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通用8篇)
繁花似锦
2024-09-09 04:01:07
其它
其它

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1)

小时候总觉得能离开家是一件多么美好又激动的事情。离开家,离开了父母的唠叨,离开了作业试题,也离开了规矩束缚。那时候,总觉得外面的风景才是美好,总想着能出去走走看看,总想着能够自由高飞,腾翔天际。可后来,真的离开了家,才突然想念起父母的唠叨,想念家里可口的饭菜,甚至想念那盏总是为你亮着的灯,也是离开了家,才真的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酸楚。那时候才发现,只有家人都在身边才所谓“团圆”。

第一次没回家的中秋节。

吃月饼,赏月,不能再烂俗的套路,却因只身在外而变得有了意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月亮。”“我们跟家里人看的应该是同一个月亮吧?”吃过晚饭,跟同伴去操场散步,看到夜空高挂的月亮,不禁出了神。伙伴看在眼里,心想着安慰。果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由于临近考试,大家都忙着冲刺,老师提出补课,说真的,很不满。不情愿不甘心,最后却又不得不服从,所以最后只好留在学校过了第一个独自出门在外的中秋节。

其实,异地的中秋好像也没想象的那么糟。虽然一大清早爬起来去上课,睡眼惺忪,强打精神,完全靠意念在撑过每分每秒。可奇怪的是,平时贪玩成性不喜欢上课的我,今天效率却异常的高,虽然理论性的知识还是没有记住多少,可是学会了很多技巧和方法,它可以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尤其暖人的是,辅导老师还给每个人派发了月饼,心意绵绵,心里暖暖。

一开始,禁不住会想家,尤其看到小伙伴各种秀自拍,连带着全家一起晒,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开始试着让自己忙起来,尽可能变得充实。比如,下了课会去餐厅兼会儿职,虽然很累,但也能学到许多新技巧。闲时跟阿姨拉呱聊聊天,不同的角度,不太一样的思路,更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离开时,阿姨顺手塞的两个月饼,会让你心里莫名的涌起一股温暖,原来,尊重的另一层含义会给你存在感。回宿舍换了身衣服,跟同伴去操场散步,七七八八的同学坐在操场中间,围成几个圈,音乐社的人和着音响唱着歌,画面美好的让你不舍得离开。其实,这世上没有谁是孤单的,你从来不是一个人。

就像手里通着电话,抬头望着同一个月亮,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2)

要走过多少路,男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要飞过多少片海,海鸥才能真正在沙丘安眠;要经历多少世事,过客才能寻到故乡。

自始至终,都以为你是一阵风。

面对世俗的约束,告诉世人我命由我不由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像风一样自由;遭受排挤贬谪,能够用豁达化解苦痛,“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像风一样洒脱。有时狂风乱起,你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时清风袭来,你高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飘过山水,拂过心间。心头的起伏,是涟漪,亦或是狂澜。

世间匆匆,你带着诗与酒,携着竹杖与芒鞋,披着青衣和烟雨,穿过小桥与人家,行走在山水中的是魂灵与风。

既然是一阵风,又怎会有归宿?行走于世间,终究会消弥得无影无踪。风只会是过客,而非归人。

或许,你是风,又不只是风。

你有风的洒脱,却不局限于风的缥缈;有风的自由,却被附上了俗世的枷锁。人说:“背上行囊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你是世间的过客,也是尘世的归人。

你带着红尘的牵绊上路,只有孤独相伴,想着从心而活,却也从心即怂。你只是在反抗和顺从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将情思和胸怀赋予词作,将一颗心置于尘世,也曾苦闷压抑,也曾摇摆不定。只一颗凡人心,却不朽千百世。

就一个行囊,里面是初心。你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是伤春的愁绪;“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有云淡风轻的安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随遇而安的潇洒;“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以及这敢于自嘲的泰然。

因着心和勇气,你看透生活的真相,却从不放弃热爱生活。经历离别的伤感,经历丧妻的苦痛,承受牢狱的灾祸。千般失意后,却也记得为百姓祈雨成功后的喜悦,记得与和尚斗嘴时的兴致。一寸时光有一寸时光的意义,又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自有一步的欢喜。

盛着初心的行囊落地生根,自成一片生机。却也随时提得起,过客,亦能成归人。

走过岁月与河山,少年人的青丝变为白发,意气被磨去棱角,而心却是一尘不染的,魂灵是像风般自由的。

风雪看老了你,你却从未将它们看老。也许历经沧桑,但风雨过后,仍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3)

敬佩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感慨于他“江海寄余生”的豁达;醉心于他“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释然,这个暑假,我捧起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走近这位千古学士,追寻他的足迹,聆听他的心声,触摸他的灵魂。

苏轼才华横溢,书法、绘画、诗词、散文样样精通。苏轼的词,刚柔并济,为宋词豪放派巅峰;他的字,平淡洒脱,为“宋四家”之一;他的诗,富含理趣,自成风格;他的文,比肩“韩柳”,堪称一代文宗。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评价他时,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

苏轼勤政爱民,抗旱、赈灾、疏河、治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主政杭州,他修复六井、疏浚西湖、赈济灾民;任职徐州,他身体力行,勇退水患,救一城百姓;外放密州,他减免赋税、铲除蝗害、除暴安良……一生辗转,一路留名,许多地方至今还流传着“千古怀念唯苏公”的佳誉。

苏轼旷达乐观,升迁、贬谪、囚禁、流放,他都能随遇而安,从容面对。

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然而,所到之处,他游山玩水,寄情于天地之间;广交朋友,追求心灵的契合;吟诗赋词,陶冶美好的情操;发掘美食,享受世俗的欢乐……正如他在流放岭南时所写的那样: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花甲之年被流放儋州,要知道,當时的儋州,多雨多雾,瘴疠横行,被中原人视为绝境。然而,苏轼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以看书赏景为消遣,饮酒作诗为自娱。他不自怨自艾,仍心系百姓,创办官方医院,不惧瘟疫,全力救治病人。不仅如此,他还在儋州讲学授课,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姜唐佐。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纵观苏轼的一生,不管身处何地,无论是平步青云,还是颠沛流离,他都能云淡风轻地面对,怡然自得地生活,倾尽全力为民做主。

正如作者林语堂所说:他一直卷在政治旋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这就是我心中最真实、最率性的千古学士——苏东坡。


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4)

像一场电影一样,我享受坐火车的过程。脑海里悲欢起落的画面不断回放,一个个侧身而过的相遇与分离,凋落又重新生长。西行回乡的列车上,春日的阳光温柔地萦绕颈项,而久违的绿意依旧单薄,春日里落寞得有些孤寂。

小时候的我总是幻想,墨色如洗的山峦下,有一条清浅美丽的静寂河流,凤凰花在水边盛放,天空一片云海。当稚拙华年褪去,当凤凰花掩饰不住地凋零,我知道,想象并不是现实,我生活的地方,没有小桥流水,亦没有永不褪色的玫瑰。我生活的地方,宁静而永恒。

后来长大了,我终于懂得用心去感知外面的世界。窗前扦插的木槿已然芳魂杳杳,外婆种下的芦荟却繁密如迷你森林。一架爬山虎染绿了半面防盗窗,而坐在窗台吃枇杷的我,学会了如母亲一样,隔了叶隙将枇杷籽掷向楼下杂草丛生的花园,“会长枇杷树的。”紫罗兰在一旁偷笑,袅娜的身影在不知名的春光里摇摇曳曳。雨天,城市变得湿漉漉,撑伞漫步在华灯初上的街头,玻璃橱窗里摆弄模特水晶项链的女子安静地笑着,关不紧的玻璃门缝里淌出清浅的慢歌,咿咿呀呀地轻唱“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邻家老爷爷拄着杖回了家,在家门口一把拽住被淋湿的我,往我手里塞进一叠老报纸,“以后长大了要去美国念书,我孙女就在美国,晓得不?”简单的人,简单的事,像窗外的`雨,下着,一直下。

十二岁的时候到外求学,记忆仿佛脱了节,断了层,寄居在世界漫天的繁华里。什么时候开始,书店里少了三毛、席慕蓉和张爱玲的集册,《花火》《最小说》开始多了起来,韩寒与郭敬明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大行其道,女学生们学着小说“45度角仰望天空,悲伤逆流成河”。什么时候开始,整条街一夜一夜响着扩音喇叭放送的“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就像天边最美的云朵”,青春洋溢的女孩穿着超短裙举着自拍杆。什么时候开始,看见年迈的外公在电脑前眯着眼下围棋也不觉得惊讶,只是会恍惚间怀念,那些坐在他怀里看他和别人下棋的日子。什么时候开始,一夜风雨起时,城市的霓虹依旧绚烂如烟火,而微信上收到好友无数条雷同的内容:“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这时,我才终于可以坦然面对过去的凋落与重生,像芦苇循序渐进的死亡,像凤凰花孜孜不倦地盛开。心如阳光拂面般安定,心底有漫天杏花烟雨,静静、寂寂、茫茫地落下来。我知道,心安处便是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5)

阵阵书香仿佛随清风扑面而来,甜甜的;树叶相互间摩擦发出的细碎声响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中。我愿化作一滴溪水,融入那浩渺无边的书的海洋。

说到书,我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喜欢白落梅笔下纳兰容若的翩翩风姿;喜欢欧·亨利笔下出人意料的结局;喜欢朱自清笔下的田田荷叶、朦胧月色……

收不住的回想,倒带,只为回忆起我那年少时的岁月,那宛如能获取甘露的读书岁月。

那是一个平常的暖阳午后,从书架上随意地抽出那本小说,拂去封面上那薄薄的尘埃,那是我少年时的第一本书:《夏洛的网》。简单的人物,但却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时刻紧扣我的心弦。最后夏洛离开了,我的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从那时起,书籍对我好像有了莫大的吸引力。坐在书桌前,开着灯,橙黄的灯光照在那小小的四方天地上,手指轻轻沿着书边翻过一页又一页,急急而又缓缓地翻动,被主人公的命运所牵系,随书页的减少而渐渐滋生的惆怅。鼻尖还余留着那淡淡的油墨香,那种滋润心灵的气息,不沉浸在书页之间是感受不到的。贪恋这种味道,做个书虫,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妈妈的催促声一阵接着一阵,无外乎就是让我早些休息,可我却不情愿早早合上书本。样子总是要装装的,听话地关上台灯,稍过一会儿,我便用被子将自己蒙住,用小小的手电筒照着书本,虽然被窝里呆久了总会让我有种缺氧的感觉,蜷缩在被子里的扭曲动作也总让身体局部麻木,但那时而动人,时而刺激,时而温暖的情节,让我欲罢不能,让我宁愿被这小小的牢笼囚禁,身心俱疲,一塌糊涂。

在书中,我小心摸索着,明白的其实更多的是人生的道理。要积极向上,却不盲目乐观;要热情张扬,却不毫无章法;要耿直踏实,却不木讷呆板……它如同我少年生命中的掌舵手,指引着最正确的方向。

和睦的春风吹动那米色窗帘,掀起书桌上那迷人的书香,这远比那精致的玫瑰花香更耐人寻味。


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6)

阳春。三月。

着一袭青衣,独自一人漫步在河边的青石道上。一块块敦厚的大青石染上藓绿,刻上水纹,披上青泥,便组成了独属于江南的石道,透着异于其他石道的独特韵味。青石铺就的路,似从远古走来,行了百年,跨越千载,被时光磨去了那光滑的容颜。参差不齐的路面像颤动的音符,奏出和谐的音律。

微风拂过,芦苇摇曳,柔波轻漾,翠嫩的柳枝四处翻飞,形成一阵阵波动的潮、波动的浪;定神凝眸,纤纤绿丝上缀满一颗颗赭红新芽,阳光下恰似一颗颗玛瑙在闪光。看似枯槁的树干与飘逸的枝条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静一动,一刚一柔,相映成趣。一缕缕柳丝在风中轻轻舞动,掠过我的脸颊,落在河面上,激起一层层涟漪,随着风的节奏徜徉开去,如一幅清丽典雅的画卷。

四周尽是白墙黛瓦,庭院中不时探头探脑地冒出几支绿芽,也似奈不住春色了。一处墙角,倚着一株青藤,枝叶几乎爬满了整面墙。小巷中,一面绣着“酒”字的大旗迎风招展,几个小孩跑过,发出一阵阵轻盈的笑声,把这一途径惹得花香弥漫。深巷中的气息浓浓地弥漫在枝头上,使穿枝拂柳的行人踏着花香、闻着鸟语。古朴的参天大树矗立在那儿,迎风挺立,似乎有一种毅美在蒸腾,漂在整个上空。黑色的乌篷船在水里荡漾着,吟赏着那炊烟四溢的巷色。

午后,捧一卷书,静静地参阅。倦了,便躺在摇椅上小憩一会。看一缕缕金色的阳光穿过古色古香的亭台轩榭,射进屋里;听一丝丝朦胧的细雨敲着明净整齐的白墙黛瓦,滴落屋檐。盘腿而坐,将一缕缕情思化作袅袅琴音,触动心弦,飘荡,渐远。起身沏一壶清茶,细细品味,淡淡的清香在唇齿间流转。

抛却城市的喧嚣与浮躁,逃出钢筋混凝土的重重包围,走进江南小巷,享受那难得的静谧与安宁。若能一直生活在这样古韵飘香的江南小巷中,该是怎样的满足与惬意啊!

金秋。九月。

还未走进小巷,淡淡的桂花香已于鼻间萦绕。

细雨微凉,雾苍茫。烟雨朦胧,氤氲缠绵,犹入梦境。淅淅沥沥的雨音犹如天籁。白墙黛瓦,若隐若现。明黄翠绿,交相辉映。一颗颗水珠从檐角滑落,“啪”,晶莹四溅,如一朵盛开的莲,绽放得短暂而美丽。

举一把油纸伞,踏在青石板上,似闲庭信步。河边柳绿依旧,墙角的青藤却早已枯萎。但那黄褐色的残躯,依然倔强地挂在墙上。

河水静静地流淌,倒映着楼台轩榭,又被丝丝细雨击碎成无数片。轻舟微泛,波光潋滟。

花落,满地缤纷,似血泪斑驳。枯草幽黄,如潜藏了无尽的忧伤。“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脚踏落红,碾落成泥,化作尘埃,随风飘去。再是如何鲜艳芬芳,终究还是归于黄土。

“江水绿如蓝,相伴伊人带笑看,多少烟雨多少楼台,难忘多少旧梦萦回……”不知从何处传来歌声。略带凄婉。

“谁在高楼望千帆,凝眸处又几重远峦,郡亭枕上潮依旧,不见当年,一怀豪情祭青天……”

“何处一夜孤箫又流年,梦未成眠天涯又远,十年浮沉黄粱梦,何如长留,一杯竹叶醉芙蓉,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梦断江南,雨碎清秋……”

歌声渐渐远去,一起远去的,还有记忆中的时光。


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7)

处身一座古城,带着兴味与热忱去挖掘城市的魅力,你便能触摸到历史的轮廓,邂逅一个有着万千风情的灵魂。泉州于我便是如此。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泉州人,或许是因为自小便习惯了这座城市的呼吸,反而不曾认真去了解这份近在咫尺的风情与古韵。借由暑期实习的契机,在外地读书的我回到了家乡,再次认真地审视、品味起这方土地。

我走访过享有盛名的崇福古寺一红瓦白墙,檐牙飞角,独具闽南特色。古寺历史悠久,一砖一瓦中尘封着远去的历史。大雄宝殿巍峨宽敞,虔诚的信仰者跪拜于佛像之下,在香火氤氲中倾吐生活的酸苦与心之所求,在反复的叩拜中获得心灵上的释压而后带着笑意离去。而庙宇内梵音缭绕,崇福晚钟鸣声清幽,驻足于古寺,车水马龙被隔绝于一门之外,古朴的气息将我包裹着,我所能感受到的唯有内心的安宁与祥和。

而穿梭于市区的大街小巷里,邂逅着形形色色的人群,品味着红瓦白墙中缭绕着的'古朴韵味,也让我更加笃定了,家乡是一座积淀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在每日归途,踏上回家的班车,看着车辆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树林阴翳的小路,仿佛时光就停留在这里;操着一口流利闽南语的人家嬉笑着,互相拉拉家常;穿着制服的白领步履匆匆,手上提着一袋新鲜的蔬菜,着急着为家人添上一桌温馨的饭菜;老旧的商店门口,老爷爷坐在竹制凉椅上,摇曳着手中的蒲扇,等待着下一个光临的客户。当暮色渐渐隐去,每个人远去的身影,随着这宁静的光阴,融人时间的画轴。

生活的本质便是质朴地生活着。这里也许没有灯红酒绿的热闹喧嚣,却有一份沉淀已久的古韵;虽不及大都市繁华,却也有着独特的闽南风韵,让居住于此的每个普通的你我都能领略到它的万般风情。

心之安处,唯有吾乡。这也是本次暑期实习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8)

出于种种原因,我还是离开了这里前往S省。临行时我只从家里拿了一个勺子,只因喜欢勺柄上的一朵莲花图案。

初至S省,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新生活。我很快将H地的回忆搁置脑后并积极适应这里。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只会用从故乡带来的钥匙,后来大人们经常混拿,我也不再留意了,于是故乡便与我断绝了联系。

几年的时光像流水一般从我身边滑过,偶然之中我找到了那把勺子,那莲花图案的凹槽中嵌满了灰黄的污垢。我开始想念故乡了……

H地是一个灰黄的地方,至今都未曾发现过一处水塘。它不比S省是个鱼米之乡,它是个贫瘠的地方,至少在我的记忆中是这样。我曾为了满足我对鲜味的欲望将一条未烧熟的草鱼吃掉,而在S省却天天都能吃到黄牙鱼,难道这就能阻止我思乡吗?我难道会因此忘记那声响雷,像轰隆隆的车轮,碾碎了一个孩子归家时的欢欣;会忘记我穿过那荒草丛生的田野,越过一排排赤裸灰黄的土垄,来到一片树林子,伴随着脚步轻踏在枯枝败叶上一下下轻扣我心扉的窸窣声;会忘记我偷拿外公一元钱,轻快地奔向了小巷店铺中的一个玩具时,外公刚放下未吃完的红豆粥,颠簸着身体一路小跑过来的身影?当我再回过头来看那身影时,却发现我与它渐行渐远。

我迫切地想回家,可我又觉得害怕。我曾回到过我的小学,发现它早已成了废墟。我害怕当我回到家的位置时,却找不到家的模样。即使依稀模糊可辨,我想也找不到家的感觉。我觉得我不能回家。

当思念具体化时,它便脆弱地像层薄薄的蝉翼。可我在S省的生活却是实在的,它不似水中之月,镜里之花。这里的一草一木,它们都可以触碰。我想,当多年以后,我回忆起在S省的生活时,会发现它早已化为不可触摸的思念,在我的生命中熠熠闪光。

我觉得现在我该好好活着,毕竟我有一把镶有莲花图案的勺子,和这里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