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作文(热门6篇)
不悔的年代
2024-07-16 08:39:08
其它
其它

二月二作文(1)

姥姥姥爷住在安徽,这次寒假,由于疫情的影响,我“破天荒”地在那里住到了二月二之后。

我有两年没有回姥姥家了。只记得姥姥家有许多十分奇特的节日、习俗,我在其他地方从未听说过。这不,元宵节的时候,当爸爸发来微信问我吃汤圆没,姥姥准备的却是一锅布袋。当地称之为布袋,这是一种用面食包着芥菜、黄豆的食物,姥姥说吃了布袋新年定会丰收。

奇特的节日、习俗有很多,但我最为陌生的是二月二的传统食物。

二月二的前几天,我总是听见妈妈和姥姥在讨论一种野菜,我不知道它的学名,姥姥地道的方言也令我找不到合适的汉字来形容它。只有“赖巴棵”听起来稍微匹配一些。

我从未听过这种奇怪的菜。

那段时间姥姥进经常在村里晃荡,而妈妈每次责备姥姥疫情期间随意出门时,姥姥总有正当理由:“挖不到赖巴棵,你二月二吃什么?”

一天晚饭过后,我和妈妈出门散步,姥姥非要跟着一路走,一路低头寻找着什么,我问她在看什么,她说看看有没有赖巴棵。我实在是好奇,就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妈妈解释说,这边有个节气,是二月二。姥姥应和:“二月二,龙抬头。”我问:“所以这和那些野菜有什么关系?”妈妈说:“二月二要吃煎饼,用巴棵煎。过了二月二,这菜就苦了。”“长什么样?”我问。“咱院里有啊,你没见过没?”姥姥说。妈妈想起来了点什么,对姥姥说:“对呀,咱院里有!”姥姥说那点儿哪够。

可是姥姥最终也没有找到赖巴棵,村里其他人“先下手为强”了。

二月二那天早晨,姥姥早早地把菜洗好,妈妈烙了煎饼。第一张给了姥爷,姥爷抱怨菜放少了,说放少了没有味道。

我问是什么味道,姥爷说有点苦,“解毒的”,他补充道。

姥姥插了一句:“茉,你小时候吃过,忘啦?你还说好吃。”

我真是一点儿都不记得,那得我多小的时候,我心想。

姥姥开始给我普及我小时候的各种事,有糗事也有好事。

我听着姥姥唠嗑,可那些记忆我却如何也抓不回来了。

今年的二月二,竟成了我对这个节气的“初印象”。但它最终也会变成记忆,随着奇怪的“赖巴棵”,随着姥姥的乡音。但希望这一次,我不会让记忆溜走了。

姥姥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我夹了一张煎饼边吃边听。

我记住了赖巴棵的味道,有点苦,但会回甘。


二月二作文(2)

“公差告退退无休,添载私营拼老秋。汗马加鞭催望眼,云龙祈雨盼抬头。”每年农历二月二日,都有一个传统节日——青龙节,俗称“二月二,龙抬头”,在我们家乡一直流传一句俗语:“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所以我们都叫这个节日为“二月二,龙抬头”。但在现在繁华热闹的大城市里,也许很多人都忘了这个传统节日,只记得春节、端午节等家喻户晓的大型节日。但在我的家乡河南,在那天可是有着堪比春节的热闹气氛呢!下面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在我只能依稀记事的时候,姥姥曾经给我讲过“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她跟我说:“在古时候啊,有一个皇帝因为耽误了祭天的时辰,玉帝给龙王下令,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青龙很善良,偷偷给人间降了场雨,不慎被玉帝压在大山下,并用石碑告知天下,青龙触犯天规,除非金豆开花,否则不得重回天庭。而百姓们看到青龙因为降雨受罪,于是,他们将家里的黄豆和玉米放到锅里爆炒,炒好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摆上了桌子。龙王得知人间家家户户供金豆,将青龙招回。此时,豆大的雨点再次倾盆而下,百姓乐开了花。从此村里也是五谷丰登。”在当时,我不能听懂姥姥的话是什么意思,只能听懂几句话,但我对这个节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长大之后,慢慢的也了解了这个节日。

小时候,每当赶上二月二这天,我都能回到家乡。长辈们告诉我了许多有趣的习俗像理龙头、祭祀龙神等。但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吃龙食”了,在那天,吃饺子叫做吃龙耳,蒸馍叫做蒸龙蛋,吃混沌叫做吃龙眼,十分有趣!我和我家乡的小伙伴们一起,学着大人,有模有样地祭祀“龙身”。大家在一起吃饭,聊天,一点也不亚于除夕般热闹非凡。不远处,馍的香味四溢,一会就传来一声吆喝“蒸龙蛋好喽”我还有些纳闷,龙蛋是什么?哦!对了,不就是蒸馍吗!我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拿起五颜六色的蒸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最重要的习俗压轴出场——炒黄豆。虽然大家可能认为黄豆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但是如果你尝一尝传统的炒黄豆你一定会大吃一惊的!看着大人们炒着,不禁让我们垂涎欲滴。热闹的一天,就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各式各样的节日数不胜数,却各有各的特点。我的家乡的青龙节就是如此热闹有趣,虽然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节日,但是依旧能让我十分快乐,我喜欢这个节日!


二月二作文(3)

农历二月初二,是一个“龙抬头”的日子。爸爸告诉我:“天上主管风雨的.龙在睡了一个大觉后,会在这一天醒来,而人们会在这一天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今年风调雨顺”。果然这连续好几天都是细雨绵绵的。

傍晚我们一家就赶去云溪村看龙灯,到了那里,远远就看到村子场地那儿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场地中内盘着一条很长很长的板凳龙,我猜该有两百米了吧,巨大的龙头都有我两人高了呢。随着两声鞭炮响,巨龙就舞动了起来,龙头引着龙身在场地里来加穿梭,真的像活龙一样在天空中腾云驾雾。巨龙盘旋了十几圈后,穿过小桥,沿河而上,长长的龙身一字排开,龙身上的灯光倒映在河水中,仿佛河里也有一条长长的龙在水里游走。两条龙相伴而游,真是太精彩了。

河中,还漂着一艘漂亮的龙船,整个船身透着明明亮的光芒,我还幸运地上了一会儿龙船呢,你羡慕吗?这可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漂亮的板凳灯和龙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浙江金华武义县武义县实验小学二年级:口口石页


二月二作文(4)

二月二,龙抬头

我的家乡——北京,是个繁华的大城市,可虽说是大城市,却还保留着乡村的习俗。

说到北京的老习俗,那可多了去了,什么清明节踏青,八月十五吃月饼,端午节赛龙舟,破五晚上吃饺子……可我认为最有文化特色的还要数二月二了!

二月二,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各民族地区。此节风俗活动较多,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因时间在农历二月初二日,故称二月二。当时及其后民间以刀尺、百谷、瓜果种籽、迎富贵果子等相问遗,并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动。元费写著的《岁华纪丽谱》当中就记载着:明以后,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

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二月二日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在我们北京这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比较讲究的还在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蔬菜合炒而成,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此外,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而且各地都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如食用面条叫“吃龙须”《吉林》、“挑龙头”《河北》,吃水饺叫“吃龙耳”《吉林》、“吃龙角”《河北》、“按龙眼”《内蒙古》、“吃龙牙”《北京》等。

除此之外,二月二的吃食还有一种,名曰“太阳糕”,是用来祭太阳神的。民间有在二月初一这天祭太阳神的习惯,后将土地神的生日也纳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称中和节。《燕京岁时记》记载:“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这种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鸡是太阳的象征,鸡鸣,则太阳升矣。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欢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驴打滚”是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还有一些北方地区还会食用猪耳朵、猪蹄来庆祝二月二。

此外此俗唐代已有记载,可见它的历史是多么的悠久,关于“二月二”,还有许多的诗歌呢!如白居易《二月二日》诗:“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如元费著《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踏青节,韧郡人游赏散四郊。”等等。

“过二月二的美食,风俗,以及诗歌可真多呀!”我不经感叹道。这时吃饭的时间到了,我又看到了我的弟弟,咦?弟弟怎么剃头了呢?难道这就是剃龙头?对,一定是,那么过一会我们是不是还要说“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呢?真有趣!看着我面前的春饼,它色泽金黄,上面还有一个个扁平的,大小不一的“小金豆”,再看看配菜,有的绿,有的黄,有的红,有的`白,真是五花八门!在把它们卷起来,咬上一口,真是美味极了!我想,这就是城市人的“农村心”吧!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但是在繁华的北京,你依然可以看见那朴素,质朴,还保留着那些民风民俗的北京,我想这就是北京的魅力吧!


二月二作文(5)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不一样的二月二习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作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二月二龙抬头作为古代民俗的一种节日,如今已经基本上从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些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对龙的崇拜、“龙抬头”在古天文学上的唯物解释等等,是仍然具有研究价值的。

农历二月初二,是淮安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名叫“龙抬头”,也称“龙头节”。“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前剃头理发到了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

二月二龙抬头,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也是这一原因,为取吉利在剃头中间加“龙”字,叫剃“龙”头,以区别其它时间的剃头,还有些女孩选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长们选此日送孩子们人学读书。“二月二,家家人家接女儿”。

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正月不空房。同时还有“出嫁的闺女正月不能看娘家的灯,看了娘家的灯死公公”的迷信说法,因而正月出嫁的女儿不准回娘家。一个多月的时间,闺女想娘,娘想闺女,所以到了二月二,不仅已经出了正月,而且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蛤无处藏”。这天,用过年祭祀剩下来的蜡烛点着,照房梁和墙壁,以驱灭害虫。另外,在这天,孩子们用筷子敲干瓢,边敲边说:“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用筷子敲酒盅说:“二月二,敲酒盅,十窝老鼠九窝空”,以此来驱鼠灭鼠。

用白纸条书写“二月二,诸虫蚂蚁直入地”的“蜒蛐榜”,其中“诸虫蚂蚁直入地”要倒书,然后将其贴在桌腿或床脚上,以避虫蚁。“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用青灰画粮囤或粮仓,或在门前用青灰画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征大圆接小圆,祈祷丰收,这又是民间一俗。

二月二,有的还有吃食除夕锅巴和妇女忌用针线的习俗。据说龙抬头时动针线,会伤害龙的眼睛。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建国后此俗逐渐淡化。


二月二作文(6)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难忘的二月二作文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早上,我去买包子。刚走出门,一股寒风便吹得我双腿一直不停的打哆嗦,脸上如同刀割般疼痛。我不禁开始埋怨:“什么时候剪头发不好,非要在……啊!说到剪头发,我便想到了今年“二月二”的那通事。

那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中国有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妈妈也带着我来到了理发店。

还没有走到店门口,我就看到一条长长的队伍堵在门口,理发店更是人头攒动、里面围的水泄不通,到外是都等待理发带着孩子理发的家长们,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我的.前面只有一个孩子了。

他坐在奶奶的腿上,静静地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理发师娴熟地帮他垫好毛巾,系上“防尘布”启动递发,正要他给他剪头发时,他突然摇了摇头,好像是要将飞在头顶上“小虫子”赶走。理发师看到这一幕,立马将剃刀往后撤,同时下意识的向后退了一步,当理发师第二次准备给他剪头发时,小男孩又摇了摇了头,坐在身后的奶奶不高兴了。“别乱动!”奶奶又转向站在一旁的妈妈说道:“快快快,快把手机拿过来给他放动画片!”刚说完,那位妈妈连忙从包里取出手机,打开视频软件,熟练的打开一个动画片,递到奶奶的手里,奶奶拿过来就往孩子眼前一放……

这类事情,我看到过不只一次。

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去给妈妈一起去买菜,买菜的路上有许多大人和小孩,有的是老人带着小孩子出门走走;有的是来教孩子走路的;有的是“妈妈们”带着孩子出来散步。这时突然一上小孩不小心摔倒了,哇哇大哭起来,一位妈妈赶忙跑过去将手机打开往孩子面前一放……

有的时候,并不是孩子“突然”就喜欢手机,而是因为家长们的溺爱,所以请家长们不要太溺爱孩子,那样反而“更危险”这个“二月二”令人难以忘记,又令人“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