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味的作文(1)
最近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象征,是一年里最好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反正都是些吉祥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不仅仅是在过年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回味。
关于年味的作文(2)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围坐在桌前晚辈向长辈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孩子对压岁钱的那种盼望;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那股幽香;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这就是年味。
而如今,鞭炮依旧是那么的响亮,震耳欲聋;烟花依旧是那么的绚烂,眼花缭乱;孩子还是那么的盼望过年;大人们还是那么的忙碌;而我走在烟火灿烂的夜空下,却感觉年味这东西一点点的随年龄而去。
从前,还没有现在那么琳琅满目的糖果让你选择,也没有那么热热闹闹地吃着丰盛的团圆饭,虽然简朴,但总是那么地有滋有味。也许这饭菜、糖果的味道也会随着年龄慢慢的`变淡。现在,生活好了,要吃什么每天都有,也不用天天掰着手指数日子等待过年。少了一种期盼,人也会懒惰很多吧。
从前,孩子们过年最期待的事便是拿压岁钱,即使那个时候人们都不富裕,每个人给一分、五分、一角、两角,积起来的几元钱也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了。而现在,虽然还是像往常一样盼望着有压岁钱,但红包里往往都是一百、二百,甚至五百到一千,而我们却总还嫌不够,随随便便就花掉了。
从前,大年三十,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边说说笑笑边看着春晚,一大家子和睦融融。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了更多的选择,大家思想也开放了许多。也许是过去的技术过于落后,只能提供给大家十几寸的黑白电视,但为什么换了彩色的,换了更大的,却少了那么多的年味? 从前,人们老想到大城市里去过年,图的是大城市里的繁华热闹;而现在,人们都纷纷往乡下跑,只因为乡下才有最纯正的年味。放鞭炮,挂灯笼,贴对联,吃年夜饭,这些习俗虽然还没有在城市中隐没,但现在的气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热烈了。
现代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那是因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让他们感觉天天都像是在过年,年味便不那么浓了。而他们的精力更多的崇尚过“洋节”: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在过洋节的同时却淡忘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就在刚过完的元宵节,在我看来是有史以来最为热闹,最为重视的一次。那是因为它和情人节是在同一个日子,所以呢,人们都当时在过情人节,只有少数人会记得这个日子是元宵节。
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正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关于年味的作文(3)
今年的年味似乎淡了许多。
除夕这晚,奶奶和妈妈做了丰盛的晚餐,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可我的心里并未感到多么稀有,也许是往常经常在饭店吃饭的缘故,家里的饭再不能吸引我。但我却总是觉得好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曾经过年更热闹,更开心一点,似乎我更怀念以前的年,也许是因为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人们就把过年的精神给忽略了,过年的程序删减了一道又一道,年味也少了一层又一层。
电子产品给一代又一代的人带来无形的隔阂。春晚开始,我们都在忙着抢红包、与同龄人聊天、庆祝。到了零点,回到卧室各自又玩起手机,轻松又平常,美其名曰:“守岁。”我忆起儿时,除夕时,爷爷奶奶包饺子,我便偷偷捏一块面人儿;一家人一起放烟花,认真观看春晚,我即使困了也强撑着守岁,第二天起个大早。只是如今过年过了点还没有睡的意思,熬夜对我来说已成家常便饭,所谓的“守岁”也是假期晚上常有的。我终于发觉,不是年味淡了,而是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从前只有过年有的东西如今也时常有了。
大年初一的下午,爸爸妈妈邀请她的朋友到我家玩闹。我,只能待在卧室,玩手机玩到无聊,放下手机观望,又无可奈何拿起手机,反反复复无所终,我于是去做了作业。大年初一晚上甚至没有放烟花。忆起儿时,下午和父母外出散步,去村里某家转一圈兜里就能塞满糖果,而现在这种不大不小的年纪,吃腻了糖果,父母也不再牵引。我终于发觉,不是过年少了年味,只是我的年龄不再是过年最开心的人。
后来几天的游亲戚,姐姐因为学校要求做作业便没有和我们一起去。今年的亲戚似乎比往常少,或许是因为个别我没有去,又或许是因为每次在亲戚家待的时间不长。我终于发现,我的一些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生着变化。
正月初七的傍晚,姐姐返校了,父母和我也随她一起去了阳城。爷爷沉默不语,奶奶则口不从心地让我们赶快走。谁都不想离开,可也无可奈何。
我有感于春节,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过年依旧是热闹喜庆的,我依旧喜欢过年。我想,不是年味淡了,是我还没有真正长大。
关于年味的作文(4)
唐代诗人刘希夷曾说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过年,是人人都知道,人人都经历过的。让我们一起去细细体会一下年味吧!
2017年的最后一天,妈妈一下午都在忙着做年夜饭。餐桌上,大鱼大肉都整齐的摆在上面,好丰盛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举酒杯,互相说着祝福的话语。晚餐后,大家坐在火炉边观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不知不觉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窗外传来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朵朵礼花划过安静而和谐的夜空,也把我们的情绪带入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妹妹高兴得高声呼啸过年啦,过年啦!这就是年味!
大年初一,爸爸妈妈把我们从温暖的被子里拉起来,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顿早餐。哥哥,姐姐,姑姑,姑父们都来了,围坐在一起烤火,聊家常。聊着我们过去一年的学习,收获,对新的一年定下新的目标。这时,一阵悦耳的铃声响起,打破了紧张的气氛,微信群里迸出了一个红包,大家都嘻嘻哈哈地打开各自的手机,随着一阵阵笑声,个个脸上笑开了花。每年大家都因为学习,工作难得团聚在一起,现在这情景就是年味!
花灯会如约而至,回首稍望,花灯盛会已是数千年的习俗。带上家人一起游漫天的灯河,梦幻的玫瑰花海,五彩的灯光隧道观赏着五彩缤纷,构思巧妙,工艺精细的花灯,聊着花灯展的意义,给自己喜欢的花灯拍拍照,留下这美好的瞬间。一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的赏灯,就是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希望我们过的每一个年都充满欢乐的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关于年味的作文(5)
白雪纷飞,铺满整个村庄;月光轻轻洒下,将雪花照得发亮。一切都像往日一样,可偏偏那往日的欢乐无了踪影。
邻居家中磨刀嚯嚯,杀猪宰羊准备过年,儿孙满堂十分热闹。她门前小路上的积雪被铲得一干二净,她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村口的那一条泥泞的小路,盼望着儿女们回家过年。
她每日就这样盼着,可儿女们始终没有回来。“叮铃铃”那个在她们心中期盼已久的电话响了起来,“……,啊,你们不回来过年了!”“啪”电话掉落在了地上,但并没有人理会……
她走进了自己的'房间,翻开出了几年前已经发黄的全家福。泪水划过那一道道皱纹,滴在了那张老照片上。走出房门,斜靠在门上,发呆似的望着村口。
她回忆起了从前,回忆起了那一些过去的此刻,回忆起了孩子们在门上贴福字的情景,回忆起了房屋中那飘出的团圆饭的香气和屋外爆竹噼里啪啦的响声。夜深了,屋内的灯闪着光,她仍在墙角捧着全家福掉着泪珠。窗外雪花仍在漫天飞舞……
心因为长久的等待而变得冰冷麻木,味觉也似乎变得麻木了,她味如嚼蜡似的独自吃着年夜饭,想念着远在他乡的儿女。这应该是合家团圆热热闹闹的团年饭,但却没有了团圆饭的气氛……
村口的那条小路没有了一层层的车辙印,只有一层厚厚的白雪和寥寥无几的脚印。夜,十分静,村庄被一片黑云压住,毫无一丝光亮。
初一,本该也是热热闹闹的房屋内,却如昨天晚上一般,十分静寂,偶尔会传出电话铃声,她急忙擦干眼泪去接电话,她十分期待这些铃声,却是三言两语挂断了电话。
整个春节,她一直在孤独地做着每一件事,很少说话,常常无声地叹息……
关于年味的作文(6)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今天是大年三十,在这辞旧迎新的除夕之夜,年的味道越来越浓。这正是:“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对对贴门前。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我迫不及待地坐在餐桌前,等着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
我伸着脖子瞪着眼,盼来了第一道菜———清蒸扣肉,烧肉下垫着土豆,烧肉油而不腻,吃得满嘴流油。下面的土豆,蒸的烂软,烧肉的汤汁流了下去,土豆渗透进了肉的香味儿,入口即化,哥哥姐姐嘴里塞满了土豆,都说不出话了,这土豆如同在扣肉味的“冰激凌”,“喧宾夺主”,比肉还消灭的快。
下一道菜是百合炒虾仁儿。百合淡白,虾仁橙红,奏响了红与白的交响曲。百合有着淡淡的清香,虾仁肉质弹滑,味美可口。一口下去,那虾鲜美的味道,掺杂着一点百合花的清香。从舌尖直沁入心脾。让人感觉似乎在虾仁上弹跳,在百合的花海中遨游。不一会儿,虾仁就只剩最后一只了,我和哥哥同时瞄准了它,不料哥哥出筷快、准、狠,先下手为强,我终是没有抢到。
突然,一阵肉香钻入鼻孔。接下来的可是道硬菜——红烧肘子。呵!看这肘子,油光发亮。轻轻挑起一块猪皮,咬一口,汤汁瞬间流了出来,带着一股油腻腻的香味儿,越吃越香。“这可不能吃太多”妈妈说“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
压轴出场的,是年馍。这暄腾腾的年馍可是奶奶手工制作的,一掰开,一阵麦香直扑面门,好上头!啧!吃着筋道的年馍加上扣肉、虾仁、猪肘子,嘿!也不油了,也不腻了,简直是绝搭,再喝点饮料,多美啊!一个词:真香!
饭后,我们围坐在电视前,嗑着瓜子,看着春晚,一阵阵笑声在屋里回荡。
或许,这就是永恒不变,又持续创新的年味儿。是记忆中不可抹去的家的味道。
年味,藏在小小的红包里,藏在火红的春联里,藏在丰盛的年夜饭里,藏在欢乐的春晚里,更藏在每个人的心里。
关于年味的作文(7)
年是欢乐的节日,年的传说有许许多多,今年的年与以往的年又有了许多的不同。
小时候就看到有关过年的传说:相传在东海海底,常年不见天日,住着一头叫夕的怪兽。夕经常到岸边去欺负老百姓,使得民不聊生。在夕又一次去欺负人的时候,一个叫年的小婴儿出生了,那婴儿哭得震耳欲聋,令夕疼痛难忍,它刚想去吃了那婴儿,却见婴儿披着红布,光芒刺眼,令夕怕得不得不躲入深海。从那时起,老百姓知道了夕的弱点,每当夕来时就贴红联,放鞭炮,终于杀了夕,于是把那一天称为除夕。
这自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同时也表达出了当时人们纯朴、团结的优点。
今年的新年很特别,下了一场近17年来最大的一场雪。铺天盖地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令人外出不便,造成春运阻碍,部分地区房屋倒塌,电路中断,电架倒塌,这都是雪的“杰作”。我爱雪,但我是喜欢雪的温柔、雪的清丽脱俗,如一股清流,不被脏尘所污染。可当我看到你们变成咖啡色被堆在路边,又心生厌恶。为了你们所造成的后果,有许多人凌晨三点不到就起床铲雪、马路上到处看到行人在摔跤,辛苦了一年在外工作的人们赶着新年想回家团聚,却在路上艰难地度过了好几天……一想起这些,我又有些憎恨你们了。当然,你们曾带来了我好多欢乐:堆雪人、打雪仗,每户人家门口都用雪展现着自己特有的艺术才华……可你们却无休止地下个不停,令人不得不要抗击你们,哎!
当然,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过年最快乐得事莫过于收压岁钱了,我们还要从小学会合理分配金钱,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
我爱年,我更爱今年的新年!
关于年味的作文(8)
年味在农村中最浓,家家户户都贴上对联,屋里的人总是匆匆忙忙,做这做那的,不闲下来一刻,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偶尔两人一不小心碰到了一起,还会开怀大笑,笑声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们一家人在爷爷家里一起包饺子,那是弟弟还很小,我什么也不会做,就站在旁边抱着弟弟安安静静地看,可心里总是按耐不住,心里痒痒的,看着十分眼馋的时候,就轻轻地把弟弟放在座位上,腼腆地跑过去问爸爸,“我可以包一个饺子吗?”于是,弟弟就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我开开心心地包饺子去了。姑姑姑父们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还时不时教我呢!一切都那么温馨美好!
每次去外婆家,外婆总会炖鸡吃,而我就每次都要吃鸡腿了,然后有一段时间我就特别不喜欢去外婆家,那段时间里每次有人问我是喜欢去爷爷家一些还是外婆家一些,我总会毫不犹豫地说爷爷家,说起来也好笑。我外婆家的女儿儿子分到各个地方去了,有的去了珠海,有的到了杭州,有的在湘潭,有的在长沙,还有的则在娄底。每次过年舅舅大姨们都回来了,所以在外婆家的时候,我就有许许多多的哥哥姐姐陪我玩了,每次他们都会带我去吃好吃的。
大年初一我最开心了,因为这天不仅是新年的第一天,还是我的生日!所以每次都有许多人陪我一起过生日,庆新年。新年最开心的还是领红包啦,可是也有点“不好”,就是别人一年可以领两个红包——一个新年红包和一个生日红包,而我的红包合二为一了。
年味或许就是和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和亲戚一起聊聊天,去亲朋好友家中拜年。或许这就是年味吧!
关于年味的作文(9)
以前每到年三十晚上,我们家会依循每年的惯例——在外打工的儿女们回家过年。只要爷爷住在哪个长辈家,那么其他叔叔、伯伯都会携着老小聚集在哪个长辈家。
大年三十,一家人团聚的时光。几杯酒下肚,长辈们聊得最多的就是那些旧时光。他们在以前受过什么罪,尝了什么苦,听得人一下就知道他们是想让我们这些小辈知道过去的那些年,日子有多难熬,也是要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的话题,在这样一个一家团圆的日子更值得探讨。
这就是,年味。
记得小时候,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奢望有一件新衣服,并且也只能在大年三十的那一天穿上。年夜饭总是一年里最丰富的一餐,吃饭时,亲大家互相交谈,敬酒。偶尔,长辈们会塞给小辈们一个大大的红包。那时还不会推诿,拿过来就往街上跑,心里乐得仿佛这红包里的十块钱能买下世界上所有东西似的。
这就是,年味。
过年,家里最常做得,就是杀鸡。舍不得杀自己养的,就会去挤满人的集市上借着过年砍半天价,买来一只,回来一家人动手杀。有一次,每年都负责杀鸡的爷爷突然让爸爸来杀鸡。爸爸手忙脚乱折腾了一通也没杀着。爷爷无奈,只能拿上菜刀自己动手——一刀见血。之后拔毛,清洗,掏内脏。也就是这时候,家里养着的几条大狼狗能吃到很多肉。
这就是,年味。
然而,这个年……
妈妈问我吃什么时,我道:“随便买点什么吧!”后来,我突然想到在老家时奶奶问我吃什么时,自己却恨不得把所有的食物名称都讲出来。可是,现在……
年味,哪去了?
关于年味的作文(10)
相传,人类曾得罪了天神,天神大怒,派了两只猛兽年和火神在年底下凡,年到处伤人,火神则烧毁房屋,就在这水深火热之时,有一个人出现了,他叫人们挂灯笼,穿红衣,放鞭炮,敲锣打鼓,好不热闹。果真,火神以为天下已经着火了,就回了天庭;年则害怕响声,躲在海里不出来,这样就可以躲过一个平平安安的年。
可如今年味淡了,淡了许多,因空气管理不能放炮竹,因过时,而不穿红衣年味,早已被忘怀。
不,不会,我们会牢记在心中,我的远方亲戚从爆满的火车票,飞机票中抢到一张,千里迢迢来相聚,我们同吃年夜饭菜,桌上一盘菜叠着一盘,表达了我满满的爱。当然,作为小孩,我没有座位,只能端着饭碗在饭桌边游荡,哪里有好吃的就去哪里。
我们在传统的过年的年味上,我们增加了科技!我看春节联晚会,在千里之外感受喜庆的气氛。大人们,也转微信红包给我们,可就算是这样,爸妈还是会帮我们保管红包。
年味淡了吗?年味淡了吗?不!年味没淡!我们团团圆圆,喜喜庆庆。在爆满火车站,我看到了一颗思乡的,炽热的心!
关于年味的作文(11)
在我看来,过年讲究的就是气氛,也就是‘年味’。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便是有年味。
年三十的早上,父亲、弟弟、我三个人计划贴春联。父亲用面粉和水,放在火上熬一会儿,做成面粉糊,拿来胶带、春联、小刀、刷子,一切就准备就绪了。我和弟弟要将春联裁开,首先将其对折,使它变得整整齐齐。我让弟弟拿着的一角,我同时拿着另一角,再用小刀沿着折痕将其裁开,对联也就变成两半。我和弟弟一人一半,在对联的背面刷着面粉糊,我们一只手按着对联的一角,一只手拿着刷子。有时,面粉糊粘在手上,黏黏的;有时,对联正面的红色印在手上。不一会儿,手就脏兮兮的。好像门楣这些地方,太高了,父亲够不到,他便搬来椅子,踩在椅子上,我从下方将已刷好的春联递给他。也有些地方,不需要用面粉糊,便用胶带来粘。我先将胶带拉长,用小刀割成一段一段的,贴在弟弟的手背上,再由弟弟将胶带递给父亲。在这样的合作下,我们终于贴完了春联。
年三十的晚上,一家六口围着桌子,吃着团圆饭。团圆饭,自然是丰盛的,并且这些菜肴都有着美好的寓意,例如:肉丸子寓意着团团圆圆,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年糕寓意着步步高升……餐桌上,父亲替爷爷夹菜,叮嘱着让他多吃些。这时,老人的心中定是喜悦的。他笑着,眼角的皱纹加深了些,同时默默地点着头,就好像一个小孩子。其实,这个年纪的爷爷也就是一个小孩子,他需要全家人的呵护与关心,我们应好像珍惜宝物般珍惜爷爷,毕竟爷爷年岁已高,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父亲似乎很开心,从柜台里取来酒杯和酒,一个人就喝起了酒,与母亲、奶奶她们嗑起了家常。那些‘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在此刻已化为飘渺,一切只随着心意。估计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一顿饭了,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场,不似往常我上学,回不了家,父母工作,回不了家,一张桌子总是坐不齐全。
吃完晚饭,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喝着刚泡好的茶。他们偶尔也会谈论着正在播放的那个节目,我则不时抢着红包。
在我看来,与家人一起过年就足够了,就有了年味。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但是我已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了。
关于年味的作文(12)
现在的年,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浓郁的味儿。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了春运高峰,今年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广播里、电视上,都在传播这样的消息。年味开始酝酿起来了。
会有亲朋好友来我家拜年,热闹增添了一点儿“年味”,但奇怪的是,来的人不少,送的礼不少,待的时间很短,说的话很少,像礼到任务就完成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还个礼走个过场罢了。
我们也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好多次我们刚坐下甚至还没坐下,主人好像是有许多事情要办一样的,我们茶杯还没捧上就离去了。
刘少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写过年的情景是人们从腊八开始就酝酿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门聊天,热闹得不亦乐乎,尽管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还非常贫乏。而现在,送礼几乎成了串门的唯一目的。
唯一比过去更有“年味”的就是大量购置年货。人们刷着贵宾卡、会员卡,将一推车一推车的年货搬回家。超市里的人们洋溢着物质满足后的笑容,却因失去了精神的依傍而显得僵硬没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的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饭店吃所谓的年夜饭,看似“年味”非常浓,但在情感还没来得及充分沟通就该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几家亲戚,送礼呢。
“年味”发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它好像一只未熟透的苹果,吃起来酸涩涩的。
还是以前小时候的过年过瘾呢。虽没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也没有饭店里的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放两元钱一包的小烟花能够玩得痛痛快快,拿上个小电筒就可以去幽暗处探险,一副残缺的扑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乐就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个小红包就让我们对新的一年憧憬无限……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好像有讲不完的话……那种心心相通毫无防备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才有真正的“年味”。
现如今,许多过年时的仪式都开始简化甚至省去了,贴春联、迎灶神、祭祖宗、喝腊八粥的习俗都少见了,人们认为这些太形式化了,那么请问,实实在在的东西究竟在哪里呢?
当外国为中国春运规模之大而感慨,连纽约帝国大厦都为中国年而亮起喜庆的红灯时,他们是否知道,中国年的“年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关于年味的作文(13)
在我记忆中,我过的最有年味的新年莫过于童年时代,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进步,新年,失去了它固有的本意,没有了味道。新年,一提到它,我的脑海里冒出一群词组:“鞭炮,团圆,饺子……”
大过年的,当然少不了鞭炮烟火,童年时代,在我家附近,买鞭炮的那叫一个多,不论你在那个小区,不论你在哪条胡同,出门看看吧,总能看到摆着鞭炮的小摊,这时候,贪玩的我总会买一些,叫上小伙伴,拿上打火机,点火,就听见一声“砰”的响声,当然,不止我们,别家孩子可也一块玩呢,我们也就是开个头,听,一连串的鞭炮声响了起来,接着,整个胡同便鞭炮声不断,震耳欲聋,到了这个时候啊,新年的气息便开始了,不管你在干什么,只要听到鞭炮声了,你体内的“新年钟”就敲响了,开始忙里忙外了。可如今呢,因为鞭炮污染环境,部门已经下令禁放了,别说鞭炮声,就连买鞭炮都要到正规商店买了呢。唉,少了鞭炮,没了年味啊。
但愿人们能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加以改善和创新,这样,随着时代的进步,才能找回消失的年味。
大过年的,自然少不了家人们的团聚,在我童年时代,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有说有笑地,桌子上每人摆着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那叫一个幸福开心啊。可现如今呢,那些“上班族”“工作狂”们,只是冷冷的在电话里抛下一句:“爸,妈,我今年工作忙,就不回家过年了,您老保重好身体。”只留下孤独的老人们不知所措,重逢啊,怎么变这么难了呢?难道为了挣钱就不回家看看了么?哎,少了团圆,没了年味啊。
大过年的,必然少不了吃饺子喽,以往,吃一顿饺子可不是容易的事,只有在新年才可以解解馋,那味道可真叫一个棒,可现如今呢,家常便饭都不是问题。唉,少了新奇,没了年味啊。
关于年味的作文(14)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焕然一新,洋溢着快乐的笑声,充满了“年”的味道。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这条我熟悉的大街好像被披上了新装,两边的树也“穿”上了衣服,两边的广告牌上都写满了对新春的祝福的话语,挂着一溜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路旁的店铺张灯结彩,商家把折扣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卖力地吸引着过路的人们。
商店门口的柱子包上了红艳艳的广告纸,许许多多的人不断向商场里涌入。走进商场,商品琳琅满目,每个柜台前几乎都挤满了人,都在购置新春的衣服,古话说得好:人靠衣装马靠鞍,人人都想自己看上去更精神百倍,更富有生气,期待来年有美好的生活。
来到了安昌古镇,一股浓浓的腊肠的气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恨不得一次就吃个够,在这里,你还可以见识见识手工制作糯米年糕,还可欣赏欣赏安昌古镇独特的美丽的风景。
农村里,村民们贴春联,忙着准备丰富的菜肴款待客人,孩子们穿着新衣服,笑嘻嘻地拿过爸爸妈妈手中的鞭炮,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它,看它那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
到处都是年味,你感受到、找到“年”的味道了吗?赶快去找找吧!
关于年味的作文(15)
听着爸爸有滋有味地讲着他小时候过年的回忆,我仿佛看到了那农村里热闹非凡的场景:人们都喜笑颜开地聚拢在一起,迎接充满希望的一年。院子里,人们有的在和面,有的在擀皮子,有的在做肉馅,有的在包饺子、包春卷……当然,还有爸爸最爱看的打年糕喽!
人们先把糯米碾成糯米粉,再把这些准备好的糯米粉放到蒸笼里去蒸熟,等到“热气腾腾”的糯米粉变成糯米糕时,就可以放进石臼里捶打了!一般这时候需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或力气大的长辈拎着大木锤,捶一下,翻动一下,有节奏地轮流翻打着年糕,石臼和木锤间发出震耳欲聋的“咚!咚!”声,仿佛能把整个村子的人都吸引过来,一会儿小院里就围满了人。爸爸和别的小伙伴们则蹲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石臼里的年糕,嘴里哈喇子都流出来了,真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来形容,随着年糕越来越有韧性,人们捶打得也更欢了,最后拿一块沾了水的白布盖在上面用力压,香甜软糯的年糕不一会儿就成形出炉了!热乎的年糕,淡淡的米香,“馋嘴猫”们便会分得一小块,迫不及待地咬一口,满嘴留香。真是回味无穷啊!
爸爸一直滔滔不绝地讲着儿时的年味趣事,欢乐之情溢于言表。我听得也是美滋滋的,越来越憧憬农村朴素而又快乐的生活了!
关于年味的作文(16)
20xx过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20xx的新年便翩翩而来了,带着独有的味道。
鲜香饺子味
除夕一早就起来剁饺子馅,到了下午三四点便开始包饺子了,剜一小勺馅放在擀好的饺子皮上“缝合”好,随自己意愿还可以捏一些“奇形怪状”的,只要确保在锅里煮时不会“漏水”就好。煮好的饺子咬一小口,口腔中顿时便鲜香四溢,味道好极了!
香辣大虾味
大年初一早上十点就踏上了去往饭店的路途,首先上来的是香辣虾,据说吃完用底料涮菜。虾的味道很好,就是太辣了,吃得我眼睛鼻涕流的一塌糊涂,可是过瘾极了!
刺鼻火药味
这段时间每天早上都是七点多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醒的,据说是过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放鞭炮(我爸说的,至于可信不可信就不得而知了)。走在街道上到处都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刺鼻极了!
甜蜜糖果味
大年初二以后便是走亲戚的日子了,虽然长大了,没有红包了,但是盘子里的五彩糖果依然如往年一样,我还是更喜欢大白兔,嘻嘻,剥开它的包装,放进嘴里,奶香味四溢,这是童年的味道……
芬芳泥土味
一连下了几天雪,到初五这天总算停了,从山下往纪念塔走,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雪化成水,浸湿了泥土而散发出来的泥土香味,空气顿时清凉馨香了。
我的寒假,过年的安排,远不止这些味道,它是百味的!
关于年味的作文(17)
今天是大年三十,处处正如歌曲,《过新年》里所说的“鞭炮声声锣鼓响。”虽然没有听见锣鼓的声音,但是,我早上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吵醒却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我怀疑这两天的雾霾就是因为放鞭炮引起的。
冬夜悄悄地降临了。春节的压轴打戏上场了—年夜饭(或称团圆饭)做好啦!和往年一样,“余”又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美味无比!
还有香喷喷的豆沙春卷,一吃就停不下来。金黄的皮脆脆的,美味的豆沙甜甜的,不是做广告哦!
在年夜饭的餐桌上,最好吃的要数贝类粉丝了,大蒜使粉丝又辣又香,香葱和它的名字样,让整盘菜更香,更入味!
唉呀!还有许多好菜还没讲呢!凉拌海蜇黄瓜,猪肚,梭子蟹等等,都是好看又好吃的菜。比如梭子蟹,它的肉很新鲜,又百又嫩,是团圆饭的热门菜。还有海蜇黄瓜,虽然我没吃海蜇,但是黄瓜又一种不可阻挡的爽口魅力把我的筷子吸引过去。
吃完饭,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在开始之前,我表演了《过新年》这首歌。过新年呀!咚咚咚咚锵,喜洋洋呀!咚咚咚咚锵,鞭炮声声锣鼓响。
我沉浸在新年的歌声中,都忘了还有春晚呢!
不管是红包还是春晚的小品节目,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新年快乐!
关于年味的作文(18)
从记事起,每年到年底,大人们总是抱怨说:“唉!又过年了,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劲了,一点年味都没有,估计只有小孩子才喜欢过年了吧!”
其实,我觉得他们,那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他们又何曾问过我们小孩是否喜欢过年呢?于是,我忍不住问他们,为什么说小孩子喜欢过年呢?绝大部分的大人都会说:“因为有好吃的,有压岁钱,有新衣服穿啊!”
天啊!难道我不是小孩吗?为什么我对这些没有兴奋感和满足感呢?好吃的,无非就是我平时喜欢吃的薯片和辣条这些,难道过年了父母就允许我买了吗?压岁钱,这更让我头疼,因为我不知道除了卡里余额变大,压岁钱对我还有什么影响?至于新衣服,就更别提了,因为无论什么6。18、双11、会员折扣日,甚至没有任何节假日,只要妈妈发现我长高了,我的衣柜里边会多很多挂着标签的新衣服。所以大人们,你们肤浅了,我们才没有那么物质呢!
但是我确实喜欢过年(寒假补课部分略过…)从放假的第一天开始,家中在以妈妈为领导的带领下,开始了全员劳动大工程。拖地、洗窗帘、擦玻璃、洗灯、整理衣柜,一番折腾下来,窗明几净,水晶灯也恢复了晶莹剔透的样子,衣柜也整整齐齐了。我们虽然个个累得腰酸背疼,但成就感满满。
最有仪式感的当属祭神。头一天晚上妈妈就开始准备祭品了,整个的猪头、整条的鱼、整只的鸡。第二天一早摆在大厅的一个大方桌上,好家伙!细数一下,居然有十荤十素外带五种水果,前面还整整齐齐地排上十个小酒盅,侧面还有一杯茶水,一把上面放着几粒食盐的菜刀。难道是担心神仙没法吃,所以配把刀来用来切,而且味道还自助?妈妈先给十个酒盅倒上三分之一的酒,然后焚香礼拜,过了约十多分钟,又添了三分之一的酒,就开始烧纸,边烧边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些恭敬神明,祈求神明保佑全家的词。在最后天满酒后才收起祭品,这个过程下来近两个小时。
还有蒸年糕、贴春联等我们都参与了。
除夕夜,家人围着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推杯换盏,说的都是吉祥的语言,一团和气。吃的其实都不是美味佳肴,而是一种气氛。
每一个仪式感都是浓浓的年味!其实大人们,你们也可以用心去感受一下还有没有年味?
关于年味的作文(19)
今天是小年,吃着香喷喷的祭灶饼、甜滋滋的芝麻糖,听着附近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该过年了!还别说,这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了。
不记得从哪天开始,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大大家,小孩儿们,一个个玩得欢天喜地。放寒假了,要过年了,谁不高兴呢?你听,“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音传过来,引得过路人也驻足观看。
走在大街上,我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抬头一看,突然发现马路上面挂满了彩色的霓虹灯和红色的小灯笼,笔直的马上一眼望不到边都是一片红。从远处看,在那蓝色的天空中,这些彩色的霓虹灯就如同繁星点点,闪闪烁烁的镶嵌在空中,而那大红灯笼,挂在那里,别提有多么引人注目了。瞧,一排又一排,排列的整齐美观,使我目不暇接,新年,已经向我们走来。
走在马路上,也不像以往那样冷清了,现在真是人来人往,一个接一个的临时商铺开业了,卖的都是春联、鞭炮,糖果,一家挨着一家,看了这家,忍不住又跑到那家。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我便兴高采烈的的挑选了一副。而人群聚集地的十字路口,则有勤劳的商贩摆上包装精美的水果、饮料等礼品,更方便了大家的购买。
走在超市里,大家的叫喊声,谈话声震耳欲聋,看什么瓜子、花生、礼品盒,红彤彤的一大片,大多数都围绕着“红”这个字,真是红红火火迎新年。而大家购买食品礼品时,也不像平时货比三家,看好了东西直接就放入购物篮,看,每一个人的购物篮都堆得像一座小山。
在家中,我们也闲不了,全家齐动手,开始了一次迎新春大扫除。我负责把我的小屋收拾的干干净净——书整齐地放到书架上,废旧的东西放到垃圾桶里,书桌擦拭得干干净净,OK!望着那干净整洁的小屋,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高兴——开开心心迎新年了!
年味越来越浓了,新年正向我们走来!
关于年味的作文(20)
【第1篇】
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昆明过的春节。
除夕的晚上,桌上的菜非常香、非常多,虽然只有七个人,但我们还是很开心!桌上是最好吃的是八宝饭,八宝饭是我的姥爷做的,上面还用红豆摆着几个大大的字:羊年大吉!
很快,年 夜 饭就吃完了。我们马上打开电视,都在期待今年春晚有什么好看的节目呢!晚会开始啦,今年在现场看春节联欢晚的观众可真不少,不仅1号演播大厅人很多,而且2号演播厅也同样热闹。
也许是因为今年是羊年,所以春晚的吉祥物也取名叫“羊羊”。几个精彩的节目过后,主持人说:“打开手机微信,开始摇一摇,快来抢红包!”摇了一会儿,我就已经感到,今年春晚的微信摇红包太火爆了,大家一边看春晚,一边摇红包,最后,只有我非常幸运的摇到了全家唯一的一个春晚微信红包。
我最喜欢的节目是《喜乐街》,春晚主持人小尼扮演小品里的导演,节目也编排的特别搞笑!真是让我兴奋!华仔的《回家的路》、李谷一的`《难忘今霄》,还有《歌曲串烧》,都非常精彩!
我发现春晚的节目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寒假快结束了,祝大家新春快乐,羊年大吉!
【第2篇】
我的家乡,年味可浓了,要不我给你们讲讲吧!
莫说是除夕,二月多,大家就开始忙活了。远方的定好了火车票,便大包小包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生怕错过了什么。离得近点的,已经回老家开始准备了。先把房子打扫一遍,连一个蜘蛛网的不落下。接着准备年糕啊,鸡啊什么的,这样除夕就有更多的时间聊聊天了。
一到除夕,家人们一定都齐了。按照老规矩,到房顶看烟花。这个没了,那个又来了。就这样一直到晚上八点。开饭咯!大家把老早准备好的菜都拿出来,小孩比谁吃的最多,最多的那个,就会有一个额外的红包。
正月初一,热闹就来了。今天吃的鸡蛋,都涂成了红色。饺子满满一大锅,还有白糖年糕,红糖年糕等,吃得甜蜜蜜的。吃完了早饭,你就会发现,每户人家的窗户,都贴上了精致的窗花。你每经过了一户人家,就会收到一份红包,村子一圈走下来,红包便装满了口袋,还有小孩来比谁的红包多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我家乡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