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点评(实用15篇)
再苦也要微笑
2024-08-01 03:28:54
高考
议论文

高考作文点评(1)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好恨! 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视着我。 “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消逝。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穷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他的话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 “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夫妇之亲有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近臣的花言,爱妃的巧语,而每一个如此的君王无不蹈覆国的命运。而对于我们,难道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 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 点评:本文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李白的一句诗“恰似飞燕倚新妆”为切入点,与李白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面对面的对话,巧妙不失自然,虚幻而又可信。一句“恰似飞燕倚新妆”,由于李隆基与爱妃的亲近和与李白的疏远,而听信爱妃,误解李白,从而形象地告诉我们,李白的悲剧就是由感情的亲疏造成的,更可贵的是,作者由李白而屈原,由屈原而比干,敏锐看出并深刻指出这种悲剧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历史悲剧、社会悲剧。作者以点带面,由点到面,拓宽了文章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并且发人深省,催人猛醒。 本文不仅句句入理,而且字字关情,作者深沉的感叹和惋惜充盈字里行间。题目“李白的泪水”委婉含蓄,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有几分悬念,几多无奈,几丝叹惋,而且本身就蕴含着作者自己的一把辛酸泪。文章末句“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从结构上说,这一句巧妙点题,使文章有开有合,有放有收。从内容上说,虽则十几个字,却沉甸甸的,一个“低”字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心情,深广的忧郁,而“哪一滴”又形象地告诉我们,流下辛酸泪的何止李白一人!   以上文章由河南语文高考语文阅卷评价组成员、郑州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魏新磊推荐并点评。

高考作文点评(2)

点评 黄平科

题目: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800字。

评分细则

一、作文无标题扣2分。自拟标题,视为无标题。

二、作文内容如判为“偏离题意”或“立意不当”的作文,应集体讨论。

三、基础等级按部颁标准给分,即以“题意”“中心”“语言”“文题”为重点,全面衡量。基础等级中的内容项判为四等的作文,表达项、发展等级项可在3等及其以下酌情给分。

四、发展等级分,是总分的组成部分,不是奖励分,应注意区分度。可依据15个评分点,不求全面,选择其中的突出点,按等级给分,直至满分。发展等级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五、凡认为有政治观点问题的文章,请提交组长或指导委员会研究。

六、如确认为“抄袭的作文”,需提供核查线索并交组长或指导委员会,核实后按部颁标准评分,即“基础等级”在4分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七、文章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若文章只有200字左右而又未完篇者,酌情在“内容”“表达”两项中给分,总分不超过10分,“发展等级”记0分,不再减字数分。如写成诗歌,可不受字数限制,但应交小组讨论判分。

八、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记,扣满2分为止。

九、标点符号酌情扣分,扣满2分为止。

十、若因“缺题目”、“不足字数”“错别字”“用错标点”需减分的,就在“缺题目”、“不足字数”“错别字”“用错标点”下写上应减的总分,并用负分表示。若没有减分,“缺题目”、“不足字数”“错别字”“用错标点”下不记0分,只在记分空格处记“0”占位,否则视为漏评。

几点说明:

一、评卷一律用红色圆珠笔,不得用其他颜色笔。

二、评分表“评卷人”的空格处,应签上两位教师的全名。

三、评分后若有改动,应划掉原来的分数,正确的分数应记在划掉分数的'上方。划掉分数应盖上校对章,并签上改分人的全名。

四、除评分与签名外,卷面上不得做其他符号。

五、阅卷教师在阅卷中发现优秀作文或各种等级、各中类型的典型作文,请立即交指导委员会。推荐工作,原则上于6月15日下午截止。

六、凡未注明“缺考”的空白卷,记分空格仍以“0”占位。

七、凡有异常情况的试卷应交组长或指导委员会,到保管室处理。


高考作文点评(3)

【高考真题】

写作。(60分)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与往年相比,2007年高考湖南作文题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继续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个人健康成长。前三年湖南高考作文命题,无论是“家庭教育”“跑的体验”话题,还是“谈意气”标题,都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仍然高举这一旗帜,不仅标题的中心语直指“生活”,而且修饰语“诗意地”也暗示了这里的“生活”不是一般的平淡的生活,而是具有一定审美要求的高品位的生活,因为“诗意”也就是具有“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这也含蓄地表明了这一命题不仅暗扣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健全学生人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的.意旨,而且也暗扣了目前我国强调的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生活质量的治国理念,用意可谓深远。由此可见,关注社会,关注成长,也将仍然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主导方向。

二、继续限制文体,体现人文关怀。从2005年开始,湖南高考作文对文体作了具体的限制,当年限制为写记叙文或议论文,结果绝大多数考生选择的是写记叙文,很难找到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因此,2006年进一步加大了对文体限制的力度,只要求写议论文,这一限制对纠正应试作文文体不清的通病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但对那些擅长写记叙文的考生却不公平,这一点也受到了不少师生的批评。2007年又改为限制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这样更符合广大考生的实际写作情况。同时,湖南高考作文一直在审题上不为难考生,试题的导入语或材料都通俗简洁,如2005年“跑的体验”话题,就对“跑”从实到虚作了比较具体的阐释,2006年列举了“意气”的三个义项,2007年的命题则省去了标题前的材料,仅有“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这样的提示语,题目的“注意”部分对标题本身的立意重点给予了必要且重要的提示,即“注意‘地’字”,而这里的“地”字对考生准确审题立意极为关键,因为用“地”字,前面的“诗意”做修饰性状语,“生活”是动词,“诗意地生活”呈现的是生活的一种状态。


高考作文点评(4)

令人心碎的美

宁夏考生

爱,不只是拥有。纯洁的爱可以让世人心旌摇曳,魂醉神迷。可刻意的、形式上的爱,一举一动,一眉一目,都令人心醉,使人心花零落,然后落地成灰。我知道,倘若等到那一天,爱早已变质,躲在背后的那伪善的笑脸,在一派氤氲之中,会渐渐浮现出来……

有人告诉过我,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的非爱行为:夫妻之间,母子之间,恋人之间,师生之间……我语塞。在看似和谐的关系网中,充斥着多少以爱的名义进行的强势的掠夺,又有多少人为此侧身、落泪、伤神,咨嗟!

爱是心的产物,用心去付出,为爱的对象思考,了解他们心之所想究竟是什么,才是他想要而爱所能够给予的。

听,那个捷克人说,生活在别处。其实,那个所谓的“别处”,正是爱的最柔软的部分,那里有着宛若天籁般被敲响的跫音。

我问你,你爱那山涧灵动的泉水,丁丁零零的唱响吗?你说爱。我问你,你爱那笑得摇曳生姿、飘若仙子的花朵吗?你说爱。我问你,你爱那啼鸣如琴声、可疼可爱的鸟儿吗?你说爱……

可我强忍着心疼问你,那为何美妙的泉水远离了山涧沦落为一潭死水?机灵的鸟儿远离了枝头永远成了笼中向往天空的囚徒?它们的唱响为何不再灵动,身姿不再曼妙,啼鸣不再逗人?你苦笑着说,我以为那就是爱。

当我看到一切美艳的尤物,一一从眼前化为缕缕烟丝,然后逝去不见,我能做的,只有难以割舍的'不忍。

听说鸟儿是有灵魂的东西。人们为了向大自然表示友好,在放生的背后竟暗匿着可怕的更为不耻的捕捉行为。鸟儿哭泣着飞向天空,在一片欢笑与欢呼中拖着沉甸甸的悲悯的魂魄,为了自己,更为了令人心碎的无望的爱。

给爱一个喘息的天堂吧,让花儿开得更艳,鸟儿飞得更轻松。给爱一个潋滟生辉的机会吧,扔掉心碎的爱,自此风清月朗,心荡梵音。

专家评审:《令人心碎的爱》,从题目这个角度而言,考生就一下子抓住了大家的眼球。“纯洁的爱可以让世人心旌摇曳,魂醉神迷”,“形式上的爱,一举一动,一眉一目,都令人心醉”,考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非常聪明。文章的语言很美,中间的一问一答把爱的境界提升到了爱自然、爱植物、爱动物。结尾两段不是匆匆了事,而是提升全文主旨,把材料与本文的叙述有机结合起来——“为了自己,更为了令人心碎的无望的爱”。全文结构严谨,文字简洁、畅达。(朱为民)


高考作文点评(5)

(记者 马学玲) 2012年全国高考(高考作文)今日启幕,全国915万名考生奔赴考场。今日上午考试科目为语文,与往年一样,各地作文题目成为当日最大的焦点。语文出版社社长、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第一时间作出点评,他表示自己最欣赏湖北卷和上海卷的作文题目。另外,他还呼吁设立“语文节”。

随着首门语文科目考试的结束,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陆续公布。记者发现,今年各地高考作文多为材料作文,其中包括北京、广东、陕西、福建、安徽、重庆、上海、辽宁、天津、海南、湖北卷以及全国卷(大纲版)和全国卷(新课标)。

其中,湖北卷高考作文为“以杜甫的诗《春望》为材料,谈及时代进步,信息技术全球化,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逐渐取代传统书信交流,有人叫好有人反对,你怎么看?题目自拟。”

对此,王旭明今日在其微博中发布“2012高考作文杂感”,他指出,材料作文是作文教学重要形式,也是开拓文路启发智慧和挖掘思想的重要形式。

他说,“今年材料作文中我最喜欢湖北讨论科技利与弊,书信可不可以代替。是改变还是不改变?寥寥数语看出题目设计者站在时代前沿对未来的思考。 当下人最缺思想,从作文开始锻炼、考察、评价学生思想,好!”

有网友回复称,其实,高考作文只能考出学生部分为文的能力,只能初步判断学生思想与三观。人的思想是在变化中的,中学与大学时代,无疑都是建构完善的“社会人”思想与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高考作文,只是一种直接的`反映,出题与解析,则反映一定的社会意识与主流价值。

另外,王旭明还赞扬了上海卷的作文题目。今年上海高考作文为材料作文:“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题目要求根据上述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并注明“不要写成诗歌”。

对此,王旭明表示,材料作文引发学生深刻思想已很难,再有点情趣就更难了。不得不说,上海人在作文题目的设计上再次表现出海派的聪明和会玩儿,玩儿出小资情调,妙。

“这题目大意是人在成长中会有灵光闪现却被丢弃,日后在其他天才身上发现。这题目真有 味道,味在思想可深可浅,感觉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有写的冲动。”他说。

除了及时关注高考作文题目,王旭明还很关注今年的高考本身。开考前一天,他就发出微博说:眀天高考,首考语文,在不讲究语文的当下孩子们更苦,送上祝福吧。大人们,尤其是以说话为主要职业的人们,别没事儿人似的,也考考自己:语为说,文为写, 语文就是说和写。说写什么、怎么说写、怎么说写好是语文的基本问题。瞧你们整天说的整天写的,既不讲究更无文采,枉做大人,明天你们也都考考自己。

此外,王旭明还呼吁设立“语文节”。他说,年年有高考,先考语文高。可见其重要,会写会说好。建议每年这一天为语文节,每个中国人想想自己会写文章会说话吗?尤其当下五种人该想,该以反思的形式过下语文节:一是语文工作者包括教师记者编辑等,二是各级各类官员,三是各级各类所谓发言人,四是翻译,五是为人父母者。

“从我感觉这五类人中会语会文者少!”王旭明说。网友跟帖称,虽然上学时不喜欢语文老师,但是从来都觉得语文都学不好,中国话都听不懂不会说,其他的学的什么样都不羡慕。更有网友调侃称,语文其实很重要,做人做事不可少。若是“撼”“捍”分不清,乌鸦难成大鹏鸟。


高考作文点评(6)

作文题目: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解

试题沿用了往年提示语(材料)+题目的形式,但有一些变化,材料不是对命题中有关概念的解释或解说,而是引用了古今中外有内在关联的三则材料,从中引出题目。而这三则材料又有明显的提示、引导的作用,实际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前两则材料考生都很熟悉,一是出自孟郊的《游子吟》,一是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第三则来自罗曼·罗兰的《巨人传》。

这3则材料实际上是在暗示写作“忧与爱”可以从哪些具体的角度入手,第一则讲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与怜爱;第二则讲的是对祖国对大地的忧戚与深爱;第三则讲的是伟人心灵中那种博大的忧患与至爱。

忧,指担忧、发愁。它是对外界事物担心的一种程度,表现为双眉紧锁、额部肌肉收缩、思维定向(只思虑他所考虑的问题,不想其他)。

爱,是对人或事物亲近、关切、扶助、投入的心理取向。当被某事物所感动,或者被深深地感动时,这种心理取向体现得更为强烈。

“忧与爱”,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性的,是一体两面的,爱之深,忧之切,忧源自于爱。无论是忧还是爱,都来自于那颗滚烫的“心”,这从繁体字“憂”和“愛”的.字形上可以得到启发。

评析

我认为这道题目出得不错。

1.“忧与爱”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内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暮年未敢忘忧爱,喜听三边奏凯音。”(【宋】刘克庄诗句)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让青年学生来思考“忧与爱”的问题很有意义。

2. 材料选得好,便于考生从熟悉的材料中去窥见丰富的内涵,使不同层次的考生可以“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有利于选拔性考试拉开档次。

3. 用材料的形式而不是用以往的解说命题的提示语形式,不会束缚考生的思路,有利于考生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题意。

4. 这个题目甚至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突破,它不是一味地“歌德”,它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社会、人生,体会深沉博大的情感,也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

写作

1. 本题适合多种文体的写作,可以写作一般的议论文,也可以写作叙议结合的散文、杂文。有人认为这一类带“与”字的题目,不适宜写记叙文,我不这样认为,“忧与爱”是一体两面的,爱之深,忧之切,如果考生能从《游子吟》联想开去,完全可以写出有深厚的情感内涵的记叙文来。“忧”和“爱”都是情感性的,本题,也可以写作情景交融的抒情文。

2. “忧与爱”,可写的内容很多,考生可从三则材料暗示的几个方面,也可从“外界事物”、“人或事物”等许多方面打开思路,作为40多万人同写一题的高考作文,要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新颖和独特上花功夫。

3. 这个题目比较大,写好本题的关键是在构思时要化大为小,大题小做。本题的题眼是与“爱”紧密相关的“忧”,忧的内涵很丰富,与“忧”有关的词语很多,如忧愁,忧烦,忧愤,忧患,忧惶,忧惧,忧煎,忧苦,忧劳,忧虑,忧闷,忧戚,忧伤等等,首先要给“忧”定位,是何种类型的“忧”,其次要考虑“忧”什么。把“忧与爱”化小,化实,化具体,文章就好写了。

4.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历史上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很多,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大路货”,避免“套话作文”。

5. 1982年的高考试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近年也有过“忧与乐”一类的模拟题,考生一定要注意本题与这些题目的些微区别。以上两题,有“先后”关系,而本题中“忧”和“爱”则不存在先后关系,“忧”和“爱”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性的,是一体两面的,爱之深,忧之切,忧源自于爱,正如艾青的诗句那样,忧是流泪的爱,无论是忧还是爱,都来自于那颗滚烫的“心”,这从繁体字“憂”和“愛”的字形上可以得到启发。只有理解了这一点,论述才能深刻、透彻。(作者高朝俊为南京师范大学(高考作文)出版社教授、高考作文研究专家)


高考作文点评(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李杨(化名)9岁读高三,10岁高考,13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16岁被某高校录取,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对他的专访,专访中,他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此言论让他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他的解释是:“要不买房还在北京工作,那我不就成了北漂了吗?”他希望自己活得有尊严,他认为,有成就的标准就是:北京户口、买房、找着好工作。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联系社会生活之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何谓成人

成人是人生必经的环节,然而这个环节的定义总是不十分明确,其精度应做到何种水准也往往无人关注,只有出现问题了,才会激起我们反思:何谓成人?

对于李杨的想法,其实我们都能理解,谁不希望有尊严地活着呢?在北京买房,几乎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让自己过上好生活就是有成就的标准,这其实是太过普遍的心理。我们应当反思,是谁造就了这个少年天才如今为了自己的功利而刁难父母的行为。

我想,或许多半原因都是孩子父母的自作自受。少年天才的形成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孩子所自愿。不足10岁,正处于贪玩的年龄,而“玩”是锻炼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最佳方式。那么,是谁强迫他过早地去接触高深的知识,扭曲他正常的成长历程,硬生生地被“炒作”成一个少年天才?毋庸置疑,是孩子的生身父母。我认为,当今父母大多形成了一种望子成龙的病态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父母的.功利与短浅的见识,在孩子幼年时就植入了问题的种子,最终导致如今的后果。

不过我们还要反思,教育就没有问题么?我想也不是的。教育体制太过模式化,从来都把考试设计成孩子的最大业务,不断灌输“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渐渐地,孩子们都明白了一个不用说即是合理的事实:考试成绩的好坏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至于什么全面发展,那都只是一纸空谈。

归根到底,是人们忽略了“成人”的精度。如果从上一代开始就能深思这个问题并做出改变,推行货真价实的素质教育;如果社会的教育方向是让孩子们积蓄能力,放眼未来,也许少一个李杨似的超常少年,却可以成就更多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成人”二字说起来容易,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成人的标准到底应该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成人”是应该用一生来研讨总结的课题。我们不应该片面地把年龄作为衡量是否成人的唯一标准。“人性的光辉”才应当成为检验作为人是否合格的尺度。成人的精度,在于能为社会的进步而存在,而并非是一时的功利满足与物质享受。(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高二年级 屈子尧)

点评: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作者以材料提及的“成人”问题作为切入点,讨论“何谓成人”的问题。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从自己对问题的体认出发,以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分析与认识。文章在第1段点题之后,第2段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普通人的心理状态,然后明确应当反思的症结所在。第3、4段分别从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以及作者熟悉的教育环境——学校,进行反思。第5段的阐述,较前两段,又进一层,从“上一代”和“社会教育”的视角来展开,增强了论证的分量。最后一段,以“在我看来”强调“不应该片面地把年龄作为衡量是否成人的唯一标准”,提出关注“人性的光辉”,凸显作者对“何谓成人”的独到思考与认识。

一个十六七岁的高二年级学生,能够对“何谓成人”的问题有如此的认识与思考,取决于他既能够着眼于身边,又能够放眼于社会,再加上其负责任的态度。由此可见,独到的见解,不是凭空而来的,一定是基于现实,源于思考,再加上负责任的表达。如果把深刻的思想和恰当的语言表达比作两翼,诚心祝愿本文作者丰满两翼,让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点评教师介绍:

韩明英——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原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高考作文点评(8)

高考的满分作文素材(一)

最后一座土坯房

天下高三一般忙,周六不休息,周日休半天。春节后,我再没回过家。家在百里之外的深山里,回家一趟不容易。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了,学校放了两天假,让学生放松一下,以待最后一搏。同学们归心似箭,周末一放学,顿“作鸟兽散”。

我坐在长途班车上,恨不得汽车飞起来;一下车,步履匆匆地踏上一条羊肠路,走五六分钟,就可以看见半山腰上的“土坯房”了。

那土坯房,就是我的家。我家五口人一直住在那间老屋里。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剥蚀得满目疮痍。这些年,富起来的农民越来越多,漂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把山村点缀得如同别墅区一般富丽堂皇。渐渐地,我家的老屋竟成了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丑陋无比,有碍观瞻。我家又是山村的制高点,这样就有点滑稽,成了“鸡立鹤群”。奇怪的是,父亲是挣钱的好把式,干活不惜力气,又有技术,但父亲就是迟迟不盖新房。乡亲们说父亲是个守财奴,舍不得花钱。听到这些善意的挖苦,手巧口拙的父亲付之一笑,啥话也不说。我也不理解,早几年负担重,风烛残年的爷爷奶奶常看病,现在日子好过了,父亲还是按兵不动,真不知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转过一道弯,奇迹出现了——土坯房竟然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小洋楼”,雪白的墙体,蓝色的屋顶,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我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惊喜地往家跑,顾不得“窈窕淑女”的形象,像个野小子。

三月不见,家人亲热得不行,父母弟妹围上来,这个说我胖了,那个说我廋了,这个说我白了,那个说我黑了。我应付几句,赶紧屋里屋外看新房。

这是一座两层小楼。外墙贴着洁白的瓷砖,崭新如洗;室内装修简洁而美观,地板光可鉴人,天花板上悬挂着华美的灯饰,雍容典雅……母亲一边陪我参观一边说:“你爸早就想盖房了,可盖房子动静大,怕影响你学习,咱上高中图啥呢?不就是图考上大学吗?……你三个月不回家,你爸就趁这个机会动工了,他不让对你说,怕你读书不安心,老想着回家帮忙。”

是啊,家里大兴土木,谁都不得安宁。父亲口齿木讷却心细如发。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弥漫到全身,不由得往父亲怀里钻,脑袋在那宽厚的胸口上贴了好久,像在聆听父亲的心跳。

夜晚,我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床上,浮想联翩。随着我家新楼的竣工,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成了历史的陈迹。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我家是亿万中国农民家庭的缩影。试看今日之中国,像我家这样的农民家庭不知有多少。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与新时期以前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

想着,想着,我眼前出现了幻觉——

在学校举行的才艺选拔大赛上,我声情并茂地唱了两支歌后,主持人考我一个老气横秋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富强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亿万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哗,台下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点评】选材精当,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通过我家住房的变迁表现当代中国农民生活的巨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这一重大主题;构思颇有特色,结构精致缜密,主要表现在文章前后的照应技巧上,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二者吻合得天衣无缝。例如,开篇写“三月没回家”,既是高三生活的真实写照,又为后文“土坯房”变成“新楼房”巧埋伏笔;中间部分写父亲“迟迟不盖新房”,是设置悬念,后面母亲陪我参观时说的一番话是揭开谜底,前后有机衔接,不露痕迹。结尾颇具匠心,让题旨自然浮出水面,把理性的思考化为形象的揭示,生动地诠释了主题,使所供材料的主旨得以彰显。此外,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也值得称道,运用精彩的语言修饰,精妙的细节描写,精当的遣词造句,勾勒出一幅山村生活质朴清新的图景,使人如在画中。

高考的满分作文素材(二)

钟于平凡拒绝平庸

平凡的沙子中蕴含着宝贵的黄金,平凡的泥土里培养出鲜活的生命。平凡的事业后矗立美丽的人生。

我们不必去羡慕明星的集万宠于一身;不必去渴望政治家的纵横捭阖;不必去刻意追求荣华富贵。

只要你把握得好,平凡的人生也有别开生面的景致。袁隆平一个农大毕业生,到农校任教。他教学十分认真。他教授生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边教边学,并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

在漫长的20xx年教学生涯中,他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又通过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农业科技成果。如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破解了中国粮食短缺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个平凡的教书匠,不固于三尺讲台,放眼大地,放眼未来,种植梦想和希望,播洒心血和汗水,终于做出了泽惠世界的大事业,收获了沉甸甸的人生。平凡的岗位,拥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个邮递员会向客户作自我介绍,并请客户也介绍自己,为的是当客户出差不在家的时候,他可以把客户的信件暂时代为保管,打包放好,等客户回家的时候再送过来。这个邮递员就是邮差弗雷德。弗雷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不做到尽善尽美决不罢休。

他的准则是,无论人们怎么慌乱,其他人怎样担心和着急,他都不会因此而敷衍了事。他从未耽误或误投过任何一个邮件。他从不投机取巧,追求绝对准确。他一心一意地为客户着想,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客户提供了不少超值的服务,让每一天都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代表作。在美国,无论是全球顶尖的大公司,还是一些正在成长的中小公司,邮差弗雷德已经成为创新服务和增值服务的代名词,企业每年都设立“弗雷德奖”,专门鼓励那些在服务、创新和尽责上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

弗雷德改变了2亿美国人的观念。身处平凡,但拒绝平庸!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看你是否去寻找,在平凡的事情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一切不平凡的业绩都出于平凡,把每件平凡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不平凡。对待工作,一是不要轻视平凡;二是不要把平凡工作做成平庸。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最好的,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点评】满分剖析文章主题鲜明,只要对工作“情有独钟”,平凡的人生也有别开生面的景致。

考生采用了例证的方法。考生对事例把握准确,细节描写真实,极具说服力。举例论证切忌事实不清,这样会让证明的力度大打折扣。考生对事例的准确叙述,应该是源于平常的用心积累和广泛的阅读。这一点值得同学们借鉴。文章语言明白流畅且富有文采,表达中紧扣主题。

高考的满分作文素材(三)

回到原点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高考作文点评(9)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2高考作文点评:风格务实,稳重求进

整体评价:风格务实 稳重求进

举国瞩目的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刚刚落下帷幕,吉林新东方语文组老师们第一时间对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进行了点评。希望能对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对2017的考生有所借鉴。

1.风格比较务实。

同样是材料作文,但是今年的材料作文体现出了更加务实的风格,三个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这在立意的难度上就有所降低,比如去年的(2017)动物园禁止游客喂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今年的三个材料一个是锐意创新,一个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最后一个是为了梦想努力和把美丽都带给别人。这三个命题的角度和前些年相比都比较务实了一些。往年的题目大多数都是根据材料多角度分析,提炼中心等等方法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考生的。今年的题目简洁明了,并且与社会现实结合的更加紧密。

文体方面来说,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但是写议论文还是具有一定优势,并且比较容易上手写作。但是写出精彩高分的作文需要精巧的构思,对于熟悉的作文立意角度考生要写出新意还需要一些新鲜生动,富有文化底蕴的素材。

创新,务实,奉献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题和核心价值观,我们当今社会目前也正最缺少这三个核心的价值取向,今年的作文题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国家的发展更加契合,体现出了今年作文题目务实的一点。

2.对下一年考生的建议。

希望明年的考生也就是新高三的学生在语文作文备考的时候要注重社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变化,关注国事,关注大政方针的走向,热心于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这是前提。

还有,希望新高三的学生在复习备考的时候应该紧紧抓住三个原则。首先,关注个体发展类的,比如我们一些核心的价值观,还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比如前年的合作共赢,还有人与社会关系的作文立意。考生们可以多抓住一些经典立意多写出一些例文,这样在考场上就可以挥洒自如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前我集中让学生们练习了八篇高考备考例文,其中创新变革,锐意进取和梦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写人需要有梦想还需踏实肯干努力的立意和今年的全国二卷相契合,为考生在今年的考试中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考前指导。


高考作文点评(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解析:

今年的四川的高考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走的是近几年四川卷作文命题“小材料,小哲理,深思想”的老路。自主空间比较大,但有一定的难度。作文材料中有关“做人”中“老实”与“聪明”的辩论,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分辨能力,属于思辨性材料作文。材料中对“老实”“聪明”的不同解读,是引导考生进行思考,并不是只三种解读。考生要关注后面的省略号,省略号包含的内容是无限的,这是自由空间比较大的一种体现。

命题者对三种或者更多的解读没有做倾向性的表态,可以有无数的写作内容,但无论写什么,还是要回到老实与聪明上来。这个作文题,看似是材料作文,实际上是思辨型的话题作文,话题是“老实与聪明”。

“老实”与“聪明”应该做怎样的判断?这里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问题。

材料中的“聪明”应区分“真聪明”和“假聪明”,“大聪明”和“小聪明”,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急功近利的做法,损人利己的做法,为一己之私而损害集体、国家的做法等都不能称为真聪明、大聪明。这里有几个层次:个人、集体、社会、国家、自然。这几个层面之间的事情,正向的就是真聪明,是现在社会倡导的正能量。这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育人功能。

这里的“老实”也不是懦弱的体现,定位为奉献、诚信、吃亏、勤奋、负责、有担当、讲原则、淡泊名利、坚守做人底线等。

在审题时,还要注意这里既有思辨性,又需要关注现实性。因为材料之外的引语“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作文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这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那种只跑到古人那里寻求帮助的写作方式不能满足今年的作文。这种在试题里就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现实性指向非常明确,需要考生关注现实人生、关注现实社会。

审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短语:“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就联系到做事,这样“老实”与“聪明”就不是停留在对“人”的层面泛泛的评价上,而是通过“事”来评判“何为聪明”,如此,思路就打开了。可以写任何事情,能跳出作文设计的陷阱——只围绕“老实”和“聪明”行文。

本材料审题似乎不难,但要写出成功的作文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考生可以写“成长”,拔苗助长,一开始可以看做是“聪明”,但从整个生命来讲,则非真聪明。也可以一开始看作是“老实”,但从本质上来讲,实则是大聪明。

上面所提到的正面与反面的内容都可以写,最好引到自己熟悉的内容上来。

今年的材料作文现实性和思辨性较强,考生可以引用的材料很多,只要打开思路,做好扣题,写起来不会是难题。


高考作文点评(11)

2011 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

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点评】2011 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是到材料作文题。材料就是两句话,前一句话强调歌手的重要性,后一句话强调的是观众的重要性,前后两句话有一个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正说明歌手对于观众的态度变化,也就彰显出“观众”与“偶像”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题的立意,从赞扬该歌手重视观众展开,同时列举一些不重视观众的明星举止,如“郭德纲徒弟打人”。本题还可以上升“观众与偶像”之间关系做讨论,写一篇议论文,既可以强调观众重要性,也可以批评明星“媚俗”讨巧卖乖。


高考作文点评(12)

2011 年重庆市高考作文题:

材料一: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44 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 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 年9 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 年独守讲台,13 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 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 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800 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情有独钟》这个题目在重庆高考作文中闪亮登场,极具强烈的感情色彩。今年重庆的作文命题较以往颇具特色,既对作文题目作了限制,又为考生提供了两则典型生动的鲜活人物事迹材料,将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融为一体,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是重庆高考作文的一大创新和亮点。

这个话题使考生在审视作文题目时赋予其一定的思想高度,但又投向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去,昭示考生在当前浮躁的社会环境中,那些平凡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还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是值得人们广为关注和弘扬的。这个题目给考生以心灵和精神上的引领,道德上的指向,给人以内心的真正震撼,彰显了时代价值与个性特色。


高考作文点评(13)

题目简析自2005年起,重庆市高考语文作文一直采取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的形式。今年是多年以来再度出现材料作文,有点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高考作文命题,首要原则就是公平,不能让人押中题,变换命题形式也是命题人员对付应试师生常用的一招。其次,总用一种命题形式,也不利于考生全面提升作文能力,而适当变换命题形式,可以让考生多训练各种作文题型,不至于为应付考试而只练一种题型而限制了考生的思维发展。材料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审读材料,理解材料含义。审读材料,可以多方切入。因为材料是多义的,这就为考生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提供了方便。世界上的事情有因必有果,审读本则材料就可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工人被救,是因为那个门卫,门卫之所以会去寻找他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抓住了这个条理,该则材料的审读角度就明晰了。1.回报的角度。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那个工人简单的问候,也许是出于习惯,但不管怎样,就是这简单的问好救了他的命。2.习惯的角度。门卫习惯了那位工人每天的问好,而突然有一天没有了这种问候,不习惯了,就有寻找那位工人的结果。好习惯让人受益,自然,辩证地说,坏习惯也让人受伤。(重庆市合川云门中学罗胤)


高考作文点评(14)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每一篇作文“今年的作文题目非常有新意,可以避免考生套题。”多年参与高考作文阅卷的专家分析道,在往年的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很多考生习惯套作文。和往年的作文题目相比较,今年的作文题有很多限制,但是,材料作文的角度也非常多,会给一些习惯套作文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看到这个作文题,很多中学语文教师、专家都会说,可以从天才的很多思想来源于普通人这一角度展开,也可以写人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去阐述,甚至可以对天才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加以论证。”这位专家分析道,高考阅卷时,阅卷教师都不会预设主题,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每一篇作文,再多的预设都无法涵盖材料中的思想。其实,这个材料作文的角度是不能穷尽的,考生的思维也是非常丰富的。考生根据材料可以正面写,也可以从反面的角度展开:如中国传统文化过度强调谦虚,过于崇拜名人和天才,对此,考生也可以进行质疑。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作文有很多角度可写“这篇作文有很多角度可以写,如善于发现自我,看到自我的价值,不要自卑,其实,每个人的悟性就在自己脚下,每个人都应意识到自我价值。”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认为,此外,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写,认知自我是难的,不管是顿悟还是渐悟,都需要人生的经历,生活的积累,长期的思考,都应该关照我心。最后,可以从珍惜的角度写,珍惜自己的生命,珍视和重视自己的思考,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华师大一附中特级教师李支舜要自己充满自信并善于发现自己华师大一附中特级教师李支舜点评说,“微光”是指代性内容。今年的题目很开放,和以往的作文题一脉相承,和“跨过一道槛”有共通之处。题目中有辩证的地方:等到别人成功了,自己才意识到“微光”的宝贵,说明自己不够自信,对人生的领悟不足,而宝贵的财富就在身边。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考生可以谈人生,也可以谈民族,谈文化。比如,近代以来儒家文化被我们忽略,但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却发扬光大,韩国推出“端午祭”,我们却只能干着急。这道题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思考空间大,开放度高,需要考生理性思考。很难押题、套题,没有一定知识积累很难写好。语文特级教师毛荣富这是一道直指学生内心的好题目“这个题目出得好,但对学生来说有难度,这个题目如果能使学生觉醒,就能唤起他心灵深处很多感悟。”语文特级教师毛荣富点评说,这是直指学生内心的一道题目。在他看来,在急功近利的社会大环境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这道作文题的出现显得难能可贵。“应试教育常常把学生感知世界个性化的东西扼杀了,如今,教育的同质化、模式化太严重,学生常常忘了关注自我的内心,把内心的微光忽略了。”毛老师说,这道题非常切合学生的需要,它能唤醒学生内心沉睡的东西,从点滴处、寻常处、细微处寻找生活的幸福。在毛老师看来,凡是善于生活、思维敏感、善于写作的人,对于心灵中细小的反应和变化都能及时捕捉,产生思想、发生感情、形成文字。“学生可以联系自己身边的事,写成文章,但要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不太容易。”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材料的核心在后半部分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点评说,高考作文的材料从抽象到具象,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审题难度。微光是什么,这是人的内心中萌发的最美好的东西。这些微光,往往不太会引起人的注意,也非常容易被忽略。对于那些有追求的人,会发现这些闪光的东西,使得它变得更炫目。普通人为什么会忽略这些微光?可能是因为普通人的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微光都是非常宝贵的。高中作文题目中,最关键的部分在后面:考生要从天才的作品中,回到原始状态,从而使自己得到启发。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发现苹果坠落。对于这个普通的现场,很多人都表示司空见惯,却引发了牛顿的兴趣,并不断地加以研究,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平中学高级教师盛新这道题难度系数较大建平中学高级教师盛新指出,这道题难度系数较大!考生首先可以在脑海当中还原一幅画面,并找出自己舍弃“微光”的原因:是自信不够,还是因为遗忘?杰出人士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将平时产生的灵感沉淀、升华;而平凡人则对自己的生活经历缺乏自信,只有在别人提起的时候才会想到自己也曾产生过这样的灵感。下下者有上上智,我们也可以成为天才,也要做到让“微光”变成“太阳”。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沈国全对微光的理解是要点“从这道作文题可以看出,近几年来,不论是上海高考的阅读题还是作文题都越来越走向内心,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这是一种趋势。”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沈国全说,这道题目中的微光有多重含义,包括理想、创意等等,不能穷尽,对微光的理解是材料的要点。另外,这篇材料中有个转折词——而,显然强调了人们对内心微光的重新认识。在沈老师看来,“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这句话强调了微光的价值和共性。“比如人的欲望、内心想法可能会与社会规范、社会现实发生冲突,对自我的坚持,最后很可能成为有价值的东西。”


高考作文点评(15)

就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记者第一时间约请了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蔡肇基对此进行点评。以下为蔡老师的点评:要说“忧”与“爱”,首先得看到,二者并非对立关系。“忧”,对立的词语是“乐”,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是如此;“爱”,对立的词语是“憎”,所谓“爱憎分明”就是这样。“忧”与“爱”,自然也非同义关系。现在的作文题是“忧与爱”,这就要想想“忧”与“爱”为什么能联系到一起。原来,“忧”是源于“爱”,“爱”得越切,也就“忧”得越深。“忧”得越深,就显示“爱”得越切。提示语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就表现了“忧”与“爱”的这种关系。就此题作文,得在审题上下点功夫,不审题不行,而审题的难度也并不很大。从这个角度看,这道作文题是比较理想的。“忧”或“爱”的对象是什么?应该是同一的,同一也比较好写。按我的看法,最好不要写成“忧甲爱乙”,除非确实能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且能有一点发人深思的东西在里面,难度不小。“忧”或“爱”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相识或不相识,上对下或下对上,家人亲友或整个炎黄同胞。要问今天谈“忧与爱”有没有现实意义,应该说是有的,人们常说“居安思危”,实际上就含有“忧与爱”的意思,选材天地比较广阔。从这个角度看,这道作文题也是比较理想的。写“忧与爱”,可能重点应该在“忧”字上,“忧”中见“爱”。如果重点在“爱”,“爱”中有“忧”,那就不太好了。蔡老师说:比较而言,这道题可能更适合成年人写,因为成年人“忧与爱”的情感经历及由此而形成的人生感悟可能远比青少年多。青少年“忧与爱”,自然也是有的,较之于成年人肯定要少一点,这或许是这道题的不足之处。青少年当然也可体谅成年人的“忧与爱”,那可见功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