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心态调整的五大诀窍
天地人和
2022-10-21 07:59:01
其它
其它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张思维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所适,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前心态调整的五大诀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管你现在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千万别忘了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不论个人情况怎样,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心理素质好,抗挫能力强,善于超水平发挥。不管怎样,在中考前夕,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

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生活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象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在迎考复习和中考中,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状态。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或伸伸手,弯弯腰,摇摇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户外,看看云霞,听听蛙声;或与同学聊聊天,讲讲趣事,幽默幽默。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这些,调节了心理,优化了情绪。

临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老想着一定要考上重点初中。要知道中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复习与考试,对进入状态关系很大。若把复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

积极暗示能强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烦恼。消极暗示会降低人的信心,徒增忧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打气。“我行,我一定行”。“我潜力大”。“我进步大”。“我喜欢挑战”。如遇到自己实在解不出的题难题也不要忧心忡忡。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去迎接中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时。殊不知题目浩如烟海,你再做一年、两年也做不完。头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就处于抑制状态,结果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但也不能走另一极端,认为考前要松手大休一周,停止复习,专调心态,这也会适得其反。

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作息。若是早晨睡不着,可以早点起床,运动、吃早点。心理学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人一天的最佳记忆时间,为早上5点—7点,晚上7点—9点,充分利用好这两个时段,解决需要记忆的东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午一定要午睡,午睡以30分钟为宜,这样既能使大脑休息,又能很快清醒。

1、有氧运动。

早晨可以起床适当地跳跳绳、散散步、踢踢毽、跑跑步、骑骑车等,无论做什么运动,都要挺胸抬头、精神抖擞,显得非常自信,以获得一天的好心情。有氧运动有一个规律,即运动后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在120个左右。

2、洗热水澡。

考生每晚睡前最好洗个热水澡,一则可以消除疲劳,二则人的身体泡在温热的水中,是最放松的状态,有一种安全和温暖的感觉,可以净化心灵,更有助于睡眠,有利于第二天的学习。

3、适当的听音乐。

如果学习感到累、什么也记不住时,不妨听听音乐。但注意不要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尤其是不能听摇滚和流行歌曲。

4、找人倾诉、聊天。

要找能理解你的,同时又能给予你指导的乐观之人(如:同伴、老师、父母等),说出你内心的焦虑与烦躁,合理的宣泄一下自己的不良情绪,给自己的心理来一个清扫。切忌不要压在心里得不到宣泄,会直接影响中考成绩的。

1、深呼吸。

此举有助于考生控制情绪节奏,缓解紧张,把注意力从怦怦的心跳声转移到缓慢的深深的呼吸上,大脑保持一片空白,若还不能心绪稳定,可以闭目默念“1、2、3、4、5……”,达到心无外物,别无所思。

2、放松。

放松自己感到紧张的部分,手、脚、脸等,使劲的攥紧拳头或者身体的其他部分,然后,突然放松,体会肌肉被使用过的松弛感、沉重感、温暖感,逐渐的放松心情。


相关: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