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禹锡的作文(热门10篇)
自信
2024-06-28 04:24:03
其它
其它

关于刘禹锡的作文(1)

我本不是住这里的,因为读书方便,所以搬过来了。

淡蓝色的天,红暗红色的苏联式建筑,相映成趣。只是那古旧的苏式建筑里,流淌岁月的长河,房梁上残留着时间的浸渍。

我是向来不避讳别人提起我住在一个如此老旧的房屋内。“你看!”我总是欣然用于指着那排矮矮的红房子,“那儿棒极了!我就住那。”

我是摩登世界的逃兵。当我满身狼狈地从城市的喧嚣中逃离,我都不禁喘口气,满脸笑意走向这里。清晨,我是早起的鸟儿,在清晨微薄的光线里,我推开那红色的通往阳台的木门,它便伴着我“吱呀吱呀”地唱着歌,我深深地舒展着身体,这儿的空气丝毫没有匆忙收拾喧嚣后留下的痕迹,干净而透彻。感觉这里都是不紧不慢的,出门时,都能碰上几个晨练回来的老人,他们相互诉说着喜悦,踱着闲适的步伐,满脸笑意地问我:“上学去呀?”“嗯!”我蹦蹦跳跳地走过,试与他们比活力。

每当离开这我有多不舍。学校繁忙的课业,匆忙于各个实验室间,一埋头就是一整天。穿梭在这城市的热闹,呆望着见长的车队,没有绿树可供欣赏,只有蹬着高跟鞋的摩登女郎林立;没有那山野中星星点点,这一簇那一簇的山花烂漫,只有那花团锦簇,布局完违背自然的造化的花坛充斥着视野。我感到厌倦了,我更渴望我的“陋室”了!

走近它,我便感到舒心。整个世界的步伐都因而放慢了。几只母鸡悠闲自得地从你眼前走过,这儿的母鸡向来都是不怕人的,它还原了它的骄傲,最自然地向你呈现。生活在这里的几只小猫也是的。它们从不会惊惶乱窜,反而是温柔地向你打招呼,乖巧地舔着它的爪子。偶尔嬉闹追逐的儿童的笑声,成为休息时间怡人的乐音;清晨隔家的豆浆机吹响新一天的号角。

这可爱的地方,收敛我的惶急和迷茫的地方。走进你就让我褪去城市灰色外壳;走进你,世界绽放出最自然的光彩,你不仅是间陋室,是沉淀我的心灵,最伊始的地方。


关于刘禹锡的作文(2)

他的诗歌历经一千多年历史长河的淘法,依旧散发出夺目的艺术光彩,折射出中国古典美学精神中的精髓部分,他就是——刘禹锡,一位穷且志坚,满腔豪情的杰出诗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影响了贵族官僚的利益,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当地的势利之徒迫使他一次一次搬家,房屋也越来越简陋。在此之下,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将古贤人自比,暗示陋室不陋,反映了安贫乐道的情怀和品德的高尚,令人景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直接点明中心论点,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我不禁想问:陋室,何陋之有?刘禹锡超脱世俗,闲居静室,他恬然自乐的情趣正是陋室熠熠夺目的闪光点。走近刘禹锡,你就走近了坚贞不屈的人格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毫无疑问,刘禹锡在政治上是个失败者,在他流转于巴山楚火的二十三年间,他曾失落过,独自坐在池边望着满目的花草丛生,蜜蜂飞舞,内心一片凄凉。回想当年: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写诸多讽刺权贵的诗篇,作为一个拥有敏锐洞察力和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他问心无愧。可一连串的打击,痛苦遭遇,是倔强的老人不得不放下手中那只曾让无数达官显贵们为之惧怕又嫉妒的手。他思索着:“是归隐,还是不屈地与生命和历史斗争?”作者陷入了伤感,但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正是作者豁达胸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体现。他的达观,让人振奋精神。走近刘禹锡,你就走近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文之神妙,莫先于诗。”这是白居易对他的高度评价。他没有屈服权贵,以文明志,刚正不阿的品格谱写了一篇美丽的乐章,焕发出七彩的光芒。

人世沧桑,岁月如流,势利小人达官显贵已化为黄土灰飞烟灭,而刘禹锡的诗文光照历史,流传千古。

走近刘禹锡,他带给你的,不只是感动。


关于刘禹锡的作文(3)

黄叶飘飘的金秋时节,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为纪念刘禹锡而建的公园——禹锡园

一进入禹锡园,我第一眼就看到了高高的刘禹锡雕像。他一手抚摸着胡子,一手握着笔,眼睛凝视着远方,那样子像是刚刚写完一首豪诗正在细细的品味呢!刘禹锡身后的古典建筑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建筑典雅雄伟,非常好看。爸爸拿出相机“咔嚓咔嚓”照了好几张相呢。他说,这些建筑都是按照唐代风格建筑的。

穿过这些建筑群,我看到了一座座牌坊。有荥阳坊、洛阳坊、汝阳坊……我仔细的数了数一共十二座牌坊。爸爸说;“这一座座牌坊都是刘禹锡生前居住过的地方,每一个都代表了刘禹锡的一段人生经历。”

顺着牌坊,踏着石子铺成的小路我们继续往前走,顿时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原来这里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远远看去,湖中有一个小岛,小岛是用玻璃砌成的,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光,非常好看,我给他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水晶岛”走进湖边,湖水清澈见底,成群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小鱼的颜色可真多呀,红色的、黄色的、灰色的、紫檀色的,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小鱼在芦苇间穿梭,好像在追赶着做游戏;也好像是在跳舞,那场面真是太美了!

沿着湖边我们继续走,不时发现一些奇形怪状的大石头,这些石头造型奇特,多姿多彩,有些像小鹿有些像大象、有些像树叶、有些像云朵、还有些像展翅欲飞的雄鹰,看了,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还有些石头上刻着刘禹锡的著名诗词,使游览的人们好像沐浴在古典诗词的海洋里,令人陶醉。我不禁想起了一首上三年级的时候学过的一首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我和爸爸一边走一边看,刘禹锡公园的美景真是太多了,小桥、流水、亭子、小树林、广场、长廊……真是太美了。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该回家了,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恋恋不舍,应为在这个公园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能学到很多诗歌,下次我真的还想来!


关于刘禹锡的作文(4)

我耳边响着朗朗的读书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片文言文的旋律仿佛钻入了我的大脑,让我眼前浮现出了刘禹锡被贬的情形。突然,一只大手把我拉进了画面中……

我低头打量着自己:着一身文官服,戴一顶文官帽。这时,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策知县手下,还不快把搬家的信送回去!”我顿时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奔向得胜河边的小房子。一路上策知县的形象久久不能从大脑中抹去:怒火眼中烧,眉头久久不舒展。仰着下巴,轻蔑看人。

不多久,得胜河边的小房子就映入眼帘。我用手敲门,随着一声“请进”,我与刘禹锡第一次相遇了。他正坐在掉了漆的椅子上读书,边上摆着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我心中微微一震。这时刘禹锡已经起身,我双手递过信,他也微微弯身双手接过。只见他眼中闪着坚定,眉间透着公正与清廉。但身上的衣服却不尽人意——颜色暗淡,破旧不堪。

我回到策知县那里,这时他终于露出了令人厌恶的微笑。不久后,他又命令我去陋室看刘禹锡的生活状况,我心里他捏一把汗。只见房子非常小而破旧,上面的漆已经基本掉落。窗子在风的力量下显得十分弱小,不断地发出噪音,让人害怕马上就会掉落。我轻轻敲门,只听“吱嘎”一声,门自己开了。屋中的刘禹锡正读着一本破旧的书,掉了色的封面上隐约可见“论语”二字。他的床头也是堆满了书卷,这让房间显得更加窄小。我弯身拜见刘禹锡,问道:“孟德先生,为何您志向远大,刻苦读书,却落到了如此地步?”这时他才从书海中抬起头,答道:“本来我应该住在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只可惜那策知县多方刁难我也!我保持乐观心态写对联,那趋炎附势的小人却更加胡作非为!”他手中拿起毛笔,愤然起身,写下“陋室铭”三字。我的心“怦怦”地跳动着。他看着房内仅有的一桌一床一椅感叹道:“诸葛草庐因圣贤之道而闻名。此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不俗,生活高雅,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随即挥舞笔墨,写下全篇。我不禁感叹:“孔子云:何陋之有!孟德先生,您的读书之劳苦、写诗之天分必会闻名千史!”刘禹锡此时又写下了孔子的话语。他立刻命令手下人把陋室铭全篇刻在器物上。我看见后感慨万千。

正在我意犹未尽的时候,那只大手又把我拉回了现实。虽然我眼前的画面消失了,但刘禹锡的性格特点却久久不能让我遗忘。


关于刘禹锡的作文(5)

升上初二,本想与前任同桌轻轻松松地度过金色的两学期。不料,天有不测风云……

鱼肚白的东方,旭日努力地向上窜,想逃脱黑云的魔掌。它耸着肩膀,一点点、一点点地上升。终于,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太阳稳稳地立在天空,带着胜利的微笑俯视大地。美好的一天!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们正要从枯燥无味的数学题海中逃脱出来。“落错!你跟小王换位置!”老师如钟声般洪亮的声音敲醒了许多昏昏欲睡的脑袋。“什么?什么?”我怀疑我听神经出现问题,连忙问道。“悲哀!”一个同学拍着我的肩膀,深表同情。据说小王的前任同桌是刘禹锡的“后代”――刘宇睿!此人可以连续几小时自言自语,毫不间断。我顿时如五雷轰顶,眼前一黑,差点从椅子上摔倒在地……

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狰狞着獠牙,发出疯狂的大笑。

下午来到学校,一进教室,六十八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刘禹锡”早已逃离现场,我强作欢颜,扔下书包,心想:“看什么看,没见过换位置啊?”

我和“刘禹锡”一连几天没说过话,井水不犯河水。没想到他耐力指数那么高。一星期就在这种沉默中消逝……

有一天,我终于沉不住气了,背完课堂笔记,无可奈何地把书推过去:“喂!签名!”我猛敲他的文具盒,他如一尊泥塑一声不吭。“背完了!签名――”我扯着喉咙大声吼道。“嚷什么嚷?等我敲完你的笔盒,本大师才签!”“刘禹锡”大言不惭。我不得不投降告饶。“嘭嘭嘭!”看他报复完,我的心里直冒火:“哼!你敢小瞧我!女子报仇,十年太晚!”正当他笨拙地拿起笔签著名时,“咚咚咚!”我的笔在他的文具盒上发出悦耳、银样的交响曲。“你……”“刘禹锡”气得浑身发抖,我本以为他会拳头如雨点般落下。不料,他大喊一声:“我、不、签、了――”我探过头去,本子上歪歪斜斜地写着:“会背,刘宇”。“想当刘宇吗?哈哈哈……”我边笑边合上本子。“我签!我签!”“刘禹锡”一把夺过本子,乖乖地写上一个“睿”字。哼,终于被驯服了。

语文课上,我不知疲倦地抄着板书。一支笔,却调皮地滚向“刘禹锡”的领土。我无暇顾及它,心想:“反正到了‘刘禹锡’的地盘上,会被拦截回来的!”笔像一个英勇的战士继续前进着,我又瞟了一眼。不看不知道,一看气死掉!“刘禹锡”这狼心狗肺竟把书啊、笔盒啊、本子啊,全端端正正地抱在胸前,正幸灾乐祸地 等着笔坠落“深谷”……我一把抓住越界的笔,继而狠狠瞪了“刘禹锡”一眼。哎,这号同桌,可有好受的。


关于刘禹锡的作文(6)

鲜花总比绿叶更早地萎谢,张扬总比内敛更早地凋零。

题记

窗外,凄凉地风拂过大地,一缕残红落水,剩下的是秋风间的矜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案前未成合上的旧书,想起了那篇给我以启迪的《陋室铭》。

感于刘禹锡当年的风骨,奋笔写下了这洁身自好的《陋室铭》,但真正令我感动的和深思的不是他所表现的精神,的,在于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深蕴。不知怎地流连的残红绿叶似与《陋室铭》有着无法言喻的契合。

沉稳的内在永大于张扬的外表,渲染出的浮华远不及纯真的朴实。

鲜花艳极了整个春夏,却无法摆脱秋风中的凋零,因为他曾经有的张扬,给人以叹惋和遗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而绿叶却永远矜持着自己的色彩,因为内敛,纵然飘落也只会引起人的怜思。

山不在高,给人以仙境之感而非那终年覆雪的高山,更用一种绿荫掩映下的山的感觉。

水不在深,给人以灵气之感的,而非那纵深千里的大海,更有一湾碧绿的青潭的感觉。

做人亦不可太过的浮华与张扬。

人们常常惊羡于歌星的风流雅韵,流光溢彩;崇拜于政坛人物的一言九鼎,叱咤风云。却不知他们张扬的背后往往更易感受到那份灵魂的空虚。于是,他们也需要离开喧嚣的凡尘,去进入刘禹锡的陋室,在朴质的自然检点自己的虚浮。

而作为刘禹锡,作为活在今天如同刘禹锡一般的人们,却无需承受这份检点。因为我们不需要张扬,不需要浮华,不需要再镜头之下故弄玄虚,在众人面前详装大度,我们活在陋室之中,从而需要拥有更真实的的自己:无需如政坛人物品味离休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失落和苦涩。因为在陋室前谈笑的鸿儒并不巴结权利无需品尝有朝一日被社会零落的酸楚和悲哀,因为我们没有“福分”更不愿去享受那耀眼的光辉和荣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拥有充实,可以纵横驰骋,可以言所欲言,可以开怀大笑,一切都因为生活生活在“陋室”充满自由。

融入银河,就安谧的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地,于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切变得与刘禹锡的陋室极为相似,一切仿佛都照应了刘禹锡的思想刘禹锡的灵魂。

再现那缕残红与绿叶,我蓦然间感受到鲜花要比绿叶更早地凋零,活在刘禹锡的陋室中也许要比活在繁杂的尘世更充实,更有意义。

读罢《陋室铭》我倒愿意做那片绿叶,过那“永不凋零”的人生。


关于刘禹锡的作文(7)

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唱着昏沉的歌曲,一个轻柔的声音还再持续不断地讲着:“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著作有《陋室铭》……”我的上下眼皮不断的打架,只感觉身体越来越往下陷,后来,眼前一片黑。

又不知何时,朦朦胧胧的日光再次照进了我的双眼,我赶紧揉了揉眼,却才发觉我正站立在一座小小的破草屋面前。我低下头,身上早已换成了灰色的长袍。“这是在古代?”我不禁自语道。走到草屋前,有一个歪歪斜斜的门牌——和州刺史。“和州刺史……这不是刘禹锡吗!莫非我是他的仆人?”小门里突然传出了一个声音:“小童,打桶水回来。”说话的人正是刘禹锡,他的脸又瘦又长,弯弯的浓眉衬在这干黄的脸上又显得十分不搭。

到了夜晚,寒风嗖嗖地冲进了这间小得可怜的茅屋内,我被冻得不禁打了个寒战。但只见在一侧,刘禹锡正跪坐在一堆茅草上弹拨着一件深褐色的古琴。皎洁的月光洒在他那身灰白的长袍上,此时只有古琴发出清幽的长叹。曲罢,我忍不住上前问道:“大人,您不冷吗?这个县官也太欺人太甚了吧!怎么能这样对您呢?等明天,小仆我找几个身强力壮的朋友,一起替您去告他……”我生气地抱怨道。先生回答道:“你不要冲动!这里虽然屋子简陋一些,但——”他停顿了一下,同时目光望向皓月,“但比起那深不可测的官场可要好多喽。平日我既不用料理公务,附近又没有各种吵乱的乐器声,我已经很满足了!”我十分惊讶——原来这就是先生向往的生活呀。他如此的不同常人,不喜欢那灯红酒绿的贵族生活,而独爱乡下田园的这份悠闲。但这个时代,又有谁不在为了物质生活而活呢?“小童,拿纸笔来。”我将其递上。先生饮了一口酒,摇了摇头,执笔书写。他口中念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不知什么东西扎了我一下,我抬起朦胧的睡眼,发现那扎我的东西原来是同桌的笔,而老师的身影正直立在我的面前。


关于刘禹锡的作文(8)

一千多年历史长河中,他的诗歌依旧散发出夺目的艺术光彩,折射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他就是刘禹锡。一个穷且志坚,满腔热血的“诗豪”,一个失败凄凉的中年“政客”,一个超脱世俗,闲居静室的老人。

乘着时光流淌,一夜梦回大唐。远望,一间陋室映入眼帘,越过青绿的台阶,听到博学之人的说笑,悦耳的琴声余音袅袅。走着走着,看见一位沧桑的老人,带着那百年博学的儒家风范,徐徐向我走来,我坐下静静地听他诉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是他曾经的张扬,给人以叹惋和遗憾。“文之神妙,莫先于诗”这是对他没有屈服权贵,以文明志,刚正不阿的品格谱写的美丽乐章。“朝来入庭树,孤容最失闻”这是他羁旅之情的思归之心。但毫无疑问政治上他是个失败者,也曾失落过。他回想当年的“永贞革新”,再想想自己那时诸多讽刺权贵的诗篇。作为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他问心无愧,但无数次的打击使他放下了让权贵望而生畏的手。他在我面前长叹一声,又停下来思索,这是逃避,是隐归,还是不屈地与生命、历史斗争?他陷入了伤感。最终做出了决定,他不畏衰竭,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他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走近了他就走近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走近了他就走近了坚贞不屈的人格意志。一贬二十三年,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思想,从未在逆境中向当权者屈服。

人世沧桑,岁月如流。细思偕幸免,下此便?然。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一个身处晚年的老人在我眼前慢慢消失,我走进映满绿帘的房间,看见了他留下的短文《陋室铭》,他虽离去,但他的豁达乐观,坚贞不屈,千秋常在。

陋室虽陋,但不陋……


关于刘禹锡的作文(9)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乐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唐代“诗豪”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也吟咏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都是描摹心中的理想居所,细细品味,陶渊明和刘禹锡在诗词中的寄托却不同。

陶渊明《桃花源记》重在讲归隐,重点是要脱离世俗的、混乱的现实生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想逃避现实生活,找到一个能躺平的地方。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对“陋室”的吟咏,托物言志,更像是一种宣誓。虽然自己投身的政治改革失败,从政治中心被贬黜到了和州,又被知县陷害,接二连三的搬家,越搬越小。但是在这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中仍然乐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他自比三国时在卧龙岗隐居的诸葛亮、西汉的大文豪扬雄。他描写理想居室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更多的是描写自己身为君子碰到困难后的乐观。更为重要的是陋室中“惟吾德馨”,刘禹锡对自身“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坚信,相信自己一定能东山再起。

有人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田园生活,远离喧嚣不问世事;也有人爱“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逆流而上,心怀苍生永不言弃。千百年来,田园归隐的陶渊明和豪放乐观的刘禹锡都有他们的千万粉丝。


关于刘禹锡的作文(10)

刘禹锡主要生活在唐贞元,元和,大和和会昌年间,经历了好几个皇帝,官至礼部尚书,死后被追认为户部尚书。

刘禹锡的官运绝对可以用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来形容。他大部份时间做的都是受贬的官,也就是因为犯了错误而被罚到穷乡僻壤去做小官。其实说起来也就是如今的四川湖南一带,但这一带在唐朝时非常荒凉。刘禹锡前后被贬两次,时间加在一起大约是二十三年。虽然也是做官,由于受贬,地方上就慢怠他,甚至欺负他。刘禹锡岂是好欺负之人。就算是屡屡被逼,住到破房子里,气势上也不输人,依然风雅,依然自信。著名的《陋室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愤而书就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漫长的贬谪生涯让刘禹锡看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刘禹锡对人间世事一向就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一首《乌衣巷》通过繁华与荒凉,鼎盛与惨淡,贵族与平民的变迁道尽了人世沧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另外刘禹锡还敢于自嘲。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里的沉舟和病树说的都是他自己。诗的最后两行又表现了诗人的乐观和开朗。

我喜欢刘禹锡的诗,更赞赏他的精神,他的积极进取、百折不回等精神已经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支持着我永远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去面对生活,面对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