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生活作文(集合5篇)
平常心
2024-06-28 07:14:32
小学
其它

少年生活作文(1)

盼星星,盼月亮,军训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哇,好棒啊!”

我从心底里发出欢呼声。

谁知道了基地,才知道军训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好。初到这的我,对任何事都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一看到教官那严峻的眼睛,谁看到这双眼睛,都会不自觉的和他保持一段距离。常听表姐说:“军训非常有意思!”,但是我感觉到阳光少年体验生活竟是这般——苦。“坐下,坐姿端正,三、二、一······”随着教官的发令声,同学们脸上露出了痛苦之色。“哎哟,痛死我了,为什么总是训练坐姿?”“是呀,以前我总觉得坐着比站着舒服,但现在我觉得站着还是比坐着好!”随着周围的同学们小声的叫哭声,此时此刻的我,不知该说些什么,但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屁股好疼啊,我真想站起来,可是没有教官的指令是不可以乱动的。

炎炎夏日,三点正热时,全校同学在操场上训练。突然,我前面的同学开始晃动,教官赶紧跑过去扶着她,慢慢把她扶到阴凉处。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的我,觉得很奇怪,脑海里想到:哎呀,还真有人中暑啊,她的身体怎么和林黛玉的身子一般弱不禁风!

如果说“苦”是雨雪风霜的话,那么乐便是雨过天晴后的七色彩虹。

“今天晚上吃完饭后,有两个选择,一是看文艺晚会,二是继续训练站军姿,你们选哪个?”

“我们选一!”我们异口同声。

在绚丽的灯光下,热辣的舞蹈唤起我们的一阵阵掌声;动听的歌儿让我醉在其中;还有一些流行歌曲让我们打着节拍,和台上的人一起歌唱。突然,美女主持人姐姐上台说:“我国有句俗话:‘名师出高徒’,既然学生的表演如此精彩。那么教官呢?肯定精彩!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教官来一个!好不好?”在我们的掌声下,有一位教官上台唱了一曲。可能因为训练我们太辛苦了,害得那位教官嗓子都变得嘶哑了。

那天晚上我们玩得很high,往日种种痛苦的情景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这段美好的回忆。

站军姿,练坐姿虽然很苦,但那结营仪式更是厉害的要命。

随着教练的一句:“起立。”,同学们便一骨碌爬起来。伴着“一、二、一······”的声音,我们挺直背,昂首挺胸的向大操场齐步走去。在这精彩的仪式背后,有谁知道台上几分钟,台下五天功呢?

我们每天不管炎热的夏天有多么的热,也要顶着太阳站军姿,有时候就连下雨也要在棚子里练坐姿。每次排练时不管有多么酷热,也要像木头人一样纹丝不动地排练。不管眼睛在打架,也要集中注意力。不管身体哪个部位痛或痒,也得控制住自己不要动。

但是现在在台上看着爸爸妈妈满意的笑容,领导们的表扬,获得的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觉得这几天受的苦,也是值得的。

虽然站军姿,练坐姿,结营仪式是这般苦,但阳光少年体验生活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因为在苦的情况下,更别有一番——乐。

短短的五天阳光少年体验生活结束了,我感觉得这就像播种一般。一开始的期盼就是在春天撒下希望,体验的过程就是在夏天严厉的磨难,结营仪式上的表现就是对自己的肯定如秋天收获果实的时刻。

这次阳光少年体验生活给我的感受就是“I have a good time!”.


少年生活作文(2)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在故乡小镇读小学五年级时,在老师的辅导下,班上的几名同学演出了一出小歌剧。剧名已是淹没于时光深处,但是剧情和剧中的一段唱词,以及剧中人物的扮演者却清晰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那是一出歌颂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反映阶级斗争的歌剧。幕启时,在劳动中建立了爱情关系的一对青年男女,在山上一棵大树下相依相偎,偶偶私语。姑娘的爹爹满怀喜悦之情拿枝柳条登场唱道:

高高的山上一棵树。

树底下坐着两个人。

一个是放羊的小伙子。

一个是——养蚕的好姑娘。

最后一句中的“一个是”与“养蚕的好姑娘”唱音抻得很长。

姑娘看见父亲撞见自己与恋人的亲密样子,娇羞地喊了声爹。父亲很满意自己的女儿能和忠厚勤劳的放羊小伙子相亲相爱,他祝福两个年轻人即将开始新生活。三人站在山顶,指点山下发生了巨变的小山村,畅谈合作化美景,心中充满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忽然,小伙子发现一个反穿皮袄的人钻进自己放牧的羊群,持刀企图残害合作社的羊只,三人一起与这个坏分子展开搏斗,擒获了披着羊皮的阶级敌人,保护了集体财产。

扮演小伙子的是瘦瘦脸上嵌着一个高鼻梁的Gao Yun Li。Gao住在小镇南街,姐姐是小镇业余剧团里的坤角儿,曾在评剧《秦香莲》中演过公主。大概是受家庭影响,小小年纪的Gao也会在学校唱几句二人转或拉场戏。养蚕姑娘的扮演者叫Tang Gui Rong。Tang长得漂亮,会打扮,那时如果评校花,小镇中心校非她莫属。Tang很会演戏,听说她离校后常在业余剧团演出。当然,这是我们小学毕业以后的事了。养蚕姑娘的父亲由Ai Hong Gui扮演。Ai住在小镇北街东面一个大院里,据说由于掌管家族大权的老家长不允许分家,他家老老少少一直共同生活在一个院落里。那个年代,这种生活方式已很鲜见,更何况Ai家家族之大,在一条街上很有声望,Ai家因此而成了小镇上兄弟和睦相处的典范。Ai小名取自出生时的体重,叫八斤子。先天的体质和常年的家务劳动,给了他一身力气。我俩常常结伴去割柴,比力气论农活,我是不能与之相比的。演坏分子的叫Zhao Kui Xiang。Zhao也住南街,个头还没Tang高,较瘦小。其长相演反派人物很相当。

不知是由那出小歌剧加深了我对这几位小学同学印象,还是由对这几位同学之印象联想起那出小歌剧,我中年之后每次回故乡,都能想起这出戏的戏里戏外往事。漫长的光阴逝去,Gao Yun Li、Tang Gui Rong二人从未见面,住我父母家东面不远处的Ai Hong Gui走上大街,与回乡的我碰面几次,大多时候我们只是交臂而过或简单打个招呼。

此时的Ai,头发花白,岁月在他额头和眼角刻下了一道道皱纹,少年时脸蛋上的两个小酒涡深深凹陷下去,原来的胖胖圆脸拉长了,颧骨非常突出,牙齿脱落得参差不齐,嘴唇周围长满了花白胡须。他那拿着锄镐农具或钢钎铁锤打石工具的手很粗砺,手背上凸起了根根青筋。这时我就想,我记忆中戏里的老人总是年轻着,可如今那位少年却真的老了。不知他还记不记得自己演过的小歌剧,还会不会唱“高高的山上一棵树”了。由Ai又想那个放羊小伙子和养蚕姑娘及坏分子,他们今在何方?他们还记得自己当年的少年舞台往事否?

屈指算来,从那时至今已四十多年了,这么久远,行走在故乡土地上的脚印都沉没在岁月深处了。奇怪的是,我并不是舞台艺术爱好者,且又五音不正,是个名副其实的音乐门外汉,但是这出颇有时代烙印的小歌剧竟不时浮上心头,并且仍能哼唱出剧中姑娘父亲登场时那几句唱词,特别是最后“一个是——养蚕的好姑娘”一句,唱词唱腔记得真真切切。

是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给了我如此深刻的记忆,还是一出小歌剧让我感受到了少年时代的美好?我有些分辨不清。

哦,我的少年时代学生生活!


少年生活作文(3)

自从“文明少年,时尚生活”活动开始后,文明诚信这朵鲜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出现,文明诚信的故事这里就有一个。

一天, 一位男孩奉母亲之命去买豆芽,他交上5元钱,买了1元的豆芽,摊主找钱后,男孩拿着钱交给妈妈时,却发现摊主多找给我5角钱。男孩对妈妈说:“这5角钱,你看怎么办?”妈妈笑着对男孩说。男孩想,我是一名少先队员,老师又经常教育我们要做到拾金不昧,我不能昧着良心贪这5角钱,想到这里,对妈妈说:“我去换钱。”

可就在他要去还钱的时候,他发现他离小摊已经有很厂的一段距离了,他又犹豫了,当时正值7月中旬,烈日当头,为了5角钱,跑这么远的.路值得么?妈妈看出他的心思,说:“天这么热,卖菜的更不容易,是不是?”男孩想妈妈说的对,卖菜的的确不容易,一分一分的赚钱太难了,我不能因为热一点就不去还了,男孩决定去还,他从妈妈手里接过5角钱,飞快的向小摊跑区,到小摊时已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他终于把5角钱还给了摊主,周围人纷纷向他投区赞许的目光,摊主是位老大爷,他激动的问男孩是哪个学校的,男孩调皮的说不知道便跑了。

生活中,诚信无处不在,文明少年的做法将会带动整个社会,使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少年生活作文(4)

学习目标

1.阅读

(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2)抓住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体裁特点,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

(3)了解社会背景,把握小说主题。

(4)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阅读小说的水平。

(5)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2.写作

(1)学会心理描写。

(2)发挥想像力,进行探究,改写原文情节。

3.口语交际

(1)抓住文中富有哲理的话,结合社会和人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2)针对课文提到的某些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这里所说的写少年生活,并不是都像《孤独之旅》《心声》这样,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故乡》写故乡人物的变化,但是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段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

《孤独之旅》写一个孩子在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

《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弟弟的无情寡义,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这人间悲剧,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对社会的某种认识。

《心声》所触及的是当前的一些教育问题。

2.阅读建议

(1)阅读小说,先要抓住故事情节。由分析故事情节理出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

(2)抓住典型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典型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的要素,是社会现实的具体体现,因此,由典型环境可以推理出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

(3)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典型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动作,从而分析出人物性格。典型人物形象是一类人的代表,又有独特的个性。应分析他与同类人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尤其注意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思想,还要由此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挖掘主题思想。

(4)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来推理出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

(5)品味关键语句。

3.相关知识

(1)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899年去南京求学,1902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学医,后弃医从文。立志通过文学影响,改变国民精神,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1906年在日本东京从事文学活动,翻译俄国、东欧等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1909年回国,先后在绍兴、杭州任教。辛亥革命后,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官员,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任教。1918年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同年5月,发表了《狂人日己》。从此,他一直走在新文化的前列,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和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作品。1926年8月因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被反动当局通缉,以后相继到厦门大学、广州大学任教。1927年10月回到上海,1936年10月在上海逝世,全部作品收集在《鲁迅全集》中。

“鲁迅”的笔名是1918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五月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启用的。从此以后,“鲁迅”的名字扬名四海,尽人皆知。鲁迅为何取这样的名字呢?1920年底鲁迅跟许寿棠见面时对此作了解答,他说:“因为《新青年》编辑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我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所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思鲁而迅速之意’”。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取名“鲁迅”充分表达了他对母亲、祖国的热爱,以及时刻不忘奋力前行的严格要求。

(2)小说简介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小说中的人物: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既可以概括介绍,也可以具体描写;既可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也可以描写人物的外貌;既可以描写人物的行动和语言,也可以插入适当的议论;既可以正面着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还把高潮、结局提到文章的开头,这种写法叫倒叙。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并表现主题思想。

小说的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主题思想服务的。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描写更为重要。

情节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人物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的。


少年生活作文(5)

自从“文明少年,时尚生活”活动开始后,文明诚信这朵鲜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出现,文明诚信的故事层出不穷,这里就有一个。

一天,一位男孩奉母亲之命去买豆芽,他交上5元钱,买了1元钱的`豆芽,摊主找钱后,男孩拿着钱飞快地跑到妈妈身边,把钱交给妈妈时,却发现摊主找给的是4元5角。“呀,摊主多找给我们5角。”男孩对妈妈说。“这5角钱,你看怎么办?”妈妈笑着对男孩说。男孩想,我是一名少先队员,老师又经常教育我们要做到拾金不昧,我不能昧着良心贪这5角钱。想到这里,对妈妈说:“我去还钱”。

可就在他要去还的时候,他发现他离小摊已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了,向后望,都望不到哪个找他钱的小摊了。他又犹豫了,当时正值7月中旬烈日当头,为了五角钱跑这么远的路不值吗?妈妈看出他的心思,说:“天这么热,卖菜的更不容易,是不是?”男孩想妈妈说得对,卖菜的确实不容易,夏天冒着酷暑,冬天顶着严寒,一分一分地赚钱太难了,我不能因为热一点就不去还。经过一番思考,男孩决定去还。他从妈妈手里接过五角钱,飞快地向小摊跑去,到小摊时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他终于把五角钱还给了摊主,周围地人纷纷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摊主是位老大爷,他激动地问男孩“是哪个学校的?”男孩调皮地说:“不知道”便跑了。

你知道那个男孩是谁吗?是你,是我,是我们所有的少先队员,因为我们不管是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这么办的。

生活中,不仅诚信无处不在,在其他方面,我们青少年在生活中也做得不错。这样下去,文明少年的做法将会带动整个社会,使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