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高考作文:人生若只如初见
不老人生
2022-11-03 02:39:17
高考
其它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 以上。

有点儿伤感,有点儿迷离,这是一种有些迷惘的灼伤,里尔克和李白死去的世纪背后,还有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在世界的角落里呻吟。前者的死是一种烂漫,后者的命运衍化出的是和这个喧嚣世界的死磕。

陶渊明倒在南山下低吟“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那股傲气劲儿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人能够体会到,失去一个人可能会失去一段历史,失去一个时代可能会葬送一种精神,失去一种信仰则可能让所有的文明停滞。

恬淡是一种意境,属于一个人,属于一个时代,也属于一种信仰。

因为恬淡,陶渊明才会高唱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辞官而去,有那么一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气;以教古代的知识分子修身作人为出发点的《礼记》才会字正腔圆地说:“君子淡以成”;作为先贤的老子说的更绝:“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作为后来者当你听到“恬淡志安贫”的时候你还能想起那句“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与其说是一种衰败一种没落,文化的折射和思考的反省,不如说是当所有的口号扛不过现实膨胀的物欲以后,人们思考上的怯退和迷茫。

闲适的时间少了,忙碌的时间多了;看的书少了,喝的咖啡多了。人开始学着工业化的机械那样把每一件事都界定为工作,甚至包括亲情、爱情、友情。职业素质代替了感情因素,每一件事情都必须要把特定的砝码加上去,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自己的天平。棋盘和泉水是一种苛求,就像过去的仕人想求一份山水之乐,于是范仲淹只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而不能做“唐宋八大家”可以状似悠哉地来那么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思想的包袱有的时候要远远甚于信仰的包袱,如果说信仰是一种力量,那么思想就是一道桎梏。现代人的思想,就是他的物欲,物质屏蔽掉了闲适,青春小说和偶像剧可以泛滥,诗歌则成为奢侈品。是啊,谁有那么奢侈的时间来聆听一首诗歌、来自省自己的灵魂、来沉浸入这醉人的风景呢?

诗人于坚有一句诗写道:“阳光只抵达河流的表面/只抵达上面的水/它无法再往下/它缺乏石头的重量。”这当然不是一种使命的重量,它不过就是一枚小石子敲打水面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