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作文素材(必备17篇)
人艰不拆
2024-10-09 02:59:23
其它
其它

传统 作文素材(1)

自古以来,“孝顺”就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古时,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都以孝为大,有一句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因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孝顺的重视。

读《陈情表》中,李密为了对祖母尽孝,不惜放弃高官爵位,抗旨不从。谨拜表以闻,希望陛下能矜悯愚臣,听臣微志,恕刘侥幸,保卒余年。然后再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古代还有察举制,就是看一个人是否孝顺廉洁,从而给他一个官位,李密由于是一个孝顺的人,因此前太守逵察李密孝廉后刺史陈荣举李密为秀才,但李密需要供养祖母,辞不赴命,但是诏书特下,违抗圣旨的罪是很大的,只好准备赴命,但祖母病危,李密不知怎办,但还是希望可以陪伴祖母走到最后。

李密能够有如此的坚强意志,始终都以孝为先。能够感恩,这是当今社会很多人都迷失的东西。一些人只知道有“孝”这样的传统美德,但他们却做不到。更有一些人早已遗忘,这是现在存在的很大问题。还有些人认为,有时和长辈通通电话,不让长辈担心,或说一些关心长辈的话,这样就足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长辈们最希望的是自己儿女能陪在自己身边。能够时时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这会使他们很高兴,也会很幸福。不要让长辈们感到孤独,这将是对他们最大的孝顺。

“孝”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并被历代所提倡。使得优秀的文化传统延绵至今,并将发扬光大。“孝”是我们每个人应做的事,也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李密能够为了孝而抗旨,为了孝能够放弃自己一片光明的未来,而现在社会的一些人,只顾着自己,不考虑父母的感受,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只顾着自己的事业,自己的高兴与幸福,在不考虑父母感受的时候,却已经深深的伤害了父母,让父母伤心,孤独,这也是很不孝的。孝顺,孝顺不仅仅要对父母尽孝,而且应顺着父母,不要违背父母的想法,父母是为了孩子,不会无谓的去伤害我们,他们处处将会为我们考虑,因此我们应顺着父母,这不仅是对他们尽孝,也是对他们的顺,也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方法。

百善孝为先,我们应弘扬我们的传统美德,是我们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传统 作文素材(2)

不知道为什么越是宣传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报刊网络上越是充斥着这大千世界中的种种丑态。到底是人们丧失了做人的原则还是所谓的传统美德已经在我们的大脑中成为过去式?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影片《搜集》,讲述了一位都市白领因未给老人让座而受到社会各界抨击指责最终自杀的凄凉故事。拥挤的上班时段未让座也许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不合乎情理的事情,可是却引起了众人的口诛笔伐。我不知道社会上所有的人一起来攻击一位势单力薄的女性算不算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呢?

自古以来,在中国关于“传统美德”的肯定一直是没有断过的。古有薛宣的“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今有叔本华的“为了能让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处,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持其个性。”孔融让梨是传统美德,非礼勿视是传统美德,相敬如宾是传统美德……可是到了现在呢?商场上的尔虞我诈、病人送红包给大夫……却也披着礼尚往来的外衣大行于世。

以前,中国正是因为传统美德而以礼仪之邦的美称屹立于世;现在,中国又是因为传统美德而以虚伪自大破坏了自己在他国人民心中的美好形象。你难道说中国不是因为已经变质了的传统美德才失去了大片疆土吗?你难道说中国不是因为已经变质了的传统美德才让他国欺凌了这么多年吗?你难道说中国不是因为已经变质了的传统美德才有了老人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让座并心安理得地接受让出的座位吗?我想,这不仅仅只关乎中国人对传统美德的简单认识上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因滥用传统美德而生出的流弊。

传统美德不是外衣,它不应只是一种形式。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人们的思想日益活跃,在利益的驱动下,食品生产者唯利是图,广告虚假宣传,借的却是以民生健康为己任的幌子;官员中饱私囊,却天天叫嚷着廉政建设。如此种种,传统美德的外衣俨然成了某些罪恶活动的保护伞,让人们谈美德而色变。这样的美德,有的只是美丽的外表。缺乏的是一种真诚。

梁任公先生有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就让继承传统美德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吧。只有这样,未来的中国才能真正提高国民素质,才能实现国家真正的强大。


传统 作文素材(3)

家庭美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尊老,顾名思义,就是尊敬老人。尊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尊老作为一种责任和行为规范。社会也十分重视尊老,我国还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

郑娜,女,1981年6月21日出生于一个军人干部家庭,从小在父亲严谨、认真、传统的教育下健康成长,现为蒙自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媳: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忧解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老人的细心家长,队老人真心呵护,备至关怀;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

作为一名儿媳,她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公公婆婆。尽管忙碌在医疗工作中也要抽出时间陪老人,每周组织家中4为老人活动一次,陪老人聊天解闷。

公公是一位高血压病10年的患者,她教会公公自己每天测量并记录血压,每周检查一次公公的血压记录,与公公交谈了解血压变化及用药情况,提供专业的服药指导、饮食调护,找寻中医专家良方,中西医用药稳定血压,严防并发症。定期陪公公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20xx年12月婆婆在出差时发生交通事故当即被送往省医院,诊断为“十二胸椎压缩性骨折”,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照顾,在医院看护婆婆,婆婆受伤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故从大小便等基础生活护理开始到医疗过程中陪护婆婆,婆婆因为担心自己的病情情绪低落不愿配合治疗,她随公公带上CT片和报告把省里的大医院跑了个遍,在听取了各专家的治疗方案后积极和婆婆聊天、沟通,以解除心理忧患,纾解心情,慢慢的婆婆解开了心结,重新恢复了玩日的欢愉,同一病房的病友都以为她不是儿媳是女儿。婆婆出院回家后医生要求要卧床休息一个月,她每天早晨早起

换着花样给婆婆做可口的早餐,和公公讨论婆婆的饮食调护,每天下班抽时间陪婆婆看电视、聊天。就是这样,她从点滴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记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用善良的心、炽热的思想、无私的行为、坚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尊老诗篇,凑响了令人敬佩的敬老乐章。


传统 作文素材(4)

公元前654年前后,有人诬告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死刑,重耳为了逃命,连夜带着亲信家臣逃出晋国逃亡到了卫国。但是刚到卫国,晋兵又马上赶来,重耳只能逃到齐国。可是在慌乱之中,管家又带着所有财物逃走了。他们身上没有半文钱财,大家只好忍着饥饿,那时候,连剩稀粥都成了救命宝贝。就这样他们忍饥挨饿,终于到达了齐国。

后来,重耳又流亡到了秦国,做了秦穆公的女婿。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打算送重耳回国。重耳在收拾行李时,打算把那些以前用过的破烂全部扔掉,看此情景,壶叔连忙劝说,可重耳不听。这一切,全被孤雁听到了,他捧着一块白玉,要重耳把自己这样的老臣当成那些破烂扔掉,与重耳告别。重耳很是吃惊,思索一番后,便命令兵士把破烂都捡回来,一再表达悔改之意。回国后,重耳做了一国之君,他没有忘记孤雁和壶叔的教诲。因为这样,他很快把晋国变成了一个强国,使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成为一国之君还听从教诲,不忘以前患难与共的朋友,不忘记曾经的苦楚。愿大家都向重耳学习,勤俭节约,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传统 作文素材(5)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而有趣的,人们会举行马球比赛、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丫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小朋友们所喜爱。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诗词]

清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端午节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女儿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ku!)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给小孩儿涂雄黄、吃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的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起于三代夏至节;恶月恶日驱避,吴越民族图腾祭等等。以上各种说法,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儿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节诗词]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中秋节

[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习俗]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水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月饼最初是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作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传统 作文素材(6)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而有趣的,人们会举行马球比赛、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丫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小朋友们所喜爱。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诗词]

清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端午节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女儿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ku!)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给小孩儿涂雄黄、吃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的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起于三代夏至节;恶月恶日驱避,吴越民族图腾祭等等。以上各种说法,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儿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节诗词]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中秋节

[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习俗]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水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月饼最初是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作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传统 作文素材(7)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文精选素材-爱国,欢迎阅读与收藏。

01诗歌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报国寸心坚似铁。——陆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需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韦应物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02句子篇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孟子,“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霍去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都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民族、国家危难之际勇于担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古至今,无论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的范仲淹,还是“一枪碧血勤珍重”的秋瑾,“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都懂得爱国是“作为一个臣民必备的素养”的道理。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苏武的英雄气节谱写一曲“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正气歌。青山依旧,绿水依然,秋还是那样寒。走在秋风中的我终于读懂了何为“忠诚”,何为“英雄”。

03人物篇

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特征:坚守信念为国捐躯

评价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评价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评价3: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以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业。一颗忠心,东吴元老,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臣,公瑾是也。

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

特征:浊世清莲

评价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在有些人看来,处世不必过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然而他宁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尘埃。

评价2: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他本可以出走他国,却最终因爱恋国土,于悲愤交加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让人叹惋?

评价3:是他,使内外交困的楚国一度出现国富民强、诸侯威震的局面;是他,虽屡遭疏远流放,赤子之心却始终不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无能为力,他纵身一跃汨罗江,以身来殉美政理想!

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

特征:医学泰斗

评价1: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你就是以这样谦逊的姿态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华历史写下一部传奇!

评价2:一介农夫,怀揣着执着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


传统 作文素材(8)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

在节日里,人们走亲访友和亲人们团聚在一起,边吃月饼边赏月。

八月十五这天一早,外边喧闹声把我吵醒了,我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匆忙的洗刷完毕,透过窗户,我看到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商店里热闹起来了,人们有的在里面购买中秋节礼物,有的则匆匆忙忙的带着行李,赶回老家和家人团聚。

吃完早饭,爸爸也去商店买了些中秋礼物,当然月饼是必不可少的。随后我和爸爸便马不停蹄的往外公家赶。车刚开出去不久就不动了,定睛一看,这路上到处车水马龙,哪还能走啊!想必是那些身在异乡,今天赶回来过节的儿女们吧!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外公家。这时,亲朋好友们也来了,家里热闹无比。该吃午饭了,全家人共同举杯,庆祝中秋团圆。吃完饭,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水果,一边闲聊,外婆拿来几盒月饼,有酥皮的、豆沙的、莲蓉的、枣泥的……。我们几个孩子看到了,都争先恐后的拿着自己喜欢的月饼,大人们喝着雪碧和白酒,谈笑风生,“乱”作一片。

到了晚上,我们在草坪上说说笑笑。今天天气很好,繁星伴在圆盘一样圆的月亮旁边,别提有多美了。我躺在草坪上不禁的想:广寒宫真的会有嫦娥吗?月兔捣药的声音是“叮叮叮”还是“咚咚咚”呢?

随着知了的歌声,一阵风吹来,草坪上的草随风舞动,给中秋之夜似乎增添了几分生趣。已经九点多了,我们逐渐返回家中,盼着天宫二号的发射。到了22点04分,天宫二号点火发射,令我异常兴奋。在这万众期待的时刻,全国人民都在看着。

“十、九、八、七……二、一,点火”只见天宫二号的底部“哗”的冒出一团火焰。火箭徐徐升起,越来越快,几分钟后,指挥部正式宣布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我们尖叫着,它的发射给今年中秋节增加了光彩!

_年的中秋节让我难忘!


传统 作文素材(9)

今天是八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今天不管小孩儿大人都要吃月饼,看月亮。甚至有大人还给小孩儿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今天早上我起的很早,写完作业后,已经11点多了。所以我要和哥哥、姐姐一起去我奶奶家过中秋节吃团圆饭。这时候我妈妈已经在我奶奶家做饭了,所以哥哥骑着电车带着我和我姐姐飞奔到我奶奶家的院子前。然后我们大步上楼走了进去。发现我大伯也来了,所以我有礼貌的说:“大伯好!”大伯也给我问好,这时候奶奶走了过来,狠狠地往我_上一打。我知道奶奶喜欢打我的_,不打不放心呐!我知道奶奶是在逗我,所以我不理会她。这时候饭都做好了,所以我们开始吃中午饭了。

起先,我们不准备吃,因为我爸爸和我小展哥、师征哥还没有来。所以我们不准备开饭。过了一会儿我爸来了,又过了很大一会儿,我小展哥回来了。最后,师征哥也回来了。这时候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尝尝妈妈做的鸡鸭鱼肉了。

今天好吃的太多了,有鸡肉炖冬瓜、手撕大骨头、酱香牛肉、姐姐的爸爸钓的黄河大鲤鱼(妈妈炸了一下,看着都好吃)、还有凉拌豆角、凉拌黄瓜洋葱和变旦,妈妈炒了两个热菜,一个是西红柿炒菜花、一个是黄豆牙,还有一个超好吃的就是妈妈做的油焖大虾-我的最爱,妈妈今天做的太入味太好吃了,我戴着一次性手一会儿吃了十个八个,太香了我都停不下来。吃着吃着,我们觉得缺点“啥”?因为中秋节不就是要吃月饼吗?我们没有想到这一点。幸好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一个人拿一个月饼开开心心的吃了起来。甚至我们还碰杯呢!我们都说一句祝福话:“中秋节快乐!”我们都非常开心。

到了晚上,我小展哥和师征哥都走了,就剩我,我大伯和我爸妈还有我奶奶和爷爷,我们吃了晚上的一顿饭。然后又出来看外面美丽的月亮。

月亮,其实是月球。只是我们离月球远,所以我们看着月亮就小。而今天的月亮却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样,躲躲藏藏的,若隐若现的。而以前的中秋节都是一个又大又圆又洁白的月亮。非常美丽。

今天,我和家里人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节。


传统 作文素材(10)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风俗习惯如:腊八节吃腊八粥,元宵节要吃汤圆,除夕要挂灯笼、放鞭炮、贴春联、贴福字,中秋节要吃月饼……当然还有很多,但我最喜喜欢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包棕子,一个是吃棕子,还有一个是观看赛龙舟。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准备玉米叶、糯米、蜜枣、红豆沙、线。首先把糯米和玉米叶清洗干净,然后分别放入两个干净的盆中,人们又准备了一个勺子为的是在包粽子的时候盛糯米和红豆沙更方便卫生一些。

所有的材料已经准备齐全了,人们开始包棕子,先把玉米叶弄出一个像甜筒一样的形状然后再向“甜筒”中放入少许糯米,然后放入蜜枣、红豆沙(作为它的夹层)。放好以后再放一些糯米,把放好的馅料盖住,用多余部分的玉米叶封口,封好以后用线绕封好的三角玉米叶围上几圈,再打个结,第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心灵手巧的人们手不停的动着,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不一会棕子就全做好了。

人们把已经包好的棕子放入了锅中,盖上了锅盖,准备蒸棕子。

现在人们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观看一年一度的赛龙舟,人们簇拥在一起,脸上写满了紧张。选手们个个神彩飞扬,身强力壮,当枪声响起的时候场面更是热闹的不得了。龙舟上的鼓手鼓足了劲双手拿着鼓锤有节奏的打着鼓为队友加油,划舟选手真叫一个一鼓作气,配合的十分默气,突然随着现场一阵接一阵的掌声中冠军诞生了,现场随即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正好,这时棕子也好了,人们美滋滋地品尝着今天的成果。

我最喜欢热闹的端午节了,你们呢?


传统 作文素材(11)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冰糖葫芦,有古老的中国书法,有精美的剪纸,还有热闹的舞龙狮……我最喜欢的是中国古代的茶文化。

你知道茶的历史吗?茶最早是被人们当作食物应用的,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原始社会,茶更是一种充饥之物。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饮茶也逐渐成为一种风俗,甚至在一些地区形成了饮茶文化。茶叶被食用之后,其药用功效逐渐被人们发现和认识,茶叶随之转化为养生、治病的良方。人们在饮茶和把茶作为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的药性很弱,但是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因此茶开始转化为饮料。直到汉代,饮茶才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三国以前是茶文化的启蒙,晋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萌芽时期,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时期,宋代是茶文化的兴盛期,辽金元时期是茶文化的返璞期,明清是茶文化的普及期,现代是茶文化的发展期。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黑、白六大类两千个花色品种。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来历,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细细体会,多多查阅就能得到传统文化之舞龙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生活活动之一。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城区都有舞龙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经成为一种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舞龙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古代人们用耍龙灯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的主要部位是龙头、龙身两个部位。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为九节龙、十一阳龙、十三世龙、多者可达二九银龙。十五节以上的龙比较笨重,不以舞动,主要是用来欣赏,这种舞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危险性很高,用竹子先撑住内部,披上红红火火的龙衣,在竹子里面的缝上顶住蜡烛跳来跳去,欣赏性很高,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舞龙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有:江龙漫游、龙头飞舞、头尾交跳、龙身摆尾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有各种的样的金龙玩珠、火龙刀蜡、一应俱全、应有尽有的花样让我们眼花缭乱,非常好看。

舞龙的习俗在海内外华人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他们就一向会舞起龙、耍起狮,呈现出一片浓浓的东方气概。


传统 作文素材(12)

一墨、一笔、一毡、一纸,点墨、提笔、中锋、收尾。如此反复,心因墨香浸润而宁静,眉因隶楷呈现而舒展。

墨味是苦涩而清香的,是迷人的,是令人心醉的。每每那浓黑发亮的墨汁倾入墨盒,那股迷人的苦香味涌入鼻腔,浸泡味蕾,沁入心扉,整个人在那一瞬间跌入迷蒙而宁静的遐想。

第一次对这看似枯燥落伍的东西产生兴趣,是在爷爷那纸香、墨香交叠的书房里。本想滴一滴黑黑的“水”来玩,却不慎将它滴进了一旁的清水里,只见它舒展优美而自然的弧线,深浅不一,犹如罩着一层薄纱的黑在无色透明的天地间优雅而脱俗地释放。

一年级,我进了书法班,与所有的初学者一样,开始临摹颜真卿厚重而端庄的楷书。可能是我可塑性不错,小小年纪便写得有模有样。只可惜一年后换了老师,我哭了好久,不愿跟新老师学,最后,学书法也就不了了之。

小升初过后,我再次拾起了尘封的毛笔,看它干涩的羊毫在水中无声地变得柔软。倾墨、点尖,细看墨汁顺着毫毛的纹理攀至笔腹,黑白分明,煞是好看。新老师很有个性,很有禅意,他另辟蹊径,鼓励我们先学隽秀自如的隶书,我学得很快,领悟起来也很快,老师常说我有灵气,一点就通,这更增进了我对笔墨的热爱。

过了一段时间,我想兼修国画,老师全力支持却要求更严格,提醒我梅兰竹菊是基础。梅花画了一幅又一幅,从苍劲有力的枝到娇柔仰放的花再到浓淡不一的墨色变化,一节课下来,脚边堆满了画废的毛边纸。我在一路赞不绝耳的书法征途中,头一回遇到如此挫败,沮丧犹如被石头打破的湖面,在心头一圈圈地荡开并且越来越大……

梅花……梅花……还是梅花!提笔落墨间我勾勒的花瓣愈加生硬,老师终于看不下去了,教训我说:“有你这样面对困难的吗?不欣然接受并努力争取,这种心态还不如多去写几张字呢,别画了!”

我低头看着被毛边纸埋没的双脚,忽觉出自己的盲区,是呀——心态、努力——仅此而已,真可惜了这些被我用来发泄的纸。

静下心,细品那萦绕在鼻尖墨香,轻盈而有力地在白宣上抽出梅树苍劲有力的枝条,在枝间勾出淡雅清幽的花朵,打点提蕊,倾心而至,简单而平和。提笔落墨,即是人生之悟。


传统 作文素材(13)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中,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影响着全世界,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自小我就对方方正正的文字感兴趣,对联、福字的独特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六岁开始我就上了书法兴趣班。一开始,毛笔在我手中一点也“不听话”,写出来的字也东倒西歪,难看极了,老师就鼓励我坚持下去,当我写得好的时候,老师就为我鼓掌加油。渐渐地,我写的字也有了进步。

今天是星期五有书法课,跟往常一样我兴高采烈地来到室。书法老师这节课教我们写对联,我可兴奋了。因为马上就是春节,老师说了要是写得好,可以拿自己亲笔写的对联去做义卖,将爱心送给山区的小伙伴们。在认真听完老师讲解分析每个字的笔画要点后我开始一笔一画地练习起“千里之行”几个字来,一会儿王老师走到我的身边仔细看了看轻声说:“这个横的应该再长一些。”随后,老师示范了个“波横”,让我再练练。我觉得“波横”像一座石拱桥,起伏有度。我一边想着每个字的要点,一边结合老师的讲述开始认真的地写起来,经过几遍的练习,每个字都写得那么得心应手了,越看越像老师写的。等书法老师再次从我身过经过时赞赏地笑着说:“进步真大!只要用心多练习,你一定可以当个小小书法家。”老师的鼓励让我信心大增,我越发的喜欢上了有趣的书法。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汉字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我盼望着每个星期五快点到来,我要更加刻苦练习,让书法时刻陪伴我。


传统 作文素材(14)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在中国,除夕就是最热闹了。

除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称大年夜。除夕这天晚上鞭炮声不断,非常热闹。下面就让我来说说我们家是怎么过除夕夜的吧。

傍晚六点种,我和爸爸妈妈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赶往奶奶家,与亲人团聚。一路上,行人稀少,大概人们都回家过年去了吧!虽然人影很少,但是城市却被装点得十分美丽。一眼望去,路两旁的树木上都缀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五光十色,翠绿的树海仿佛成了“彩海”,火树银花,分外妖娆,看久了,还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产生步入仙境的感觉。

来到奶奶家,就闻到一股股浓香,沁入心脾。原来呀,奶奶已经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等着大伙儿来呢!奶奶的厨艺一向相当不错,不比大饭店的差。等大伙儿都来齐了以后,便开始吃年夜饭,我肚子早就“咕咕”叫个不停了,就“大吃特吃”起来,一会儿开饮料,一会儿夹菜,一会儿吃饭,呵,真是手忙脚乱。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给在场的亲人们拜了年:“祝女士们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漂亮;祝男士们马年发大财,新春好运来;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万事顺心。”我给大伙儿都敬了酒,红包一个连一个的放在我的手里,我感到乐滋滋的。

“嗖嗖嗖”,晚上8:30,有人家放起了烟花,大伙儿都来到阳台上欣赏,那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炮花,仿佛象征着一次次幸福或一个个幸福的'家庭,炮花带着人们的祝福撒向无边的天空。身处这种环境中,我不能不说:“啊,幸福万岁!”

我们吃着奶奶亲手做的饺子,都觉得比吃了蜜还甜……。我们边吃边想:今天的祖国已经不同于原来的祖国了,她的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一起干杯吧!


传统 作文素材(15)

珠算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上次参观完珠算博物馆后,老师布置给我们一个任务制作算盘。

算盘,算盘怎么做啊?一想起商店货架上那各种各样、巧夺天工的算盘,我就犯了难。终于,在一个小时的苦思冥想后,有了主意。

我拿出了以前在商店里买的算盘,量出了它的档和梁的长度,以及框的大小,就准备动工了。我首先从家里翻找出已经沉睡了好久的钢丝准备把它平均分成8份。我卯足了全身的劲想想要把钢丝一分为二,可那看似能轻易掰断的钢丝不但毫发无伤,反而我那稚嫩的小手加的生疼。这时,坐在旁边的爷爷笑了起来。我看着他幸灾乐祸的样子不禁生气了。爷爷看见了我那崛起的小嘴,说:来,我给你个秘密武器。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恰似剪刀似的东西钳子。他将钢丝拿起,轻轻一剪,顿时那坚不可摧的钢丝勇士瞬间就好似变成柔情似水的小姑娘,一下子就断了。我照着爷爷的样子,一会儿就把档做好了。

接着,我又拿出一段没用的木头,用它来做梁。首先,我将木头锯成了三段,但是木头不直,这可怎么办?我灵机一动,一想起前在书上看到过热量可以使东西变软。于是,我拿来电吹风,向一个中心点吹了许久,果然,木头变软了,我用力掰了掰,刚才还弯曲的木头转眼间就变直了,梁就做好了。

接着,我又用超级黏土做了珠子,最后将他们组装在了一起,一个算盘就完成了。

虽然算盘没有那么精致,但却非常有意思,珠算文化博大精深,作为祖国下一代的我们一定要把珠算文化传承下去。


传统 作文素材(16)

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3.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4.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9.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0.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1.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1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4.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18.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2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27.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2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29.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30.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31.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3.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3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35.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3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37.轻诺必寡信。——《老子》

38.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39.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1.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4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4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4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4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4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9.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50.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51.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52.仁者寿。——《论语·雍也》

53.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54.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55.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5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5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5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5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6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传统 作文素材(17)

中华的传统美德包含孝、悌、谨、信、仁、礼、忠、廉、耻、勤、勇、恕、俭。其中以“孝”为先。

很多人都说,一个不孝的富人比不上一个一无所有却充满孝心的穷人。最近在我们小区有这样一位老人:她住在一个角落的车库里,家里有一个衣柜里,几张桌子,一个卫生间和两张床,其中一张床还是有两张长凳和一张板子加起来的哩,就连个厨房都没有呢。听小区里的人说她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前年还生了一个孙女,不过他们一年中差不多只来看她一两次。他们为了方便,便把她扔给了别人,自己只要付钱就好了。不知道何时那位老人就得了老年痴呆症整天处于半痴半醒的状态,见到四处奔走的人群,她就时不时的上去拉住一个人,有时会叫妈妈,有时便痛骂自己的儿子,看到8、9左右的小孩便硬拉着人家说:“奶奶给你买糖吃。”

所有的人看到只一幕心中都会不约而同地遣责那个老人的儿子。听说她儿子每次回来都穿得光鲜靓丽,开着奔驰,和那位老人站在一起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莫不相识呢。儿子这么有钱,而母亲却过得这么寒酸。自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儿子来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没到看到这位母亲,人们便会议论上两句。没过多久整个小区的人都知道她生了个不孝子。我妈妈还老拿这个例子做教育我的反例。可见百善孝为先那。

紧接在“孝”后面的就要数“诚”、“信”了。顾名思义“诚”就是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对照着这些要求,我觉得我还是做到了。比如:班上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记得上个学期,每天的最后一节课都是自习课,一般老师都不在教室。所以自习课就相当于课间了吧。几乎班上十有八九的同学都十分享受这段美好时光,虽然老师随时会过来查看,但同学们还是近乎疯狂的玩。不过我可不会参与这种无聊透顶的游戏,现在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只闻一声“低头”,从我身后传来,我没有理会,逼自己专心看书,不要管别人的事,正当我看书看得正入神时;只觉,后脑勺一震,我下意识的回头,身后的怂恿者们,都假装一本正经的读书,还时不时抬起头来心虚的看我一眼,手指还不停的指向他人。因为在上课,我也不好意思发火。正要专心读书,余光却瞄到旁边的两个女生,这是在上自习课吖,又是在五楼,居然在上面跳“一米一米三”,旁边的一个胖胖的女生居然也跟着跳,只见她一个隔空跳跃,身上的肥肉连续也抖了两三下,落脚时“嘭”的一声,整个班级都安静了,全班30个人,29道目光直直地射向那个胖女生。3,2,1,“哈,哈哈,哈哈哈……”一阵哄堂大笑,只是笑就算了居然还那么夸张,身边的小明左手捂着肚子

趴在桌子上,右手不断敲打桌面,小军笑的都直不起腰杆了,用手扶着窗,五官都纠集在一起了。小红更是夸张,直接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好几次撞到桌角,桌子和桌角都快身首异处了。前面偷偷喝水的小圆,一个激动把刚喝进的水一口喷到了小红的身上。那胖胖的女生也笑的不亦乐乎。不过我可不会和他们一样疯狂,我一个劲的看书,学习。就在这一次惊天动地的一次狂欢进行时,只听门后的“门卫”突然来了一句“有情况。”经验丰富的同学们便立刻埋头读书。没到两秒,整个教室都沉浸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说是迟那时快,老师一声河东狮吼:“小军,不看书,看着窗外张望什么?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原来老师的经验更是丰富地惊人。不一会儿就纠去了若干位。同学们都把头埋得很低,之差钻到桌肚子里去了。可我就把头抬得高高的,背挺得直直的。而其他同学就是对他们表里不一的惩罚。事后,我也为我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而高兴。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孕育出的优秀传统美德远不止我说的这些,还有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公正无私、嫉恶如仇、戒奢从俭、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让我们传承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