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回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考话题作文
我的世界独自享受。
2022-11-02 01:32:23
中考
话题

由于学校的安排,黄玉兰老师不在担任我们班的语文老师职位了。与她在一起时的点滴汇聚起来足以水滴石穿。她中等身高,时常戴白渔夫帽围橙围巾,她还是一个博学,喜欢读书,热爱一切的人。吾爱吾师。

第一次见黄老师,是在我小学毕业时的山东研学中。那时候我和她一起爬泰山,一路上,她一直都在讲述着泰山中的每一个文化历史,唐诗宋词还有这一首首诗背后迁客骚人的故事。从山顶到山脚,我们走了多久她就讲了多久,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我的视线一直聚焦在黄老师身上,汗珠打湿了她的头发还有她脖子上的围巾,而她的眼睛一直注视着每一个刻出诗词的石壁上,慢慢地展开她的讲述。

时间往后推移到八月底,我成为了一名初中生。万万没想到,黄老师成为了我的语文老师。当我看到她来看我们军训的时候,她穿着一身粉色长裙,手上拿着几本书。过了一会,黄老师开始低头翻阅着手上的书。没错,黄老师喜欢读书。

因为黄老师喜欢阅读,所以课上她经常分享许多事例,大量的诗词给我们。所以每次上课,她的手上总是捧着许多资料还有一些书,她总是推荐她读过的好书给我:“爱琦,那本《数理化,通俗演义》超好看,你可以让你妈妈给你买啊”、“爱琦,《狼图腾》……”黄老师的阅读爱好带动了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渐渐阅读了《狼图腾》,《重返狼群》,《千年一叹》……在阅读过程中,我慢慢在写作上体现出自己的思想,慢慢理解许多在小学理解不了的事情……

一直到上初中语文课前,我一直都以为初中时期的语文课是课堂上只有老师和电风扇的声音,是空气中都弥漫着枯燥的气息的课堂。但是,语文课却是那么的有趣。黄老师上课时,讲到关键之处,她就会激动地提高音量,挥动手臂,脖子上的围巾也随之翩翩起舞。这时候的她眼睛瞪大,从里面散发出来的光驱动着黄老师讲述。一讲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像一匹凶猛的脱缰野马,谁也拦不住,萦绕在我们耳边的是旋转的话语,掉落在讲台书桌上的是一个个欢快的字词。

“以前苏轼被贬时……”

“柳宗元的写景诗被称为‘一切景语皆情语’,还有《石涧记》和《石渠记》都是柳宗元游永州山水记下的,其中‘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也写出了石头的奇形怪状,符合当时……”

我们听得正入迷时,突然就停了——“小黑本,做笔记,又忘记了是吗?不要光听我讲啊,要边听边记啊!”

小黑本——玉兰语文课的特色。随便一翻小黑本,便是以黑色为主调,不同颜色为点缀的“艺术品”。我们的课堂笔记,知识归纳,总结方法,写作指导,审题训练可都在这上面!黄老师非常注重我们的积累,因此她发了很多关于古代诗人,当今运动员和名著等的素材讲义还有小黑本上我们摘抄的汪国真的现代诗,村上春树的名言,不同主题的句子……因此小黑本是我们战场取胜的法宝。

疫情网课期间,黄老师布置了别具一格的随笔作业,记录下我们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还有我们学习的动态,有记录有思考,这提高了我的思辨思维。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随笔作业是要求写:读《钟南山寄语大中小学生》有感,我的随笔通过读写背为线索阐述了我学习语文的历程还有观点,一向对写作有自己独到见解的黄老师肯定并鼓励了我。除此之外,黄老师还发了许多__所写的文章,关于国家时事热点的文章,关于古代诗人的一生经历。从曹操到贾岛,从宋代到当代。这都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也提高了我们的语文涵养。

黄老师还喜欢喝茶。每次上课,都能看到黄老师拿着一个棕色圆柱杯,时不时抿几口,还会和我们聊她的茶叶,“我的家里还有10年前买的茶叶啊!茶叶收得久了也好喝。”她立即指一下杯子,“你们知道吗,这里面的茶叶就是我几年前买的。”黄老师咂咂嘴,露出笑容:“改天我请你们来我办公室品品茶啊!我的这些可都是好茶!”

茶能扫掉人的疲劳,黄老师也能扫掉我的烦恼。

初一下学期时,有一段时间我的语文周测成绩不太理想。在一次统计周测语文成绩的时候,我因为考的不理想而烦恼,黄老师为我讲解试卷并告诉我一些解题方法。最后,她鼓励我:“爱琦,你要有信心啊,你的语文基础很好,注意方法还有持续积累就可以了啊,你可以做到的!”;还有初二的时候,因为段考的结果,我非常难过,黄老师鼓励我多阅读,多摘抄,多把自己常错的题记录下来总结方法……

黄老师教我的这两年间,她一直都在热爱——热爱语文,热爱喝茶,热爱摘抄,热爱读书……最重要的是,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热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她始终坚持告诉同学们:语文的美妙,语文的乐趣;她也始终在这条路上奔跑,不断地看书,研究文化,体会诗词……我曾经问过黄老师一个问题:“黄老师,你们每天都要讲曾经重复过上百次的知识和诗词还有课文,你不觉得很无聊很烦吗?”她回答:“不会啊,语文每一天带给人都是新的,比如上一个关于《静夜思》的课,今天上和明天上都是不一样的啊!每一次都能有新的思考,每一次的学生都不一样,产生的思维也就不一样啊!”因此在这两年里,我渐渐体会到语文的多样化和美妙,体会到为什么无数的人要从事教育事业。

吾爱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