜,而妈妈正在打扫家里的卫生。我为今年的年而感到非常的兴奋,马上从床上跳了下来,希望可以为家里做些什么。

妈妈给了我一个“艰巨”的活——剁肉,这是为了做油豆腐而准备的。我一开始觉得,这哪是什么活啊,这么简单的事情还需要我来做?顺手操起两把刀就开始剁起来。可是,不一会我就觉得两臂酸疼,感觉连刀都举不起了。就在我想要继续的时候,妈妈制止了我,并说道:“这剁肉也是要有技巧的。你看,剁肉的时候只要转动你的手腕,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肉剁碎。”她一边说还一边做给我看。我看了之后,不禁感叹道:“想不到,这剁肉还需要有技巧,真不是一般的活。”妈妈又说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技巧,你就是要从这些小事做起!”

不一会,舅舅也来了,与我们共享年夜饭。当热气腾腾的饭菜被端上桌,我们一家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无话不谈的时候,整个屋子里充满着快活的气息,不禁让我感到十分温暖,我想这就是年味吧。在不知不觉间,桌上的饭菜随着时间地推移被扫空,真是好不快活啊!

天色黯淡下来,现在是一年一度的春晚时刻,我们再次围坐在一起,一同观赏着春晚的节目。今年的春晚真是十分精彩,有小品、相声、戏曲、武术表演还有唱歌表演……不禁让人心生愉悦之情。我想,这温暖的感觉,肯定也是年味之一。就我们的欢声笑语中,一晚上的时光从身边流逝,转眼之间又到了一个年的开始,2017年已经过去了。我随着爸爸来到楼下,点燃了新年的第一炮,迎接2018地到来。

就在这2017与2018相交之际,我感受到了无穷的快乐和温暖,可是不管怎样,能够与家人在一起,就是年味之一。我明白了,和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年味。


年味初三(15)

年,就像平日里一样,过便过了吧。毫无认何留恋惋惜之意。中国人,也许正在渐渐的将年味开始淡忘。可只有即将远行的“候鸟”,才会有一种预警——又要迎来一次大的迁徙。

做父母的往往不希望儿女离开,但却会默默地整理好行李。就在我出发前的一个小时,准备换好衣服走的时候,便发现在自己的床上放满了行李。自己杂乱的书桌,也一尘不染,直到这时,我才真正开始留恋这里的一切。母亲永远认为她一直亏欠于我,就像天底下所有游子的.母亲一样,深邃的眼中满是期盼和泪,并且时时担心着孩子。这行李中单是衣物就有满满一行李箱,我打开来看,净是一些新服,新鞋子,多得像是有意在增加我的负担,于是我就将几件衣服塞回了衣柜。

母亲看见了,走过来对我说:“儿子,这衣服你怎么不带着?”我漫不经心说:“学校里得穿校服,带了也没机会穿。”母亲没说什么,虽然神情又点失落,但还是帮我把衣服拿出来。接着,她又给了我两盒钙片,“你最近在长身体,吃点钙片,我只希望你长高一点。”说着说着,又嘱咐我路上小心。母亲对我期望很高,唯一的心愿就是让我考上一所好大学,她认为那才叫出人投地。我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我跟你姨妈说了,你行李箱里有我熬的鸡汤,记得帮你热一热。现在竞争那么激烈,在那里我也不能让你的身子落下……”母亲抬起头,眨了眨眼,意识到什么之后就又继续整理。

终于快要走了,又要奔向那个令我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那里没有家的温暖,却让我怀揣梦想,大步向前。母亲不舍地拉住我的手,又不放心的问我有没有把桌上的那一袋水果带上,我摇了摇头,母亲便急了,执意要让我拿去。她于是冲向了家,又飞奔回来,手里提着一袋水果,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但她却轻车熟路地将水果塞进我的书包,而后用手拍了拍,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我不敢直视她憔悴的脸,以至于分别时我的头一直扭向一边,但我的脑海中却能幻想出母亲目送我离开时落魄的背影。

这时我真正才明白,母亲对游子所有的关心、思念、牵挂和浓浓的爱意都包含在这沉颠颠的行李中。这份情感将伴随着游子,在异地他乡找到自己的归宿。


年味初三(16)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年味作文600字-初三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道刺眼的光从手电筒中照了过来,照向了一抹更刺眼的红色维护市区整洁,严禁烟火!老天,现在是过年呀,为什么不能放烟花?没有烟花爆竹,这过年还有年味吗?何为年味?哪有年味?身边好似吹来一阵风,要把我呼呼的吹到有年味的地方去。

耶!过年啦,过年啦!噼里啪啦,欢呼声中,爆竹声中,新的一年来临了。泥巴路边,挂着一个个大红灯笼,路边的小孩,穿着红色的大棉袄,人手拿着一把烟花,玩的不亦乐乎。这次的年在乡下过的,无论在哪过年,充斥着温馨的年味就是一个幸福年。我也买了不少烟花,打算玩个尽兴呢,点燃一根火树银花,在夜空中不停的划圈,留下一圈圈闪闪发光的年味,还在那儿熠熠生辉。玩着玩着,就到了老房子里,恰好赶上长辈们在发红包呢,赶紧着给长辈们一一拜个年,收下长辈们的红包与期许,荷包里鼓鼓的',心里也暖暖的。给长辈们敬过茶后,再邀上及格发小,在那弯弯的月亮下面,喝点儿果汁,听着大人们的打牌哄闹声,还有小朋友们的嬉戏声,和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里面各式各样的精彩节目,被相声小品逗得咯咯直笑,这样的温暖与惬意。不知不觉,在乐呵声中,守岁的时间也到了,大家一起迎接新年,道过拜年好,在袭来的睡意中安稳的睡去。

醒过来是,已是天亮,不经意间往窗外一望,看到的,确实繁华而冷漠的街道以及严禁烟火的横幅。难道所谓的年味,只能在梦中体会了吗,我不禁思索起来,但是又只能迷茫地看向窗外。

这时响起了让我喜出望外的声音:女儿,明天除夕,我们去乡下过年啦。我马上就可以过我想过的有年味的年了,我是多么期待那个有年味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