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作文题的辩论
早已不年少
2022-10-31 04:08:33
其它
其它

众大虾已经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发表了很多精彩的评论,夫子本不想多说;可是看到坛里的论辩愈来愈加精彩且很有方兴未艾之势,禁不住也说几句。

我认为,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一.细节失真,不合常情,缺乏起码的生活和医学常识,导致整个材料“失信”。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关涉莘莘学子前途命运,牵动无数老师家长的心,却出现如此明显幼稚的纰漏,实在说不过去。

二.限制过死,没有余地,导致考生无法真正进行选择——至少立意已经死死限定,只能选择“救人”,不能选择“自救”——事实上根本用不着心灵“翻江倒海”,只要不想拿自己的前途命运开玩笑,就不可能就其它N种可能进行探讨并作出选择。

三.用虚假的道德命题,故意让考生的心灵陷入看似两难的选择境地,并企图借此检验出考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的确有逼着考生说假话的嫌疑。事实上客观效果也的确如此。因为在这问题上,如果考生思维正常、懂得起码的趋利避害,是不可能暴露“小我”,展示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想法的。因趋利避害而回避真理,用虚假的情感来唱高昂的道德圣歌,本身是不是有点滑稽?恐怕这不会是命题人的初衷吧?

四.关于道德评价。科学而人道的道德评价,是不会随便让人陷入非此即彼的道德尴尬的。生活中一般人群的道德状况和道德水平的排列,好比枣核,两端小,中间大。对生活中人进行道德评价,一般也相应的分三个等级:应当、正当、失当。应当,属崇高层级,生活中人毕竟只有少数才能达到这个高尚境界;因而它更多是一种道德号召、目标和激励,让人们“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失当,属卑下层级,即俗称“缺德”者,生活中亦属少数。绝大多数人处于枣核的中部,即正当层级。

题目中的登山者,选择救人,绝对属于“应当”,即高尚义举;但根据所给情境,不救,也属“正当”,至少算不上“失当”。本是人之常情,原属无可厚非,但在出题人设定的隐性限制里,不救即缺德,不救即卑鄙,不救则当口诛笔伐——这就不适于作为高考试题了。因为好的高考作文题应当“限”而不死,弹性十足,有所限制而又余地广阔,真能激发考生的情感、想象、思维、智慧,令其有很多种选择的余地和可能,从而真正考查出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素养。

从今年判卷反馈看,满分好文明显少于去年前年,题目不好,难辞其咎。

五.关于生命及其拯救。在中国,对生命的漠视是极其惊人的。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而且现实生活中有种极荒唐、极可悲的错位现象,那就是有些伪君子、伪圣人利用话语霸权,慷慨激昂的作演说、发倡议,号召人们牺牲、奉献、救人、舍身,但面对危险它比谁跑得都快。想想克拉玛依那场大火,众多官员全部安全逃生,无毫发伤;死的竟全是老师和学生。看看媒体的报道,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常常是少年、是儿童,很少成人,独无官员。上半年吴忠市领导车队与骑自行车的小女生狭“桥”相逢,女孩惊慌之间,人与自行车同时落水,岸上那么多市级领导干部竟眼看着一个幼小的生命生生死亡,无一下水相救。

出题人想必是面对这种现实,欲借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高考命题,作一导向性暗示;殊不知,恰恰陷入某种伪圣和反讽,甚至等于教唆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不珍惜生命。

理论上讲,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活下去的权利。当救人会使另一条生命无辜付出,他有权拒绝。根据题目中的情景,救人者首先会献出他的双手,然后会献出他的生命。原本高尚的救人,变作无谓的牺牲,又一条生命的付出,岂不是双重的悲剧?因此,理性的选择很可以是不救。

美国人比谁都怕死,但也比谁都尊重每一个具体的人的生命权利。他们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是遇到危险首先自救,不要给别人(警察等)添救你的麻烦,已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这又是怎样一种教育?至少是诚实的,有效的,人道的。

让人违心的、言不由衷的说漂亮话、说道德话、讲大道理,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我们的虚伪、虚假几乎是无孔不入的。

我们的孩子天真美好的心灵就是这样一次次被现实与说教的`巨大反差教育得“聪明伶俐”但独独缺了诚实的。不迎合命题人行么?不见风使舵行么?不顺情说好话行么?还要努力说得美丽漂亮、有文采、有创新呢!

也许这不是命题人的本意。问题的根源也不在命题人本身的素质及水平。明眼人也不用我把话说得更明白。

但无论怎么说,这是我们共同的悲哀!而且我暂时还看不到这悲哀的尽头。

无奈之中,我们只能呼吁高考作文的返璞归真,呼吁作文作人的统一,呼吁人性的回归,呼吁亲情的回归,呼吁对生命的真诚尊重,呼吁真正的人文精神,呼吁心灵的真实与自由,呼吁表达的灵动与诗意。

六.以万勇老师为代表的几位大侠,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作了精彩的辩护。若是出于真诚的学术探讨,各抒己见,当然令人欣慰;若是囿于认识的局限,暂时不能“超脱”,也可以理解;如若只是为了面子而坚持自己的原初看法,以致离真理愈来愈远,则遗憾之至。万勇的帖子我读了很多,给我的感觉是个学术功底很扎实的人。我尊重他的说话的权利,但不同意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固执。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