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蜡法 初三10班 江欣昀 3号
梅兰竹菊
2022-10-21 04:18:37
初三
其它

我国湖南博物院有一件春秋中期的青铜器,云纹铜禁。

它四周有透雕的多层云纹,禁上部攀附12条龙形异兽,它凹腰卷尾,探首吐舌,面向禁的中心,宛似群龙拱卫。另有十二只异兽蹲于禁下为足。其器身由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犹如古代建筑上的斗拱。多层重叠,纵横交错,支梗又相互卷曲盘绕,而又互不连接,令人叹为观止。云纹铜禁外形精美,但这却不是它享有盛名的原因。它整体由失蜡法铸就,是我国失蜡法铸造的代表作品。

失蜡法也称熔模铸造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多用于铸造具有复杂形状的铸件。失蜡法在中国的历史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采用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是楚共王熊审盂,战国以后,失蜡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除鼎、彝外,还用于铸造印玺、乐钟、佛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贮贝器、饰件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就有上文提到的云纹铜禁和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墓青铜盘尊。

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失蜡法也广泛应用在各方面。北京、山西、内蒙古、江苏、广东、云南、青海、西藏、佛山、苏州等地现仍用失蜡法制作艺术铸件。它也用于现代工业领域。我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就是由失蜡法精密铸造出来的。

那失蜡法究竟是怎样的呢?首先用蜡制成铸件的模型模,在外部覆盖别的耐火材料,敷成外范,使之成为整体铸型。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原来是蜡模的地方就成为了空腔,最后往内浇入液态金属,待其冷却后除去外范,就得到成型铸件。

失蜡法,这个春秋战国的铸造工艺,在21世纪得到传承,得到发展。可以预见,它将在中华铸造领域,谱写新的华章,散发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