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声音初三(优质9篇)
错过花期
2023-03-13 06:37:23
初三
其它

有一种声音初三(1)

声音,人世间存在着千百种,唯有那天地间最纯朴的天籁之音,才能唤起我们沉睡已久的灵魂。

每天,无论我们在不在意,愿不愿意,都会有太多的声音充斥着耳根,譬如汽车的疾驶声,飞机的轰鸣声,悦耳动听的歌声,以及司空见惯的说话声,喝水声,放炮声,狗叫声,等等。很多声音,因为其出现频率过高,或本身缺失美感而被人们忽视和不屑,但有些,却让我们过耳不忘,永远地留在了记忆里。

还记得瀑布声吗?那个山野中的精灵,一泻千里,一路欢歌,飞珠溅玉,气势磅礴。在那种声音的包围下,人类会感觉到渺小,如一粒沙子,似一颗尘埃。倾听着水与崖的对白,一切都静淡,一切都豁然,而曾经的不快,也会拨云见日,随风而去,心会渐渐明朗:红尘中的喧嚣,凡世中的浮躁,那一刻,都消失了,唯有耳畔那仿佛能够涤荡灵魂的瀑布声,使人心境明悟,思想放空,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细细感受生命的真谛。

你眷恋海浪声吗?那是天底下最细腻,也最壮丽的声音,它蕴含着一种包容万物的温暖,让人会不自觉地想到母亲,海浪声与母爱一样:深沉,久远。仿佛一杯化不开的巧克力,浓浓的温馨与甜蜜伴随着你。听海的时候,我只想做一颗朴素的贝壳,沉浸于大海的博大怀抱,去寻觅早已失落的温情,去思考长远的人生,去领悟大海带给我的启迪,再感谢生命里的缘分传奇。

你听过草声吗?是的,簌簌的草声。草原上,树林里,劲风吹过,草海便会发出一种“沙沙”的声响,接连不断,延绵不绝,身处其中,自己仿佛也幻化成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随它们的摆动而摆动,风吹草低,起伏有序,枯荣随季,生生不息,单棵草柔弱纤细,经不起风雨,一旦连成片,汇成海,便会众志成城,势不可挡,这就是团结的结果,群队的力量。小草如此,人类也一样。个人的思想局限,但众人拾柴,集体凝慧,则无事不可达也。

你喜欢雨声吗?它们或疏或密,或缓或急,或清新隽永,或大珠小珠。无数的雨滴,落在石头上,发出“嗒嗒”的声音,落在屋檐上,便是“咚咚”,落在麦子上,便是“沙沙”。这相同的雨滴,竟可以发出这么多种声音。从这些声音里,你若能找到你的影子,那么,那一滴雨就是你,你就是那一滴雨,而你又会惊讶地发现,别的雨滴中也会倒映折射出其他人的痕迹。

天地广袤,每个人又何其渺小,但这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汇合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共同发出的声音才是真正的声音,才是真实的民声,才最具代表力。所以,我们理应在人世间,寻找那些与生命,生活相同的声音。


有一种声音初三(2)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初三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表姐时常带我来到山坡上,聆听大自然里的鸟鸣声。她在寻找,寻找一种她记忆深处的神韵。曾经养过一对珍珠鸟,后来不知怎么地把它们“弄丢”了,表姐期盼寻到一种那对旧友的声韵。

聆听鸟儿婉转的鸣唱,回忆的花苞便随情绽放。

外婆拄着杖,将我的小手轻轻挽,我们踏着薄暮走向夕阳余晖。外婆轻轻吟唱着歌曲,我便尽情地享受,感受着这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神韵。倾听着外婆愉悦的心声,我也感到十分欣慰。

曾一次儿童节,外婆牵着我的手,领着其他七八个小孩来到离家不远的'公园玩。外婆吹了好多五颜六色的气球,她已年过古稀,吹起气球很是用劲,我看见她吹得脸都红了。她还边唱着歌谣:“气球气球吃饱饱,载着梦想驶上天;气球气球鼓肚皮,对着云儿问个好……”外婆怡然自得地哼唱着。她还教我们唱《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歌曲,她让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圈,她口中便唱着:“中外小朋友啊,大家手拉手,来自五大洲,同唱友谊歌……”童年的脚步便是在外婆那甜美歌声的伴随下走过的。

为了庆祝生日,我开了一个小小的生日派对,邀请了很多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朋友们为我唱起了生日歌,我愉快地倾听着。然而似乎还有一种听不到的声音,是那种似春莺夏燕鸣唱的扣人心弦的歌声,是那种犹如潺潺流水的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我想起来了,是外婆的歌声,是外婆那最美妙的嗓子发出来的世间最动听的声音!

我漫步在田园小径上,边哼着歌儿来到花丛边,期待小花跑到我的发髻来当装饰,可是这只是一场“梦幻泡影”,因为小花已经失去了一个助手,只能傻待在原地继续顾影自怜。

路过小溪,我突然发觉已听不着往日那和韵的声音了。噢,我明白了——小溪失去了一种伴音!

驻足于树下,只听见树上鸟儿那单调的鸣唱,不再有什么歌声与它们形成谐音了。烜阳当空照,草地上惟留下一个身影,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坐在湖岸边,面对着秋月,拾起一片荷叶,舀起一“叶”水,举至半空中,终于领会到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蕴。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童谣:“月圆圆,大玉盘,挂在空中放光芒……”不知为何,内心涌动着一股热流,好想吟唱,好想尽兴地欢舞,像昔日一般豪情地祝贺。但是,身边似乎失去了一位知己,失去了一个伴音,因而失去了以往毫不羁绊的勇气与激情。

早晨,有一个声音把我从梦中唤醒。我睁开双眸——咦?不是外婆!那会是谁在向我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呢?我拉开了窗帘这面小帷幕,窗外焕然一新的景象映入眼帘。我在寻找,寻找自己深处最动听的声音……可是,始终寻不到。

但是,我明白,那种声音,不是像那易随时间流逝而消逝的一抹夕阳,那是一种我心目中永恒的神韵!

在记忆的最深处,有一种最美妙的声音时时扣动我的心弦,令我魂牵梦萦。

……

我明白,不是这世上少了一个爱我的人,而是天堂中多了一个保佑我的人。我将永远把这份神韵珍藏于心中,因为,那是外婆留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800字


有一种声音初三(3)

有一种声音,伴随我走过了8年岁月,启迪我的心灵;有一种声音,给予我心灵慰藉;有一种声音,放飞我的身心。它就是琴声,那悠扬的旋律始终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小时候,当我第一次用稚嫩的手指敲下音符,那宽广优美的音色便住进了我心中,我不禁震撼了。妈妈问我要不要学琴,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从此,家里就多了一位伙伴——钢琴。我可真是把它当成了宝,每一次练琴都一丝不苟,很快,我就能弹出简单动听的曲子,这令我欣喜若狂,更加痴迷于弹琴,而它也用同样的热情回报我。那琴声就如同五彩缤纷的颜色,打开了我的心田,将我的童年染得多姿多彩。

渐渐长大,学业加重,我在琴凳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但这丝毫没有减少我对钢琴的热爱。记得四年级期末考试失利,我的心如霜打的茄子般沉重。回到家,我将书包放下,眼角余光扫到了钢琴。它静静地立在那儿,琴盖上的布随着微风轻轻摇摆,像是在召唤我:“来吧,来放松一下吧。”是啊,已许久没有弹琴了,是该温习一下弹琴的快感了。想到这,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指尖在琴键上轻轻划动,动听的旋律便倾泻而出,如水般缓缓地轻柔地包围着我。这是班得瑞的《春野》,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卷宁静的田园画,绿草丛丛,云飘蝶舞,而班得瑞走到我身边,那苍老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孩子,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一切顺其自然。”接下来是贝多芬的《命运》。那有力饱满的音符就像不屈于疾病的贝多芬,在向命运宣战,与世界扳手腕。透过音符,我依稀能听到贝多芬的声音:“生活处处有困难,只有内心坚韧强大的失败者,才会振作起来,获得成功!”弹罢,余音绕梁,我心中顿时明亮起来。合上琴盖,走进书房,继续奋斗。

琴声就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我的快乐和眼泪。它和我一起面对生活的挑战,就是这种声音,使我失败了继续努力,跌倒了奋力爬起。我知道,它将伴我走得很远,很远……

我喜欢这种声音!


有一种声音初三(4)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小时候,奶奶总会抱着我,唱歌谣,哄我睡觉,那么慈爱,那么温柔地摸着我的头。上学后,奶奶依旧照顾我,早起晚睡陪我学习。可我小时候总是不听话,不懂事,总惹奶奶生气,现在每次想到这儿,我都仿佛看见奶奶那慈祥苍老的脸。

下雨时,奶奶会备好伞,提醒我“宝宝啊,天凉要多穿衣服,要不会着凉的。”天热时,奶奶会备好水,告诉我:“天气热,多喝水。”每天学习到很晚,奶奶总会陪着我,直到我睡下,帮我盖好被子,还轻声在我耳边说:“好好睡觉,不要把手拿出来啊,晚上凉。”生病时,奶奶一副心疼的模样,每天按时喂我吃药。

现在自己独立生活了,每当天凉时,就会想起奶奶在我耳边说的点点滴滴,心中总是无比温暖,语言虽然简单,但却是最亲切的关怀,对孙女的爱!

人都是这样的,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假如能够回到从前,我一定会好好听奶奶的话。可惜时光不能倒流。

奶奶是我的启蒙老师,是她教会了我人生第一课——关怀,关怀自己,关怀别人。关怀是一种声音,是无声的声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一种声音,在你疲惫,需要人帮忙的时候,穿过爱,到达心中,虽然它轻柔、不经意,但会使你心中盛满感动。每每想起,仿佛关怀一直在身边,从未离开过。就像奶奶的声音一样,伴我成长,伴我走过每一天。

这些只不过是生活里的一些小事,纤如丝,细如线,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丝线,织起了爱的网,我被网在其中,享受着爱的温馨。

小树享受阳光,回报人们以凉爽的树阴,庄稼享受阳光,回报人们以丰收的喜悦。我同样享受着阳光,我将用无限情感和知识来回报奶奶,奶奶也会感到欣慰了。

记住关怀你的人,记住耳边关怀你的声音……


有一种声音初三(5)

有一个同学,他的外貌长得很不起眼,皮肤黝黑,极不讨人喜欢,一直是被嘲笑的一方,无论做什么都会被否认。虽然他也很努力奋斗,但别人的理由却是:就是这么觉得。无计可施的他曾是那样悲伤地流泪。终于有一天悲伤的泪水化作了愤怒的火焰,将多年来的委屈、痛苦犹如火山爆发般喷了出来—他张开嗓子大声吼叫“凭什么。”

那一天是学校的开放日,有许多外校的老师来听课。他和往常一样被厌恶着,但是当天他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居然交齐了所有的作业,而且上课没有讲小话而是一直认真专心地听课,并且每次要回答问题时他总是举起那黝黑的右手,没有一点犹豫!可是老师始终没有点他的名字,仿佛他的名字是文字狱中禁止的似的。每当老师的目光从他身上掠过时,却是点了其他同学的名时,他是多么失望啊!

当时,老师给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大多数同学一时半会都做不出来,可是当老师笑着问:“有谁来尝试一下呢?”时,他态度坚定地举起了右手,并用不太悦耳的声音小声地说:“老师……我想……试一下。”老师惊奇的望着他,那时时挂在脸上的笑容凝固了,然后苦笑地点了他—同桌的名字。可是他忽然一跃而起:“凭什么。”他用糟糕的声音大吼道,老师们惊愕地盯着他那张黝黑的、扭曲的脸。

听课老师们面面相觑,他有些恼怒地盯着讲课老师:“老师,刚才全班就我举手了,而且我也十分希望您叫我。可是凭什么我同桌没有举手而您却叫他呢。”“哦?对不起我看错了。”老师慌忙撒了个谎并并偷偷做手势让他坐下。不料他更激动了,他颤抖地歇斯底里的音高道:“不,老师你没有错,我是“黑鬼”(班里给他取的外号),虽然我丑,声音难听,成绩不好,但是你们凭什么嘲笑我?讨厌我?疏远我?”老师和许多同学静静地,此时课室里比任何时候都安静……

有这样一种声音,它来自弱者的心灵深处,呼吁人们去关爱他人,理解他人。让他能跟所有人一样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一种声音初三(6)

闭上你的嘴巴吧,让你的心灵在人们的注视中净化吧,别再发出这样的声音了。

天愈来愈凉了,也愈来愈暗了,硕大的繁星已挂上了抹着一层霜的树枝上。

终于,最后一站公交车驶来了。在我旁边,有一个老太太抱着她的小孙女,也在等车,嘴里叨叨着什么,似乎是在诅骂着天气或是来得晚了些的司机吧。

我默默上了车,可刚踏上台阶就被那老太太撞了下来,她似乎还在我耳边咕噜了一句:“尊老爱幼不知道吗?”

我知道,也让了她,可我从来没见过要求别人让的老人。上了车,车上十分颠,而一边老太太的嘴也从未停过,抱怨着司机的技术不好,如一只蚊子在不停地叫。

我斜过身子悄悄地和她说:“您能不能不要说了呢?”

“你管我做什么!”那老太太突然吼叫起来,车上的人都诧异朝这儿望来,有看我的,也有看老太太的。我的脸不由得红了起来,炙热的感觉散开来,从脸上再蔓延至全身。而那老太太却如诡计得逞一般得笑了。

“有没有人给孕妇让个座位?”司机在前面说着,一个孕妇也在这时向后座走来。一个小伙子模样的人站起身想为孕妇让座。可老太婆说时迟那时快一把就把她那小孙子塞进了位子,就在孕妇刚走到那儿想坐下时,老太婆的孙子就如闪电般在那位子上了。我还没见过伸手如此敏捷的三,四的小孩呢!

也许是老太婆下手太重了,弄疼了孙子,可她硬说是那孕妇弄的。“你知不知道尊老爱幼呀!”又是那句话。那孕妇也哭笑不得,也不好拿什么话来辩护。

车上的人都鄙视地看着她,诅骂她,无奈的,愤恨的。

可那老太婆却无动于衷。

“切,关我何事?”然后,老太婆又教唆着孙子“干坏事”了—把桔子核吐到了地上。

那小孙儿似乎被看得不好意思,在老太婆多次怂恿下才慢吞吞地吐到地上。周围的人又发出轻微的叹息声。

有这样一种声音,是这样刺耳的声音—那种声音让人鄙视—那种声音就是,不道德。



有一种声音初三(7)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声音是非常奇妙的。

“A-P-P-L-E”“阿婆”“O-K”奶奶带着老花眼镜,看着《英语初学者入门》,听着收音机播出来的录音带,一边跟读,一边在看着书。奶奶的声音是那么的执着、认真,吸引我前去聆听。突出声音的特点。

看着奶奶这份对英语学习的追求,我并决心教她学习英语。

“G-o-o-d,”“M-o-r-n-i-n-g”英语并不难学,但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年人来说,已经很好啦!发音有点不标准,有些词很难读,等……,每天的清晨,窗前总会飘来断断续续的英语,现在她还可以与外国人交流,问候,对起以前奶奶的英语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

奶奶认真地学习英语,也激励了我,让我有了学习的动力,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做奶奶地榜样!

每到读起英语,我总会想起奶奶学习的态度。

奶奶读英语的声音,虽然不是很动听,但她也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学习!祝奶奶学习英语更加成功,更上一层楼!


有一种声音初三(8)

我自小在北京长大,四岁还是五岁,我已经记不清了。在北京时,望着高楼大厦,感觉无比幸福,能在一个大城市生活是多么快乐啊。还记得老家的吆喝,这种独特的声音在老家已经不常听见了,更别说北京这种大城市了,直到初二的一天,我又听见了这种声音,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声音又重新被挖掘了出来……那时候正在上数学课,我突然听见了奇怪的声音:“大米粥呀,油炸果(鬼)。”起初我还没懂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我听出,这不就是小时候常常听见的吆喝么。我想了想,是的,就该学《吆喝》这篇课文了。我激动着,等待着,将要来临的,学习吆喝的时候。

第二天,我们就学习了吆喝。学习了怎么吆喝,什么是吆喝,最后我们听了记者萧乾笔下写的种种吆喝:有卖炸糕的,卖馄饨的,卖早点的;还有算卦的,卖萝卜的等等。

“大米粥呀,油炸果(鬼)。”

“馄饨喂--开锅!”

“硬面--饽饽!”

“行好的--老爷--太(哎)太”

“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

“冰棍儿--三分啦”

这些吆喝声仿佛有将我带回了童年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学学吆喝,大家都左看右看,都拿不准主意,我骄傲的自豪的举起了手,因为这些吆喝在老家我都听过,随便哪样我都熟,我学完之后,大家都鼓起了掌,我笑了,笑的开心,我为我埋藏在我记忆深处的声音而自豪。


有一种声音初三(9)

“砰——啪!”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米花的巨响打破了街道的平静,仿佛要震慑到人的大脑深处去。这些年头已经很难在街上看见爆米花的摊贩了,现在听来,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感,仿佛看见了自己童年的身影。

小时候,总能在路边看到几个买爆米花的摊贩。那葫芦状的爆米花机,在我眼里仿佛是被施了魔法的容器。只听摊主的一声吆喝——“爆米花咯——”,围在周围的小孩子们都会迅速捂起耳朵,接着是一声好似雷神发怒的巨响,那些玉米的小小颗粒,就像是争相炫耀一样开出了一朵朵白花。

那时的我很喜欢爆米花,却对刺耳的声音感到十分惊惧,从不敢独自一人去买爆米花。

这时妈妈仿佛就会看穿我的想法,她总是带着我大手拉小手儿地在街上闲逛,就为了陪我找到一个爆米花摊贩儿。

每当摊主吆喝起来时,妈妈温热的双手就会及时地紧捂住我的耳朵,不时地向后退一些,再退些。忽地一响!从我耳中听到的巨响就变为了闷闷的鼓声,不但不那么令人难以忍受,还挺好听哩!

每当我问起妈妈害不害怕那声音,她总是会微笑着说:“为什么要害怕呢?那可是让玉米粒开花的咒语。”我听了后不禁来了兴致,爆米花的声音在我心中仿佛也变得亲切无比。

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在妈妈独特的“加工”下,被编写成了神奇的乐章,让我的童年生活不再那么单调,仿佛充满了爆米花的“香甜”,让我难忘至今。

人生就像是被置于留声机上的一张张唱片,在唱针下奏起回忆的乐曲,咿咿呀呀地倾诉着过去的时光,有的在时间的磨合下音质早已模糊不清。

然而,有一种声音令我难忘,它还是那么的嘹亮,仿佛还是昨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