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作文(通用3篇)
蓝荷
2024-09-22 01:03:37
高考
其它

车载作文(1)

有这么一辆自行车。

它实在是旧,太破了。它通体是斑驳的棕黑色,铃铛早已锈得发不出当年那么清脆的声音。它太简单了,像小孩画的简笔画。什么变速器,防震器,精美的彩漆,它通通没有。人们看见它或许会想:多老的一辆车!当年生产它的工厂都没了吧?

但当它还没那么老、旧,小汽车还没有那么多的时候,年轻的男人们曾双手扶着它的龙头,一只脚踏在踏板上,另一脚撑在地上,在夜色中等待他倒夜班的心上人。那时男人的头还没秃,女人的身材也没走样,那时一桩婚姻还不需要汽车和房子做保障。那时的这辆自行车载着轻盈而透明的爱情,在如水的月色中缓缓地走。

后来,男人和女人组建了一个家庭,再后来,这辆自行车后座上安了个儿童椅。

于是,上学放学,爬上爬下,变成了我的必修课。可怜我手短腿短五短身材,每次爬上自行车都格外费力,有碍于面子不愿让父母帮忙,每每都要耽误一阵。再后来,我个头长得大了些,父亲便把儿童椅撤了。我坐在车后座,脚没地方放,便一脚踩进高速旋转的车轱辘里,脚后跟顿时皮肉分家,钻心的疼又不敢喊出声,生怕惊扰了正骑车的妈。可以说,这辆车让小小的我吃尽了苦头,可也是这辆车,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厚重与希望。

故事说到后面,便与这辆车无关了。后来家庭条件好了,男人买了车,搬了家,这辆破自行车也没跟着搬来。粗略一算,我大约六,七年没见着它,也有六,七年没坐过什么“后座”了。可方才在来考场的路上,我坐在母亲电瓶车后座上,又蓦地想起它来。我想如果是在没有车的年代,它或许是寻常人家的一头老牛,在它的背上,曾是一代人的回忆;而它寿终正寝后,这一代人又带着这些回忆,踏上渺远的未来。

从前,自行车是身份的象征,是娶亲说媒的必备,是庄稼人的追求。后来,自行车是低成本的代步工具,汽车成了新的追求。再后来,自行车又被推崇为环保代步工具。如今,汽车、地铁、飞机,共享单车争奇斗艳,多角度地满足了人们的代步需求。那辆老而旧的自行车已成为历史,可它所承载的温情与回忆,就如同我脚后跟上的疤,将永远伴随着我们,走向渺远的未来。


车载作文(2)

或许是因为我过于无聊,也或许这就是此时此刻的兴趣爱好,这个时候的我只在盯着这里看电影,不过这也是因为此时的电影很有趣!

车载电视或许是我们科技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吧,越来越多的客车开始安装这个东西,不管是不是会在这里播放,但是我见过的客车上都有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也是因为有些司机师傅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没有这个东西实在是没有乘客乘坐汽车。有一次,我回家的时候坐汽车,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我坐在汽车上以后,这个东西根本没有打开过,司机的解释就是打开后有影响,因此这个东西就成为了一个摆设,不过这是因为这里的汽车实在是太破旧了,所以有着好东西也不能使用,而好一点的汽车有这个东西就是如虎添翼。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是多么的进步,十年之前会有这样的东西吗?二十年前听过这个东西吗?一百年前想过有这样一天有这样的稀罕玩意?那个时候都是科学技术太落后了,所以只有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车载作文(3)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岁月悠悠,车载几多情

在记忆中,我家有车大概是二十年以前,一辆上海凤凰牌自行车。从那至今,有过轻骑、电频车,还有现在的福克斯轿车。这些车,不单是生活所需,还承载着世间的真情。

自行车凝聚着亲情与友情。

我家的自行车,两个轮子特别大,承载力好,上坡轻松。

这辆车,辗转两地——泸州古蔺、德阳绵竹,一直从女儿幼儿园用到高中,尽管换过无数轮胎,但其他部位均完好无损。修车的师傅直夸钢材扎实,要我不用时处理给他。我最终没这样做,而是送给我的一个好朋友,交给他父亲用于乡下赶路。

这辆车,女儿享受的时候最多。她从幼儿园用到高中都没学骑自行车,自然坐的时候最多。后坐没设置坐垫,而是一个方型钢架,上面还有个夹子。母亲见状,就用软软的绵花缝制了一块厚垫,和钢板一般大小,捆在它的上面。这样她的孙女就不会被扎受夹。还有一个好处,冬天不冰屁股。这块软垫,送人前一直没取下来过。

这辆车,让我载着女儿,穿街走巷,由学校到家,又由家到学校,除了下大雨,一直没停用过,无论是炎炎盛夏,还是凛冽寒冬,就这样过了无数个春秋。

这辆车,有些时候还载着妻子去买菜,极尽其浪漫情调。

这辆车,为全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一辈子都感激它。

电频车与我们共渡艰难

20xx年,绵竹遭遇特大地震,随后得到了江苏的援建。作为灾区学校,我们只能被安置在板房学校和板房居处区。

妻子考虑我在板房学校上班,经常早出晚归,而板房学校距离板房区的家约两里路。一下大雨,骑自行车便全身湿透;板房路到处是泥泞,只要下雨,是无法保证鞋不湿透的。所以,妻子坚持要买一辆摩托。

从计划到购买,经历了较长时间。大地震之后,作为教师,我们不知道未来的日子是怎样的,仅有的一点钱不敢用,房子成了C级房,还不知加固要花多少钱,而绵竹的经济较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停滞状态。我兄弟都答应借钱给我们了,可我们还是不敢下手。一直到我们教师的工资正常化,加固房有了明确政策,我和妻子才开始选购。用油摩摩托会添一笔费用,所以我们最终选定了“玫瑰之约”F4电瓶车,充电相应来说,花的钱要少一些。

有了这辆电频车,我们的生活方便了许多。从板房区到城头家里,只需20多分钟,不用走一个多小时的路。有了它,哪怕下雨,满地泥泞,也总算能保住鞋裤的清洁和上身的干爽,因为配了雨衣。接妻子也方便了,她电话一“嘀”,电频车钥匙一拧,一阵快驶,很快就把她接回家了。特别方便的是,从板房的家到城里的家,就用不着等“土(小)8路”(非正当营业的车辆)或“大8路”(公交汽车),且可免去两头行路之苦——因为“土(小)8路”要进板房区,但只由回澜大道到中心广场,而“大8路”基本上不进板房区,也由回澜大道到中心广场,不会走旁门岔道。

有了这辆电频车,我们进城就自由方便多了,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而且不受时间限制。挤紧点,全家三人可一齐乘。有时想进城取点东西,时间已11点,不要紧,只要愿意,就可去取;有时想在城里的家多呆段时间,也不要紧,什么时候走,都行。

有了这辆电频车,我们可在郊外防震板房“别墅”和城里C级房里轮换住,城里缺水,或觉得不安全就到郊外防震板房“别墅”;在郊外防震板房“别墅”闷热,或要换洗大件衣服,就可到城头房里。

这辆电频车,成了抗震时期患难与共的朋友。

福克斯,将我们与故乡相连

我们工作的地点在川西小成都——绵竹,家却在川滇黔交界的古蔺。以往回家,需老早地请人在成都预定车票,特别是寒风腊月,一家人行进在劳碌奔波中,十分辛苦。而回学校,同样要先预定车票。只能早走,想在家里多玩一天都不行。

一直坚持到20xx年,我们决定买一辆汽车。三厢,1、8T,这样的话回家带东西方便,而且行驶山区,动力充足。

可是,钱不够,只好向大姐、二姐,还有朋友借。好不容易筹齐钱,在10月份买回了家。

我和妻子都特别注意这辆车的保养,8年时间,有老师已经换了新车,而我们还开着旧车。虽是旧车,内外部整洁,几乎没出过大问题,所以我们仍把这辆福克斯当新车对待。

有了这辆车。我们每一学期都回家看父母,与亲朋好友相聚。无论是我父母,还是妻子爸妈,都坐过我们的车。

如今,我父母和岳母都不在,但他们在我的车上留下的欢笑声,还能让人清晰地记起。

如今,家乡通了高速,我的车也不再受难路的折腾。

有了福克斯,与故乡虽远犹近,一天时间我们便能从绵竹赶回古蔺。这对于渐渐变老的我们,是一种精神的抚慰。

从自行车到电频车,再到福克斯汽车,显示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还承载着世间无比美好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