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类作文素材(汇编3篇)
淡然处之
2024-08-26 00:12:52
其它
其它

生活类作文素材(1)

文化生活类作文素材多维品读素材一

英语从娃娃抓起是中国的悲哀

我的孩子刚满3岁,最近频频接到幼儿英语教育机构的电话。什么美国外教,全英文教学环境,让你的孩子从小练就一口纯正的英语,云云。收费当然不菲,大约是一个月5000元左右。而周围的家长,也都早早让孩子学起了英语,"学了未必是优势,不学肯定是劣势"。

目前,全世界20亿人在学英文,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两亿多中学生为了英语考试而奋斗,大学生也为了过四六级狂背英语单词。欧洲国家可以讲两三种语言者大有人在,但德国、法国这样的大国,都重视对本国语言的保护。在德语不断受到外来语冲击的情况下,德国政界和学界一再提出,制定一部法律来保护德国语言,德国语言学学会也提出,德国文化部以及各州文化部应改善中小学生德语教学和提高德语教学质量。法国也是如此,如果你到法国旅游用英语问路,甚至有人会装作听不懂而不予理睬。

而在中国,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母语。这一点,连老外都感到惊讶。

【多维品读】

一、学习外语要根据需要。不可否认,中国人对英语的热情是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的,是中国人渴望和外界交流的必然产物。过度的商业开发也让它从一门语言变成商家谋利的工具。改革开放之初对英语的重视是大有裨益的,但如今的重视显然过度。比如说,大学不通过四级不能毕业就是过度规定。实际上,大多数人一辈子用不到几次英语,举国学英语,投入太大,产出太小。

二、要重视母语。中国人首先要尊重母语,只有掌握好了母语,才能立足世界,才能发扬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

三、学业要有专攻。从事涉外事务的人强化英语能力实属必要,有需求的人花钱去学英语也无可厚非,但全国性的强制学习完全没有必要。"术业有专攻",全民学英语只能制造全民疯狂,而这种疯狂正在商业利益的裹胁下侵蚀幼儿园的孩子。

四、多种语言是多种能力。外语是中国发展必须的重要文化资源之一。在西方,很多人把学习母语、学习外语作为自己学习的一种素质要求。不要把母语和外语对立起来,多掌握一种语言,就多了一种能力,多了一种了解世界的.方法。

【适用话题】

母语、学习的智慧、术业有专攻、我看全国学外语

●素材二

从孔子铜像落户美国休斯敦谈起

在北大哲学系读书时,曾上过冯友兰、张岱年等老先生的课,也曾听说过不少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孜孜以求的感人事迹。特别是他们说"璀璨的中华文化是国宝,他们总有一天是要走向世界的"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今,可以告慰二老的是,你们的希冀与愿望已经实现,你们一直研究的儒学等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有的还生根、开花。

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表现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无论从国别、人数,还是在规模、层次上,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从国别、人数上看:据最新资料统计,迄今已在85个国家建立了272所孔子学院、85个孔子课堂;注册学生13万人,开设汉语班次6000多个,文化交流活动2000多场,参加人数达140多万人。除此以外,今年9月26日,孔子铜像已正式"落户"美国休斯敦。关于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更是大量出口,版本多样,形式新颖,供不应求。

【多维品读】

一、中华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中华文化得以在世界广泛传播,是其本身的魅力使然。植根于华夏沃土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尽管在发展过程中有过坎坷,但其生命力是旺盛的。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华文化以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容、巨大的影响力,受到各国朋友的欢迎。

二、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华文化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也与我们的文化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关。中国文化既有对整个人类思想的科学总结,又具有东方人的智慧。比如"自强不息""和而不同""和谐"等理念,具有普遍的价值与意义。外国朋友接触、认识、了解这些后,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而也就很自然地传播开来。

三、中华文化具有传播的优势。中华文化得以在世界广为传播,是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全球华侨华人有5000万,学中文的外国人有500万,出国留学生有50万。这是一个广大的人群,他们分布在全球各地,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力量。加之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等部门积极开展"走出去"战略,在各国举办"中国电影周""中国文艺演出周""中国万花筒图片展"等一系列活动,使各国朋友得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四、中华文化是我们的骄傲。现在各种情况表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广泛传播,已呈现出"花开四海""光焰万丈长"的喜人局面。这是我国国力显著增强的体现,也是新中国诞生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中华文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中国大学网)


生活类作文素材(2)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习惯与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本来也像驯象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摔了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

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

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顺口溜: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

每当有人念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会意地放声笑起来,气氛立刻就轻松了。当然,这是基于人家对该顺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觉准确,描述到位。

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这段顺口溜,男人们照例笑得起劲。

后来发现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没笑。男人们忙说闹着玩别当真。没想到女人认真地说:最妙的就是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可以被右手信赖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别的手任怎么叫你愉悦兴奋魂飞魄散,过后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左手,甩开了你就残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称赞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独到,妇人淡淡地说:有什么深刻而独到,不妨回去念给你们各自的老婆听听,看她们说些什么。

男人当中有胆子大的果然回去试探老婆,果然老婆们的理解均与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们都是左手,男人们当然要以左手计。

而他们都是右手,他们当然作右手想。

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过,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抉择不少便是如此。

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生活类作文素材(3)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帮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作文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夸 X X”或“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在记事方面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世界之最报道”、“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地球呐喊沙龙”……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让学生自办活动“周末大家乐”、“早晨新闻发布会”……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看我露一手”擂台赛……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二、描绘生活,谱写七彩虹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 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写作基本功。

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真切。因此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教学中我们具体地抓了这几种素描:物件素描、植物素描、动物素描、景物素描、场面素描、外貌素描、动作素描、语言素描、心理素描。通过素描练习,学生练就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勇础。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 小学生写作文,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个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写事呢,若写一件事则要注意:记叙要完整,“六要素”缺一不可;内容要具体而有条理,事情的经过要详写;用准人称,写出真情实感。若写几件事,则要注意:中心明确,先后有序,有详有略,注意几件事情之间的联系,让几件事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

写游记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和所看到的景物有选择、有重点地写下来。写参观记最重要的是按时间的顺序、地点的转移,将参观时所见所闻有选择、有详有略地具体地写出来;既要写人物的活动,又要进行景物的描写,把参观过程(动态)和看到的景物(静态)写清楚…… 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 三、创造生活,展示新天地 1.听声想象。实践证明,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供各种音响,激发情趣,引导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产生表达欲望。我们在指导听声作文时做到如下几点。

(1)收集声响。借助录音机,有目的地采撷各种声响,注意各种声音之间的联系,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如把“笑声”、“掌声”、“喝采声”这些生活中常现的声音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想象发生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2)引导想象。先反复播放声响,让学生弄懂有哪些声响,各是从什么地方发出的,为什么会发出这些声音,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学生想象时,教师不作出某些限制,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先求“大胆”,再逐步纳入“合理”。(3)据声写文。当学生初步想象出基本内容后,教师再提出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让学生独立命题,构思成文。 2.看物联想。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地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例如出示“一张照片”、“一本荣誉证书”、“一封表扬信”,再启发他们提出问题,找出它们的横向联系,接着根据问题组织讨论,想象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独立成文。

3.动手创作。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小制作如笔筒、装饰画、手工纺织物脱颖而出,一项项构思独特的小发明,如“橡筋动力航模飞机”、“摇控电动快艇”、“自动驱蝇 器”、“吸尘黑板擦”等也在省市比赛中频频获奖。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并为此举办“创造杯”小论文竞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求新求异思维,而且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设计生活。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设计人物角色。我们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农民……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一细节,都是未来社会的格局,他们的敢想敢做,令人惊叹!设计班队活动。班队活动怎样搞才能更有趣味性、生动性、艺术性,我们让学生出谋划策,大胆想象。于是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过程,一份份活动方案新颖别致,让人看了拍案叫绝。 设计美化校园。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怎样使校园香化、绿化、美化,我们发动学生仔细察看校园环境,针对地形位置,构画创建方案。画廊的安排、雕塑的造型、花坛的装点、喷泉的分布、假山的式样……学生的设计充满童趣,又具有现代气息,俨然以学校主人的身份面对现实,着眼于未来,在构思着学校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