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以他人眼光完善自我
逝去的青春
2022-10-31 02:35:19
高三
其它

世间万物少有偏颇,只是人们的眼光往往带有目的,所以才会看出差别,看不真切,而我们有时也会在别人的眼光中迷失。

鼓励肯定的眼光传递给我们向前迈进的力量,质疑否定的眼光则提供给我们反思自我的机会。以他人的眼光促进自我个体的完善,才是真正掌控人生。

鼓励肯定的眼光为在黑暗与迷茫中挣扎的人点亮了心烛,照彻了前方的道路。若是凭心为引,以身作炬,便可使这光化身熊熊烈火,直照进他人的心里。

孔子厄于陈蔡之间,也曾有“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非道焉”的迷茫困惑。陷于“在陈绝粮”,满面风尘,“从者病,莫能兴”的境地,夫子依然正视子路的愠色。有人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可是有什么关系?所谓“不容,然后见君子。”正是仍有弟子还对夫子抱有鼓励肯定的眼光,他依旧坚持君子本色,弦歌不绝。

当然,肯定鼓励的眼光带来的通常是赞许与支持,但也可能是膨胀与盲目。因此,善于感知质疑与否定的眼光也显得不可或缺。或许这些眼光来自别人的不怀好意,却确实能暴露我们的缺点与不足,给我们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倦怠心理以当头棒喝。

莫奈晚年在别人否定眼光的阴霾下生活。毕竟白内障对寻常画家来说,已是最深的黑暗。可当莫奈站在后花园,记忆中的色彩与眼前的朦胧重合时,他的手并不去取拭泪的纸巾,而是用画笔将夏梦中的睡莲重现。他又在质疑的眼光中,不断改进朦胧画法,在笔端凝成风神的曲谱,使人们在他的画前停留驻足惊叹。

即使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别人的眼光关注中,我们也要从容处之。在从鼓励肯定的眼光中获得力量的同时,也要给质疑否定的眼光留下一隅之地,对自身进行反思。追求君子之道,贵在博学,更贵在日参省乎己。

然而,有时我们也不应太过关注别人的眼光。别人有别人的.眼光关注,可掌握人生的往往是我们自己。我们又该将眼光投向何处呢?

康德一生都困在柯尼斯堡,连接受别人眼光关注的机会都甚少,他却提出立志为自己立法,万物向认知看齐的雄论。在床榻上孱弱的躯体,因为不断的“参省乎己”而成就思想的巨人。

我们应将自己的眼光投射到当下所做的事上,投射到伟人身上。吾非贤,则见贤思齐。这样的个体完善,比从别人的眼光关注中得到自我提升更有价值。试想,又有什么贵得过我们的人生呢?富贵了,就同乐;贫贱了,就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