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作文(1)
今天晚上,我们家来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家宴……
妈妈下厨做“麻辣火锅”、“清蒸鱼”、“千叶豆腐”……我在一旁帮忙打下手
首先做麻辣火锅分别需要的是:麻辣酱、火腿、金针菇、土豆粉、粉丝、粉条、生菜、白菜。哇,好丰富的菜,我接下来就看到了妈妈那手,快的只剩下了残影,不愧是做饭十几年的妈妈,手上功夫就是不一样。我看到妈妈把火腿切成一小节一小节,把金针菇涮洗干净、把土豆粉、粉丝、粉条、生菜、白菜放在一个大盆子里.用热水煮熟后,拿出一个大盆,把火腿、金针菇、土豆粉、粉丝、粉条、生菜、白菜放在一起,然后加入麻辣酱,再加入一些剁碎的生辣椒,我尝了一下,入口刚开始是麻,最后是一阵辛辣:好吃!
然后妈妈把切好的鱼放在锅里……大约40分钟后,妈妈加入葱花,酱等调料,放在盘子上,尝了一口:好吃!鱼肉清淡无比,完全没有被酱料所染指,但,酱料带来的香味,却完美的衬托出了鱼肉,入口,很有嚼劲,让人吃上瘾!
然后是千叶豆腐,妈妈把豆腐切成片,加入葱花,然后在小锅上焖至5-10分钟,不一会,千叶豆腐做好了。
我们吃着这美味的菜,心头都甜滋滋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两个字:好吃! 三个字:真好吃! 四个字:真真好吃!
家宴作文(2)
家宴,顾名思义,是一家人一起吃的饭。换个说法,大概就是团圆饭了。
每个地方的家宴不尽相同,南方常为汤圆、年糕,北方多为饺子,也有些地方习惯吃炒菜。有些家庭喜欢自己动手完成年夜饭,有些家庭则认为去饭馆吃省时间也更隆中。无论怎样,家宴总以喜庆为中心而展开。
我家家宴,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因着家族小的缘故,对于家宴并没有什么规定,只要家里人一起做饭,一起吃饭,便可以算是家宴了。因为我是北方人,通常的时候,我们家宴吃的是饺子,因为“最美不过饺子”嘛!
因为家里人口味多样,团圆饭的饺子分为三种口味:羊肉萝卜馅、猪肉白菜馅和韭菜鸡蛋馅。
一盘饺子从厨房到上桌,分四个步骤:揉面、擀皮、剁馅和包饺子。最重要的环节应该是包饺子了。
饺子皮,从面粉开始。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面团被分成几个大小均匀的`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大小相等的面块,擀成皮,就是饺子皮了。馅料,则从集市上的新鲜蔬菜肉类开始。将一定比例的肉与蔬菜分开剁碎,再加入调料,搅拌均匀,就做成了馅。
接下来就是包饺子了。我整个做饺子的过程也就学会了怎么包饺子,而且包的并不好,只能做到不露馅。一个好的饺子,最重要的是不露馅,其次才关注饺子的形状。把一张饺子皮平摊在手心,夹一块馅料放在饺子皮中央,把饺子皮像是对折的样子,把边捏紧,一个最简单的饺子就包好了。如果要包出一个秀丽挺拔的`饺子则另有说法。馅料与饺子皮的大小比例是最重要的。馅多了容易露,馅少了,饺子就会软趴趴的立不起来。我的饺子大概是属于馅放少的一类吧。捏紧饺子皮时,先将最上方捏紧,将两边留下不捏,在捏紧左右两边的时候做出几个褶皱,这样的饺子就好看多了。
和妈妈还有家里其他长辈包饺子,他们十几分钟就能包满一整张篦帘,就显得我动作很笨拙了,再看看妈妈和家里其他长辈包的饺子,我的饺子就格外的格格不入。
但是,不管我包的饺子多不好,妈妈总会让我走到厨房去包几个饺子,因为这是家宴,我这个年龄已经不小的小辈是有必要参与一下的。
家宴,一家之宴,祖孙亲人之宴,我们做着吃着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家宴,亦是见证了一个家的宴。
家宴作文(3)
今天是10月3日,天气阴沉沉的,我和爸爸一起去舅爷爷家作客。咦!舅爷爷家院子里怎么搭起了一个大帐篷。
这个帐篷非常大,长大约有10米,宽有4米,帐篷是用帆布做的,顶部是红色,四周是蓝色的。帐篷里面摆了两排圆桌,一排6张,一共是12张。爸爸告诉我,舅爷爷家在摆“家宴”。
什么是“家宴”呢?城里人请客一般都是去饭店,而农村里人家一般自己买菜,然后请厨师到家里来烧。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用餐工具,如桌子、凳子、碗、筷子等。用餐时,大家在帐篷里欢聚一堂,开怀畅饮,这就叫“家宴”。
中午12点左右,宴席开始了。首先,上来的是10个凉菜,大家倒满了酒和饮料,高兴的吃喝起来。接着,又上来了一道道热菜,其中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和“清蒸鲈鱼”。看到红通通的“红烧肉”,馋得我口水差点流了出来,我忍不住尝了一口,哇!味道真香啊。
突然,外面刮了一阵大风,紧接着又下起了瓢泼大雨,但是我们在帐篷里,一点都没淋到,大家吃着谈着,其乐融融。我一边吃,一边欣赏外面的大雨,雨打在帐篷上,发出一阵阵“噼噼啪啪”声。风声、雨声、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如同演奏着一首动听的乐曲,真是有趣极了。
好一场有趣的“家宴”。
家宴作文(4)
十天前,正是我爷爷的生日,爸爸说要举行一个家宴来祝贺。爷爷正好是七十大寿——“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这么隆重的生日当然得举办得大型一点,所以爸爸把所有的亲戚朋友一起叫了过来,为爷爷祝寿。
爷爷精神矍铄,七十岁的他身体还是那么健康,爷爷很高大,面色红润,很像关公,就差一把青龙偃月刀了,要是真有宝刀,爷爷也能毫不费力的提起来。爷爷不像其他老人那样悲观,他们常说“哎呀,自己老了,我的孩子们都不理我,没几天活头了……”爷爷很自信,从不认为自己老气横秋。爷爷的身体也很棒,像一个老顽童。甚至和我的同学一起去坐过山车,下来后我们丑态百出,爷爷讥笑我们胆校爷爷也爱运动,只要不是剧烈运动的俱乐部他都“包”下来,什么下象棋,打乒乓球,一般老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反正我总能看见爷爷笑个滋儿地背个小包出去……
爸爸定了一个大饭店,金碧辉煌的气势,让我这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小孩心中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撞击,爸爸出去张罗着……在这个家中,爷爷最疼爱我了,每一次他来我家,不是给我带四指宽的带鱼,就是拳头大的四喜丸子,我就蹲在门口,给爷爷一个惊喜!
来来往往的人我都没太注意,我只想见到爷爷,不一会儿,一位身材高大,鹤发童颜的老人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亲戚朋友都出来祝贺爷爷。行过礼后爷爷左顾右盼,显然是找我,我“迂回”到他身后,大叫了一声“爷爷”,冷不丁地一叫,吓了他一跳,爷爷转过身来,怒发冲冠的骂我:“小滑头,不知道爷爷心脏不好?”“才不会呢!爷爷坐过山车都不叫呢”,说着我把一个桃子状的金币拿了出来,上面带有“寿”字,爷爷看了一下,就明白了。我笑嘻嘻地把金币系在爷爷的手腕上,说:“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大笑,摸着我的头:“还是我大孙子有心计呀”,一对祖孙,在家宴中其乐融融。
很快,家宴开席了,我很高兴,也在心里也默默的祝福爷爷——愿他老人家能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家宴作文(5)
傍晚,天边的红霞撒给秋季的大地最后一缕光芒,中秋节的气氛早在袅袅炊烟中弥漫在各家各户的厨房里,卷起珠帘,满室都是中国家庭独特的阖家欢乐。
奶奶从早到晚都在忙活晚上的盛宴,馋嘴的我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假借试吃在厨房里“东奔西走”,到处品尝出自奶奶巧手的菜肴。茄饼煎得黄灿灿的,上面还冒着一层薄薄的油,这可是奶奶的拿手绝活,我的口水有点“疑似银河落九天”了。顾不上烫手就抓了一个塞到嘴里去,虽然烫得想叫出声来,可还是急切地咀嚼这人间美味。妈妈自然也不闲着了,一边帮奶奶打着下手,一边眼神直盯炉灶上的肉汤,肉汤的浓香透过空气直钻进我的鼻子里,要不是温度太高,说不定这一锅肉汤还没有上桌,它的材料就得减半。爸爸也忙得乐呵呵的,把桌子擦亮之后铺上红布,就看着红布时不时绽开笑颜,真不知道是陶醉于自己的杰作还是期待晚上圆月下的我们。姐姐呢,自然是悠哉悠哉地在沙发上看电视,还顺手把桌上的话梅扔进自己嘴里。
明月很快就在夜幕降临之时从后山上升起来了,一家人仰头欣赏着天上高高挂起的一轮明月,其乐融融。“呲——”姐姐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从冰箱里刚刚拿出来的雪碧,喷出了沫。“哗——”紧接着爸爸就将尘封已久的啤酒倒进玻璃杯中,玻璃和桌子的碰撞声也变得十分的悦耳,宛如交响乐一般,有序动听。说笑的声音仿佛随着高挂的明月光芒,传得很远,很远。
“不喝了,不喝了!”妈妈不胜酒力,举着酒杯就向其他人“投降”。拿着酒杯的姐姐不忍心再劝酒了,只好把目标转向爷爷,爷爷的脸早就泛起了红光,就像是被胭脂染红了一般。长长的'胡须,满脸的笑容,我总看出老寿星的感觉。微醺的爷爷本性就豪爽,接过姐姐的酒杯,一饮而尽,“难得团聚,怎么能不喝呢?喝,一定喝!”我们都不禁鼓起掌来为爷爷助兴。
欢声笑语一直萦绕在我家上空,我想一定会绕梁三日,久久不绝。就像我们全家人的感情一样。
家宴作文(6)
今天晚上,我们家来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家宴……
妈妈下厨做“麻辣火锅”、“清蒸鱼”、“千叶豆腐”……我在一旁帮忙打下手
首先做麻辣火锅分别需要的是:麻辣酱、火腿、金针菇、土豆粉、粉丝、粉条、生菜、白菜。哇,好丰富的菜,我接下来就看到了妈妈那手,快的只剩下了残影,不愧是做饭十几年的妈妈,手上功夫就是不一样。我看到妈妈把火腿切成一小节一小节,把金针菇涮洗干净、把土豆粉、粉丝、粉条、生菜、白菜放在一个大盆子里。用热水煮熟后,拿出一个大盆,把火腿、金针菇、土豆粉、粉丝、粉条、生菜、白菜放在一起,然后加入麻辣酱,再加入一些剁碎的生辣椒,我尝了一下,入口刚开始是麻,最后是一阵辛辣:好吃!
然后妈妈把切好的鱼放在锅里……大约40分钟后,妈妈加入葱花,酱等调料,放在盘子上,尝了一口:好吃!鱼肉清淡无比,完全没有被酱料所染指,但,酱料带来的香味,却完美的衬托出了鱼肉,入口,很有嚼劲,让人吃上瘾!
然后是千叶豆腐,妈妈把豆腐切成片,加入葱花,然后在小锅上焖至5—10分钟,不一会,千叶豆腐做好了。
我们吃着这美味的菜,心头都甜滋滋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两个字:好吃!三个字:真好吃!四个字:真真好吃!
家宴作文(7)
2018年,除夕。
我随母亲一起来到外婆家湘南的一座小县城。这个地方虽小,但风景十分秀丽,整座城市被数座山峰环绕着,有雾的时候,更显得十分神秘,变幻莫测。
一下子,我就喜欢上了这里。
让我对这里流连忘返的,不止是这里的风景,更有这里浓浓的亲情。
经过商量,大家决定年夜饭安排在姨妈家举行,舅妈、舅舅和三个哥哥也早早就到了。对于早就盼着过年的我来说,十多天的等待终于换来了结果,我和哥哥们都很兴奋。
那一天,我感受到了如糖浆一般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对于一年只有一次的年夜饭到底应该怎么搞,刚开始意见没有统一,姨妈认为,既然大家都选择到自己家过年,当然应该到大一点的饭店去,但家里更多的人认为,只有在家里,才更能感受那种来自家人的亲切温馨与和谐气氛。
最终,少数服从多数,紧凑而简朴的家宴在姨妈家的厨房摆开了架势,大家按照各自的分工,择菜的择菜,洗涮的洗涮,一家人热闹热闹地准备开了。
舅妈大显身手,自告奋勇充当了大厨,没多久,一股股浓香自厨房中慢慢溢出来,又调皮地跑进每一个人的鼻头,使我们口水直流。时间好像变得格外漫长,也许是十分钟、二十分钟,乃至一个小时。一个又一个家常菜带着浓浓的亲情扩散开来,飞进每一个人的嘴里。
此时,喝到嘴里的肉汤已经变为了爱,流淌着;菜仿佛已经变为了情,弥漫着;鱼仿佛已经变为了亲,跳动着。这一切的一切都这么朴实,却让人感到十分感动、亲切。
孔子曾经说过:礼,与其奢也,宁俭。意思是说,就礼的仪式来说,与其做得十分宏大,用的东西十分奢侈,还不如简约节俭一些。回过头看看当下的家宴,与其在场地、菜系上做得非常奢侈,还不如让家人们一起感受血脉相通的亲情。
虽然这次家宴规模十分小,但是却有着大海的包容与内涵。
这就是我那简朴,却又令人难忘的家宴。
家宴作文(8)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和幸福的日子。8月15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我们在蓝宝湾社区举行了一个中秋节宴会。
晚餐七点开始。爸妈早早出门买菜回来做饭。我们做了美味的水煮大虾和蒜蓉西兰花。活动开始了,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饭带到活动现场。啊,现场好热闹。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指指点点,谈笑风生。圆桌上摆满了各种菜肴,如红烧鲤鱼、酱猪蹄、清蒸大闸蟹、凉拌黄瓜等。有工作人员准备的水果、月饼和饮料。主持人宣布了活动,每个人都就座了。人们边吃边聊,一起举杯庆祝中秋节。突然,一段音乐响起。原来是一群大妈在跳舞,一个大叔给我们唱歌,祝福。一个大叔激动得当场吟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同游。”然后“大黄鸡”带着我们的孩子跳“小苹果”,大人们跟着一起唱,到处都是笑声。
“远亲不如近邻”。通过这种活动,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邻里感。希望所有邻居团结起来,成为一个和睦的家庭!
家宴作文(9)
在我们泰顺,最有名的是百家宴,曾经创下吉尼斯纪录,6000多桌,近7万人同时参加宴会。
泰顺县的元宵宴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元宵习俗,它是由最初的“做春运”发展而来的,是各民族之间举行的祈祷仪式,目的是“聚集族人,做生意,祈求丰收,确保和平”。始于北宋,已有970多年的历史。——年传到南宋时,三魁镇张寨村祖上逃离河北清河躲避战乱。张的祖先每年正月十五都会一起喝团圆酒。“百家宴”的前身是“祠堂酒”,其范围仅限于当地家庭聚会共进午餐。渐渐地,它被逐渐解读为一场拥有——场宴会的团契晚宴。据说在明清时期极为流行。
还没等年味消散,元宵节就上市了。元宵节是举行数百场宴会的日子。早上,你会看到桌子和椅子一辆接一辆地进来。不一会儿,全镇的大街小巷都会堆满桌椅板凳。
是百宴,但就今年来说,不如说是千宴。光是我们镇就有两三千桌,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一大早,参加上百场宴会的人如潮水般涌了进来,大街小巷络绎不绝。仅仅一天早上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来了。路上的人,肩并肩,无法动弹。汽车在城外的路上排了几英里长的队。
最后,晚餐准备好了。眨眼间,每张桌子都挤满了人,空气中开始飘着酒菜的味道。数百场宴会为参加宴会的人们提供了一系列特色菜肴:彩色什锦饭、油性东坡肉等。不认识的人可以举杯祝酒,也可以谈笑风生,和睦相处。菜很香,酒很甜,百宴以气氛和谐为目标,自然吃的人很开心。
我家乡的元宵灯会每年都有几百场,但每年都很盛大,充满地方特色,充满和谐温馨。
家宴作文(10)
家宴的形式有很多。有的家庭安排去酒店吃,有的则是请厨师来家里掌厨。可乡村人家不怎么去外面吃,只在家亲自下厨,这是最朴素的,在我看来也是最有诚意的家宴。
我在关于外婆家的记忆中,每一场家宴都是热热闹闹的,都是由外婆、妈妈和阿姨三人亲自下厨的,也都是美味的。
过年时,家宴每天都有开席,或是在中午暖乎乎的时候,或是在晚上满天星辰的时候。无论是哪一种,风景都是那样的怡人。
外婆家河多,鱼虾自然也多。在设家宴的那一天,大清早外婆就用一颗棒棒糖打发我们几个孙子孙女,去河里抓鱼。我们也乐意,一来有糖吃,二来还可以出门去河里玩。于是我们就提着竹篮,穿着拖鞋下河了。抓鱼要有耐力,一般的河里很久才能抓到一只。外婆就和鱼塘主人说好了,到时候一起来吃,让我们去鱼塘抓那么两三条回来。所以我们顶多玩十分钟,再抓上鱼回去给外婆做成菜吃。
要说这鱼的做法,清蒸、红烧、水煮等等是样样都有,酸菜鱼也不错,近邻们还有把它当主食的!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人对鱼的喜爱。因此,家宴上的鱼是“年年有余”的。
外婆家的家宴,很有“家”的味道。吃饭的时候,大人们会聊家常,吃完了就聊新闻,小朋友就有事干了,中午的话一起下河捡河螺,晚上的话一起玩烟花,可有趣了,渴了继续回桌上取些饮料喝。
但我总是要回家的。外婆知道了我们回家的日子都是提前做好麦饼也准备了鱼冷冻后放袋子里,让我们带回家吃,还有我喜欢吃咸菜,就拿了一大袋子。外婆还让我记得带好作业。
到了回家那一天,特地又设了一场家宴为我们“饯行”,那是我吃过最美味的家宴,使我难以忘却也不能忘却的家宴
家宴作文(11)
苦恼于半年一聚的家宴,光是来回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已经令我不适,更别说那并不合口的饭菜以及饭后长达几个小时的闲聊——聊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就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琐事。
这一天,无奈地上了车,家宴是外婆那边办的,外公性急,不时地打电话来催促,母亲便耐着性子一遍一遍地接起。外婆家啊,如任何故事里的外婆家一样简朴,白墙黑瓦,有些破旧了,没什么美感。一进门,照例是外公大嗓门的吆喝,照例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照例是孩子们先坐下,大人们没了凳子便站在一旁吃饭。
都说“食不语”吧,可这饭似乎只有在闲谈中才进行得下去,桌上没一秒是安静的。耳边有些吵,但也还好,估计是已经习惯了。只是这饭菜,味道确实称不上太好,毕竟已经不是能吃上口热菜就满足的年代。可一抬头看到外婆被热油灼伤的手,我便没说什么,又夹了几筷子的菜。
饭后,例行公事般,大人们聊起了天,几个孩子——尤其是弟弟和表弟这两个精力旺盛的男孩子,跑到前院打闹去了,姨母跟在他们后边,一口一个“小心”“别乱跑”“注意安全”。表姐是个小摄影师,懒懒地倚在门边,对着天空按下了快门。许是昏黄的灯光暖了些,我莫名觉得此刻虽说很吵,却也很温馨。脚边的大黄狗仰头蹭了蹭我的脚踝。
大人们扯了一两个钟头的家长里短,也有些困倦了,便纷纷起身告辞。当外婆又在厨房里进进出出地收碗收盘,外公的嗓门又传遍了大街小巷时,我才意识到家宴已经结束了。
车子启动了,回头瞥了一眼,那小屋子又如水墨画般立着了。
家宴作文(12)
食前方丈,家宴至美。
天边还泛着一抹红,窗边却已腾起一片轻烟,袅袅之中,满是团聚的幸福。
外婆站在大灶前,一只炒锅盈握在手,一翻一炒,那菜肴便乖乖被抛起,又精准落入锅中,火苗向上蹭蹭窜着,映出外婆专注的神情,尽显“厨神”之姿。
在外婆的吩咐之下,我的工作是切菜,虽是件不算太难的任务,与外婆相比却依旧弗如远矣。静下心来,我小心翼翼的握住刀柄,对准冬笋的纹路,“咯嚓”一声,冬笋一分为二,刚想为自己小小的成功沾沾自喜,不料被外婆一把夺去了刀具:“这样切太慢啦,来,我教你。”说罢便握住我的手,让刀尖对准其中一条纹路,突然,手腕一发力,手起刀落,眼前便只剩下笋片翻飞了,像那快刀斩乱麻般,一只完整的竹笋,眨眼间成了一片片轻薄透亮的竹笋片了。惊诧之时,外婆早已把它们倒进锅里,和着热油烫过的肉片翻炒起来,不久,一道嗤嗤冒油的竹笋炒肉片便端上了桌。
窗外只剩下一片漆黑,家家户户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称着若隐若现的月光,撩人心弦。外婆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器”是外婆搬出的一口大砂锅,置于灶上。“质”是她命我提来的那只她特地从乡下带来的老母鸡,拔毛,破肚,切去头尾,再一碗清水配着枸杞,黄芪,当归等食材一齐倒入锅中,小火慢煮。“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我们家祖传的正是这竹笋土鸡汤。
火舌从灶口冒出来,外婆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重新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外婆撮起嘴,吹去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鸡汤怎么样了?锅里是那黄橙橙的还在不断上下翻涌的浓汤。用勺子捞去上层的鸡油,外婆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锅盖合上再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窗外鞭炮声响起之时,鸡汤隆重上桌了,异香氤氲,嫩香腆润,这是浓浓的亲情,是家的味道!
看着一家人围着饭桌大快朵颐,外婆终于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上的皱纹又深了一点,这是岁月磨出来的痕迹。
许多年后的家宴外婆是否还能做出美味的鸡汤?将来的日子里外婆的刀功是否还是这样雷厉?若是以前,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了”但现在看着外婆劳累的背影,我犹豫了。
鸡汤是祖传的,刀功也是祖传的,他们应当有人继承。要知道不论是批切削斩,还是煎炒烹炸,全靠代代传承,耳濡目染,才能制作出地方风味的菜肴啊!
家宴作文(13)
你们一定知道家宴吧!如果我问你我的这个家宴在什麽地方举行?你肯定会说在家里,在高级饭店里,或者是在海鲜店里,要不就是在西餐店里?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我们这次举行的是一个特殊的家宴。
俗话说得好,人活在世上有两个家,一个是自己和爸爸妈妈创造的家,一个是自己和老师和同学创造的家。这次家宴就设在第二个,家中这个——自己和老师和同学们创造的家。
那天,老天十分开恩,送给我们一个温暖、晴朗的天气。轻柔的秋风伴着我们度过了上午,来到了下午的宴席上。忽然,一大包零食出现在我的眼前,有灯影牛肉面、红烧牛肉面、酸萝卜老鸦汤面,还有番茄味的薯片、烧烤味的薯片……谗得我垂涎欲滴。
终于四袋口味各不同的薯片分到了我们的手里,一桶方便面也分到了我们的手里。我们小组四人各扯开一袋薯片,放在中间,想什麽,拿什麽,吃什麽,各随己便。我拿起一片烧烤味的薯片,放进嘴里细细的品味,觉得这东西似乎比世上所有的美食都好吃,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片薯片……
热开水倒进了方便面里,那香味直径钻向我们的鼻孔,都让我们找不着魂了。这时候,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肯定会回味无穷哦!
看看其他组的同学,有的已经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看样子似乎几十年都没吃到如此好吃的东西。有的索性站起身,大喊:“来,咱们碰个杯”……
时光老人骑着马,悄没声儿地从我们身旁遛走了。下课的铃声敲响了,虽然所有的食品都已经吃完了,可是,大家却迟迟舍不得离开真是:师生情深何忍别,面条薯片建友谊!
家宴作文(14)
爷爷精神矍铄,七十岁的他身体还是那么健康,爷爷很高大,面色红润,很像关公,就差一把青龙偃月刀了,要是真有宝刀,爷爷也能毫不费力的提起来。爷爷不像其他老人那样悲观,他们常说“哎呀,自己老了,我的孩子们都不理我,没几天活头了……”爷爷很自信,从不认为自己老气横秋。爷爷的身体也很棒,像一个老顽童。甚至和我的同学一起去坐过山车,下来后我们丑态百出,爷爷讥笑我们胆校爷爷也爱运动,只要不是剧烈运动的俱乐部他都“包”下来,什么下象棋,打乒乓球,一般老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反正我总能看见爷爷笑个滋儿地背个小包出去……
爸爸定了一个大饭店,金碧辉煌的气势,让我这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小孩心中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撞击,爸爸出去张罗着……在这个家中,爷爷最疼爱我了,每一次他来我家,不是给我带四指宽的带鱼,就是拳头大的四喜丸子,我就蹲在门口,给爷爷一个惊喜!
来来往往的人我都没太注意,我只想见到爷爷,不一会儿,一位身材高大,鹤发童颜的老人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亲戚朋友都出来祝贺爷爷。行过礼后爷爷左顾右盼,显然是找我,我“迂回”到他身后,大叫了一声“爷爷”,冷不丁地一叫,吓了他一跳,爷爷转过身来,怒发冲冠的骂我:“小滑头,不知道爷爷心脏不好?”“才不会呢!爷爷坐过山车都不叫呢”,说着我把一个桃子状的金币拿了出来,上面带有“寿”字,爷爷看了一下,就明白了。我笑嘻嘻地把金币系在爷爷的手腕上,说:“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大笑,摸着我的头:“还是我大孙子有心计呀”,一对祖孙,在家宴中其乐融融。
很快,家宴开席了,我很高兴,也在心里也默默的祝福爷爷——愿他老人家能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家宴作文(15)
放学回家还没进家门,一股浓浓的羊肉香味扑鼻而来,进门后看见家里来了许多客人,有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爸爸的同事等,他们有的站着聊天,有的坐着喝茶,个个神采飞扬,面带笑容,我家八哥艾米也来凑热闹,叽叽喳喳闹个不停,时不时冒出一两句:“你好!你好!”逗得客人们哈哈大笑。
屋子里已经摆好了3张大圆桌,每张桌上摆放了一副电磁炉汤锅,锅里热气腾腾,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我数了数,一共来了25位客人。
白色的厨台上摆放了一大盆煮熟切好的羊肉。还配有青菜,莴笋,卷心菜,菠菜,红皮萝卜,杂耳根,青菜头,韭菜、胡萝卜手工饺子。佐料有盐、味精、香菜、葱、芹菜和豆腐乳。
六点钟家宴开始了,大家纷纷就座,根据自己的喜好先在小碗里配上不同的佐料,有的是干拌,有的加了汤。我配的佐料是香菜,芹菜,盐和味精。
我夹起一块香喷喷的羊肉,送入嘴里,羊肉肥而不腻,粑而烂的香味马上在嘴里回荡。
客人们都对羊肉赞不绝口,还说可以上《舌尖上的中国》了,妈妈的脸上绽放出快乐的笑容。
冬至节各地有吃饺子的习俗,据说吃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的。羊肉吃的差不多了,该煮饺子了。
饺子放入沸腾的锅里,它们像一群肥乎乎的小白鼠,上窜下跳,滚来滚去,等饺子都浮上面,不再下沉,就可以吃了。
我夹起一个饺子轻轻用牙齿咬开一个口子,它的汁流入我口中,立即感觉满口生香,再继续咬一口,又感觉它的馅又嫩又滑又鲜,真的是天下美味。不一会儿,几大包饺子都被我们风扫残云般吃完了。
鲜嫩的蔬菜又陆陆续续放入汤锅中,蔬菜的清香充满了整个屋子。
晚宴一直持续到九点半,客人们都说,下一个冬至一定还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