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师表有感(推荐4篇)
逍遥浪人
2022-12-10 02:08:57
初中
读后感

读出师表有感(1)

读罢《出师表》,细细品味,我不由感到心潮涌动。诸葛亮那一腔爱国热血和一颗爱国之心把我深深感动。
蜀汉国力贫弱,后主昏庸,北方未定,汉室未兴,可谓内外交困,忧患深重。此种情势,要想实现先帝之遗愿,匡复汉室,何其困难,这位两朝老臣心里不可能不清楚。那么,是什么支撑着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
——是忠诚,是他对蜀汉政权的赤胆忠诚。
《说文》有云:“忠,敬也。尽心曰忠”。诸葛亮肩负丞相之任,深怀托孤之情,忧国忧民,日理万机。他对蜀汉政权无比忠诚,并以此来感动群臣,激发后主,报答先帝之殊遇,完成先帝之遗愿。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他还要“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心怀崇高的使命感, 把使命看得比生命还重,尽心竭力,勇于承担。这不正是中国古代文人固有的崇高气节吗?
回顾中国历史,忠诚美德久远传唱。屈原悲愤交加,自投汨罗江,是忠诚;“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是忠诚;苏武杖节牧羊,是忠诚;赵子龙乱军救孤,是忠诚;魏征直言进谏,是忠诚;杨家将血染疆场,是忠诚;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是忠诚;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诚。尽管历史上的忠诚可能会带有某种局限,但忠诚的精神却一直为人们所传扬。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倒下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忠诚的篇章。和平建设时期,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他们用共产党人的坚毅和刚强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们的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的忠诚没有惊天动地的炮火,没有铁骨铮铮的誓言,只有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平凡工作。试问,天地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忠诚更伟大更崇高呢?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腾飞的重任。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享受多了,精神追求却少了,有些人为了一己之利,丧失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只要有利可图,还讲什么忠诚。这些人看重的是物质,是金钱。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忠诚,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流逝的岁月、历史的车轮不但没有销蚀它的光芒,相反已经将它打磨的更加光焰夺目。诸葛亮也不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象征,是“鞠躬尽瘁”的象征,是忠诚的象征,是华夏民族传统美德的象征。《出师表》是他对蜀汉政权竭尽忠诚的表白,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用肝胆热血在“报先帝”、“忠陛下”的道路上走完了自己悲壮的一生,“五丈原”令多少英雄落泪伤悲。
忠诚是用青春兑现的诺言,忠诚是用生命履行的责任。让我们做一个忠诚的人,一个忠于感情和事业的人,一个忠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读出师表有感(2)

也许你听到出师表这个名字还有些陌生,那我要是说出它的作者你就绝不会不知道了。它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今天我之所以要给大家分享这篇文章不仅是因为它文字优美,满篇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之情,而且这篇文章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诸葛亮,以及他对刘备能够像伯乐一样发现他身上才华的感激之情。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开头便分析了天下形势,陈述了先帝的遗愿。希望以形势之危急,激励后主刘禅奋发图强。就从这里我们便能看出,诸葛亮与刘禅之间不止是威严的君臣关系,而是在君臣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丝期望,诸葛亮希望刘禅从那个愚笨的少年中走出,成为可以公正严明的君王。

而后诸葛亮的笔锋一转将我们带入到当年的回忆中去。以看似平静的语调讲述,当年伯乐刘备发现他这匹千里马,并给了他充分的发展平台。让他能一展才华。如果认真读的话不难从中找出“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之类的话,充分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感谢与感恩。同事又表达了自己北定中原,以报先帝之恩的决心。最后以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结尾再次表达对先帝的感恩。

有些同学可能很疑惑,这刘备究竟何德何能,能让这么聪明的诸葛亮对其死心塌地。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刘备发现了自己在行军作战方面的不足,而且还发现了诸葛亮在行军方面的天赋。所以不惜放下身份,三顾茅庐来请他辅佐自己。在生活中,有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朋友,大家都排斥他。其实并不是大家排斥他,而是他总是用挑刺的目光看别人,用表演的目光看自己。这样相较之下别人就自然而然的显得配不上他了。其实我们只要像刘备一样有挑刺的目光检视自己,用发现的目光去赞美别人。那么,你将会拥有很多朋友。

六年级:吴昊翔


读出师表有感(3)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驻汉中,临行伐魏之际,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句句肺腑,字字深情,而且言辞巧妙,令人叫绝。

文章开笔即从“先帝创业未半”说起。刘备死了,光复汉室的重任落在了刘禅身上,可刘禅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自然重任就压在了诸葛亮身上。诸葛亮则牢记先帝遗言,尽心尽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此句虽然用了“诚宜……不宜··,…”这种句式,似乎有教训的口吻: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但前有“光先帝遗德”,作为君主的刘禅也会觉得言之有理:要牢记先帝未尽之大业。这样的忠言,当然顺耳。

诸葛亮又从自身的经历来规劝后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南阳出世,报的是先帝的知遇之恩,忠的是自己的职责。如此艰难环境下,仍辅佐左右,忠心为主,后主能不为之感动吗?

而且诸葛亮又处处为“陛下”着想。他多次使用“愿陛下” 一词,照顾了刘禅作为君主的权威,又体现了自己一心辅佐,没有半点功高压主的意思。他说“陛下亦宜自谋”,为的是先帝遗诏,为的是刘家江山,作为继承人的刘禅对此责无旁贷。臣子的如此至诚之言,后主能不为之感动吗?

总之,这篇《出师表》以其委婉、情真、意切的语言,成为谏表中的名篇,可谓忠言顺耳也利于行。


读出师表有感(4)

也许你听到出师表这个名字还有些陌生,那我要是说出它的作者你就绝不会不知道了。它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今天我之所以要给大家分享这篇文章不仅是因为它文字优美,满篇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之情,而且这篇文章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诸葛亮,以及他对刘备能够像伯乐一样发现他身上才华的感激之情。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开头便分析了天下形势,陈述了先帝的遗愿。希望以形势之危急,激励后主刘禅奋发图强。就从这里我们便能看出,诸葛亮与刘禅之间不止是威严的君臣关系,而是在君臣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丝期望,诸葛亮希望刘禅从那个愚笨的少年中走出,成为可以公正严明的君王。

而后诸葛亮的笔锋一转将我们带入到当年的回忆中去。以看似平静的语调讲述,当年伯乐刘备发现他这匹千里马,并给了他充分的发展平台。让他能一展才华。如果认真读的话不难从中找出“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之类的话,充分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感谢与感恩。同事又表达了自己北定中原,以报先帝之恩的决心。最后以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结尾再次表达对先帝的感恩。

有些同学可能很疑惑,这刘备究竟何德何能,能让这么聪明的诸葛亮对其死心塌地。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刘备发现了自己在行军作战方面的不足,而且还发现了诸葛亮在行军方面的天赋。所以不惜放下身份,三顾茅庐来请他辅佐自己。在生活中,有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朋友,大家都排斥他。其实并不是大家排斥他,而是他总是用挑刺的目光看别人,用表演的目光看自己。这样相较之下别人就自然而然的显得配不上他了。其实我们只要像刘备一样有挑刺的目光检视自己,用发现的目光去赞美别人。那么,你将会拥有很多朋友。

六年级:吴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