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审题(1)
作文审题,是写作者下笔之前必须面对的第一道关卡。就命题作文而言,审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就审题而言,要使文章深刻、透彻,有创新,就要把握最根本的一个规律,即将题目的含义由本义向引申义、比喻义开拓!自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采用了话题作文这样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当年的作文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求“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就符合要求”。受此影响,近几年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大多侧重于话题作文的写作,而学生又大多陷入了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话题作文的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不存在跑题、偏题、离题的问题。所以写作时常常是天马行空,信马由缰,真个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而写出来的文章则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平时训练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考场上自然也就欲罢不能了。因此,年年因作文失误导致名落孙山,抱憾终生的,大有人在。
实际上,综观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从1999年的“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就符合要求”到2001年的“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再到2003年的“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话题作文的“紧箍咒”越念越紧,这意味着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过好话题作文的审题关,在高考作文训练指导中,就显得非常迫切而又重要了。那么,话题作文如何审题呢?
对于话题作文而言,审题就是要正确理解话题的含义,包括话题的字面意思、话题的内涵和外延、立意取向和选材范围等等。比如1999年全国卷作文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的内涵和立意取向非常明确:立意的前提是记忆可以移植,立意的取向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主宰这个世界的人类会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从而使这个世界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考生反其道而行之,大谈什么记忆不可移植,否则世界将走向毁灭,或是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丧尽天良,做绝坏事,这与命题人的意图将是格格不入的!那么,这样的立意、构思绝对也是等而下之的,不入流的!再如2000年全国卷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作文要求特别强调“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也就是说,话题的外延很大,加之“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这实际上是在具体点拨考生:怎样构思与表达!如果在审题时顾及不到这些,此题的构思将大受局限!又如2001年全国卷作文话题“诚信”,其字面意思是“诚实,守信用”,可有些考生不解其意,导致审题立意出现偏颇、偏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至于2002年全国卷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其内涵和外延则较难把握,这同时也制约着此题的立意取向和选材范围:“选择”是外延,“心灵”是内涵。也就是说,可供“选择”写的材料各色各样,但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属于“心灵”方面的。这就是说,你所写的选择的事件,都必须有内心的活动、思想的参与、精神的指引;都必须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让隐秘的内心站出来进行抉择。这样的立意构思才算完全符合题意,才有可能写出新意,拿到发展等级的高分!2003年全国卷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从形式看,是一个并列短语;从内容看,则是一个关系式话题。既然如此,作文时就要能够正确、全面的揭示出话题蕴涵的各种关系:感情亲疏会影响事物的认知,感情亲疏不会影响事物的认知,感情亲、疏导致对事物的认知正确、错误,感情亲、疏导致对事物的认知错误、正确……运用数学上的概率统计,二者之间至少包含16种以上各不相同的关系。为了避免材料对考生可能造成的单向影响,题目中明确提示“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作文卷中可用也可不用”。这一点暗示考生:这个话题可以从不同的或相反的角度立意,进行多角度思考。只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个话题才有可能写出新意!同时,这个话题的选材范围也是比较宽泛的。因为话题本身启示我们:(1)生活小事中隐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道理,关注生活,思考人生,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就能够取得新的收获;(2)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感情上的亲疏浓淡这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认识到了这一点,结合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两个方面,那么可供选择的材料——家庭中的、社会中的、学校中的都是很多的。
总之,审题要“三审”:审话题材料,搞清思维模式(怎么想)和话题题旨(是什么);审话题范围,特别要注意命题者隐含在其中的暗示性信息,搞清写作重点(写什么);审注意事项,搞清具体要求(怎么写),要确定易于写成功的文体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命中目标,从而取得高考作文的优异成绩。
话题作文审题(2)
话题作文上的审题,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仔细的推敲:
一、推敲材料
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料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如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才切合材料的寓意,切合命题者的用意。200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材料是: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个材料告诉人们,事物具有多面性,应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处在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之中,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应保持并张扬个性。读懂了材料,明白了这样的中心,写作时才不至于走题。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在分析材料和话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应果断地确立主旨,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就可以确立“灵动”“沉稳”“张扬个性”等中心思想,然后通过叙写故事、观照景物、回顾历史等手法,引出文章的中心。也可以写成杂感之类,漫谈“动”与“不动”的辨证关系,抒写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全国卷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二、推敲“提示”
这几年话题作文,都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如2000年高考作文,在引出“话题”之前,有这样一段提示: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这里面包含着很多信息。如,它提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命题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如果要写成议论文的话,这个提示中的有关内容就可以成为文章的分论点。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原因),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主观原因)。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里,有这样两个分论点,完全能够把道理说得比较透彻了。再如,这个“提示”实际上还告诉我们,写关于这方面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
三、推敲“话题”
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要吃准这一“话题”的.含义。一般说来,“话题”中总会出现一两个对理解题意有重要影响的字词,把握住这些关键字词,也就掌握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反之,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如1999年高考试题,要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个话题中的“移植”、“记忆”等词语是需要我们认真琢磨的。在当年的高考中,就有不少考生将“移植”与“恢复”混为一谈,将“记忆”与“身份”“地位”“品格”“相貌”等瞎牵扯起来。2000年高考题,有不少考生对“诚信”一词理解出现了偏差。有的把“诚”理解为“诚恳”,把“信”理解为“自信”、“信仰”,这就搞错了。“诚信”一词只能理解为“诚实守信”。另一些考生把“诚信”理解为“忠诚”、“信任”,虽未出大错,但也只能视为勉强切合题意。2002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是一个偏正短语,定语“心灵”缩小了“选择”的外延,丰富深化了“选择”的内涵,“心灵”的内涵是指内心、精神、思想等,故“心灵的选择”实际上是指“内心、精神、思想上的选择”,排除了物质上的选择,同时要写出人物内心灵魂的大碰撞。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明明是关系型的题目,但是就有相当多的考生在写作时,撂下“对事物的认知”,仅紧揪着“感情亲疏”,大谈特谈什么“与邻为善”“好心得好报”。2004年高考全国卷(山东等地用)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吉林等地用)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国卷(广西等地用)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全国卷(宁夏等地用)话题“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浙江卷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广东卷话题“语言与沟通”、江苏卷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等,也是关系型的作文,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也会顾此失彼,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四、推敲“注意”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作“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
如1998年的试题要求考生“举出自己心理承受方面的实例”,那么你就一定要联系自己来写。又如2000年高考的试题,“注意”中说: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如果你仅仅抱住“四个图形”不放,或者以图形类比不同性格的人,或者以图形类比国家与民族,甚或只是对原来材料进行简单地扩写,都是不切合题意的,江苏省有一考生的作文《图形人生》,就是由四个图形联想到四类人,说什么圆形代表“滑头滑脑”之人,三角形“代表削尖了脑袋钻的人”,半圆形“代表那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生踏实做人的人”,第四种图形“代表了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人”,不但联想本身较牵强,而且其内容“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相背离,严重跑题,难怪该文判为不及格。近几年在写作字数上都有“不得少于800字”的要求,那么写作时就不能少于800字,低于800字就要扣分。“不得抄袭”,则是要求考生写作时引述材料要特别小心,不可去“穿靴戴帽”进行套作,更不可完整地搬用别人的文章。
总之,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我们写作时,一定要绷紧心弦,认真揣摩题意,千万不能马马虎虎、掉以轻心。
话题作文审题(3)
二、作文拟题的要求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
2标题不能过长
3标题要含蓄
4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5拟题时要善于联想
三、拟题方法指导
1.要扣题,不要摘题
话题作文中,一般有话题提示、要求,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话题不等于文题。
2.要新颖,不要平淡例:200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是以"靠"为话题.
3.要大题小作,不要小题大做:例:《梦》--范围太广,无从下手
《与嫦娥通信》
《美梦成真》角度具体,文体亮丽
《多梦少年》
4.要切合文意文体,不要游离话题
(1)话题作文的题目与作文内容是统一的:
例:以"水"为话题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记得"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就以<<女人>>,<<我的妈妈>>为题目,让人啼笑皆非。
(2)话题作文的题目与体裁(文体)是统一的:
如:用"论","说","……之我见","……给我的启示"之类的题目,那么文体就一定要写成议论文。如果以<<成长中的烦恼>>为题,你却写成议论文,这会使人觉得不伦不类.
四、怎样才能拟好作文的题目让读者从你的题目中看出你的文学素养。
1、我们可以引用诗句、格言、警句、符号
2、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3、我们还可以出奇制胜,别出心裁,以反胜常
4、当然,我们更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直露法。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这是常见的拟题方法。例如《奥运,为您加油》、《北京您好》《救救地球吧》、《一件悲伤的事》……
比喻法。用美妙的比喻,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情感的共鸣。例如
《"老黄牛"的故事》、《夕阳红》《生命的绿洲》、《第二起跑线》……
拟人法。把原本写人的词语用于描写事物。例如《迟到的友情》、《耳朵挑食》、《甜甜的教鞭》……
引用法。引人名、地名、诗名入题。例如《别了,三毛》、《江南雨》
《春蚕到丝方尽》……
象征法。指借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某种精神品质或事理的手法。例如《放飞鸽子》、《绿叶赞》、《雨中,那把小红伞》……
悬念法。又称"卖关子",或突出尖锐的矛盾,或表明异常的结局,引起读者"为什么"、"怎么样"式的好奇。例如6月15日送贺年片》、《不该发生的故事》、《那天,我迟到了》……
反常法。看似不合常规,不合逻辑,但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焕发新意。例如《一个真实的谎言》、《泪,甜甜的》、《为了忘却的记忆》、《还是狂一些好》……
五、拟好作文题目歌诀
文好题一半,拟题须思量。
要使作文好,佳题不可少。
直接最方便,引用更奇妙。
比喻和拟人,新颖又独到。
方法用得好,读书少不了。
话题作文审题(4)
一、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 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因此,作文的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今年高考作文中还有少数考生写诚信可抛,究其原因,若非有意唱反调,就是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
再看下面的题目:?
中国足球队经过44年的努力,经历了6次失败之后,终于圆了进军2002年世界杯的梦。对这次冲击世界杯的成功,有人评说是我们机会和运气好,既未与日、韩照面,又避开了伊朗、沙特。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注:2002年世界杯,日、韩两国为主办国,其球队直接出线,不参加亚洲区的选拔赛;中国队在亚洲区十强赛的分组中,抽签编入B组,伊朗、沙特在A组)
这个题目的话题材料中说中国足球队出线是靠运气,显然有失片面。因此,话题材料中的问题:“你认为是这样吗?”就隐含着一个“不是这样”的答案。看出了这一点,就知道要在辩证立论上下功夫了,既不能全部否定运气的作用,也不可把成败的根本原因归于运气,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主观努力和实力。如果写这个题目时,以“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立论,就与命题者的意图相悖了。?
二、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重点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
2000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说的是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会上一位学者以4个图形的实例说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个被说明的道理就被用作话题。这个话题,也就是我 们构思文章的前提。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有什么思想感受,想到些什么,想怎么办,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问题。抓住这些关键问题去思考立意,就容易写出一定的深度。如果停留在为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补充例证,虽然并不偏题,但文章立意容易偏浅(因话题材料已说明此意)。如果对这些问题根本没注意,而去改写、扩写这个会议故事,就完全偏离命题要求了。?
再举两个例题:?
第1题: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惟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个题目不能停留在反映“变化”上。话题材料已经说明了世界是变化的,再停留在反映这一点上便不符合命题要求。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写出鲜明的观点来。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等,以及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更要探索变化的规律,主动地去改变世界等等。这样抓住关键思考立论,文章就有了深度。
第2题:随着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随着网络的出现,世界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小;而随着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地球不过是人类居住的一个小小的村落。于是,一个新名词“地球村”出现了。“地球村”,多么形象的称呼。对此,你有什么联想、想象或见解呢?请以“地球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篇文章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重复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地球变小了,变成村落了。这是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不宜再多说。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要求以“地球已经是个 村”为前提,来写你的联想、想象和见解。明白了这一点,思路就不难打开,文章也不难写好。如,地球变小,经济一体化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可以联系我国加入WTO来写,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再如,在一个村子里,和平显得格外重要,而现在的世界还不怎么安宁,呼吁和平可以成为很好的.立意。再如,地球变小,资源更应珍惜,环境更需要保护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很多文章可做。明白了这一点,在文章的结构上也容易把握住。对地球怎么会变小就不能花较多的篇幅去论说,三言两语开个头就行,主要篇幅要用来论说我们该怎么办的正题。?
三、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
1999年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大写特写记忆到底能否移植,也有的写记忆移植的试验如何如何,完全脱离了话题规定的范围。话题假设记忆可以移植。
就是规定了前提和范围,考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作文。再去讨论能否移植的问题,就是对这个前提有意见,也就越出了话题的范围,在写另外的题目了。这在高考作文中是不允许的。
再如下面的题目:?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有意义的人生呢?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话题也可以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里的话题是“战胜诱惑”。如果忽略了“战胜”二字,大写特写“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深受其害的各种案例,文章也许可以写得很精彩,但对于话题来说,却肯定是偏出去了。因为根据这个话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二字上。?
总之,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话题作文也不例外。?
话题作文审题(5)
二、作文拟题的要求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
2标题不能过长
3标题要含蓄
4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5拟题时要善于联想
三、拟题方法指导
1.要扣题,不要摘题
话题作文中,一般有话题提示、要求,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话题不等于文题。
2.要新颖,不要平淡例:200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是以"靠"为话题.
3.要大题小作,不要小题大做:例:《梦》--范围太广,无从下手
《与嫦娥通信》
《美梦成真》角度具体,文体亮丽
《多梦少年》
4.要切合文意文体,不要游离话题
(1)话题作文的题目与作文内容是统一的:
例:以"水"为话题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记得"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就以<<女人>>,<<我的妈妈>>为题目,让人啼笑皆非。
(2)话题作文的题目与体裁(文体)是统一的:
如:用"论","说","……之我见","……给我的启示"之类的题目,那么文体就一定要写成议论文。如果以<<成长中的烦恼>>为题,你却写成议论文,这会使人觉得不伦不类.
四、怎样才能拟好作文的题目让读者从你的题目中看出你的文学素养。
1、我们可以引用诗句、格言、警句、符号
2、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3、我们还可以出奇制胜,别出心裁,以反胜常
4、当然,我们更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直露法。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这是常见的拟题方法。例如《奥运,为您加油》、《北京您好》《救救地球吧》、《一件悲伤的事》……
比喻法。用美妙的比喻,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情感的共鸣。例如
《"老黄牛"的'故事》、《夕阳红》《生命的绿洲》、《第二起跑线》……
拟人法。把原本写人的词语用于描写事物。例如《迟到的友情》、《耳朵挑食》、《甜甜的教鞭》……
引用法。引人名、地名、诗名入题。例如《别了,三毛》、《江南雨》
《春蚕到丝方尽》……
象征法。指借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某种精神品质或事理的手法。例如《放飞鸽子》、《绿叶赞》、《雨中,那把小红伞》……
悬念法。又称"卖关子",或突出尖锐的矛盾,或表明异常的结局,引起读者"为什么"、"怎么样"式的好奇。例如6月15日送贺年片》、《不该发生的故事》、《那天,我迟到了》……
反常法。看似不合常规,不合逻辑,但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焕发新意。例如《一个真实的谎言》、《泪,甜甜的》、《为了忘却的记忆》、《还是狂一些好》……
五、拟好作文题目歌诀
文好题一半,拟题须思量。
要使作文好,佳题不可少。
直接最方便,引用更奇妙。
比喻和拟人,新颖又独到。
方法用得好,读书少不了。
话题作文审题(6)
1、相关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2、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话题作文和以前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相比,给了大家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自由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试可以自拟题目。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2)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我们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4)想像自由。丰富的想象力是佳作的特征之一。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我们广泛的自由度也使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上乘的话题作文更看中我们在拟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的创新--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不能写。想象的自由中还要提到一点,就是思维的深度。作文的深度就是思维的深刻性。看透所写事物的本质,把握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辨证的分析事物,写出的文章才能使读者觉得有厚重感,有震撼力。
一、要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作用,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二、要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角度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
三、要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
话题作文审题"三要"
一要吃透材料明意图;二要吃准材料抓关键;三要看清材料抓范围。
立好意的方法
观察--寻找特点;
感悟思考--发散思维,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
联想--相似联想,相近联想,相反联想立意正确、新颖、深刻
如以"水"为话题:经过组词、析词、联想后,可确立如下中心:第一、装点大地秀色的水--要为别人带来欢乐。第二、孕育一切生命、哺育万物的水--伟大的母爱。第三、认准方向,千曲百折不回头的'水--要有坚强的意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第三、遇到阻力能发挥百倍勇气的水--愈挫愈坚的顽强品格。第五、污水----环保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第六、汗水--做勤劳的人。第七、水的精神--以柔克刚,滴水穿石的精神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一、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
命题者总是提供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学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既考查同学们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又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表达能力。
二、作文拟题的要求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
2标题不能过长
3标题要含蓄
4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5拟题时要善于联想
三、拟题方法指导
1.要扣题,不要摘题
话题作文中,一般有话题提示、要求,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话题不等于文题。
2.要新颖,不要平淡例:200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是以"靠"为话题.
3.要大题小作,不要小题大做:例:《梦》--范围太广,无从下手
《与嫦娥通信》
《美梦成真》角度具体,文体亮丽
《多梦少年》
4.要切合文意文体,不要游离话题
(1)话题作文的题目与作文内容是统一的:
例:以"水"为话题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记得"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就以<<女人>>,<<我的妈妈>>为题目,让人啼笑皆非。
(2)话题作文的题目与体裁(文体)是统一的:
如:用"论","说","……之我见","……给我的启示"之类的题目,那么文体就一定要写成议论文。如果以<<成长中的烦恼>>为题,你却写成议论文,这会使人觉得不伦不类.
四、怎样才能拟好作文的题目让读者从你的题目中看出你的文学素养。
1、我们可以引用诗句、格言、警句、符号
2、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3、我们还可以出奇制胜,别出心裁,以反胜常
4、当然,我们更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直露法。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这是常见的拟题方法。例如《奥运,为您加油》、《北京您好》《救救地球吧》、《一件悲伤的事》……
比喻法。用美妙的比喻,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情感的共鸣。例如
《"老黄牛"的故事》、《夕阳红》《生命的绿洲》、《第二起跑线》……
拟人法。把原本写人的词语用于描写事物。例如《迟到的友情》、《耳朵挑食》、《甜甜的教鞭》……
引用法。引人名、地名、诗名入题。例如《别了,三毛》、《江南雨》
《春蚕到丝方尽》……
象征法。指借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某种精神品质或事理的手法。例如《放飞鸽子》、《绿叶赞》、《雨中,那把小红伞》……
悬念法。又称"卖关子",或突出尖锐的矛盾,或表明异常的结局,引起读者"为什么"、"怎么样"式的好奇。例如6月15日送贺年片》、《不该发生的故事》、《那天,我迟到了》……
反常法。看似不合常规,不合逻辑,但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焕发新意。例如《一个真实的谎言》、《泪,甜甜的》、《为了忘却的记忆》、《还是狂一些好》……
六、拟好作文题目歌诀o文好题一半,拟题须思量。
o要使作文好,佳题不可少。
o直接最方便,引用更奇妙。
o比喻和拟人,新颖又独到。
o方法用得好,读书少不了。
话题作文审题(7)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常见的话题作文审题误区,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忽视了概念的内涵
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 “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似是而非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就有走题之虞。如以“热”为话题作文,提示语中已经列举了“网络热”、“打工热”“炒股热”等例子,显然,这里的“热”是指一种社会现象,但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将“热”理解成“热情”“热心”,甚至写成了“我为祖国献热血”等。错解内涵,作文之始,就误入歧途。
2、忽视了背景语的指向
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文脉的贯通。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读背景语,我们就发现,要求我们谈论的哲理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之所欲,滥施于人”;孔子的“入世”与庄子的“出世”;谭嗣同式的“我自横刀”与文天祥式的“隐忍以行”……有的人忽视了背景语中的提示,抓住“哲理”便作文章,写成“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这一些虽是哲理,但是,缺少矛盾对立双方的哲理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
3、忽略提示语的`暗示
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
比如这样一则材料: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
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以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
(1)要写自己的,不能写他人的;
(2)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
“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
(1)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
(2)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
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
4、贴金式点题――用自己之酒杯,装他人之佳酿
话题作文因为有开放性,文体选择又比较灵活,一部分学生就有投机取巧的思想,套用现成的文章,只在结尾象征性地点一下话题。比如以“英雄”为话题作文,一个同学写成《母亲――心中的英雄》,记叙了母亲持家的艰辛、对父亲的忍耐、对邻人的关爱。结尾生硬点题:“母亲是平凡的,但是,她却是儿子心中的英雄。”“勤劳、忍耐”是美好的品性,但是未必能算得上“英雄”,这很可能是套用了一篇现成的写母亲的文章。
再如以“音乐”为话题作文,尽管内容形式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所写的文章必须以音乐为轴心,不能离开这个轴心而另起炉灶。有学生写成《家庭,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大谈家庭生活,只在结尾提上一两句:“音乐,正回响在我的家庭中”。这种贴金式点题,是我们着力反对的,它不仅影响作文得分,还容易养成学生的投机取巧的不良心理。
5、只注意判断中主项或是谓项――似看神龙,见其尾不见其首
判断通常由主项和谓项两部分构成。主项是判断的对象,谓项是表示判断对象具有或是不具有的性质。话题作文是一种“宽题”,写作中,可以将一个概念细化为一个判断。比如以“生活”为话题作文,可以细化为“生活是一种选择”、“生活中要经历失败”等,可有的同学在行文中,抛开了判断的主项“生活”,片面地谈“选择”或是“勇气”,比如写成选择需要有眼光,或是写成了类似与“失败是成功之母”之类的文章。
这样一来实际上把原话题“生活”变成了“选择”或是“失败”。再比如以“面对拥有”为话题,许多同学只看主项“拥有”而忽略了“面对”,写成怎样追求理想,怎样实现成功等。
6、偷梁换柱――半路杀出程咬金
有时面对一个话题,刚刚写作时,还是切题的。但是,在行文中,经过层层推演,离话题则远来越远,从而使文章前后脱节。比如,以“人生之美”为话题,一个学生确定了这样的写作角度,“人生之美在于紧紧把握今天”,这个视角是符合话题要求的,但是,在行文中,他用这样几个要点去阐释:“今天最美,把所要作的事推到明天是向生命赊欠帐单”:“今天最美,所有梦想的终点都可以用今天的跋涉去逼近”。显然,他是由“人生之美”转向了“今天之美”。再如以“课桌文化”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把课桌文化放到校园中去考察,这本是正确的,但是,后面则由课桌文化不自觉地写成校园文化,大谈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却回不到本题“课桌文化”上去。这种现象在高三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屡见不鲜。
话题作文审题(8)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篇1
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20xx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因此,作文的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
中国足球队经过44年的努力,经历了6次失败之后,终于圆了进军20xx年世界杯的梦。对这次冲击世界杯的成功,有人评说是我们机会和运气好,既未与日、韩照面,又避开了伊朗、沙特。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注:20xx年世界杯,日、韩两国为主办国,其球队直接出线,不参加亚洲区的选拔赛;中国队在亚洲区十强赛的分组中,抽签编入B组,伊朗、沙特在A组)
这个题目的话题材料中说中国足球队出线是靠运气,显然有失片面。因此,话题材料中的问题:“你认为是这样吗?”就隐含着一个“不是这样”的答案。看出了这一点,就知道要在辩证立论上下功夫了,既不能全部否定运气的作用,也不可把成败的根本原因归于运气,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主观努力和实力。如果写这个题目时,以“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立论,就与命题者的意图相悖了。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篇2
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重点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
20xx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说的是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会上一位学者以4个图形的实例说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个被说明的道理就被用作话题。这个话题,也就是我们构思文章的前提。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有什么思想感受,想到些什么,想怎么办,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问题。抓住这些关键问题去思考立意,就容易写出一定的深度。如果停留在为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补充例证,虽然并不偏题,但文章立意容易偏浅(因话题材料已说明此意)。如果对这些问题根本没注意,而去改写、扩写这个会议故事,就完全偏离命题要求了。?
再举两个例题:
第1题: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惟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个题目不能停留在反映“变化”上。话题材料已经说明了世界是变化的,再停留在反映这一点上便不符合命题要求。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写出鲜明的观点来。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等,以及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更要探索变化的规律,主动地去改变世界等等。这样抓住关键思考立论,文章就有了深度。
第2题:随着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随着网络的出现,世界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小;而随着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地球不过是人类居住的一个小小的村落。于是,一个新名词“地球村”出现了。“地球村”,多么形象的称呼。对此,你有什么联想、想象或见解呢?请以“地球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篇文章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重复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地球变小了,变成村落了。这是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不宜再多说。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要求以“地球已经是个村”为前提,来写你的联想、想象和见解。明白了这一点,思路就不难打开,文章也不难写好。如,地球变小,经济一体化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可以联系我国加入WTO来写,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再如,在一个村子里,和平显得格外重要,而现在的世界还不怎么安宁,呼吁和平可以成为很好的立意。再如,地球变小,资源更应珍惜,环境更需要保护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很多文章可做。明白了这一点,在文章的结构上也容易把握住。对地球怎么会变小就不能花较多的篇幅去论说,三言两语开个头就行,主要篇幅要用来论说我们该怎么办的正题。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篇3
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
1999年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大写特写记忆到底能否移植,也有的写记忆移植的试验如何如何,完全脱离了话题规定的范围。话题假设记忆可以移植,就是规定了前提和范围,考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作文。再去讨论能否移植的问题,就是对这个前提有意见,也就越出了话题的范围,在写另外的题目了。这在高考作文中是不允许的。
再如下面的题目: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有意义的人生呢?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话题也可以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里的话题是“战胜诱惑”。如果忽略了“战胜”二字,大写特写“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深受其害的各种案例,文章也许可以写得很精彩,但对于话题来说,却肯定是偏出去了。因为根据这个话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二字上。?
总之,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话题作文也不例外。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篇4
不要忽视了背景语的指向。
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文脉的贯通。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读背景语,我们就发现,要求我们谈论的哲理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之所欲,滥施于人”;孔子的“入世”与庄子的“出世”;谭嗣同式的“我自横刀”与文天祥式的“隐忍以行”……有的人忽视了背景语中的提示,抓住“哲理”便作文章,写成“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这一些虽是哲理,但是,缺少矛盾对立双方的哲理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篇5
贴金式点题――用自己之酒杯,装他人之佳酿。
话题作文因为有开放性,文体选择又比较灵活,一部分学生就有投机取巧的思想,套用现成的文章,只在结尾象征性地点一下话题。比如以“英雄”为话题作文,一个同学写成《母亲――心中的英雄》,记叙了母亲持家的艰辛、对父亲的忍耐、对邻人的关爱。结尾生硬点题:“母亲是平凡的,但是,她却是儿子心中的英雄。”“勤劳、忍耐”是美好的品性,但是未必能算得上“英雄”,这很可能是套用了一篇现成的写母亲的文章。
再如以“音乐”为话题作文,尽管内容形式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所写的文章必须以音乐为轴心,不能离开这个轴心而另起炉灶。有学生写成《家庭,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大谈家庭生活,只在结尾提上一两句:“音乐,正回响在我的家庭中”。这种贴金式点题,是我们着力反对的,它不仅影响作文得分,还容易养成学生的投机取巧的不良心理。
话题作文审题(9)
[话题考点阐释]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鱼儿在细雨中欢快地跳动着,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身子轻轻地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
而在社会中,和谐也随处可见:一家人坐在饭桌前聊天是和谐,母女俩在公园里荡秋千是和谐,邻里化干戈为玉帛是和谐,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是和谐,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是和谐;刘翔身披国旗跃上领奖台的潇洒动作是和谐,“千手观音”中21个演员整齐划一的优美舞蹈是和谐,总理慰问遇难职工家属时面对失去父亲的孩子潸然泪下是和谐……和谐是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清纯明亮;和谐是熏人欲醉的春风,沐浴春风,我们的内心会变得绿意盎然;和谐是令人心折的白雪,感受白雪,我们的内心会变得纯净平和。时代需要和谐,社会呼唤和谐!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这样一个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奋力登攀的目标,和谐 已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尽管高考命题会避免与社会热点直接“接轨”,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当为事而作”,从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测试的选材看,社会热点问题都会在试卷中有所折射,如2017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于是乎,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作文就要求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广东卷作文就要求以“纪念”为话题。既如此,面对渐渐升温乃至“沸腾”的“和谐”话题,读者朋友能熟视无睹吗?
[典型话题题目]
阅读下面的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界普遍存在所谓的“共生效应”,当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但是当它同另一种植物共同生长时,却长得生机勃勃。有人称这种现象为“共生效应”。例如菌藻共生的地衣可以抵御极为严酷的环境,珊瑚与藻类共生则使珊瑚成为生命力最强的生物群落之一。
自然界如此,人们生活在社会中,相互产生的共生作用又是如何的呢?请以“共生效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自然界中植物相互依存的关系映射到人类社会中。
话题作文审题(10)
1、相关性。
中考话题作文审题。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2、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话题作文和以前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相比,给了大家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自由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试可以自拟题目。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2)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我们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4)想像自由。丰富的想象力是佳作的特征之一。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我们广泛的自由度也使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上乘的话题作文更看中我们在拟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的创新--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不能写。想象的自由中还要提到一点,就是思维的深度。作文的深度就是思维的深刻性。看透所写事物的本质,把握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辨证的分析事物,写出的文章才能使读者觉得有厚重感,有震撼力。
一、要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作用,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二、要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角度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
三、要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
话题作文审题"三要"
一要吃透材料明意图;二要吃准材料抓关键;三要看清材料抓范围。
立好意的方法
观察--寻找特点;
感悟思考--发散思维,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
联想--相似联想,相近联想,相反联想立意正确、新颖、深刻
如以"水"为话题:经过组词、析词、联想后,可确立如下中心:第一、装点大地秀色的水--要为别人带来欢乐。第二、孕育一切生命、哺育万物的水--伟大的母爱。第三、认准方向,千曲百折不回头的水--要有坚强的意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第三、遇到阻力能发挥百倍勇气的水--愈挫愈坚的顽强品格。第五、污水----环保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第六、汗水--做勤劳的人。第七、水的精神--以柔克刚,滴水穿石的精神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一、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
命题者总是提供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学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既考查同学们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又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表达能力。
话题作文审题(11)
1、名词类
(1)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
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
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
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
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以上材料说明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以“距离”
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由话题我们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如从美学角度写“距离产生美”,从交往角度写“距离可以保持
一个人的独立个性”,从认知角度写“距离可以保证客观性”,从物理角度写“距离可以提供活动空间。
保证安全”等,但结合材料聚合思维,则不能这样随意去写了,材料告诉我们距离的远近是相对的,有条
件的,一、两则材料二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三、四两则材
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方为正点。至于
文体选择,“你有这样的体会吗”,暗示你写记叙文,从心理或者科技角度写距离由远变近或由近变远的
体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则是要写议论文,同意不同意皆可,体现话题的开放性。如同意,则是因
心灵隔膜,人与人之间咫尺如天涯,不同意可写只要人与人心灵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一位科学家对两只老鼠进行了“精神压力”实验:他把两只小白鼠放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把其中
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来,另外一只则维持原样。结果那只被抽取压力基因的小白鼠天天兴奋
异常,它大摇大摆地在仿真环境中乱跑,有时竟爬上陡峭的假山。而另外一只老鼠则“胆小如鼠”,走路
小心翼翼,遇上风吹草动,便警觉起来,唯恐避之不及。
最后结果是:那只没有压力的小白鼠在登上13米高的假山时摔死了,而另一只老鼠却鲜活地生存着。
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看似开放,如可写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有什么作用、③如何对待压力、④一个人有了压力将
非常可怕、⑤人们需要压力没有压力是可怕的等,但结合材料,抓住小白鼠最后的结果,就可以知道只有
第五个审题才是准确的。
2、动词类
有个班级获得了校运会“道德风尚奖”,有人向校长提出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班的
道德风尚比其他班级高在何处。校长笑着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大家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
绩欢呼雀跃时,惟有这个班的同学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喝彩的对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但据此材料,应写成要为别人喝彩。至于喝彩的原因,不
外是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思想上有好的品质,生活上有好的习惯等,各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尽量朝人
无我有的方面努力,方能写出佳作。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
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
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白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
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审题难度不大,大家很容易将中心聚集为“学会放弃”,这点在能力有限的竞争社会中显得更
加重要。不过要写出佳作不容易,应在“学会”二字上做足文章,如放弃什么,不放弃什么;全部放弃还
是部分放弃,就看你怎么把握了。
3、形容词类
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
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世间事大体是公平的,你
我的确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的方方正正着着送出山
在你走后的三年里,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
我们的历炼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的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事,公平与不公平,就看你从什么角度看问题。请结合你的经历、见
闻和认识,以“公平”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审题在话题说明中很清楚,基本主旨应是“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要用辩证的眼光
看公平”。
二、双概念类
1、判断型
没有在高三行走过的人,难以领略它的“月黑风高”味,走过高三,才能真切地说一声“曾经沧海”!在
很多学生眼里,高三充满着痛苦与无奈,其实高三生活还充满着快乐。
请你以“高三生活:痛并快乐着”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审题难度不大,但要注意不能片面写高三生活的“痛”或“快乐”,取好是既写“痛”,更要
写“快乐”。
2、矛盾型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
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
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
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鉴
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请联系生活、阅历、见闻,以“无与有”为话题写
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
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
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
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
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3、条件型
植物学家考察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后发现:许多山底牧场上开放的花已经移到了海拔2017米的雪带上,原
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经研究得知,因为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那些原
来在低温环境里生存的植物不得不向山上低温处寻找适宜的土地。
大凡生命都是如此,都有适应环境的本能。但也有环境将生命改变的。请以“生命与环境”为话题,写一
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较宽泛,限制性较弱。只要把握住生命与环境的关系即可。如可写生命离不开环境,一旦环境
改变了、生命也将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命的品质等。生命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它可以是动植物生理层面
上的生命,也可以是人类个体精神世界上的生命,还可以是人类群体意识的生命;环境可以是自然环境。
也可以是心理环境或社会环境等。
4、主客型
北京申奥是个热门话题。我国的第一次申办,以一票之差失败,给国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如今,我国政
府和人民已经获得了2017年的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2017年,奥运会就要在我们国家举办了,这是新世纪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该参与的大事
请以“我与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主客关系,“我”为主,“奥运”为客。写作中要以我为重点,突出“我”为奥
运所作的努力,可以想象“我”是一个运动员如何为奥运添彩、“我”是一个裁判员如何为奥运公平执法
“我”是一个志愿者如何为奥运服务等,文体上最好是记叙文。
5、因果型
请惟“清流与活源”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首先明确二者的关系,“清流”是果,“活源”是困,要使流清,必须源活。其次化形象为具体。
如要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循环(清流),必须要有改革的措施(活源),要使个人的思想端正,就必须
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活源)作保证等。
三、漫画寓言类
1、阅读漫画《评判甘蔗》和后边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漫画 (略)
(2)寓言《口鼻眼眉争辩》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
近鉴毫端,远察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而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功,若无,成何面
目?”
仔细观察漫画含义,结合所给寓言的寓意,以“评价”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光看话题,我们可以多角度联想,如评价的标准问题、评价的结果问题、评价的对象问题、评价的
感情问题以及评价的作用等,但此题关键在理解漫画及寓言的寓意上。漫画的意思是评价事物不能片面。
要全面看问题。寓言的寓意是强调要有团结合作精神。二者结合起来,本文的主旨就明朗了,即评价个人
的业绩不能片面地看他的成绩或缺点,而要放在整体利益当中来考虑,看他为整体做出了什么贡献。
2、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等到黄
昏时,他又把席子挪到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按月光和树影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淋湿衣服,结果
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
郑人用“纳凉”的办法来“防露”,历来被当成笑柄。其实生活中与郑人思维方式相同的人并不少见,当
然也有许多人的做法正好与之相反。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那些与“变”相关的人和事,你是怎样认识
“变”的?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不限于材料,比较开放。审题时要关于抓住题目的信息,看是否有限制。例如这道作文题“读
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哪些与‘变’相关的人和事?你是怎样认识变的”可知,这是一个不加限制的话题
只要与寓意相关的材料都可以写入文章。寓意是要适应客观环境变化,不断更新理念,推进事业发展。
四、诗歌类
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作文。
愿风不要像今夜这样咆哮
愿夜不要像今夜这样迢遥
愿你的旅行不要这样危险啊
愿危险不要把你的勇气吞灭掉
愿崖树代我把手臂摇一摇
愿星儿代我多瞧你一瞧
愿每一朵三角梅都送一送你啊
愿你的脚步不要被家乡的泪容牵绕
愿你不要抛却柔心去换取残暴
愿你不要儿女情长挥不起意志的宝刀
愿你依然爱得深,爱得专一啊
愿你的恨,不要被爱跺起了手脚
夜,藏进了你的身躯像坟墓也像摇篮
风,淹没了你的足迹像送葬也像吹号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
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
请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类作文审题要点在揣摩诗意。这首诗大意是表现作者对友人的祝福,显示自己的美好心灵。只要
跟此命意相关的材料皆可作文,因此,这也是一道限制性较弱的题目。如写记叙文可写自己的对父母、家
乡、祖国的心愿,也可写他人的心愿,如妈妈希望孩子成绩好、爷爷希望儿孙前途好、台胞希望两岸和平
发展等。写议论文可以议论心愿的作用、心愿的不同类型、怎样才能拥有正确的心愿、心愿受不同历史条
件限制等。此题审题难度不大,但要写出新意也不容易。
话题作文审题(12)
一、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 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XX 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因此,作文的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今年高考作文中还有少数考生写诚信可抛,究其原因,若非有意唱反调,就是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
再看下面的题目:
中国足球队经过44 年的努力,经历了6 次失败之后,终于圆了进军XX 年世界杯的梦。对这次冲击世界杯的成功,有人评说是我们机会和运气好,既未与日、韩照面,又避开了伊朗、沙特。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注:XX 年世界杯,日、韩两国为主办国,其球队直接出线,不参加亚洲区的选拔赛;中国队在亚洲区十强赛的分组中,抽签编入b 组,伊朗、沙特在a 组)
这个题目的话题材料中说中国足球队出线是靠运气,显然有失片面。因此,话题材料中的问题:“你认为是这样吗?”就隐含着一个“不是这样”的答案。看出了这一点,就知道要在辩证立论上下功夫了,既不能全部否定运气的作用,也不可把成败的根本原因归于运气,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主观努力和实力。如果写这个题目时,以“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立论,就与命题者的意图相悖了。
二、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重点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
XX 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说的是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会上一位学者以4 个图形的实例说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个被说明的道理就被用作话题。这个话题,也就是我 们构思文章的前提。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有什么思想感受,想到些什么,想怎么办,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问题。抓住这些关键问题去思考立意,就容易写出一定的深度。如果停留在为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补充例证,虽然并不偏题,但文章立意容易偏浅(因话题材料已说明此意)。如果对这些问题根本没注意,而去改写、扩写这个会议故事,就完全偏离命题要求了。
再举两个例题:
第1 题: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惟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
写这个题目不能停留在反映“变化”上。话题材料已经说明了世界是变化的,再停留在反映这一点上便不符合命题要求。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写出鲜明的观点来。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等,以及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更要探索变化的规律,主动地去改变世界等等。这样抓住关键思考立论,文章就有了深度。
第2 题:随着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随着网络的出现,世界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小;而随着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地球不过是人类居住的一个小小的村落。于是,一个新名词“地球村”出现了。“地球村”,多么形象的称呼。对此,你有什么联想、想象或见解呢?请以“地球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
写这篇文章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重复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地球变小了,变成村落了。这是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不宜再多说。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要求以“地球已经是个 村”为前提,来写你的联想、想象和见解。明白了这一点,思路就不难打开,文章也不难写好。如,地球变小,经济一体化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可以联系我国加入wto 来写,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再如,在一个村子里,和平显得格外重要,而现在的世界还不怎么安宁,呼吁和平可以成为很好的立意。再如,地球变小,资源更应珍惜,环境更需要保护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很多文章可做。明白了这一点,在文章的结构上也容易把握住。对地球怎么会变小就不能花较多的篇幅去论说,三言两语开个头就行,主要篇幅要用来论说我们该怎么办的正题。
三、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
1999 年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大写特写记忆到底能否移植,也有的写记忆移植的试验如何如何,完全脱离了话题规定的范围。话题假设记忆可以移植。
就是规定了前提和范围,考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作文。再去讨论能否移植的问题,就是对这个前提有意见,也就越出了话题的范围,在写另外的题目了。这在高考作文中是不允许的。
再如下面的题目: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有意义的人生呢?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话题也可以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
这里的话题是“战胜诱惑”。如果忽略了“战胜”二字,大写特写“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深受其害的各种案例,文章也许可以写得很精彩,但对于话题来说,却肯定是偏出去了。因为根据这个话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二字上。
总之,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话题作文也不例外。
话题作文审题(13)
广东佛山高明纪念中学高勇
所谓四种话题作文是指观点型、范围型、关系型、比喻性这四种常见的话题作文形式。
一、观点型话题
这种类型的话题,通常是指从提示性材料中引申出来的一个结论性话题,这些话题大都由主谓短语或动词性短语充当,对事物有所断定,包含一定的思想意义或教育意义。它们或者叫人应该怎么做,或者叫人不应该怎么做。这种话题本身就是论点或叙述的中心。
如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妥协是一种智慧”“母语的魅力”“走出自我”“诚信”“把握生命”“走进生活”等就是观点型话题。写作这种话题作文时在立意上就不要费什么心思了,就以这个话题作为文章的中心就可以了。这类“话题”的审题是比较确定的,只要比照一下自己的选材和所写内容是否吻合话题的观点即可,不能违背、不可偏离。写成记叙性文体,不管你叙述什么内容,讲述什么故事,只要体现这个观点就可以了;写成议论文,只要在文章中围绕这个话题选取材料进行论证就可以了。
【例文】请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为话题,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发表见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构思】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分自信,少一份失望。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谢,少一份抱怨;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敢,少一份怯懦;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
【提示】
观点型话题作文的写作要遵循观点,线性前伸,这是“观点型话题”写作时必须花工夫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按照命题所要求和确定的观点性题目为前提,进行延伸,展开论述,不能中途易辙。【例文】“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在这个观点之下的意思,但不能否定或另起炉灶。2007年上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和山东的“记忆永远不会风化”作文虽有比喻义,但总体上也属于观点型话题。
二、范围型话题
这类话题通常只是给考生圈定一个写作的范围。因此考生必须根据这个写作范围去确立文章的观点,亦即主旨。范围型话题”等于为我们的写作画上了一个无形的圈,使我们所有的创造性的活动都只能够局限于这一个特定的圈内,不可超越。至于具体的写法和角度完全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留给我们的思维空间很大。
2002年高考作文的话题“心灵的选择”就是这种类型的话题。这个话题给学生画了两个范围的圈圈:一个是大圈——“选择”,一个是小圈——“心灵的”。也就是说必须是经过心灵的矛盾、冲突、斗争后所作出的选择。2006年高考安徽高考请以“读”为话题,这个话题可写范围广,自然、社会、父母、老师、同学、自己都可以是“读”的对象;而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思路的打开只要是“读”这个范围即可。还有象以“问”、“门”、“微笑”、“关注”“感恩”“爱的力量”等为话题均是范围型话题作文。
【例文】桥是什么?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桥不过是一条放大的板凳。”生活中,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桥:水上的桥,陆地上的桥;独木桥石板桥;运用高科技设计的立交桥、斜拉桥??古今中外画家爱桥、觅桥、画桥。宋朝的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当代画家吴冠中也曾描绘地各种各样的桥。文学作品也常常离不开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电影《魂断蓝桥》、《卡桑德拉大桥》;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的西湖断桥,《牛郎织女》中的鹊桥??现实生活中沟通人与人的心灵的心桥,建立商业往来的商桥??
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构思】夜阑人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桥是什么???
桥装载着思乡??
桥承接着友情??
桥孕育着爱情—
伫立在这条我们似懂非懂,朦朦胧胧的桥上,感觉它好像一部长长的、牵动心弦的史书,让我思索至深,感悟至深??
【提示】
既然是范围,我们就可以在【例文】“桥”的话题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桥为载体,可以追忆历史,体现今朝;可以是实实在在的桥,也可以是抽象的桥,但要深入体察其中人、事、物与“桥”有关的深情厚谊,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范围性话题既没有表明什么观点,也不提供几个事物或现象的比较,而只是圈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至于写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完全可以因人而异,自由度很大。但是,选择的无限性与自由性反而让许多考生无所适从。要想写好这类作文,有一个思路就是要学会“化大为小”。比如,我们可以将“问”这一大话题切分成若干个小话题来探究一番:问是什么?为什么要问?向谁问?好问有什么好处?好问的人有何表现?不问又有何坏处?有疑就问好不好?三思而问有必要吗?等等。然后自己可以试着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两个来写,从而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问是成长之父,真理之母;可以写问孕育着世间人事、发明创造、哲理规律;也可以写屈原那震撼人心的问天,哈姆雷特那句凝结着人生全部疑问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而达到认识的力度和深度。选其一点,可以有效地避免话题作文中常见的东拉西扯、空谈漫议的毛病。
三、关系型话题
这类话题通常是在提示性文字中涉及两种乃至两种以上的事物,或者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对于这类话题,我们审题时必须重新确立主旨,揭示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不可偏废,否则就会跑题。
2003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就是这种类型的话题。这个话题用连词“和”,把“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这两个事物连接起来,我们必须根据提示性材料确定主旨,揭示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论点1:感情妨碍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分论点2:感情加深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分论点3:感情与认知是辨证关系。2004全国高考语文作文以“相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2004广东高考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等,都属于关系性话题。
考查学生辨证思维能力是高考作文中一项重要内容,而关系型话题富有思辨性,思维含量高。要求考生辨证地、立体地分析二者关系,找出二者有机联系。
【例文】请以“瞬间与永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构思】中心论点:瞬间成就了永恒,永恒见证于瞬间(对立统一型)
《瞬间的永恒》
开头:用什么来诠释永恒,是那一瞬间??
展开:(1)从历史的角度——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仓颉造字??瞬间转载万年;具有永恒智慧光芒的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那产生灵感的瞬间;唐诗宋词元曲只在文人的吟哦的瞬间中产生,却被吟唱千秋万年;没有牛顿,凝视苹果落地的瞬间,就没有万有引力的发现??
(2)、从现实的角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人让坐,有人关窗,有人引路等美好的一瞬间诠释了永恒的真、善、美;有人抢劫,有人吐痰,有人诟骂等丑恶的瞬间,像一张张标签永远给他们标榜了假、丑、恶,难以揭去??
结尾:瞬间诠释了永恒,永恒见证于瞬间。朋友,请记住瞬间的永恒,捕捉瞬间的永恒,创造瞬间的永恒吧
【提示】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称之为无此无彼式。2、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作文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话题“平凡与伟大”,“向前看与向钱看”,“名师与高徒”,“成功与失败”,“自信、自满、自负”,“成人与成才”等。
辨证思维确实常常表现为事物的二元关系,如个性与共性、绝对与相对、事实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全局和局部、具体与抽象、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正面与反面、美好与丑恶等,在作文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会用哲学的眼光来观照自我、社会、自然,辨证思维应贯穿文章始终。那些把两者分解或对立的构思都是严重离题的,如2004年广东高考“语言与沟通”这个话题,是一个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为了“沟通”,而当年有不少考生不顾他们的关系只谈一个方面而造成偏题。
四、比喻性话题
比喻性话题以形象性语言蕴涵观点,一般题面往往是喻体的呈现,话题有象征寓意,比喻性作文重在喻人、喻事。那么怎样才写好此类话题作文呢?分析材料、拓展喻体就是写作此类话题的有效方法。分析材料即透彻理解话题前的提示性材料,挖掘话题中核心词语的内涵,然后联系现实,从而确定喻体所对应的精神品质。
高考题目中,2005年有浙江卷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江西的请以“脸”为话题,江苏作文题目“凤头猪肚豹尾”等;2006广东卷的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江西卷的话题“雨燕减肥”也暗含比喻。其中“雨燕减肥”从所选的材料来看,具有明显的象征、比喻意味。燕子在很小的时候,受到燕子妈妈的精心呵护,被养得胖胖的,当它长大之后,要面临着今后生存的压力,所以就必须减肥。这些表现都是燕子的一种求生本能,但是出题者的意图却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对燕子减肥一事的评说,那就会违背出题者的初衷,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很切合题意。燕子的行为对人类生活应该是有所启示的,每个人从嗷嗷待哺到长大成人这一段时间,都与燕子一样,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抚爱。而真正要成长为一个站得直的“人”,也应该脱离父母的羽翼,接受生活的挑战。其他诸如“门”,“脸”,“肩膀”等都是比喻性话题。这类作文一是从实际意义思考,二是从比喻义和引申义来思考。凡是就事写事的都是没有理解比喻性话题的命题真谛。
【例文】请阅读下列这则材料: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发现这里到处是残砖乱石。邻街的商家说,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路人和车辆慢下来,进店铺的几率增加了,才能有商机。乡下人却坚决搬走石头,并找人修平了路面,从此,人车畅流,一派繁华,以前绕道的人也回来了。
请以“石头与商机”为话题写篇作文。
【构思】中心: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1)首先肯定要想成功就必须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批评用“石头”找商机错误的思想。
(2)深入分析“石头”的本质,论述成功的关键必须搬走石头。
(3)指明成功的必由之路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而不是损人利己。
【提示】话题中的“石头”就是一个典型的喻体,那么从对它的感悟中应该确定什么样的观点才能贴切题旨呢?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联系,可以看到“石头”的本质是利己主义的表现;而商机是事业的成功的关键。那么,是损害他人以求自己的成功,还是先帮助他人后赢得自己的辉煌?孰是孰非,应该倡导与弘扬哪种做法,就可一目了然。石头的保留与去除是体现人的诚实与否。“巧用”石头是不真诚的城商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却是损人以利己使他人陷入困境的旁门左道;搬走石头是质朴的乡商改善环境,方便行人,最终获得成功的美德体现。由此,可联系的论述角度有:①不能损人利己,而应先利人后利己。②要真诚善良,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目光短浅。③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关怀他人,亦被他人关怀。④为大家就是为小家,帮助他人亦被他人帮助。⑤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⑥改善环境可促进发展经济。⑦尊重他人,行善去恶。⑧发展进步双赢为上等等。
比喻型话题审题三条原则:1.要对喻体的特点把握准,找本体时要有相似点。把本体找出后,可以试着改成一个明喻来验证。2.要有整体意识,不要只抓住一点不放。3.比喻型的话题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去找到理解的突破口。材料就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喻的。当拿不准本体时,所举事例尽可能要和材料包含的道理相同。
话题作文审题(14)
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审题同样是第一关,不得不审,一定要绷紧心弦,要懂得,命题中给出的文字都是必要条件,必须符合这些条件去行文,千万不能马虎!认真揣摩命题的四个方面,各有各的用处。
1.审材料
(1)材料帮助理解话题的。
如“和而不同”有人就不理解,这就需要材料和提示语。
如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纪念”话题: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这些材料或提示语“是什么??”“不同于??”“真正的??”在帮助你、告诉你对话题意思的理解,对话题近义词的分辩??
(2)材料是可用可不用的。
常规的话题作文命题里的材料只是举一些例子,作一点提示,给一点启发??考生行文时是可用可不用的,最好不用。如:
苏格拉底让一群寻找快乐的年轻人造一条大木船,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其中有苏格拉底一句话:“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到。”请以“寻找快乐”为话题??
考生如果用这则材料,无论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立意,或是将材料作为议论论据,构思行文都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材料中苏格拉底所言,只是一种为我们少见而难以论述的寻找快乐的方式,而寻找快乐是有很多常见而又易于论述的方式的。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可以说,在弄准了话题之后,材料和提示语的任务基本完成。
2.审提示
这几年话题作文,常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用处是对话题构思行文思路的开拓,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作文提示的方向,指引的范围,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3.审话题
(1)话题才是核心。
原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在《谈话题作文》中说:“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话题作文的“材料”也可叫“话料”,它只是命题者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对话题的立意没有约束性,只有启发性,例说性——所以才叫举一反三的“一”;没有材料或提示语也可以命出话题作文的,如:请以“欣赏”为话题??
如果考生不了解这一点,抛开话题,只注意材料,那么,很多写作的新空间将不能涉及,不会涉及,不敢涉及,是很可惜的;甚或随意从材料中自行引出一个观点作文,那么很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话题规定范围。
话题只是严格规定了范围,一般不规定立意、文体、题目等。话题是最大开放中的最小约束,审题时不能视而不见,要通过它明确话题的范围和指向,以便准确地打开思路。
审题和立意密切关联,我们不妨比较一下:
审题主要是找范围限定——“镣铐”,立意则是“镣铐”下的“跳舞”;审题须追求“准”与“切”,立意须追求“活”“深”“新”!
因此话题作文要
注意:
①不能偏离话题。
②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话题作文涉及面广,可以有多种立意,可以设置出多个中心,但在一篇作文中只能是一个中心,多中心等于无中心。
③切入口要小。因要让几十万、上百万考生可写而给的话题,可写的范围是很广的,可写的内容是很多的;而一个考生最多不过千字的作文能写的就只能是话题下的一个小点或一个小侧面了,切不可贪大求全。
(3)话题范围宽泛。
题作文有两大特点:一是相关性,二是自由性。话题固然是写作的核心,而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话题规定着写作范围,但话题作文只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它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使考生有更广阔的驰骋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上乘的话题作文更看重考生在拟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的创新——想一般考生所未想,写一般考生所未写。
因此,要善于追求可写的广阔新空间!形象地说,话题作文能“戴上它轻松的‘镣铐’,跳出你潇洒的‘舞蹈’”。
4.审“注意”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为“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必须一一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