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糍粑作文(推荐5篇)
夕阳星期六
2024-06-18 03:58:33
小学
其它

打糍粑作文(1)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人过中秋节,都会吃月饼。但是我妈妈的老家——广安,却吃糍粑,我今年中秋节就亲自做过糍粑。

早上,我坐着爸爸的车飞奔向外公家。湛蓝的天空,错落有致的房屋,绿油油的田野,云雾萦绕的大山,构成一幅美丽的乡间画。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外公家。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外公打糍粑。首先,我们将外公前一天晚上泡好的糯米放入锅里蒸熟,然后我们把红艳艳的红糖熬成汁备用,最后,我们将蒸熟的糯米装进一个口袋里,将口袋密封好。我自告奋勇地拿起木棒敲打。没打几棒,我就打开袋子看糯米是否变成了融融的糍粑了。外公看见后立刻将袋子封好,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打糍粑要靠坚持和毅力,打得越久越好吃。”于是,我不再看糯米的变化,打了很久,我手臂又酸又痛,可是我想着外公的话,就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最后,在外公和我的合作下,一颗颗糯米变成了米膏状的糍粑,我们争先恐后地吃糍粑。我用手拧下一块,占了一点儿红糖,糍粑白里透红,别说吃了,看着都垂涎三尺。轻轻咬一口,软软的,绵绵的,满嘴全是糯米沁人心脾的香味。好吃极了!

欢迎大家到广安去一起打,一起吃又香又甜的糍粑。


打糍粑作文(2)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打糍粑啰-关于节日风俗的作文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月里,新春到,家家户户打糍粑。快喊爹,快喊娘,烧开水,蒸糯米,拿起粑槌捣糯米。”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的'老家在汨罗,打糍粑是汨罗过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临近春节,我便会随爸爸回汨罗。过了腊月二十五,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打糍粑,这已是延续多年的习俗。糍粑黏结,喻示着全家团结和谐;糍粑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糍粑成团,喻示着喜庆团圆。

“打糍粑啰,打糍粑啰!”到了这一天,爷爷一大早扯着嗓门在院里吆喝。姑姑和婶婶便将她们精挑细选洗好的白糯米抬到院中,糯米沥干,在一口大铁锅上置一木蒸笼,待锅里的水烧开,再将米舀进蒸笼里,用旺火蒸煮一段时间。糯米快蒸熟时,用小火再蒸煮一段时间,糯米熟透,香飘四里。每到这时,姐姐就带着我们围到了锅边,婶婶便会笑着将糯米小团粘点糖给我们先止止馋。

糯米趁热倒进院中的大石臼里。爸爸、姑父、叔叔一人一根木槌,围着石臼扬起木槌换打,你一下,我一下,此起彼伏。打的过程要趁热,越快越好,如果时间久了,糯米冷了,不仅难以打烂,而且手捏糍粑时也捏不动;还要时不时将糯米撬起翻动,否则,有些没打着的仍是饭粒,吃起来就咯嘴了。因此,打糍粑也是有技巧的。

糯米打好,姑姑和婶婶将一个个糍粑做得光滑、美观,再用清水泡着,隔天换水,都可以吃上个把月。

说到吃,那又是让我久久回味了。春节里,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盆甜酒煮糍粑。婶婶将糍粑切成小坨坨,和红枣一起放入煮开的甜酒水中,煮熟后,再将打好的鸡蛋冲进去,冒起一层蛋花,就可以出锅了。红枣的红,甜酒的白,鸡蛋的黄,组成了一碗色彩斑斓的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这黏糊糊、滚烫烫的糍粑啊,不仅仅是美味,更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带来的和睦幸福!


打糍粑作文(3)

前一天晚上,爷爷把糯米用井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得胀鼓鼓的糯米端上桌来,倒进木桶里。用熊熊烈火来蒸。我们则把事先准备好的石盆、木棒拿出来,摆在门外。等屋子里飘满米香时,糯米就粒粒熟透了。把火关掉,把糯米倒入石盆。爸爸爸和伯伯操起两根木棒,往里面使劲一捣,还喊起了号子。妈妈则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沾着水给糯米翻个身。每捣几下,就要沾点水,才不会粘。

爸爸他们越打越有劲,糯米渐渐成了糊状。刚开始捣还挺轻松,后来,糯米不是颗粒了,十分粘手。一捣下去,就沾着不放。必须捣一下,就沾点水才行。不一会儿,爸爸他们就满头大汗了。好不容易干完了,爸爸累的头发都湿透了。妈妈把打好的面团放在竹筛上,上面铺了一层面粉。妈妈把面团扭成条状,不时揪下一团。我们则把面团做成糍粑。先在手掌心滚成球形,再用手一压,又用大指拇按住中心,顺着中心一边按一边转,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个。大家热火朝天地干着,忙的不亦乐乎。终于糍粑出炉了,我急忙抢了一个,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呀。

我望着美味的糍粑,心想:正是我国这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才造就了糍粑这等美食啊。我们一定要继续把这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打糍粑作文(4)

吃过午饭,我们准备去一个农户家打糍粑。我们走在田间的小路上,闻着草木的清香,听着鸟儿们的欢歌,路边全是农田,四面都是群山环绕,田里种着山芋、大冬瓜和南瓜……真是应有尽有。

刚走到农户家门前,我们就听到了一阵“嘭嘭”的声响,我仔细一看,一位阿姨正拿着一个大锤子,敲打着木桶里的芝麻,芝麻越打越碎,香味就越来越浓,我们都馋得流口水了。阿姨把芝麻碎倒入盆中,放在一边,阿姨说这是做糍粑时要用的。

过了一会,阿姨端来一锅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倒入木桶里,拿起木锤子,使劲地捶打起来。我看了,很纳闷:不就是一个木锤子吗,需要那么费力吗?于是,我就跃跃欲试,想试一试打糍粑。等我一拿起锤子,才明白我原先的想法是错误的,原来木锤的前端是铁皮包裹的,十分重呢!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举起来,再砸下去,一下、两下……我的额头就冒出细密的汗珠,第三下我已经举不起来了。

后来,每个人都去试了试,其中最逗的是一位叔叔:他使劲地举起大锤子,大家都认为他会把糯米打出去,当时全场鸦雀无声。谁知道,他的动作威武,砸下去却没有一点声响,哈哈哈,全场人都笑得前仰后合。

在我们的捶打下,一粒一粒的糯米饭变成了软软的糯米团,这时糍粑就打好了,接下来就是做糯米粑粑了。把糯米团揪下鸭蛋大小的一团,在手心里沾点水,把面团拍成一个圆饼,让它在芝麻碎里滚一滚,再蘸上白糖,一个芝麻糍粑就大功告成了。我做了两个糍粑,自己一个,妈妈一个。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软软的、糯糯的,有芝麻的香味和糖的甜味,真是太好吃了。

这次打糍粑的经历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像看上去那么简单,不亲身经历你就永远不知道其中的辛劳。就像《小马过河》的故事一样,小马不去试试,就不会知道河水的深浅。


打糍粑作文(5)

每到这时候,我的家乡都会有打糍粑的习俗,今年也不例外,因为糍粑象征着丰收、团圆和吉祥。

别看糍粑小小的一个,做出来可不容易。首先,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个晚上,接着把米放进木桶中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米饭拿一个“T”型的大木锤反复在石槽里敲打成饭泥,再拿一个木板,在木板上洒下面粉,把打好的饭泥放在木板上揉搓,分成一个个平均大小的米团,再用另外一个木板放在这上边压一压,不一会儿,一个一个又扁又嫩的糍粑做好了,卖相极佳,让人看得垂涎欲滴,眼珠子都快望出来了。这时你要是站在这希望儿,肯定也很想吃呢,这可不行,这样的糍粑还要放置阴凉处风干,风班干后放在水中泡起来,再保存个两三天,就可以拿出来细细品尝啦。

做糍粑也是聚会的大好时机,大人们不停地忙碌,小孩子们也不闲着,忙来忙去地帮大人们搬东西,这个场面右真是热闹,地无法形容,不过,这才是家人过年其乐融融的样子嘛!

来,废话少说,我来给你科普科普糍粑的吃法。糍粑可以煮着吃、煎着吃、蒸着吃等等,其中最过瘾的就是烤着吃了。冬天的湖南很冷,一家人经常在火炉上烤火,在火炉上搭个铁架子,把糍粑放在铁架子上烤,烤糍粑时火不能太大,要不就只会把外皮烤焦,而里面还是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不能太性急。等到糍粑胀得像个包子时,就烤熟了,如果你要吃甜的,可以在糍粑里加些糖,这时你可不要被这它的外表诱惑地急于下口哦!不然烫得只可能是你自己的舌头了,咬一口糍粑,那真是浓深米香,爽滑口感,入口即化,嫩白的色泽,一口则令人流连忘返,二口则令人其乐无穷,三口则令人乐不思蜀,四口则令人醉生梦死,五口则令人飘顠欲仙……

糍粑好,糍粑妙,过年忙,糍粑香!怎么样?呼了我的叙述,想吃糍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