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作文(推荐16篇)
不枉此生
2024-08-03 00:42:46
其它
其它

鬼节作文(1)

在西方的十二月十三日是西方的万圣节,万圣节又名“鬼节”。

传说在万圣节那天,街道打扮的样子很恐怖,在每户人家的家里要装订一些“鬼”的图片,让人很害怕。一些喜欢搞恶作剧的小孩会自己打扮自己的造型,有的在衣服上会画一些鬼骨头,有的会在披风上画上一个僵尸的枯骨,让人胆战心惊。

在万圣节那天一些小孩会挨家挨户地去要糖,如果主人家给了他一些糖,就不会遭到“报复”;如果主人不在家和不给他们糖,将会遭到许多小孩的恶搞,如在门户上画一些小丑和一些对主人不恭不敬的东西。如果主人回来看到,也不能够责骂小孩,如果一旦责骂和打孩子会说明今年他们家有病魔缠身,这一年,会没有好运气;如果主人一笑而过,说明主人是一个好心肠,不会斤斤计较的,从而会得到老天爷的眷顾,会在这一年中好运连连。家庭幸福美满,不受病魔之神冲撞。

在晚上,大家都不会睡觉,会在大街上装神弄鬼,有的用手电筒照在自己的脸上,头上盖着白色的纱布,好像是一个亡灵,永生不灭。有的会找一个长长的舌头,披头散发,脸上画一些血迹。据说在这一天,谁把谁吓倒了,这个人就是扮得最好的,最会装神弄鬼的,晚上在一起聚餐,戴上他们精心挑选的面具,在一个空旷的地方,热情地跳起舞来。这一天据说比他们的新年到来更热闹,这一天他们会举办很多活动,一夜不眠,第二天也神气十足。


鬼节作文(2)

鬼节是老百姓心中的一种信仰,用烧钱纸、烧香来表达自己对死去亲人的思恋,和来祝福自己一生——幸福平安。

传说鬼节当天,阎王会打开鬼门关,让被关押的鬼魂出来短期游荡,因此人们就烧冥钱纸币,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在我的家乡,十分敬仰也十分害怕鬼魂,时间久了,流传了很多民间神话,小孩也耳听目染,又在老人的灌输后,什么“不能看别人的墓,不能看月亮”等一些怪兮兮的话就扎根在头脑中。

还有一星期才是农历七月十二日的鬼节,家家户户已经忙着准备了。

长辈特别制作的冥币,用白色的纸包裹好,用毛笔小心翼翼的写上供钱人取钱人姓名,老人口中似有所言,谨慎的在封口处写上一个“ 封 ” 字,庄严而略带神秘的意味……

在鬼节的夜晚,外婆是家里边最德高望重的人,在她的指挥下,将小心切块的土豆放在门口,摆成规则的一圈,然后在土豆块上叉上点燃的香火,这样做不仅可以给回家的祖先指引一条回家的路,还可以杜绝孤魂野鬼走错道路。之后,要用做好的冥币摆成蜂巢状,在空隙中,又烧金黄色的钱纸,表示黄金满满。烈火渐渐吞噬了钱纸,长辈深邃的眼神中不仅寄托了的对祖先怀恋,还表达了对以后未来的无限憧憬,冥钱寄走了哀愁,也寄来了希望。


鬼节作文(3)

跟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是关于昨晚半夜十二点发生的一件怪事。本来那个时候大家都应该在熟睡了,而我耳边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吹声乐的声音,我很好奇,大深夜的,谁还这么闲情逸致?

再仔细一听,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其中还伴随着缓慢的脚步声。听,是很多不同的脚步声,这令我更加好奇,但被灌了铅的眼皮怎么也睁不开,声音越来越近。好像欢快又好像悲伤,不会是死了人的那种哀悼的吹声吧?我突然被自己这个想法吓到了,身体慢慢向前移,手由不住拉开没有生气的窗帘,眼睛好像被定了法,往哪个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忽然,一张白的发紫的脸向我转过来,邪笑的双眸直勾勾地看着我。手上放着一个遗像框,框中是一个很漂亮的长发女子,似笑非笑!嘴角似乎残留着干了的鲜血,好不可怕!后面吹哀号的人,哦!是鬼还是灵魂?都发笑似的看着我,红红的灯笼像长着满脸鲜血的骷髅,干巴巴的双手慢慢地撕烂你一寸寸的皮肤,已经发黑的嘴巴贪婪地舔着可口的血汁,空洞的眼睛不停发散出幽蓝的火气。我想努力的移动我的脚,身体,甚至我的头,可是毫无用处。总感觉好像少了些什么,咦?怎么没有棺材也没有骨灰盒?

难道……我不敢往下想,因为刺骨的冷风吹得汗毛竖立起来,还有我整个人都在打颤!我看的心惊肉跳。后来,再也没后来了!


鬼节作文(4)

8日10日是个节,这个节日是中元节,它还有个可怕的名字,叫鬼节。鬼节当天可把我吓得够呛。

下午,我因为惹了老爸而被他唠叨了一顿,他见唠叨还不起效,就说:"今天我不想揍你,因为今天是中元节,是鬼节不能揍小孩。"鬼节?有这等说法?我去年都没听说过,老爸肯定想用中元节来吓唬我了。我边想,边看着电视,把这事忘在脑后了。

晚上,已经8点多了,我继续看着电视,老妈说:"快把电视关了!"什么?按照惯例我该9点多关掉电视的,怎么今天这么早?"再让我看一会儿呗!""不行,今天是中元节,要早睡。"老妈再次提起了白天老爸的话。"中元节?你也知道?""对,中元节鬼都出来找吃的。"已经听笫二个人说了,我是有些害怕,跑着大步去刷牙了。刷好牙,我-个箭步爬到床上。不料,老妈又说:"再洗澡去!""我洗过了!""不行,你又流了这么多汗,你不要怕,我陪你去。""好吧。"我只好答应。洗澡时老妈继续讲着中元节的事:"现在传统都没了,阎罗王会生气的..."你这么一说,我刚才还真听刭鬼叫声和爆破声了。"我用害怕地走调的声音说,边擦干身体溜走了。

虽然是有中元节,但鬼节的传闻我才不信。


鬼节作文(5)

鬼节,听这名字怪恐怖的吧!其实鬼节并不恐怖。它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呢!比如这一天要吃面条,或者吃粘巴,因为相传这一天阎罗王会打开鬼门关,让鬼出来,如果吃了面条鬼来拽你的魂魄,你的魂魄就会被面条绑住,吃巴的话魂魄就会被粘住,鬼也拽不走,而且这一天要烧纸,为纪念死去的亲人。企求鬼魂保护。

有一次鬼节我老妈说我爱吃的面条没了,买了些我最不喜欢吃的巴,那时我还小,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虽然我不喜欢吃巴,但想到自己会被鬼捉走,我还不想当鬼,虽然我不爱吃巴,但还是吃了下去。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真好玩。


鬼节作文(6)

万圣节(Allhallowmas)

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10月31日是万圣节前夕.通常叫做万圣节前夜.不过这一天的气氛却远不像它的名称那样让人听上去就“毛骨悚然”。每当万圣节到来,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一盏“杰克灯”走家窜户,向大人们索要节日的礼物。万圣节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也正是这两样——奇异的“杰克灯”和“表演魔术或者给糖果”的恶作剧。

杰克灯

“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也极为简单。将南瓜掏空,然后在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再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物了。

然而万圣节的重头戏还是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备好美食来招待那些前来捣乱的“小鬼”,更要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为你的'餐桌装扮一番。千万不要让你的客人们小瞧了你哦!

“恶魔”与“天使”

这天夜里是一年中最“闹鬼”的时候,各种妖魔鬼怪、海盗、外星来客和巫婆们纷纷出动。在基督纪元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未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当时的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怪。后来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与凯尔特人的10月31日溶合了。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尽管后来基督教代替了凯尔特和罗马的宗教活动,早期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现在,孩子们带着开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种服饰和面具参加万圣节舞会,这些舞会四周的墙上往往悬挂着用纸糊的巫婆、黑猫、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门口则吊着龇牙裂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灯笼。孩子们还常常试图咬住悬挂着的苹果。


鬼节作文(7)

【篇一】

又是农历的七月半了,鬼节到了。

如今自己正在外地,想起曾经青少年时代每年在家乡湘中南地区(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与邵阳市邵东县接壤)过节的情景,总该写些什么吧。

所谓“七月半节”,相信很多人都并不陌生。其实这是中国最神秘、最奇特的一个节日,同时也是道、佛、儒三教合一的一个重大节日。全国各地,天南海北,均过此节,虽大同小异,却也缤纷斑斓。

道教称其为中元节(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为中元“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为下元“水官解厄日”)、“地宫圣诞节”、“冥阴节”;南方一些地方则俗称“鬼节”,以及“盂兰盆会”、“盂兰胜会”等(佛教说法,源自《大藏经》里的“目莲救母”故事)。2010年5月,香港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被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在我的家乡,它又称“老客节”;因为我们把死去的亲友,都称为“老客”。

七月半与清明节是中国人民一年中的两大祭祖节日;此外还应加上除夕、元宵、三月三、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和寒食等。清明多是合族祭祖,而七月半则多是自家祭祖。从某个意义上说,对老百姓而言,它的重要性,也许还要超过其他诸节。它与清明同等地位,而仅次于除夕(即过年)。据说有些地方,其宏大、热闹程度,还远胜清明,接近过年!

上世纪20—40年代,是中元节的鼎盛时期。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由高僧主持,普渡抗战阵亡将士的英灵。直到建国初50年代,中元节依然非常热闹。但后被官方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遂逐渐边缘化,冷清下来。只在南方边远山区、偏僻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却一直非常重视和隆重。

日本人的盂兰盆节(灯笼节、魂祭)也很隆重、热烈,仅次于元旦,他们集体穿和服、戴面具、打太鼓,跳草帽舞、盂兰盆舞,盛况空前。京都市的“大文字烧”,是这个活动的顶峰。

在我的家乡,农历七月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同时也是“杀气”或者说“阴气”最重、灵异出没最频繁的日子。七月半称鬼节,而七月就称鬼月!

俗话说:“七月半,鬼门关。”“七月半,鬼乱窜。”道教认为,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阴间一批无人奉祀、饥饿穷苦、性情暴躁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用人们的供祭。到七月半之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大赦三界,道士于当夜诵经,孤魂野鬼亦得解脱。至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人们相信,这样就可以化解其怨气,不至为祸人间。

七月半,鬼门关打开之时,必定会有鬼魂出来索命,而且一般都是3条……刚好我认识一个网友,是个高中男生,湖南常宁的,与我们祁东隔壁;听他说,两年前的鬼节,他们那儿湘江支流里恰好溺死了3个孩子,几乎是在同一个地方,接连3天次第发生。让人听了有些毛骨悚然。

七月半也是作道场、求符、问事、请神等仪式的最隹时期。此时作这类活动,事半功倍。

有些地方,则压缩为从农历七月初七至七月十四,一周左右。过世的先祖故人们,会从阴间回到过去的家中,并探亲访友。因那时正是盛夏向秋凉过渡,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所以路上到处都有鬼魂在赶路行走,到处会有“杀气”、“阴气”。这段日子里,大人们告诫:不要随便出家门,在路上行走要小心,千万不要被鬼撞摔倒……甚至路无行人,呆在家中,称为“躲鬼”。

而在我们那里,更压缩为从七月初十至十四的半夜子时,即4—5天。所谓初十接“老客”,十四晚上送“老客”。若那年有闰七月,则以上年的七月半为准。

举办“接客”的日子要早早选好,届时人们会给先祖故人奉上遗像或牌位,摆上鸡鸭鱼肉、美酒佳肴、水果糕点、高香蜡烛等,给他们烧纸钱、纸房子、纸衣服、金元宝之类,燃放鞭炮、烟花,到处张贴火红大纸,靠江河湖海的要放水灯(荷花灯),请道士建醮、僧人作法、放焰口,唱大戏,吃毛豆(也是属于寒食了)等,向他们跪拜、祈祷、祭祀、唱保佑。

菜品里的鸡鸭鱼肉,多以鸭子为主。因刚刚夏收结束,鸭们吃了田里的许多稻谷,自然很是肥硕。人们一方面庆祝丰收、享受劳动成果,一方面就要牢记和感谢带给自己这一切的“老客”们。

吃饭时,把两张八仙桌并成一张大桌,面对正堂厢房神龛,摆上丰盛的酒菜(一般是10个菜,用10个大晚盛着,意味着十全十美和对先人们十分的怀念与敬重);把座位摆放整齐,盛好饭菜、倒好酒,让老祖宗们先享用,然后人们才可以吃饭。据大人说,“老客”们吃过的东西,小孩子吃了不会肚子痛。

大家不许吵闹、不许多说话、不许赤身露体,必须衣冠整齐、正襟危坐、严肃认真。看到蛇蛙蝶鸟等绝对不能打死,甚至还得祭拜恭敬,大人说这些东西极有可能是祖先变的。小孩子还会被大人教育不要坐在门坎(我们那方言称“地方”)上或靠在大门边,以免挡住“老客”进出的道路。

根据冥间的“规矩”,做祭祀的菜,以下是不行的:豆角是打人的柴条子,特别是长豆角,越长越不行;苦瓜是药;南瓜是大便;丝瓜是蛇;蛋类是石头。另外,茄子若当作鸡腿,要做成红烧的;冬瓜若当作红烧肉,也要做成红烧的。

大人手里抱着的那些一两岁不懂事的小宝宝,大多“阴气”重、开“天眼”、会通灵。大人抱着小宝宝在旁边时,他们往往会大哭;因为他们会看到“老客”们全黑的或全白的魂灵,所以吓得哭了起来。(这时大人会抱着小宝宝走到里屋去,再分散其注意力,然后过一会就不再哭了。)如果真是这样,就证明“老客”们的魂儿真的回来吃饭了。

“阴气”重的.还有女人。当女人在经期、产后、术后,则情形更甚。当碰到或见到“老客”,倒也无须害怕。七月半是他们出来享受人间供品的时候,一般并无恶意。你只要好声好气地给他们说有怪莫怪,回家一定多烧钱纸。如若他们还不罢休,则可破口大骂,骂些脏话粗话,却亦无事。

而且,油灯本来只有一盏。按平常来看,在只有一盏灯(一个聚光源)的情况下,所有物体只有一个影子。但是,“老客”们在吃饭时,桌上放着的那些不动的碗碟呀、筷子呀什么的,都会有两个或多个影子。

还有,此时家里曾经老跟着旧主人的阿猫阿狗们,一般都会躲藏起来;因为它们也是通灵的,害怕会被旧主人带去。

渐渐地,油灯好像也没有那么跳跃了,那就是“老客”们已经吃完饭了。“老客”们吃饱喝足后,就拿着衣服、纸钱,满意高兴地回下界去了;却把祈福和寄托留在了人间,留给了后人……

在祭祖仪式中,纸衣服(我们叫“包衣”,必须是黑色,亦即赭衣,并分男式、女式,做得还很精致、独特、漂亮)是必不可少的,这与清明等祭祖习俗明显不同。因七月虽热,同时又即将暑尽,须更衣防寒;《诗经》里也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纸钱其实就是毛边纸,一种黄褐色的很粗糙的纸。有的地方,会将这种纸钱裁成15公分见方,并叠成一摞摞的;再用最下横截面做成圆圈、中间有个方柱的钢铁铸件(俗称“凿子”),像凿石头一样在裁好的纸钱上打上一排排的穿印,中间还有一个小洞,即类似古代的铜钱、“孔方兄”。现在这种纸钱很少见了,多已换成大批量印制的大额冥币。

送“老客”时还要焚化纸包,即用黄纸做的一个方形纸盒;有时还要宰杀一只雄鸡,然后将鸡血淋于包上;用米撒成一个圈,将纸包放入圈内烧毁;同时在外面烧些散碎的钱纸,即“烧野钱”。纸包内包有寸许厚的纸钱,还有一些日用品等;正面用毛笔书写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以“封”字,以供给“老客”在下界享用,衣食无忧。焚烧的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庭越发达兴旺。

有些人家还会在夜里搞“扶乩”,即用桃木做成一个V形的大钩子,在一只竹簸箕上铺满平整的米粒;然后由两个男人交叉着手,握住木钩子的手把,在竹簸箕前摇晃。如有缘,“老客”的灵魂就会附体在那两个男人的身上,在那平整的米粒上“画写”起来……人们会问“老客”在下界的生活状况和预告吉凶,“老客”就通过木钩子在米粒上写出相应的答案……

还有某些心怀不正之徒,想借助“老客”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就在家中摆下供品;若他们来了,此人便会以特定的方法困住他们,而且跪倒在地,许下某愿,请他们帮忙。看来是哀求,其实也是威胁。因为若凌晨鸡叫时,“老客”们还不返回地府,便会有鬼差将他们的魂魄打灭,最轻也得在回到地府后再受苦若干年。若想及时返回,“老客”就不得不答应他。

有些人会碰到“老客”托梦,这是很正常的,大家不要过于害怕。一般“老客”会在梦中向生者诉苦:钱不够用,衣不够穿,没房子住,受其它鬼欺负等等;或放心不下谁谁谁,想带过去自己好照顾。对于诉苦的,就满足其要求:没钱用的,多烧些纸钱;没衣穿的,多烧几个纸包;没女人的,多烧几个纸做的“丫鬟”、“美女”。至于放心不下谁谁谁、想带去的,千万要一口拒绝。如果在梦里没有拒绝或是记不清了,烧包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他们:上面一切安好,请您老人家放心云云。

七月半期间,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什么事、许什么愿,就算开玩笑也不行。不要到处乱跑,最好是安份呆在家里。上班一族在下班时,也应速速回去。碰到别人家里烧包,千万不要靠近。如果实在要从那经过,则过的时候要说有怪莫怪、百无禁忌之类的。

【篇二】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鬼节”中元,佛教中称为“盂兰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国“鬼节”的由来,实际上,“鬼节”源自佛教“盂兰盆会”。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尊者在未得道前,父母双亡,他十分思念自己的母亲。等到修成之后,他便用天眼通察看地狱,寻找自己的母亲,结果发现母亲已堕入饿鬼道,食物入口,便化为熊熊烈火,苦不堪言。目连很心痛,便去向师尊释迦牟尼请求解脱之法。释迦牟尼训示道,由于你母亲生前罪孽深重,死后堕入饿鬼道,万劫不复,如要解脱,非你一人之力可为,须集合众人力量,方可化解。于是目连历尽艰辛,广集僧众比丘,于七月十五日做了一场盛大的法会,超度地狱亡魂,终于使母亲脱离苦海。

盂兰盆是印度梵语。“倒悬”的意思,本来这个节日与中国的中元没有关系,但刚好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这一天,于是“盂兰盆会”的故事与中元相融合,并加入许多中国化的元素,比如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结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元鬼节。


鬼节作文(8)

【篇一】

老师说七月半也叫“鬼节”、“中元节”,是人们祭祖祭拜先人的一个节日,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七月半是在七月十五。可是我很怀疑老师的话,因为我家的中元节是从七月初九开始的。

在七月初的时候,我们家就会开始为七月半鬼节做准备——写包。我老是记不住该怎么称呼逝世的姥姥、爷爷他们,这时候妈妈就会耐心地教我。说在写包的时候,称姥姥为曾祖,称爷爷为祖考,结尾为老大人,若是女性,则结尾称呼为老孺人。

写了包之后就是数纸钱装包、封包。

在七月初九的早上,我家会开始做其他准备。如,将八仙桌擦干净,倒干净香炉里面的沙子和香灰,买好过节用的纸钱、纸箱,和祭拜用的瓜果等。

在傍晚时分,我家会将八仙桌摆在堂屋的正中间,香炉倒上一些沙子摆在桌面的上方处。而在桌子的左右和下方处则分别摆上一条长凳。在桌子正对大门的那一方,会在桌子腿上方系上一面方正的.步,我们如果要烧纸钱,就要从布的两侧递到桌子下的盆子中。

等到准备完毕,吃过晚饭、洗过澡我们家就会由爸爸带头引着我们去外边“接客”。爸爸的手上会拿着几支香烛、一些纸钱,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似乎是说“XXX接您回来看看”之类的……

等走到一定距离后就会开始在地上或小土堆上插上香烛,然后点鞭炮。鞭炮点过后,我们就要鞠躬拜祖。

回到家,吃些瓜果,这第一天接客就算完成了。而这个夜晚,八仙桌香炉里的香不能断,要一直燃到第二天。

第二天,则是接待来过节的亲戚和“送客”。这一天,在八仙桌上要摆上小茶杯,不时地祭上热茶水。在祭过之后,我们要喝完茶水。而且,在这期间,我们不能碰到长凳。

在中午,我们家一贯的习俗是吃面条,妈妈做的面条很好吃,尤其是臊子,特别香。就连不爱吃面的我,在这一天都会把碗里的面吃光光。

到了下午四点时候,妈妈就会开始做晚饭;而等到四点半或五点的时候,亲戚们就会派几个人带着各家写好的包或纸箱,带到接客插香烛的地方开始烧包。

之后就是等待先人将八仙桌上所祭上的饭菜“吃完”,接着我们则撤掉桌腿上系的布,撤掉香炉,围着八仙桌开始吃饭。饭毕,亲戚会回家去为他们家的中元节做准备,而我们家则会再次摆上香烛,祭上瓜果,等到祭完,这个中元节才算是过去了。

【篇二】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它的另一叫法即盂兰盆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尤以华南为十三或十四,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


鬼节作文(9)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关于7月15日鬼节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鬼节的前一天,我们一起去奶奶家里。

我还很纳闷的,这又不是什么节日,怎么还买火纸啊?姑姑说明天就是七月半了,得多烧点钱给爷爷。汗。我身上顿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头皮阵阵发麻。看样子还是要去那片坟地咯!奶奶说昨天姑奶奶来了,还带了几包火纸,说是晚上她娘托梦给她说没钱了。所以赶忙送火纸来了。我们听完一阵阵地发笑,但听完之后。老爸在砸火纸,我在花园里鼓捣着含羞草,奶奶和姑姑正在剥花生,我脑袋里浮现出来的都是以前过中元节的晚上一些人在马路上烧纸钱情景。不一会儿,老爸和叔叔一起开车去了坟地。我拉着姑姑一起。毕竟大约有一年多没有去了嘛。姑姑死活都不去,我一个劲儿地拉着她:“走啦,省的和那个谁一样说晚上来找。”就这样我们在5分钟之后来到了坟地。

那片坟地在栗子园里,因为修建公路,所以有一多半的坟都转移到马岭山上去了,还好爷爷的没有被冲走。因为怕影响市容,所以就用围墙把坟都围了起来。更加增添了几分恐惧感。走进坟地,看见杂草丛生,坟上堆得土被雨水打的坑坑洼洼的.,让人看了就不寒而栗。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爷爷的坟前,匆匆忙忙地上完了坟,就离开了。

晚上,老天就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先是天气突变,变成雷阵雨了;又是讲好了跟我睡的老妈居然毁约。可怜,只好自己睡了!

穿好睡衣,盖好被子,我很不情愿的睡下了。冷风顺着脸颊“呼呼”的吹,雨“啪嗒啪嗒”的下,惹的我一个劲儿的打颤。突然听见什么响声,我露开脸,慢慢的环视四周,突然我“啊!”地一声惨叫,吓昏了。早上醒来才知道原来是风铃。


鬼节作文(10)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七月十四或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家家户户要准备纸钱、果盘、供桌“烧经”了。特意供奉水蒸馄饨、饺子。家有新亡,除灵前则在七月十三烧经。何谓烧经,一般理解为祭祀祖先的一种形式烧烧纸钱叩叩头。

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在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七月十四/十五日,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他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我恍然大悟,鬼节还有这样的历史啊!!


鬼节作文(11)

妈妈却告诉我,你想多啦,今天是鬼节。

天哪!开车回家!

因为我听说鬼节晚上是不能出去的,会有很多鬼出现。妈妈说没事的,又不是三月三鬼节,说到三月三鬼节,我又问妈妈,为什么会有两个鬼节呢?

她说:“传统的迷信里,三月三鬼节是指天上的鬼,而七月半鬼节是指死去人的灵魂,完全是两个概念。”我想了一下,那这样,烧纸就能讲得通了,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人。

不过我倒是觉得,烧纸太污染环境,而且毕竟烧纸也是封建迷信,所以还是少做比较好。


鬼节作文(12)

月半这天,依据家乡的习俗,每家每户都要插香瓜、插摇钱树、给先人们烧钱纸(香纸)。所以这天要是谁家小孩摘了谁家的瓜,大人们都不会较劲。一大早,我和小伙伴们就到附近菜地去偷南瓜。大孩子就往个大浑圆的中等瓜摘,小小孩力气小,就往个小的摘,拿回来后分好类,拳头大的瓜就把它插在竹杆顶上,然后往瓜上插满香,又一小撮一小撮小心地把香捆绑好,再一小撮一小撮香点然后解开带子,一个星星点点的空中火球就做好了,这时大人们就会帮着扛到寨子的大树脚下参加展览,比一比谁家的香瓜插得又圆又好。而稍大的瓜,我们就用刀小心翼翼地把瓜帝揭开,把里面的瓜瓤掏出来,然后就在瓜壁上精心雕刻各种字样和简单的图形,有“七月瓜灯节”、“双龙戏珠”、“某某瓜灯”……里面点根蜡烛,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灯笼,用绳子系好瓜灯后就可在小伙伴面前相互炫耀。至于摇钱树,则是把点然的香一层层挂在竹丫上,香火在夜色中闪闪发光,亦真亦幻,窄一看,还真像一棵圣诞树。

此外,每家每户还会从自家门口路两旁一直把香插到岔路口,把为先人准备好的包(里面装有钱纸,用一个像信封一样的包装好,封面像写信封一样要写上各先人的名字,据说这样他们才能收到钱,要不会被孤魂野鬼们抢去)也拿到这里来烧。而我们这时早也忘却了那让人恐怖的鬼,抢着和大人们插香、烧纸,这些火光成了我们夜色中最温馨的伙伴,我们就在这火光中放纵着自己的快乐。


鬼节作文(13)

鬼节的整个夜晚,我们村的公路就被烟雾笼罩,空气中一直弥漫着浓浓的烟味,人们走在街上散步时,被这这浓重的烟味呛得直咳嗽,公家车、自行车、看见有人在路边烧纸,只好绕着燃烧的火堆行驶,昏暗的路灯也无奈的望着这让人恐怖的情景。

鬼节里,人们缅怀逝去得的亲人无可厚非,但是纪念的方式应该有所改变。我希望,人们在给亲人送去祝福的同时要做到文明祭拜,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鬼节作文(14)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鬼节作文(15)

湿衣服容易让游离电波黏着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忌披头散发睡觉

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生理期的禁忌

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

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忌半夜庆生

七月生的人有点可怜,在晚上庆生时多半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鬼上门。

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时,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忌乱拍他人肩头

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鬼节作文(16)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中元节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但最著名、流传最广者要算是「目莲救母」的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叫「目莲」,从小被地藏王菩萨引渡出家,他的母亲郤因欧打和尚、浪费食物...等等种种过失,死後被打入地狱,目莲知道这个消息时,母亲正在第六殿接受「倒悬」的惩罚,为了报答母亲的乳哺之恩,目莲准备了饭菜要给母亲吃,但是食物一到母亲的嘴边,便化成火焰;目莲无计可施,请求释迦牟尼佛帮忙,佛祖说明目莲母亲生前的种种过失,如果要让她吃东西,则要在七月十五日准备各种斋食,供养十方大德众僧,目莲依法施行後,母亲果然脱离饿鬼之苦;後来这种形式逐渐演变为民间的中元普渡。中元节在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盂兰盆节」一词来自梵文Ulambana,原意即为「救倒悬」之意,南北朝时即有人将「盂兰盆」解为「装饰美丽的盆子」,於是竞相以木竹等材料,雕琢精美的图案,应为佛教徒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