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皎(必备4篇)
临窗观景
2024-09-22 09:10:03
初中
其它

作文皎(1)

夜悄悄地来了,带来了几分俏丽与寂静。月儿悄悄爬上枝头,微笑的凝望着苍茫的大地。又是一年中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月的温暖,月的芬芳。

夜的深处,田园朦胧,村舍隐约,山影憧憧,水光溶溶,荧光点点,烛光盏盏……一幅深幽空阔安详静穆的水墨画卷。

月就是戳盖在这幅画卷上的新亮印章。

电视机上的画面正在来回闪烁,正播放着《梅雨州·中华情》此时,梅雨州已经下起了毛毛细雨,似梅花四处纷飞。古人云:“瑞雪兆丰年。”此情此景,若不是“瑞雨兆金秋。”

坐在餐桌上,我拿出了各种各样的月饼,与妈妈坐在月下,共享良辰美景。轻轻掰开月饼,馅料涌了出来,五仁,芝麻,哈密瓜,白果,栗蓉……味道数不胜数。轻捏一块,放入口中,融在嘴里,化在心里,甜甜的,浓浓的。吃完月饼,用舌尖允吸手指上余留的香味,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芝麻香气。妈妈笑话我:“你这个小馋虫!”我却俏皮地回答:“多美味的月饼,不吃多可惜呀!”再约的照耀下,我拿起了一块月饼,举在月亮处,月饼与月亮相吻合,似乎就是缩小的月亮。

站在阳台上,手指轻轻伸出窗外,仿佛就要碰到月亮的边缘,可是又是如此遥远。我想这就是思念亲人的感觉。知道月亮的存在,可是却摸不到,碰不着,这离别的滋味,酸酸的,惆怅、悲伤的滋味浓浓的糊在心头。王建有一首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呀,多少游子凝视着一圈圈涟漪的月光,仰着脸,朝着故乡;手抚心,跳跃加快,似乎有两只桨在心海里划动,眼眶的船舷溅出颗颗又酸又涩的泪的水花。“儿行千里母担忧,”多少母亲愁肠怨绪,怅然若失的守望着此时的月光。我将要升入初中,在妈妈身边甚少,心情亦是如此显出一丝的凄凉。

我漫步月亮之上,月华柔和清凉,沁透我的肌肤,流入我的血脉,逸我满心的芬芳,给予我中秋夜的美满。那小月亮啊!在你纯洁的面容中我看到了每个人的善良与柔情。

我与月儿相知相随,在宝宝的月光的围拥下,我睡熟了,做了个梦,做了一个团圆的梦……


作文皎(2)

历史书上的历史,是平面的历史,一人一事,总觉得没有什么趣味。曾经读到一本叫《芥子》的书,是当代作家的畅销小说,写的是史书上常见的千古名人旁一个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可能就是从那时才明白,世界上从来都不是像我们看到的那样空旷,每一块土地都不是像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我们的欢笑和泪水,痛苦和豁达,原来都已经被重复了太多次。历史从来不是什么艰深遥远的东西。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都是历史。

很多文人爱写秦,前面贾谊有《过秦论》,后来杜牧有《阿房宫赋》、苏洵有《六国论》,之后咏秦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他们说,秦是辉煌的时代,有威武的秦兵马俑,有雄伟恢弘的长城,有让人高颂圣歌的统一和安定。他们说,秦是黑暗的时代,有苛捐杂税,有重罚酷刑,有令人痛不堪回首的焚书坑儒。于是他们争辩,就如同争辩奴隶制究竟对社会有利还是有害,争辩隋炀帝、李鸿章和慈禧太后的功过。然而,历史的奇异之处就在于,秦就像一座山,它就在那里,可以叫黄山,也可以叫泰山,没有哪一个名字是亘古不变的。你觉得它巍峨壮丽,但陡峭险峻,那是不矛盾的。别人说它壮美,说它险恶,那也是没有错的。历史不会说话,而会说话的人,也终将成为历史的。

历史为我们展现的,有个性,也有共性。共性是一群人的合唱,个性是一个人的狂欢。我们小小的命运,细微的情感,在前人留下的白纸黑字中宛如扬声器般放大开来,四散弥漫传播,传遍几十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于是在那白纸黑字上涂黑一笔,千万年来,历史就这样被留下来,这是个性与共性的共鸣。因此,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个体,都是不可缺少的。如若某某某可以缺少,那千千万万个如他一般的人便也能缺少,这样便缺失了那一类人的共性。历史看似是由精英们书写的,其实不是。存在即合理,存在即平衡,治世与乱世,光明与黑暗,精华与糟粕,压迫与反抗,痛苦与救赎,死亡与重生——我们所仰望的一切,只是历史的天平在摆动。静止是病态的平衡,运动才是万物本来的平衡。

历史是万花筒,里面有千千万万颗星星。可能一个兵马俑的背后,有工匠的血泪,有他们被关在陵中渐渐死去的最后一声哀嚎,有他们妻子断肠的思念,有他们的孩子无尽的期盼和遐想——纵向延伸,无穷无尽。有时觉得,对历史中某个小人物的迷恋和想象,可能只是看到了短短几十年后的自己。我们在懵懂的年岁依靠本能生存下去,然后开始睁开双眼,看自己看得到的人事,再看自己看不到的人事,再看别人也看不到的人事。然后开始思考,领悟,懂得别人,最后懂得自己,然后化为尘埃,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历史从来都不缺少星星,也不缺少凡人,同样不缺少卑劣的人。想成为哪一种人,或许不由历史决定,而由你的自传决定。然而,如果你成为了星星,那么恭喜你,你的自传成为了历史。

历史不短了,因为从时间的起点,历史就开始了;迄今的历史也不长,因为它在时间的终点才会结束。但万物皆有终结,只有时间无始也无终,即便一切化为乌有,时间也在那里,历史也在那里。但历史没有人去传承,还能叫历史吗?无法考证的客观存在,是不是也同时成为了客观上的不存在呢?似乎所有的客观都摆脱不了精神,也或许只是精神挣脱不出时间的天平罢了。

我们终究只是在这里。生存和死亡,永恒的思考,前人不会逃避,我们也没有逃避,更多更多后来的人们,他们也不会逃避。提到时间和历史,古人都爱举头望月,抽刀断水,或许在我们的视线中,月与水是时间的结晶吧。很庆幸,总有那些或温软绵长、氤氲缭绕,或洒脱酣畅、荡气回肠的句子或乐曲,带着我走回过去,走到现在,再走向未来。历史在那里,我在这里,总有一段历史,即便只是一笔一划,可以由我来书写。然后转过身,成为历史那座山上的一颗泥沙,那座山或是壮美,或是险恶,留待后人评判。


作文皎(3)

太阳被最后一抹晚霞赶走了,是夜,悄悄织上了天空,星星如宝石镶嵌在那天幕下,大地上一切都变得幽禁起来了。

瞧,盛装打扮的月亮来了,她迈着慵懒的步子,将银辉洒给了大地,给沉睡的大地染上一片洁白。

月亮的心情总是让人捉摸不透,高兴时像个白玉盘,倾听着人们对她的赞美;生气时便藏进云里,只露出尖尖的一角,好似赌气的小姑娘,却越发得可爱了。

都说“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这话便不假,一到这时,家人们聚在一起,手捧着各式各样的月饼,心里想着嫦娥凄美的爱情故事,再仰头望望那朦胧的月,好似有一道婀娜的身影,在那洁白的月光中若隐若现。

乌云也不时调皮起来,将月亮遮了起来,只留下人们疑惑的神情,玩儿够了,便现了身。星星伴着虫鸣,在月亮身边眨着眼,将她那可爱的脸庞衬得更灵动了,夜空中也不是她孤身一人了。

正是这奇妙的月亮,让她成了诗人们笔下的“常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心中的月亮,而我没有他那出口成章的本事,只是单纯喜欢那可爱的明月罢了,她的娇羞,她的俏皮……都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中的月亮,总于唯美、孤独相伴,她在天上看过多少的.分别,又望见了多少游子的思愁?双鬓渐白的父母望着明月,盼望着儿女的归来;风烛残年的老人,望着明月回忆着那一件件往事。

月啊!那是如此美好,也是如此孤独,她扮演着那替人们寄托思念的角色,替人们传达这心中的哀愁,我心底的她,不仅仅带来哀伤,更是带着团聚时的欢乐。

正如世上最长情的告白,令人久久无法忘却,只想慢慢回味着,享受着……


作文皎(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不知何时又有?也许与它相匹配也只有后几句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吧!当我抬起头望明月时,我又想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寄托思念家人,思念家乡的名诗。让我想到了自己,以远在异乡的我......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一轮胎皓月已爬到中天了,高高的悬挂在蔚蓝的天空中,向大地散射出银色的光华。家家户户赏这圆月,吃着寓意这团团圆圆的团圆饭。当我一人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我不由自主的望着天上皎皎的圆月。情不自禁的想起家乡的`皓皓明月。在我三岁背井离乡,之后仿佛与家乡隔了一堵隐形的墙......

自记忆里只记得那09年,回家乡的不一样的明月。那时的家乡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方便,污染自然很少。通常能见到日暮那最后一抹余晖---晚霞!与此同时,一轮皓月爬上天空。也许是有晚霞的关系,使明月镶嵌上一件与众不同有别出心裁的彩衣"!使湛蓝天空新添一丝韵味。家乡的小溪里,碧绿的溪水里倒映着两岸的山峰与那皎洁的明月。风来了,明月和山峰在水中摇曳,显得朦胧而又神秘!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提着祭品赶着去参拜天灯老佛保佑来年丰收旺。家乡的人白天下地耕耘土地,晚上安心睡觉。我的家乡人每天都秉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顺序。

想起家乡最美的回忆,也就如此了吧!每年过年才能见到外公外婆。也就只有明月寄托我的乡愁了!

明月对他人来说是纯洁的,美好的。但对我说是意义非凡的,是寄托着乡愁的明月!

那你的明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