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初三作文
跟着风走把孤独当自由
2022-11-01 01:12:32
初三
读书笔记

人生的风筝线握在自己手里,一旦它被割断,那个漂亮的风筝就再也无法追回。——题记

“为你,千千万万遍。”想来这句真挚的诺言,现今也已经被引用了千千万万遍,然我再一次细细咀嚼时,却总能品味出不一样的感情色彩。小巷里那一个阿富汗男孩儿灿烂臻纯的笑颜,在斜阳下多了几分朦胧与不真实,虚无缥缈又触手可及:鼻子大而扁平,双眼眯斜如竹叶,眼珠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显现出金色,绿色,甚至是宝石蓝。长得较低的小耳朵,突出,肉乎乎的下巴,嘴唇从中间裂开——像一个中国娃娃。

我在心里呼唤着那个名字:哈桑,哈桑。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阿里之子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哈桑面临危险,而阿米尔却只能躲在黑暗的阴影里懦弱的瑟瑟发抖,无法营救哈桑。这件事令阿米尔十分痛苦与自责。只能栽赃哈桑偷盗逼走了阿里父子,不久后也随父亲前往美国。阿米尔成年后无法原谅自己儿时的罪孽,回到故乡想要为不幸的好友赎罪,却揭开了孩提时代的一个弥天大谎——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阿米尔收养了哈桑的儿子,待其视如己出,为哈桑尽了最后一份心力。

故事十分残忍,却又是如此的美丽,作者以细腻浅白,温暖清新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阿米尔,哈桑,阿里……仿佛就站立在我面前。文风通俗易懂,素净简朴,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没有做大段的渲染描写,却能扣人心弦,情节跌宕起伏,并不完美的结局反而成为了全文的“催泪瓦斯”,令人发自内心的眼眶一热,鼻头一酸,清晰地勾勒出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每一次读完这本《追风筝的人》,我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复,自私,恐惧与懦弱,成为了阿米尔最大的一块心病,也是我们心中一个难解的结。其实生活,也是一场风筝比赛,每个人都有一个美丽而精致的风筝,它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叫做人生,那根风筝线,叫做人性。

一旦人性泯灭沦丧,那么锦绣人生又何尝不会失去飞翔的能力?与风筝比赛不同的是,失去了人性,人生就无法追回,风筝只有一个,人生只有一次。

人性是最宝贵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比风筝更加重要。

阿米尔挽回了人性,我希望我们亦是如此,最好,在比赛开始之前,就别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