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作文(必备5篇)
初夏的雨
2024-09-07 07:16:47
其它
其它

哈尼梯田作文(1)

各位朋友,您们好!欢迎各位做客七彩云南。当您领略了大理的风花雪月、丽江的小桥流水、版纳的美丽神奇、石林的岩溶奇景之后,我要带您进入一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胜地。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哀牢山南部有一座小县城“元阳”,那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那里世世代代居住着勤劳质朴的哈尼族人,今天我要带大家进入千百年来哈尼人民生息繁衍的美丽家园,给大家介绍他们世代耕种的“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四季皆有其美,夏季插秧后的梯田一片青葱稻浪,到了十月作物成熟后,满山遍野又变得金黄,而现在收割灌水后的梯田是最美的,梯田如镜,层层叠叠,加上秋冬之际的山谷烟雨迷蒙,延绵起伏的梯田在走动的雾气中若隐若现,更加显得飘渺静谧,如梦如幻。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叫多依树。大家从悬崖边往下看,那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都是梯田,波光鳞鳞的梯田几千层铺下去,高低错落,巍蔚壮观。这里也是早晨观看日出、云雾的绝佳之地,当缕缕晨光穿透云层,寂静黯淡的梯田就会变得五彩斑斓。缭绕的云雾变化及快,时而淹没梯田、山庄、森林,时而消散得无影无踪。梯田、山庄、森林、云雾,活脱脱一副淋漓酣畅的中国水墨画。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叫老虎嘴。老虎嘴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元阳哈尼梯田最具代表性、最为壮观的地方。老虎嘴也是观看日落的最好位置,随着暮色逐渐消散,梯田变幻出绮丽的色彩,夕阳照射下似天落碧波,几千亩梯田金光闪闪,姿态万千,有的似骏马奔腾、有的似长蛇舞阵、有的似鲜花盛开,令人惊叹不已。

如果说元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造就了哈尼梯田如此壮丽、独特的景观,那么哈尼族人开垦梯田的想象力更是令人惊绝。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先民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开沟引水,围造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因此梯田大的有数亩,小的仅有簸箕大。

游客朋友们,哈尼梯田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奇迹。从水流湍急的山谷到白云余绕的山顶,层层梯田在虚无缥缈的雾气中,起伏如歌,连绵如诗,让我们感受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愿这美丽的风光,给您带来美好的心情,欢迎您再来观光!


哈尼梯田作文(2)

提到我的家乡红河,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那绝对是被誉为“真正的大地雕塑”的红河哈尼梯田啊!红河哈尼梯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多个少数民族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而最具代表性的呢就当数元阳哈尼梯田了。

智慧的哈尼族祖先在半山腰水源充足、温暖向阳的山坡上选择修建村寨,村寨的上方是茂密的森林,作为哈尼人民的水源地,村寨下方是梯田,为人的生存奉献粮食。哈尼族在闲暇之余喜欢沏上一壶醇香的普洱茶坐着喝喝茶、聊聊天,以缓解耕作的劳累。他们崇尚黑色,喜欢用自己织染的青黑色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女子多穿无领上衣,下穿短褶裙。那大家知道我们哈尼族怎样挑选一位勤劳、健康的姑娘吗?

第一、我们看她的屁股黑不黑!我们哈尼族姑娘穿的是短褶裙,在田间地里劳作的时候是要弯腰的,屁股向上抬,经太阳一晒就黑了,那屁股越黑是不是就证明她越勤劳了。

第二、我们看她屁股露的多不多。因为在我们哈尼族姑娘的裙子上是佩戴银饰、银链的,银饰、银链一多,就会把裙子给坠下来。然而大家都知道,银有除湿、去病、保健的功效,我们哈尼族姑娘佩戴银饰、银链呢,就可以有效去除体内因多年在田间地里劳作染上的湿气,这样姑娘的身体不就健康了吗?

千百年来哈尼人民崇拜自然、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变自然生态为农业生态,将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个要素,和谐统一,科学又实际,既解决了吃饭生存问题,又使环境得到了保护。1300多年以来,这个生态系统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哈尼族、彝族、瑶族、傣族、壮族、汉族等等世居民族,各民族互帮互助,成为了红河哈尼梯田一道道美丽的人文风景线。说到这儿,可能大家又会有疑惑了,我们这么多民族是怎样相互包容、和谐发展的呢?

不仅是因为我们有浓厚的梯田文化,还因为在我们享有“滇南邹鲁”美誉的红河建水有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文庙,在这种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各民族之间才得以友好往来,繁荣发展。我想对于大多数男士而言,对于红河的印象更多的应该是咱香气充足、口感,舒适的红河烟,对吧?目前红河烟已成为我们红河的一张名片了,它实现了红河经济的腾飞,也为云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红河,希望大家下次来云南的时候可以来到小苏的家乡红河做客。最后用我的名字预祝各位朋友此次旅途:舒心、圆满!


哈尼梯田作文(3)

大家好,欢迎来到红河哈尼梯田。现在由我来介绍一下红河哈尼梯田,它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据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梯田规模宏大,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变化多端,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上世纪80年代经一些摄影家的介绍,红河哈尼梯田开始名扬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被它壮美的自然景观所吸引。

下面我们进入元阳哈尼族梯田,元阳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在不断提高,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了全国和世界。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在1993年的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观过胜村乡全福庄哈尼梯田,深为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的丰富所折服。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也来元阳观览老虎嘴梯田,面对脚下万亩梯田,欧也纳博士激动不已,久久不肯离去。他称赞:“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只要登上元阳随便哪一座山顶,就会看到充满在大地之间的、那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都是梯田。

这里共居一山的七个民族大致说来是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的,海拔144米到600米的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600米到1000米的峡谷区,多为壮族居住;1000米到1400米的下半山区,多为彝族居住;1400米到米的上半山,多为哈尼族居住;米以上的高山区,多为苗、瑶族居住;汉族多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

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此1200多年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同时,哈尼族等民族还发挥了巨大的天才各创造力,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已建成骨干沟渠4653条,其中,灌溉面积达50亩以上的有662条。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哈尼族垦殖梯田的想象力令人惊绝,其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

元阳哈尼族梯田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今天它仍然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166689亩梯田在养育着336971个农业人口,高山上的公顷森林提供着全县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用水,全县4653条水沟干渠仍在灌溉着千山万岭之上的梯田,这就是元阳哈尼族梯田奇观的突出特点。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的相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的人类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好了,今天的旅程已经结束了。如果有机会,下次我将带你们更加了解云南红河哈尼梯田,谢谢大家!


哈尼梯田作文(4)

云南的梯田出奇的多,到了红河州元阳县,才知道家乡的梯田算不了什么。笔者从各类媒体上了解到神奇美丽的哈尼梯田,感叹哈尼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本领,钦佩哈尼人巧夺天工之余,最近有幸到元阳的朋友家亲身感受了哈尼人的梯田文化:

险峻的盘山路

清晨从元阳新县城南沙出发,汽车经过1个多小时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行驶20多公里从山脚爬到了老县城新街镇。从新街镇出发经过40多公里绵延的公路,那些各具形态、你拥抱我,我依偎你的几万亩梯田缓缓地丢在了公路下边,静静地躺在那儿,任由主人耕种劳作、装扮打点,恭候天南海北的人观赏。前面的山路小车去不了,朋友的侄子早早把农用车开来等候我们,农用车在凸凹不平的毛路上颠簸了30多分钟,行驶约8公里,终于到牛角寨乡阿努上寨朋友的家了。手捧一杯热茶,放眼望去,山峦叠障,峰高坡陡,呈M形展开。朋友告诉我,我们刚从对面的山腰过来,直线距离约两公里多,看似近在咫尺,却足足绕了3个多小时。我仿佛明白了那种“坚毅刚强、不屈不挠,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的大山精神是怎么造就的了。

神圣的水源林

这里的村寨都坐落在半山腰,红墙白瓦镶嵌在葱绿的树林中,从山脚层层垒起的梯田像人的肋骨坚实地支撑着心脏一样的村寨,村寨托着的山峰便是人的大脑一样的水源林。水源林是神圣的,世世代代的哈尼人靠它生产生活。

这里没有水库,没有沟渠,也没有山体滑坡,这里的人们饮用的是甘甜的山泉,上万亩的梯田成了保水田。水源林涵养水源、防风固土,蓄积大量的雨水,供生活在陡峭山坡上的哈尼人生息、繁衍。几百年来哈尼人的祖先供俸水源林,水源林像神一样庇佑着居住在这里的世世代代。

纯朴的哈尼人

天刚蒙蒙亮,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唤醒了宁静的村庄。走出房间,迎面扑来的是清新的空气,20米之外笼罩着迷雾,雾水轻轻地拍打着脸庞,置身于这天然的氧吧,感觉全身做了一次活泉补水护理,凉凉的`,特别特别的润。当我们正在享受大自然的赐予时,广播里响起了优美的旋律,不一会儿,叽哩呱啦地似乎在通知什么,播音几分钟后朋友告诉我们,这是寨子里有一户人家让帮忙修房屋、倒平顶的人去吃早饭。包产到户30年了,生产队长广播通知村寨事务早已被遗忘,可是这儿还保留着。

不一会儿,有几个身着哈尼族服饰的村民背着背筐,来到堆放着石子、砂土、水泥的公路边,把建筑材料装进背筐,顺着石梯往下走,修房的人家离堆放材料的地方大约150多米,我仔细观察一个身强体壮的男村民,他扛着一袋水泥,往返一趟要半个钟头。而妇女们背石子往返就要40多分钟。到8点多的时候陆陆续续有20多位村民加入了修房队伍。这儿的村寨都坐落在公路下边,山高坡陡,建筑材料一般只能堆放在公路边,而村民的房屋一般是不允许建在公路上边的,因为公路上边是神圣的水源林。修建房屋的成本就比其他地方多很多,一幢120多平方米的二层砖混结构房,材料费、运费就要10多万元,修建费不在其中,因为修建房屋是村民互帮互助,修房时就主家管三餐就行,劳力差点的,材料费就得准备10多年,尽管如此,寨子里家家都是砖混的平顶房呢。梯田都在村寨以下,种田时来回要两个多小时,农忙时节大家商量着耕种,从不计较得失。寨子里谁家有了红白事也是广播通知,人们会尽量地有力出力、有物出物。由于平地稀缺,上边的房屋似乎是从下面一家的二楼上建起来的,一家紧挨着一家,中间只有10多厘米的距离。家家没有院墙,可偷盗事件极少,这也得益于惩罚相当严重。谁偷了别家一只鸡、抓了一条鱼,一旦查出来,村民们可以把小偷家的一头大肥猪给杀了,全村男女老少享用一顿。水源林里的树木也是不允许砍的,有人砍了也会受到如此“待遇”。

当把那些神奇的、千姿百态、如诗如画的梯田抛在身后,我想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坚韧的毅力,奋发的精神,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宁静和谐、互帮互助,不计得失,惩罚严明的村规民约也许就是梯田文化的精髓吧。


哈尼梯田作文(5)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年(癸巳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哀牢山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被誉为“哈尼人的天梯”的元阳梯田。每年晚冬是这里农民最忙的季节,因蓄水养田所呈现的光影色彩,也成为了看梯田最美的季节。元阳县以梯田稻作为主,被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早在1300年前的唐朝,哈尼族就来到了哀牢山南部沟壑纵横、“地无三分平”的山区定居,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利用这里垂直气候明显、雨量充沛、适合稻种的特点,经过53代人的辛勤劳作,在山间开垦出了梯田并沿用至今。

元阳梯田有四绝:一是形式多,每片山坡上都布满了形状各异的梯田,大的可达10多亩,小者仅有簸箕大。二是地势陡,我们知道,大于25度的耕地一般都要求退耕还林,但在这里,从15度的缓坡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见梯田,可谓巧夺天工。三是级数多,一面坡上竟能开垦3000多级阶梯,极大地提高了耕地质量和数量。四是海拔高,山区地形呈“V”形分布,海拔高度2795米,达到水稻种植的最高点。这里的水稻品种上佳、不施农肥,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云南连续3年大旱,这里的山里看不到任何水源地,而梯田中的水是从何而来呢?哈尼人民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低纬度河谷常年高温使江河的水大量蒸发,到了高空受到冷气团的冷却,形成云雾终年缠绕于山间,云雾钻入全县6万多公顷的森林中,形成水滴汇成小溪,形成骨干沟渠4653条,提供了全县所有梯田和人畜用水。这一结构被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