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孝作文(推荐10篇)
当时年少春衫薄
2024-06-13 02:25:12
其它
其它

尽孝作文(1)

孝乃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更是有卧冰求鲤、卖身葬父、亲尝药汤、芦衣顺母等许许多多关于孝的故事。

孝可以说在每个物种中都有所体现,如:小羊跪乳、乌鸦反哺等等。然而这种优良美德在现在体现的就不太多了。在大部分的农村中都会有一批孤寡老人,他们一个人或两个人孤独的生活着,他们的子女很长时间不回去一次。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的子女是不孝的,因为这些老人的子女很长时间都没有陪过老人了吗。但是这些子女真的是不想陪这些老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在的农村不像以前那样每一家都有大片的地可以种,种地所获得的根本就不够一大家子的开销,尤其是近两年农村的种地面积更小了。所以这些子女并不是不想陪这些老人。在他们这些人眼里为老人尽孝就是多挣钱,为老人多买一些东西,好让老人高兴。

而有的孝不是体现在物质上面的。我的姥爷曾经给我们几个表兄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坐上你们买的小汽车就心满意足了。”这是老人对晚辈的一种期望,如果你完成了老人的这些愿望,那么老人就会非常的高兴,这就是一种孝。老人看到这些晚辈的成就,发出的内心的欢喜就是他们最好的礼物,比金钱要好的多。这种孝比任何一种都要让老人高兴,但是如果有时间了还是要多陪陪老人,毕竟老人单独在家是非常孤独的,特别是经常在外打工的子女的父母,他们在家里没有人陪他们,只能在家里看看电视。但是他们并不是想要这种生活,老人来说他们最向往的生活就是每到子女下班到家的时候和子女说说话、听子女讲他们在上班的时候的趣闻,节假日的时候和子女一起出去游玩、坐在一起好好的吃一顿饭。而不是接到子女加班的电话,每当老人接到这样的电话的时候心就会凉一大半。

所谓的孝并不只是给老人足够的物质生活,相反要给老人更多心灵上的慰藉,只有这样老人才会真正的开心快乐。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只有把孝道尽好,一切都会顺利,如果孝道都没有尽好,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品德就有些许的瑕疵。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尽好孝道是我们的本分。


尽孝作文(2)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的爱如伟岸的山一般沉稳,母亲的爱如涓涓的水一般温柔。父母对子女的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从不用担心它是昙花一现的'风景。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父母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手,那手是路标,于是我们在彷徨中坚定,在思索中清醒。是父母让我们看见了广袤无垠的天空,是父母让我们看见了碧波荡漾的大海。父母的谆谆教诲化作了我们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外在的行为。在人生旅途中,是父母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开发了我们的智力;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光芒,给我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翱游在知识的天空里。作文

我相信每个孩子在心里都曾许下“孝”的诺言,相信来日方长,可以一尽孝道。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作文

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岁月是残忍的,它收集一点一滴的美好,让我们渐渐走进时间的圈套,忘记了要感恩,忘记了要尽孝。可是我们失去的一瞬间,它把过去的美好一股脑儿地倾泻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后悔过去的不在意,后悔过去的来不及,却又无法回头。

要知道: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因此赶快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声问候,也许是一杯清茶,也许是一个电话,也许是一桌饭菜,也许是……

有了感恩,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感恩,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感恩,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有了感恩,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尽孝作文(3)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纵使有许多辉煌,但如果他连不孝敬父母,那也就丧失了人与生俱有的良知,没有什么道德可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贫困偏远的小山沟里,有一个穷苦的三口之家,父亲终日卧病在床,生活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与儿子的身上。儿子到了10岁,还是一字不识,母亲为支持他,拿出了全家所有积蓄送他上学。可命运弄人,就在他学有所成,还没有来得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时,父母却双双离世。每当提及此事,他便泣不成声,多么有孝心的一个人啊!

孝顺父母,其实十分简单。帮他们劳累的肩膀锤锤;帮他们分担一点点家务;甚至有时候一个微笑也是孝顺父母。瞧瞧,多简单呀!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就是没人去做呢?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才感到惋惜!

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从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成长成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父母从不怨你,有时候你贪玩被雨淋湿了衣服,他们会怪自己没看守好你;有时考试没考好,他们会怪自己没有辅导好你;有时父母也许打打你,可那也是打在儿女身,痛在父母心啊!切记,孝心不分大小,不分时间,千万别错过了机会,别让你的父母等得太久。

孝顺一定不能分开,孝很重要,顺也不可少。父母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人。终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也同样会为自己的儿女掏心掏肺,你不会到那时才良心发现吧!

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尽心尽力爱护他们,为自己的长辈尽一份孝心吧!


尽孝作文(4)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尽孝单元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奶奶死了,小屋子里那张桌也不见了。还记得那是张矮小的方桌,涂的漆也掉得差不多了,远远看去还真是张美观的花桌子!

在俺乡下,人入土为安,要带上他生前喜欢的东西陪葬。可爸说,那桌子埋了怪可惜的,就近到村头张六叔家劈成些许小木块,当木材烧了。

奶奶平生没什么喜欢的东西.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惟独只喜欢那张花桌子。吃饭时,她不和我们一道,只在自己的花桌子上吃。有一次吃饭时,我好奇地走过去碰了下花桌子,爸便紧张地走过来抱起我便走开了。回头望着奶奶眼里满是晶莹的泪珠。

办丧事那天,来了好多亲朋好友,打牌的打牌,说笑的说笑。有个不知是哪个亲戚家的小孩儿还放起了烟花,好不热闹!后来那个小孩被大人喝住了,不准放,还欲出手打他,那小孩顿时惊得大哭起来。二妈看见了,忙搂着孝服里的花裙子跑过来赔笑到:“孩子有什么错别打嘛!看他可爱的样儿......”忙用手逗起那小孩儿来。

按我们村中的习俗,老人死了,他的.后代要跪在灵前守孝。爸一跪就是一小时,妈叫我给他端杯热水去。可刚到爸身前 ,不知谁挤了我下,满杯的水都洒在爸的身上了。爸立刻惊起,一边用手拍着他那白色孝服里的华丽的西服,一边大声呵斥我:“你怎么搞的,端杯水都端不好,洒在老人棺材前是对她的不尊敬......”

“哦。”其实奶奶的灵位前早就是湿的了,不知是谁不小心把水洒了。望着奶奶的灵位我心里默默地想:“奶奶,您安息吧。您的儿子和您的孙儿正为您进孝呢......”


尽孝作文(5)

时间像一把刻刀,匆匆的飞去却在父母的脸上打下深深的皱纹,这都是时间刻下的印子。时间无情,父母不是无私,而是吝啬,不愿将苦难留给我们,只是自己默默的斗争。人们都免不了一死,他们总有一天会争斗不动,我们不可以坐以待毙,要与时间赛跑。用一分一秒尽孝,不等着父母的离去而深重悼念,因为他们已感受不到我们的爱了。

天下的子女们,孝已经不仅仅是报的“三春晖”的报答,而是“灯下白头人”的陪伴,因为家人从不指望你们的报答,只是想让你们陪陪他们,这只是将心比心的交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不等人,尽孝在当下,父母的呼唤,是人间最美的音乐,抓住时间,用心陪伴父母。作父母的眼睛,当他们眼花时,为他们收集人间的美;作他们的腿,当他们的腿僵硬时,陪他们在大江南北散步,用行动实现他们一生的夙愿,用行动换来我们的安心。爱满人间,人不会永存,但爱却会永立人间。

一日的春光,胜过一世的严寒。让父母生时快乐,去时欣慰。把孝从时间手里夺回来,让我们陪父母到老。尽孝在当下,惜时尽孝,抢时尽孝,长时尽孝,我们的人间会变的一世美好。


尽孝作文(6)

在家里我们也要尽我们的一片孝心。来回馈我们的父母,想想父母,我们从小到现在我们说了多少让父母伤心的话,做了多少让父母伤心的事啊。可我们还一个劲儿的埋怨,想想还是觉得自己有些不对的。中国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可是实际情况总是不符合根据事实,可得出总是有很多人对家人缺乏耐心,失去了基本的道义和教养,对外人充满了善意,我们局限的认为父母就应该理解和支持我们,不在我们心烦意乱的时候东一句西一句,而且要在我们需要鼓励的时候给于我们鼓励,我认为这太自以为是了,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我们与父母受过的教育,经历过的事、时代完全不同,相互局限是很正常的。

我们应该收起对父母的坏情绪,以和善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即使你脸再俊、身体再好、时间再贵也比不过你父母给予你的生命,比不过家人给你的关怀。所以我们应该对家人好,给家人尽一片孝心,让他们少操心,我们可以进自己现在最大的能力为父母尽孝。那例如帮父母扫地拖地在父母闲暇时陪他们出去走一走,散散心的。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尽孝的方式。给父母多一丝的温暖。

只有孝善起于亲,发于声,行于实,家人才能真正的成为自己温情的港湾。百善孝为先,尽好了孝,你的人品之山才能巍峨挺拔!父母的心,才能温温暖无比!做好了善,你的人生就会其乐无穷。大家小家才能亲密无间,其乐融融。


尽孝作文(7)

中元节族祭的规模一般较大,特别是大姓望族,祭祖更是隆重。其开支多是公共族产的收入。各家轮流主事,主事者不但要备好丰富的祭品,而且还要准备参加族祭者的午餐。

过去,福州过中元节还有一种旧俗,即在此期间如果流行传染病,会被认为鬼怪作祟,于是便要“游塔骨”。“塔骨”是以竹编制成人的形状(比人还大),披上某种神的衣服、戴上帽子,古里古怪,然后人套其中扛着走。入夜,“塔骨”前呼后拥,巡游街坊抓鬼怪,连续七天。最后制一纸船,把捉到的作祟鬼怪关入纸船中,跑步呐喊着把纸船放到江中,让其顺流飘去,称为“出海”。

中元节的种种迷信活动与陋习,古时已有人下令废止。据明代弘治年间编纂的《兴化府志》(卷15)载,“太守王公弼,以其无益,尝出条约禁之”。1949年之后,中元节的各种陋习曾一度被废除。现在,城乡的大多数人家已经不再把中元视为节日。但是,近年来有些陋习在一些地方又有恢复之势。在闽南一带,中元节被称为鬼节,农历七月初一鬼门关要“开门”,七月三十要“关门”,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大家都要轮流做普渡,敬祭亡魂,互相宴请,据说是请的人越多越好。泉州民间鬼魂崇拜的习俗中,比较典型的当为敬祭亡魂的“渡”,它是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日。在泉州有句俗语是“七月半祭祖”,这其实是人们对逝去先辈们的一种祭奠和表达哀思。每到中元节这一天,也有的在农历七月选一天,人们以鸡鸭鱼肉、糖饼水果,甚至全猪(闽南语俗称神猪)等供品祭祀先人,在门前路边烧纸钱放爆竹普渡孤魂。宋代以来,普渡是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举行的,其祈求的内容甚多:或祈死者无厄幽沉滞之悲;或求生者获五福康宁之祉;或蕲雨泽以抗旱;或冀赦过以除愆等等。到清道光(1821-1850年)间,普渡祭祀仪式有所变化七月初一起,各社副曾道设瞧,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至新中国成立前,泉州沿海地区的普渡仍十分盛行,人们把七月的普渡称正普,从七月初一起,各铺境乡村轮流普渡,在晋江,“初一起,青阳内头李,初二杏唐王……”逐日按序至七月三十日。而泉州城内有38个铺,因此各铺轮流举行普渡的时间只好有所伸延,自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初二日。如适逢闰月,又得复始重普。泉州规模最大的普渡,首推石狮的“龟湖大普”,即把龟湖的13个村落分属12个生肖(其中后安和仑后合属猴),12年各轮流普渡一次,互相宴请,民间有“闻名龟湖大普渡”之俗谚。泉州古代普渡的祭祀活动,都有地方官员出面主持,他们往往利用普渡日同时祭”无主鬼“和城惶神,让合境无主鬼魂享受祭品而不为祟作乱人间,并利用城惶神威,倡善惩恶,令百姓安分守己,使官吏不敢欺上枉下。清代道光以后,泉州普渡被视为封建迷信陋俗,这与普渡信俗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奢侈攀比和结怨械斗等弊端有关,超出了民间信仰的范畴。像石狮“龟湖大普”之日,家家户户大操大办,均以客多为荣以客少为耻,以故陌生人也被强拉入席助声势,如此铺张浪费致使许多村民倾家荡产。泉州地方封建势力抬头控制了祀神鬼的活动,往往为私人恩怨蓄意挑起争端。有的好事者为向仇家示 威,于普渡日抬出铺主公和境主公巡境游行,常常因巡境越界而导致流血械斗。清代泉州出名的“东西佛”械斗延续300多年,为祸之烈历史未有。新中国成立后,普渡因被明令禁止而大为收敛,但80年代以来,民间又在鬼月私下拜敬无祀鬼魂。现在每年普渡月,政府会劝导民众不作普渡,反对搞封建迷信和大肆操办,禁止喝酒闹事和酒后驾车。20xx年,晋江市曾下发文件,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明确要求群众不摆宴席,不做普渡、“佛生日”。不过似乎宣传效果不大,只是普渡没有以前热闹了。


尽孝作文(8)

孝道自古以来在国人心中就占据重要地位。儒家讲“百善孝为先”,古人在父母亡故后要辞言归乡,戴孝一年至三年。民间流传的孝子佳话也未曾停过:虞舜孝感动天,闵子赛单衣奉亲,睒子鹿乳奉亲等,甚至孝感市的命名,也是因孝子多而得。这位北大校长,在母亲面前泪流满面,跪了足足有十分钟,情到深处不能自已,看得旁人也声泪俱下。不论他平时是否常回家探望,但他这长跪已表达出了一切对母亲的爱。看着VCR中母亲的含辛茹苦而释放的感情,得到的应是赞许,而非冷语相讥。

以周其凤言语犀利的惯例,不少人似乎是理所应当的站出来质疑他此举的动机。有人说为什么探母也有人拍照,有人问为什么会有人录视频,更有甚者尖锐的眼睛看到视频中某村民背着名牌挎包,便立即猜测起那村民的“身份”。一股此起彼伏的怀疑,声讨乃至谩骂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对人不对事,这就是我对这些网民的看法。同样的行为,郑渊洁做来就是“孝子”,吴秀波做来就是“男神”,但他周其凤做来就是“伪君子”,骂声一片。难道同样是尽孝,不该被宣扬,学习吗?无论是谁,至少他为母亲跪了十分钟,而骂他的人里,又有多少人为母亲洗过几次脚呢?一人做事可以有诸多效益,不可否认,这一次探母让周其凤又一次出了名。可是只有他做到的我们没有做到,他就应是榜样,全社会的榜样。孝道不应分人,而且人人有责。

或许许多人认为尽孝很难,平时太忙顾不上回家,但事情往往并没有想家中那样困难。记得《一个人的朝圣》中那个为友奔波87天的老人哈罗德,他的行程横跨了整个英伦半岛,却没有一套的准备。发自本心的行为,毫无娇柔作势,往往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从现在开始,尽力去尽孝,去想,去做,让孝道在社会中洋溢!


尽孝作文(9)

尽孝是在洗涤净化人的心灵,这个过程是种美德。人到晚年容易孤独寂寞,儿女送去一声亲切的问候,就能带来老人一阵欢喜。常回家看看,儿子多陪老父亲喝杯酒侃侃大山,女儿多陪老妈唠唠家常,世间最温馨亦是如此。当今社会的人们为了生活和工作,起早贪黑地参与竞争和创业,使对老人的“朝仰暮敬”成为一种奢望。其实,尽孝也很简单,只需要献出那份朴素无华的人性与亲情。

尽孝更是种高雅的快乐,世间最美的一种享受,实实在在的物质和精神的无私投入。它不是作秀,是永远的百尺竿头,不需要喝彩和掌声。

读过朱自清的《背影》,对老父亲买水果的那一幕印象深刻:“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平实却又心酸的一幕,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我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朱自清的父亲原本也是意气风发,少年外出谋生,独立支撑,做过太多的事,然而却也无法摆脱老之将至的颓废。我内心不免有一丝的心疼与惭愧。是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想想,自己都为父母干了些什么,今天,我们陪他们逛过街吗?我们陪他们吃过饭吗?我们要用心做事,用情做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深爱着的父母,对他们最好的爱,不单单是给予物质,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时常牵挂,饭后给父母端杯热茶,阳光灿烂的日子陪父母出去散散心。当父母老了,对他们多点耐心,不嫌他们整日唠叨,前言不搭后语,收起自己的不经意,多些用心,父母所祈求的并不多,一份简单、耐心而温馨的爱足矣。是时候收起自己的不经意了。一个没有尽孝的人,即是一个没有人性情感的人。这种人,不配称为人。

父母渐渐老去,多些细心,多些用心,千万不要让他们变得小心翼翼,唯唯诺诺,这是作为儿女能给予他们最好的报答,这便是对尽孝的最完美的诠释。

常辗转反侧,躬身自问,要拿什么奉献给爹娘?唯有给予他们足够的体贴与温情,尽悟孝思,在这缤纷人世间,便足矣。


尽孝作文(10)

有一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哈尔滨玩。 那里好美啊!到处都是晶莹剔透的冰雕,那些名人的塑像,那神韵被雕刻家精湛的技艺描绘得惟妙惟肖。最奇妙的是这里的屋子,竟都是冰做的,我起先大吃一惊,心想这么冷的天呆在冰屋里一定会冻得半死!谁知我进入一个个冰屋,竟觉得十分暖和,至今我也未搞清楚是什么原因。 正当我充满好奇,东游西逛的时候,突然,我的目光扫视到路旁两只狗儿,像是一老一小,它们看上去又冷又饿,无精打采。我感觉到在这样下去它们一定会死的。于是我摇摇手,想招呼那两只狗儿过来。年轻的狗护着老狗------它的母亲不肯过来。我走近一看,发现那只狗妈妈的脚被冰棱划破了,鲜血正突突地往外冒。因为那两只狗身躯庞大,我无法把狗妈妈抱进冰屋,便拿出包里的手帕准备帮它包扎,并撕下了一大块热腾腾的羊肉给他俩吃。 我本以为小狗会狼吞虎咽起来,谁知它只是用牙齿把肉咬松了,用爪子堆到母亲身边,让母亲吃,自己则咬起我拿出的手帕,费力地按在母亲的脚上,大概是因为它力气过大,狗妈妈疼得汪汪大叫起来,一旁的小狗竟心疼得流下泪水,用舌头一下一下地,轻轻地舔着母亲的伤口,生怕疼着母亲??不知过了多久,又冷又饿、疲惫不堪的小狗闭上眼睛,竟“扑通”一声栽倒在地上,小小的脸上略有些笑意,好像在说:“妈妈,永别了,儿子能为您做的也只能有这么多了!” 我心里猛地一震,眼睛湿润了,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心里暗暗的想:我一定要以小狗为榜样,为父母奉献我的所有,以此来报答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尽儿女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