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的作文(汇总5篇)
岁月的吻痕
2024-08-19 05:22:43
小学
其它

河姆渡的作文(1)

吱”的一声,大巴停在了校园的门口,我兴奋不已地上了车,去春游啦!我一路上哼着小调,欣赏着窗外的美景。经过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有着七千多年文明的河姆渡遗址。

下了车我看到了名扬四海的河姆渡遗址,也让我开始追寻河姆渡人,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到了河姆渡博物馆让我大开眼界、大长见识。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温暖而又潮湿的沼泽地带,那里有许多的野生动物。如犀牛、鹿、羊……他们用骨弹、骨标来捕捉动物。

让我不可思议的是,本以为祖先靠肉食为生,但考古学家发现的稻谷、米让我们大吃一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先人已经在那时种植水稻了。据讲解员阿姨说刚出土的的水稻还是金黄色的呢!现在因为年代久远了都碳化了,所以才变成黑色了。更了不起的是先人居住的房子有两层,就像现在的傣族竹楼,上层住人下层防蛇、防水。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那时已经有了种植稻谷先例和建造房子的工艺。

那时的河姆渡人还有对美的追求。用骨箫当乐器,用泥烧制泥猪、泥碗、泥盘周围还有很精致的花纹盘着。

我为河姆渡先人而感到骄傲,也让自己作为河姆渡的后人而感到自豪!


河姆渡的作文(2)

姚江—我们的母亲河碧波荡漾,映出一艘轻快的小船,船上有几个系着兽皮的祖先。小船慢慢地驶去,远了,远了。这是哪儿?这里是河姆渡,七千年前古老的河姆渡文化就在这里诞生了!

每当提起河姆渡,余姚人便自豪地竖起大姆指,说:“河姆渡的历史有七千年了呢!”可是,河姆渡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带着好奇心,进入了河姆渡历史博物馆。哇!里面有河姆渡人所做的各种陶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我一看到古人在盘子上刻的双凤朝阳,差点没把眼珠子掉出来;我还看到了古代人取火的.钻子、针以及一些杀猎物用的长矛……

我又来到挖掘现场,有水井,有破裂的陶罐,最让我感慨的还是他们建的房子。那儿的房子是用木头做的,缝隙间塞满了稻草。我很奇怪,这房子又不是水泥做的,怎么这么牢固、结实?它怎么经得起风吹雨打,到现在还没倒塌?进去一看,都是一格一格的房间。古人一定过得无忧无虑吧!他们没有学习压力和工作负担,比我们快乐吗?他们的孩子睡懒觉会挨骂吗?唉,要是我能躺在这铺满稻草的木床上和他们住在一起该多好!

一句话,古代人真是智慧无穷呀!


河姆渡的作文(3)

昨天,我们去认识了七千年以前的中国文化。

进入宁波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博物馆,几千年前的文化就让人大吃一惊。

在几千年前,河姆渡这个村落就有了很多东西。锅盖有了,锅也有了,而且,他们还造出了灶台的雏形和蒸笼的雏形。他们的智商已经很接近现在的人了,他们知道把锅和地板隔离起来能防止火灾。

最让我惊奇的是河姆渡人做的针、罐子和房子。

他们做的针全是手工制作的,但是他们把针做得很光滑,针头十分尖,跟现在机器做得没有什么区别,而且针上的那个孔是用动物的牙穿成的,针上还刻着花纹。他们做的罐子更是一件完美的工艺品。他们在罐子上刻出猪(还没完全驯化的野猪)、鱼、鸟等很多动物,再加上这些罐子本来就很美观,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几千年前的罐子,倒像是现在的罐子。他们建造房子的.本领也很大。他们会在离河流稍微远点的地方造房子,而且会因为地上很潮湿而用木头把房子固定在离地面一米左右的空中,还有稻草盖屋顶。

据说外国人不相信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但是,区区一个小村落就能告诉他们:我们中国人不仅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而且除了文字和科技以外,几千年前与现在已经很接近了!

在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小瞧以前,因为那个时候跟现在已经很接近了。我们也要感谢他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河姆渡的作文(4)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由河姆渡遗址想到的作文800字_小学生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在河姆渡渡口飘溢着诗歌的芳香,静静地坐在枝如华盖的古树下,在陶埙和骨哨声中,等待着与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碰面,穿越七千年远古文明的光芒。

小跑进那硕大的展馆,导游伸出食指,指向一个建筑,“这是河姆渡遗址最具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同时也是举世瞩目的.。”顿时,一股莫名的喜悦从心底迸发,忙跑到一旁,双臂撑住栏,抬起头注视着那独特的结构:密密麻麻的木桩,纵横交错的圆木,它们朝向一致,用桩柱绑扎的方式有立柱、架梁、盖顶。

内心霎时觉得自豪,我们的祖先是如此智慧!这种以架空基座为特征的干栏式建筑,是既具有防止蛇虫猛兽等危害,又可避潮湿。上可住人,下可豢养禽畜,忖出如此的妙法,怎能不让我的内心激动一番呢?

“爷爷,干栏式建筑是不是很伟大?”扬起天真的脸,与爷爷的目光碰出慈爱的火花。爷爷摸摸我的头,“我以前住的地方就是用到了这种干栏式建筑,因为地域的潮湿,底层的东西老是要坏,用这种建筑,就不坏了,下面还可以放杂物。”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高大建筑,不是有架空层吗?不是有地下室吗?这就是先人的智慧,给予后人呀!中国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的!置身在如此高大的建筑中,心里能不感激起那河姆渡的先人呢?高楼虽大,虽美,却离不开那干栏式建筑深深的根基,河姆渡遗址如此深深的历史,如此地改变后人生活,是多么伟大!

河姆渡建筑还有一个特点是卯榫结构,即把木头用卯榫结构起来。这样使木料连在一起,结实而牢固。我家原来的房子,也是这种建筑。木结构,屋顶是青青的瓦片。四周墙壁就地取材是石头垒起来的。这一定是河姆渡建筑风格的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余姚市还有一批老城区,如管家弄,府前路一带,我前几天参观了一下。全部是卯榫结构,现在完好地保存着。余姚市有名的通济桥上的鼓楼,也是典型的卯榫结构。说到远处,连北京天安门城楼也是卯榫结构呢。可见,河姆渡卯榫结构的建筑风格影响的广大。

为了纪念河姆渡卯榫结构的建筑风格,余姚市最良桥的桥墩直柱,是卯榫结构的形状呢。

历史的辉煌,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使余姚“文献名邦”的美称永在,让“东南最名邑”的美赞永存!


河姆渡的作文(5)

“这木头上雕刻的还真精致。看介绍是远古时期的耶!”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阿姨兴奋地嚷嚷着。

“这老祖宗们到底怎么做的,没刻刀,没机器的,光凭手做,可真聪明啊!啧啧……”一位老奶奶带上老花镜,瞅了半天,不住地点头,连连啧啧称赞。

一位颇有文化的叔叔仔细端详着玻璃柜自言自语道:“余姚人还真的很了不起!这些东西可都是很有艺术收藏价值的东西啊,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啊!”

……

一阵喧杂的讨论声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群人们围在一个玻璃柜四周赞叹纷纷。我仗着个子小,轻松地钻进人群中,那里展示着一块成半圆形的木雕艺术,定睛一看介绍,那是出土自河姆渡的凤鸟形象牙匕状器,外面一圈有一层薄薄的朱红色涂料,剥落了一块一块,微微凸显光泽,导游阿姨说这“油漆”经鉴定是生漆,这是中国至今最早的漆器。正中央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一圈一圈清晰的雕刻纹路向中间簇拥起来,导游阿姨说这是人们信仰的太阳神。这太阳神象征着威武象征着神话,两边簇拥着的火焰鸟仿佛太阳神的守卫者,它们昂头相互对望,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闪耀着威严的光芒……

随着人流,我又参观了遗址的现场。现场雕塑着几千年前各种各样的人和大大小小用竹子稻草编成的草房子。定睛一看,只见许多“人”或光着身子,或披着简陋的稻草衣,正在辛勤地劳作呢!目睹着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我脑海中浮现了一幅幅的画面:昔日的河姆渡,古木参天,水草茂密,瞧,犀牛在原野上奔驰,大象卷着鼻子在嬉闹……一派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不远处,一位河姆渡先人正用骨哨吹奏着悠扬的曲子呢;炎炎烈日下,勤劳的人们手持骨耜,不时地掀起土来,正干得汗流浃背;在茫茫的姚江边,先人们正在捕捞江里的鱼虾,为自己准备丰盛的晚餐呢……

漫步前行,我置身于简陋的茅屋和动物骨头制成的工具中,爱幻想的我不不禁再次遐想翩翩:远古的河姆渡人手持木制的长矛,驾着一支简陋的木船,在姚江游弋着。有时可能浊浪滔天,但是他们奋勇前进,手持长矛,身背弓箭与大象、犀牛等大型猛兽进行殊死拼搏,虽然有时生命悬于一发,但他们仍奋不顾身。聪明的先人们为了使自己免受地面潮湿的侵袭,在地里密密地钉下木桩,再在桩上搭起一排排茅屋。他们就在这难避风挡雨的茅屋里过着群居生活。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制出土瓶、陶罐、石斧木杵、骨针、铁镞。河姆渡人也已经渐渐远离了茹毛饮血的生活,白天,男子去树林打猎,女子则在家里用木杵舂米,用陶罐做饭,用针线缝纫。河姆渡先人在劳作之余还用艺术来调节生活。男子把吃完肉的动物骨头制作的埙、笛等各种各样的乐器。这里独特的木井,是河姆人智慧的结晶。历史的风沙已把河姆渡的文明深埋于地里,但是,现在已经发掘,它的文明程度让人震惊。这一古文化遗址是煜煜生辉。

妈妈还告诉我:拥有七千年悠久岁月的河姆渡文化,作为中国南方史前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世界上最早的笛子、最早栽种的水稻就是我们河姆渡的祖先发明创造的呢!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想:先人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过人的智慧,创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河姆渡,它不正像一颗姚江边的明珠吗?不正像一只展翅腾飞的雄鹰吗?

细雨中,我继续走在河姆渡一条条古道上。耳畔响着中华文明的远古晨钟。河姆渡,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