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写高考作文:板桥体与为师之道
追忆似水年华
2022-11-03 00:14:35
高考
其它

如果根据美国一位社会心理学家的说法,这世界上任意两个人需要认识,只需六个人便可做到,那么,看到我这个题目,你也就不要惊诧了。回想自己近20 年的教书生涯,还真的跟“板桥体”有点联系。

刚毕业分配,没教两年,就赶上了学习魏书生的热潮。整天整夜的捧着魏书生的书如痴如醉的看啊看——民主式教学、常年学生自学、六步教学法??看到赞叹处,恨不得赶紧天亮好到课堂上去实践。在那段日子里,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带给我的是亢奋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崇拜。可一两年过去了,就觉得自己很难深入下去,很难把这位教育家的每一招都完全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好像总是在门外徘徊,更不用说登堂入室了。后来,又折服于同城的赵谦翔老师的风采,暗暗地追随模仿了很久。同样是获益良多,然而终又止步不前。直到今天,我曾学习P 老师的诚挚、J 老师的幽默、M 老师的犀利、Q 老师的优美、R 老师的谦慎等等,可谓师从多家。

平心而论,今天的我之所以大体上还算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肯定跟受到上述许多师长、同仁的辐射有关;不过,今天的我之所以还没有完全形成鲜明(更非著名)的“保军体”,固然有许多原因,但一定同我只知学习继承却不善从自身的个性特点出发勇于创新有关。所谓“学我者死”,真不可不慎啊!

懂书法的爱说,字里有人生。确实,板桥体的单个字不佳、整体却别有韵味这一点,好像也正同我所经历的为师之道吻合。回想18 年的教学历程,走过的弯路何其触目惊心啊!不过,如果不是因为曾经当众用卑俗的言语羞辱过一个后进的孩子,其他孩子震惊而又失望的唏嘘至今还在耳边回荡,或许就不会有今天谦和的杜老师;如果不是因为曾经用拳头“教训”过一个顽劣的少年,他恐惧的眼神至今还常常浮现在眼前,或许就没有今天友善的杜老师;如果没有曾经为了成绩和补课费补夜课,关闭了电灯让学生伏身噤声来瞒过教育局的检查的尴尬经历,或许就没有今天对教育领域种种弊端疾首、对教育的本质深思、对作业量减了又减的杜老师??

往事不堪回首,每一步都歪歪斜斜,每一年都有许多错误,但正如史铁生所说的,是“众生度化了佛祖”,今天相对从容的脚步又何尝不是从这坎坷的弯路上走出来的?只要总体方向是正确的,是趋近于善与美的自由王国的,又何必非要纠缠那局部的踉跄的缺憾呢?

年复一年的为师从教,不,准确地说,是年复一年的学习为师,学习做人,不断地调整、修正步伐,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养,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相信终究会有一天,蓦然再回首时,曲曲折折的来路两边,教鞭挥掷之处,早已有一片独属于我的桃李林,参差竞放,满目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