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题目作文(集合14篇)
枫韵紫秋
2024-07-14 02:01:33
高考
其它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1)

本题体现出上海卷高考作文一贯的出题风格,意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题干中,“小时候”与“长大后”,“喜欢发问”与“注重结论”是两组含义相对的词语。面对“从小时候到长大后,从爱提问到重结论”的现象,有的人“感到担忧”,有的人则“觉得正常”,这便让题干的论述点更聚焦在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爱提问好,还是重结论好”这样的论题上。

细致思之,答案便不难得出了,“爱提问”是童真时代对世界的每一种好奇、兴致,是指引我们不断探索和前行的动力之一;“重结论”是成长路上人越来越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人越来越懂得利用自然规律、创造成果的依据。一味只注重提问,便会偏废对结论的关注,削减了“提问”发起的意义;一味只注重结论,则会被固封于既有经验之中,丢失了探秘更广阔可能的机会。因此,最佳的结论是在成长过程中,“发问”与“重结论”都很重要,二者应当并举,不可偏废。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2)

针对此试题,写议论文再合适不过。我们可以将论点明确为,“以发问之心,践结论之本”,或“仔细求证,大胆发问”等等,总之,能够阐述出自己对“发问”与“结论”之间关系看法的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关于“发问”与“结论”之间的分点论述,我们能够想到的观点其实也有很多,如,“发问”可以指什么,如一种好奇心、探索心、严谨态度等;“结论”可以指什么,如一种务实态度、实践能力等;只有有结论的发问,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这正如牛顿之于万有引力的发现,居里夫人之于镭的发现;只有针对既有结论保持发问,才能促成更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墨守成规地只重结果会让许多事务流于形式,只有不被例行公事消磨耐性,时时擦拭心尘,保有一份好奇之心,才能获得更多的乐趣。发问与结论应当更好地融合,不应只拘泥于其中一点,捆缚住自我成长发展的脚步和空间。 此外,我们也应当注意,这道作文题有的同学可能会写成“论述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造成偏题错误。这是没有仔细审题导致,应须避免。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3)

有句话说的好:“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没有学,哪来的问;没有问,哪来的学。

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学’,一个叫‘问’,学和问是一对仇敌,他们两家的中间有一条河,学的家在河的东边,问的家在河的西边。一天,学要给住在河西边的奶奶送一些食物,而问要给住在河东边的奶奶送一些酒。学和问就在河上碰见了。学见了,就说:“我比你大,你快让开,让我先过河。”问不服气,说:“我比你大才对,凭什么要让你先走,应该让我先走,你快点让路,别让我等烦了。”学也不甘示弱:“谁说的,你胡说,我比你早生出来,你还在我的后头呢。哈哈哈……”问听了这话,很生气,于是就和学打了起来,他们两个打架打得不相上下。还好有一个老爷爷经过,看见学和问在打架,很好奇,就上前去问个明白:“小朋友们,打架是不对的,你们为什么要打架,是因为什么打架的,来向我讲讲吧,好不好?学和问听了,就停止了打架,想让老爷爷为他们评评理。老爷爷听了他们的讲述后,哈哈大笑:“你们就是为了这一点小事生气的吗?那也太不值得了。我们做人啊,不仅要学而且还要问,你们要相互结合,要相互帮助,那样就不必在这里浪费太多的时间了。”学和问听了,都觉得很不好意思,红着脸儿低下了头,都互相认错。老爷爷笑着说说:“诶,这才是好孩子吗,你们都是好孩子。”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做学问,少不了学,也少不了问,学和问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诗人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不学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无涯而问不止,问无修而学有成。”

学问学问,即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4)

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得到同学们的夸奖?考试的时候偷偷放本语文书,不会的题就偷偷看一眼。或者看看优秀的同桌的试卷,而没有一个人知道。等到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平时七十多分的成绩一下子飞跃到九十多分,变成全班第一,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你的身上。他们来祝贺你,好话变得越来越多,好朋友也越来越多。而每次考试时都提心吊胆地打小抄,又怕平时别人提问,自己答不上来。成绩好是为了同学们的`一声夸奖?NO!不是!

是为了得到爸妈的奖励?试卷发下来,望着不会做的题,传个纸条给同桌,并给他一些好处,同桌把所有的正确答案给他,照着一抄。把试卷上的三个大大的数字“100”得意洋洋地给爸妈看,趁机让爸妈允许自己多玩会儿游戏,而不在学习上多花时间。最后不会的题目越来越多,到头来才知道害了自己。成绩好是为了爸妈的奖励?NO!不是!

或者是为了摆明自己的地位?当你的好朋友比你考得好时,每天都努力学习,表面上是虚心提问,而内心却一心想打败他,重回第一。往日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却变成了你最大的敌人。当你又重回第一时,向同学们炫耀,讽刺你的好朋友。又和她绝交,表现自己鹤立鸡群,而你的好朋友却在一旁默默流泪,自己的好朋友也越来越少。成绩好是为了第一名?NO!不是!

成绩好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学习后有收获,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收获中不断进取,使自己德才兼备,在社会上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修养、有抱负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5)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妈妈一起去广场游玩。绿油油的小草露出小脑袋,青翠欲滴的松树下坐着乘凉的人们,五颜六色的风筝在蓝蓝的天空中比美。

在喷泉边,我突然看见一个衣衫不整、面黄肌瘦的老人,衣服上两块不同颜色的补丁格外醒目。很显然,他是一名乞丐。电视上经常有关于假装乞丐骗人钱财的报道,“骗人的!”我想。于是我和妈妈赶忙躲开向一旁走去。不远处一棵松树下有张长椅,我们便坐下来看看天看看地看看来来往往的人们,心中说不出的惬意。

“求求你了,给点钱吧。”不知什么时候那乞丐又来到我们身旁,正向一位西装革履的游人要钱。“一边儿去,我没钱!去去去,找别人去!那位游人说着,厌恶地走开了。老人伸出的手垂了下来,眼神悻悻的,我的心不禁一动。突然,一位时髦的阿姨进入了我的视线,她一手提着包,一手拿着香蕉,目中无人地向前走去,香蕉吃完了,手一扬,香蕉皮落在了地上。那位正要着钱的老人快速向香蕉皮跑去。我纳闷极了:他真是饿了,怎么连香蕉皮都吃?但是,我怎么也没想到:他把香蕉皮捡起来扔到了不远处的垃圾箱里,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连名字都被人淡忘的老人,却记得用生命里流淌着的朴实血脉,承担起被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我为我对老人的误解而惭愧。

我向妈妈要了两元钱追上去递给了老人,表示我对他的生活处境的同情和对他的崇高敬意。老人用一双像老树皮一样的手颤抖着接过去,连声说:“谢谢,我今天遇到好人了,谢谢,谢谢!”我往前走了几步,还时不时地回头看看这位老人,他那一身破旧的衣衫和不再挺拔的身躯,在明媚的春光中渐行渐远……

老人弯腰捡起的,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6)

苍翠的高山连绵起伏,白云摇摇,浮于山腰。问曰:为何世间有人类出现?”对曰:“因为‘问’。”的确如此,当年若不是某只猴子追问为何要整日在树上攀缘而决心下树走走,就不会有我们人类的今天。若不是某个猿人发问用火烤食物是否会更美味而做了一顿烧烤,说不定我们还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

有人问:“‘问’是什么?“问”是我们人类对新事物思考时的疑难点。但是,纵古观今,“问”绝不是简单的能用三言两语概括的。

“问”是一种智慧。昔日,管仲与齐桓公困于山林。茂密的大山,何处得以寻水呢?管仲问于蚂蚁,蚁穴告诉了他水源。当他们跨越大沙漠迷路时,漫天飞沙,一望不知边际,何方得以出呢?管仲问于老马,曰:“老马识途。”老马带着他们走出了死亡。

“问”是一种探索。翻开历史的册页,丹青史书上记载着“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三顾茅庐,于隆中一问,“卧龙先生”文才韬略,指点江山,一问大谋划就告成。若非刘备问于诸葛亮,孔明纵有奇才,也只能唱《梁甫呤》,孰知刘备知道诸葛亮有这么一番计划么?他是问出来的。因为刘备的发问,三分天下的霸业始成,而“三顾茅荒庐”本身也成为一种豪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代伟人气宇不凡,由此可见一番。中国的十代元帅之一彭德怀,曾纵横沙场,金戈铁马,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豪迈中激扬着自信,英雄不愧为英雄。

“问”亦是一种创造。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不就勤于发问,常使老师瞠目结舌,无法回答么?新颖的思想对他日后的发现有着重要联系。还记得,瓦特当年苦苦思考,壶盖为什么会动?长大后,瓦特动手创造,竟然开启开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我们作为学生,也应接受和发展先辈们留下的“问”的传统,做到爱问,会问,善问。在学习中,发掘“问”的精髓,丰富我们的知识,完善科学的思想;在生活中,用“问”来鞭策自己的行为。朋友,你在发掘“问”的内涵吗?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7)

近日,听说资深传媒人士杨澜,出了本新书《一问一世界》,没等到去书店买书在网上就直接阅读了。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读了这本书深有感触。《一问一世界》作为杨澜入行20年的回顾,立体展现了其20年的非常媒体生涯,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

书中,杨澜讲述了她从1990年到20__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的失败与艰辛、十年《杨澜访谈录》的台前幕后、担任申奥形象大使等,以及她眼中的传媒江湖。

读了书的第一章节第一节“世有疑惑,必须发问”就让从事新闻工作的我,受益匪浅。在第一节,杨澜告诉我们,她从不爱提问,到有疑惑必须发问的转变。在本节,杨澜还列举了知名记者休伊特、主持人拉里·金等人是怎样克服困难,提高业务水平,成为优秀的媒体人的例子,让读者明白一个优秀的媒体人所要具备的素质。采访提问时,要让对方知道你并非刻意为难,而是更关心事实真相,这样对方才不会拂袖而去。其次,功课很重要,这样才不会让对方觉得对牛弹琴,影响谈兴。第三,当然是随机应变,灵活以对了。

杨澜在这章节还告诉我们在探索世界的同时,我们有机会更好地认识自己。在生命的旅程中其实我们每个人自问的问题可能比问他人的问题更重要,简单的问题比复杂的问题更重要。比如“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往何处去?”“我快乐吗?”肯尼迪曾有一句名言:“当我们回首历史,我们要问‘为什么’,当我们面向未来,我们要问‘为什么不’。”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8)

幽寂的小路,我独自徘徊,沐浴在月光下,宁静舒适。抬头望着漆黑的夜幕,一轮残月高挂,心中涌上淡淡的忧愁。

是有着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孤寂,独自在黑夜中徘徊,残月当空,心中的伤痛谁人能安慰,抬头问月,却只有,幽幽的月光。盼月圆的滋味有谁能了解,虫泣鸣声催人倦,一步步走在月光下,心中忧愁蔓延,月下的影子那么孤寂。

是有着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思念,问明月的阴晴圆缺,世间的悲欢离合,尘世的姻缘难解,却化作眼泪流下。古今总把明月象征思念,团圆,可一生中又有几次月圆,繁华的城市,无休的喧闹淡去,残月独挂在窗台风吹过,将思念带去,带向远方的人,一人在月下许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将思念寄给你,盼一夜的团圆,明知这件事古难全,却依然义无反顾,天何故苦苦为难,抬头问月,却只有,残月皎洁。思念的忧愁,只要远方的人平安。月亮上映着他的身影,此夜无眠,心中的忧愁随月光寄往有你的地方。

是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恨,月光是那么清明,往事逍遥,朱颜已改,却只剩下物是人非,只剩下国土更姓,江山变色,只剩下心中的愁恨,一切却皆为沧海桑田。闭上眼沉思,是否也会成为悲伤秋月,独自愁恨的人,是否也会雕栏玉砌犹在,朱颜早已更改,是否也会往事不堪回首。抬头问月,却只有,淡淡忧愁的皎皎月光照彻人间。

独自问月,独自徘徊,独自思念,独自忧愁……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9)

我校将举办读书节活动,需要从下面三幅图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幅作为宣传图片,请你给老师写一封信,内容应包括:

1、你的选择

2、图片的简要,描述

3、你的理由

Recently, having been delighted to see the notice that there is a need of our reading festival to make a choice among three creative pictures for advertisement. After a long time comparison, the picture on the bottom right corner earns my favor.

As is clearly depicted in the picture, there sits a foreigner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who is concentrating on the books, immersing himself into the world of literature and feeling peaceful and satisfied, which turns out to be thought-provoking and enlightening.

Part of the reasons for my choice is that it vividly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of reading books to students, which provides you with the power to escape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in the metropolis. For instance, whenever you feel puzzled, confused or stressed, you can always refer to books and consequently find peace and satisfactory solutions in them.

I’d, however, perfectly appreciate your considering my selection if you feel that choice and reason are in lined with your requirements and best wishes for your reading festival.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10)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初看此题,心中不禁一沉。这题,不好写啊,实话实说,这是我的第一感觉。原因很简单,如果我是一位对音乐不怎么感兴趣,甚至基本不听音乐的同学,那可如何是好?本人,就不是音乐领域的行家,对世界乐坛的认知近乎小白。

但冷静下来,转念一想,又觉得这可能是一种误解。音乐虽是作文题的关键词,但此题考察的目标,却不是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言之,为什么考“音乐”?这里头可能蕴含着深意。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文化的大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音乐,恰恰是体现这一特点的最佳载体。因为,它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可以轻松跨越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差异造成的层层阻隔。

戴上耳机,按下开关,全球年轻人都可以沉浸在同一个音乐世界里。目睹此情此景,若还有人认为,各国的经济、文化可以实行闭关自守、各行其是,那无疑是荒谬的。

不过,音乐无国界固然不假,但各国音乐之间的差异,就连我这个音乐门外汉也能分辨得出来。且不说流行音乐,印度电影里的动人歌舞、日本电影里的风雅古音、好莱坞电影里未来感十足的配乐,无不渗透着本国文化的味道。正因和而不同,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于是,我们理应追问,中国音乐的位置又在哪里?但这么问或许并不恰当。作文题题干中的提法显然更高明——音乐的“中国味”,而不是中国的音乐。

此中差异何在?以周杰伦为例,他的“中国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青花瓷》《发如雪》《千里之外》等作品里,自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他的音乐创作,同样离不开R&B等西方音乐风格的滋养。

另一方面,世界音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少不了对中国音乐的借鉴和学习。以本人粗陋的音乐见识,也略微知晓,就连国际知名的音乐人蕾哈娜,也为全世界歌迷奉献过《中国公主》等经典作品。因此,当下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人所共见的。

没了“中国味”,中国音乐就没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味强调“中国味”,又会让中国音乐故步自封、止步不前。这也是为什么,聆听过各国音乐,才能更深刻理解“中国味”的内涵。行文至此,我们也就明白了出题者的用心良苦。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辩证方法?面对全球化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年轻人如何在坚守本国文化特色、继承本国文化遗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正是隐藏在“中国味”音乐下的深刻命题。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11)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造就和谐自我

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

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亦刚亦柔,和谐人生,刚柔并济,两番精彩!

造就和谐自我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处,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

诚如毕淑敏所言,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像英国文豪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让对“自己的勇气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担忧战胜被“人世间的阴雨灰色帘罩”蒙蔽的恐惧。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也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才能成全生命伟大力量的展现。

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应有的坚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也便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由寸草不生的荒芜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的行为构成的将不配被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封存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组成部分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坚亦柔的心灵,方能塑造成和成谐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词作者荀夜羽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构形。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

心在方寸,所求为何?亦坚亦柔,成和成谐。如此,方能一路撷美好而行,方能一生尽光明磊落。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12)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13)

【作文题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优秀作文】

评价他人的生活

我们都有自己的事,都有自己的经历,我们只有自己了解自己,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当我们要做一些事时,总会有别人的干预。他们说的是为了我们,不想让我们受伤,怕我们失败,是为我们好。他们从自己的经历,从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我们应该怎样。没错,他们是为我们着想,为了我们好,怕我们失败。可是,这是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问题,来思考问题。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问题呢?

试想,如果我们听了他们的,按他们说的来做,我们也许是可以避免失败,可是我们能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呢?我们的生活不都是别人生活的复制品吗?我们有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吗?我们有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吗?我们又怎么会有自己的生活呢?那么社会又怎么进步呢?创新又怎么出现呢?

我们有自己的生活背景,有自己的想法,没错,也许我们的看法是没有父母或者朋友的正确,也许没有他们看生活看得更深,但我们不经历怎么有自己的看法呢?又怎么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他们那时失败了,或者怎样,是否说明我们一定会失败呢?是否一定会错呢?是否一定会对自己不利呢?我们能用60岁的人们的思想,来对待我们20岁的生活吗?我们有的是热情,有的是勇气。我们应该去大胆的过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不应该失去自己的路,走他人的路。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来对待别人呢?

我们都是他人的朋友,将来我们也会成为父母成为长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做的就是只要我们给了我们的朋友或我们的晚辈建议,然后尊重他们的选择,支持他们就行了。这是我们所能做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亲身经历。有些事,必须自己经历后,才能明白的。是朋友就应该为他们祈祷,给他们敞开大门,万一他们失败了,就应该安慰他们给他们帮助,这是我们该做的。也许这样更好,更能帮助他们。人总是在失败和挫折中长大的。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别人没权利干涉的。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这种事经常发生在父母与子女间。父母经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为孩子考虑,经常自己做主,而不管孩子的意见,虽然有的父母问孩子的看法,可是大多数是没用的。因为父母经常以为孩子好为由,让孩子没有办法。毕竟父母掌握着孩子的“经济命脉”,孩子别无选择。所以,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的观点,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大胆的尝试吧!让孩子在不断的尝试中长大。温室里的小草是不行的,孩子应该经历风雨的吹打。父母应该让孩子感觉到,家是他们的后方,他们的后盾,支持他们;是他们的港湾,是他们的归宿。当孩子们失败或者受到挫折后,父母开导他们,给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让他们从中学到东西。这才是父母应做的。这比管制孩子的行为和打骂孩子要好的多。


上海高考题目作文(14)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