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传承中国精神(1)
还记得历史中描述1919年爆发的五四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五四精神在八十五年后的今天依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凝聚着新一代的青年。五四文化树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然而更为弥足珍贵的是它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四文化是理想的高扬,是创造的喷薄,是情感的自然,是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感和率真,青春是继往开来的伟大力量。
当我踏入这所学校的第一步起,我就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确立了新的目标,加今的理想已不再是儿时的幻想,年轻的翅膀,渐渐学会在风中飞翔,没有蝶儿翅膀的美丽,也内有雄鹰翅膀的坚强,遨游辽阔苍穹,已不再是妄想穿越暴风骤雨,也许有一天,我会受伤,但对远方的向往,我永远不会彷徨。
在工作岗位上,等待我的将是各种挑战。我英勇攀事业高峰,亲身经历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伟大进程。这是我的光荣与责任,充分发挥敢闯,敢昌,敢于创新的优势,立足本职,开拓进取,使自己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
在校我更应遵纪守法,倡导文明新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站在风口浪头,使自己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加强学习,努力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好学,能思,敢为的特点,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同党的事业, 祖国的命运,人民的意愿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使自己成为"四有"新人,邱结尔用他一生的成功经年告诉我们,成功根本没有什么秘诀可言。 如果真是有的话,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作为现代青年,我们一定不辱使命的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把传承五四文化传播到所有的中国人心中。
作文传承中国精神(2)
今天是五月四日,是第_个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我们应对这些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而遭受搜捕甚至暗杀的先驱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四运动距今已有九十余年了,但五四青年节却使人们牢牢的记住了这一段历史,它提醒着我们五四精神的不灭,争取自由、与黑暗斗争的精神永存。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和平、稳定的不断发展的国家中,我们不需要中断学习去卫国斗争,不需要用血来证明自己对国的忠心,但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奋斗、自己的拼搏,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早晨漫步在校园之中,可以看到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宣传栏里对我们的微笑,使我们平添了几分斗志、想同他们一比高下。步入操场,同学们意气风发、热汗淋漓,使我们感到了如火般富有激情与活力的青春。到教室门口,同学朗朗的读书声、激烈的辩驳声、友善的劝诫声,声声入耳,句句入心,使我们感到了作为学生的幸福与责任。
无疑,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受到更进一步的教育。我们的努力,不仅为了自己、为了家人,更为了祖国。
国家统一,我们才能免除颠沛流离之苦。国家强盛,我们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尊的生活。我国的军事力量较之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着一定距离。我国的科技水平较之一衣带水国家日本也存在较大差距。GDP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_重要的一个指标,但我国的人均GDP却不到世界平均数的一半!
而导致这些状况的原因全部是因为我国的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稀缺。由此可知:我们只有成为国家需要的的人才,方能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此,我们只能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勇敢地同不文明行为作斗争。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校规校纪。做一个优秀的具有时代精神的文明中学生
让我们在五四精神的指引下,释放出体内的能量、尽自己_大的力量,发挥青年的智慧与风采,乘风破浪、与时俱进!为自己、为祖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文传承中国精神(3)
中国精神是历代国人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奋进的灵魂。其传承之久,五千载难尽;含义之丰,孔孟之言难蔽。所以我今天讲的只是我印象最深的两点,但也足以一窥其真谛。
谈起中国精神,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凛然正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即是如此。这股正气是春秋之儒的大义,伴随中华民族在悠悠千载间行歌万里。几千年前,屈原就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句子,后代有岳飞,有文天祥,他们身上都有这种凛然正气。他们_,都曾历经政治黑暗,但他们从未低下头,从未弯下腰,从未放弃对正义的忠贞,正如《楚辞》所讲,“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这些民族的英雄虽已退场,但那股正气却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中不断加深,于今就是中国精神。
除了个人的品质之外,中国人还强调个人与国家命运的联结,这在中国精神中就表现为为民情怀、为国情怀。一百多年前,谭嗣同在血溅菜市口之际和世人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既然尚有心杀贼,又为何慷慨赴死呢?李敖写过一本《北京法源寺》,里面就谈到了谭嗣同的死:谭嗣同不是一定要死,他是为革命而就义,为生民而死,是替万民而流血,这是何等的高义?仔细想来,林觉民和妻子说牺牲他们二人之福利,众多仁人志士“为四万万人谋永福”,不也是舍弃了小我,共赴国难吗?今天读这些句子仍然会让我们热泪盈眶。辛弃疾有词可表:孰谓公死,凛凛犹生。我们走在前辈用鲜血铺成的路上,真真是“位卑不敢忘忧国”。中国精神就在这其中闪耀,亦在此间传承。
我是一个中国人。这话说出来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紧随而来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我常问自己,中国精神既深植于血脉,浩然正气、心忧家国,你做到了几何呢?答案就是: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我们这一辈青年人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使者。我愿与在座各位共勉,一份情怀,一份担当,国家的未来必定是葳蕤蓬勃、繁荣昌盛。
作文传承中国精神(4)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代表中国人不屈的精神。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一点一滴都孕育着中国的子孙万代,传承下来的精神更影响甚大,展现于世界之林的中国精神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坚强
历史多少次战争的失败,社会的衰落,经济的下退,外国的强侵,中国人没有畏惧,没有向后退,以自身中国独有的坚强支撑着。八国联军几乎把中国侵蚀掉,烧、杀、抢、掠一样不缺,但坚强的中国人部首侮辱,发起战争,维护了国家、民族的尊严与安全。至近代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都确确实实地展现出中国人傲人不屈的精神——坚强。没错,中国人永远是坚强的!
勇敢
历年的奥运会,有输有赢,有欢笑也有泪水。中国的奥运奖牌也令人想到运动场上奥运健儿们那飒飒风姿,是他们用汗水和努力换回的,是他们以勇敢的精神夺得的。06年冬奥会上,张丹与吴昊在双人花式滑冰中不慎失误,张丹重重摔在冰上,但她并没有放弃,勇敢着装上场并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正因为中国选手的执着和勇敢,最后以分获得银牌。对啊,在每个地方、每个时刻、每个困难面前,中国人都是勇敢的,永远会在世界面前发光、发亮。
看着五星红旗在微风的吹拂下冉冉升起,被夕霞的光映得格外鲜红,脑中浮现出历代中国英雄的影子,耳边忽又响起那首有力的歌:“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作文传承中国精神(5)
中国,是个大国,被人瞧不起过。
但中国也就是在最危险的时候有了觉悟,有了精神。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这句话用在中国人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中国人就是多。人多力量不一定是很大,但是中国人有玩劲。在一年前的四川就可以看出来。
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的汶川县发生了级大地震。当时有许多人被埋在废墟里面,也有很多人在外面抢救。令我记忆最深的是那位小英雄林浩。
5月12日那天下午,林浩所在的班级正在上课。突然教室开始晃了起来,越晃越厉害。后来老师才知道是地震了。立马命令学生逃离,后来没来得及全班都埋在了废墟下面。但林浩并没慌,而是在鼓励受惊吓的同学,还组织同学一起唱《大中国》来鼓舞士气。接着他开始寻找出口,他把头顶上的石头一块一块的搬到一边,最后终于看到了阳光。因为洞口比较小,身材小巧的林浩直接钻了出去。他本来可以自己逃离现场的,但他又想到了还埋在废墟下的同学。他又跑了回去,从废墟里慢慢的拉出了一名同学,背在背上,跑到安全地点,又跑了回去,在还有余震的情况下,他又救出了一名同学。他自己却受了伤,晕过去了。
从这些可以看出林浩的团结和顽强。我想中国的大多数人也应该是这样的吧!
作文传承中国精神(6)
今年暑假,在万众的期待下,第三十二届奥运会终于来临了,今年的奥运会是在日本的东京举办的。那别具一格的开幕式令我记忆犹新。奥运会中中国健儿们所展现出来的“中国精神”更是让我难忘。
奋力拼搏是“中国精神”顽强不息屈,砥砺奋进的展现。在奥运会中的男子双人跳水10米跳台比赛中,中国跳水队员陈艾森与曹缘1。23分的微弱优势战败。纵观整个比赛,在第四轮中,中国组合在一组难度系数为3。7分的一组动作中出现了失误,但是在随后的两轮中,中国队稳扎稳打,虽败犹荣。这让世人看到了中国队的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敢打敢拼就能创造奇迹。我们中国人正是因为这样的“中国精神”才会从以前的落后到如今的这种境地。我们正是凭借这股拼颈,挑战不可能。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甩在我们身后。
挑战极限,是中国精神的自强不息。在7月24日,中国举重选手侯志慧夺得了女子举重49公级金牌;7月25日,李发彬夺得了举重男子61公斤级金牌;谌利军夺得了举重67kg级金牌;7月28日,石智勇夺得了男子举重73公斤级金牌。打破了奥运会记录。他们在比赛中不断超越自我,让世界看到了我们的“中国精神”正是这种用鲜血与汗水铸造的伟大精神,让我们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今年奥运会上的一些项目虽然没有夺金,但在比赛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奋力拼搏的声音。感受到了他们坚强的信念与毅力。他们在比赛中所展现出来的不服输、不放弃、力争上游的这种精神,正是“中国精神”的体现。只要有“中国精神”在,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
作文传承中国精神(7)
暑期,连日的强降雨给多地造成了灾害,尤其是河南郑州遭遇了千载难遇的特大暴雨,道路一片_,地铁被淹,商店浸泡,人们举步维艰。市区60%的地方断水、断电、断粮、断网,汽车漂泊于大街上,房屋倒塌,大树冲断,我的老家郑州真的成了“郑洲”。这几天一看到电视里实况转播,我们的心都悬着。全国人民都在心里祈祷:郑州,挺住!
不过,洪水无情人有情。_大水中,一位中年叔叔见到有人在水中遇险,奋不顾身地跳进水中,将三人抱住靠在一旁车的后备箱上,随后将三人拉上了岸。
在一街头,一辆车被困于水中央,车内是一家三口。眼看着水就要漫过车顶,紧急关头,救援队伍赶来。紧接着,一位大哥提着菜刀冲了上去,大家用菜刀、铁锤合力将车窗砸开,用安全绳和水桶将孩子、大人成功救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连日来,众多的志愿者、各地的消防官兵,都出现在抗洪第一线。肆虐的洪水冲走了物品,但冲不走人们内心的温情。
在黑暗的地铁里,八号车厢的乘客都泡在水里焦急地等待救援。当救援官兵赶来时,每一个人的眼里有了光,看到了生的希望。开始救援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先救老人和孩子”。大家不约而同靠边空出了一条道,没有一个人乱了阵脚。这就是人间大爱。
在激流中,一位大哥哥光着脚,独自撑着伞,拉着两辆单车,站在被冲走井盖的井口旁边充当路标,提醒过往的车辆和行人。
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一只手撑伞,另一只手拿树枝疏通下水道。
许多民众在道路旁拉着绳子搜救那些被水冲走的人们,工地的工人开着铲车,运送着伤员与被困人员……
终于,滔天的洪水被向善向美的河南人征服了!我想,这就是中国精神,它将继续在中华大地绽放光彩!
作文传承中国精神(8)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从未间断;翰翰历史,中华文化仍历久弥新。中国人在漫长的岁月中默默耕耘,缔造出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中国精神更是在它的熏陶下,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中国精神在几千年的文明中一点一点融入中国人的血脉、刻进中国人的骨髓,成为中国人举手投足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的一种魅力。
俗话说:多难兴邦。中国近代的峥嵘岁月自是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鸦片战争、甲午海战,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在对外抗击中团结一致、守望相助,将不畏艰险、犯我必诛的精神传承下去。他们的精神值得后世敬仰。
再看今朝,去年刚刚结束的疫情牵动着十四亿人民的心。短短的两个月,城市瞬间沉寂。在这样的危难关头,举国上下紧急动员,大批医护人员和物资支援湖北,迅速遏制了疫情蔓延,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反观世界其他国家,因为政府的不作为和推卸责任,直到现在疫情形式仍十分严峻。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凝聚力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而这样的精神令我们自己倍受感动。
前不久东京奥运会终于落下帷幕,中国健儿们在赛场上大放异彩,拼尽全力为中国队赢得荣誉。无论是苏炳添的奋力冲刺,还是国乒队员的沉稳专注,尽管他们年龄各异,但是他们顽强拼搏的身影却是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对于他们而言,训练场即是赛场,而赛场也是他们训练时的剪影。运动员们坚持不懈、为国争光的精神将会永远被人们传颂下去。
作为一名高中生,更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也应该继承并弘扬我们的中国精神。弘扬精神就先从自身做起,从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开始。我们应该时刻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祖国紧密相连,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_
作文传承中国精神(9)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呢。青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对国家和民族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近,我阅读了有近代中国文化怪杰之称的辜鸿铭先生所著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从真正的中国人,中国礼仪,中国语言 —— 以此来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即儒教传统下的中国文明。
《中国人的精神》原载 1914 年的《中国评论》, 1915 年更名《春秋大义》在京出版,并很快被译成德文,一时轰动西方。全书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明的价值,在当时中国文化面临歧视、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情况下,其影响尤为特殊。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博大、精深、淳朴在这部著作中辜鸿铭把中国人的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庸俗、愚昧、狡黠的,但却并不可怕没有侵略性,没有荒唐,没有邪恶。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中却又透露出几分可爱。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感情的受人类影响的生活,可能有时会被人说成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但是确是自由的过着一种真实的、感觉的生活。书中还谈到了中国的语言和无法绕开的中国的文明。
作者认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灵和成人的头脑的人”。 而书中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就必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不可否认,辜鸿铭所强调的那种 “ 中国人的精神 ” ,确实是令人向往和怀念的。 老先生对中国人和西方人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推崇中华文化、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人是深沉的、博大的、纯朴的和灵敏的。在文中,辜先生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助西方文明等论调里在当时的西方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在他看来,西方人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 “ 闲人阶层 ” ,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这也是对 20 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 如今的中国,尽管有一批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却在日益西化的大众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所以会有人总是 觉得“西方月亮比中国圆”,从而忘掉根本。 以我们当代人的眼光来看,我们对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须继承和发扬,也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科技,绝不能有那种民族自大的心态,从而能让我们民族的文化在与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中继续发扬光大,造福于我们的中华民族。
辜鸿铭是一个天才。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获得 13 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语翻译到西方。曾为六国使节当翻译。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 · 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 辜鸿铭,是应该被历史记下的。 探索中国人的精神,没有也永远不会结束。
作文传承中国精神(10)
暑期,连日的强降雨给多地造成了灾害,尤其是河南郑州遭遇了千载难遇的特大暴雨,道路一_铁被淹,商店浸泡,人们举步维艰。市区60%的地方断水、断电、断粮、断网,汽车漂泊于大街上,房屋倒塌,大树冲断,我的老家郑州真的成了“郑洲”。这几天一看到电视里实况转播,我们的心都悬着。全国人民都在心里祈祷:郑州,挺住!
不过,洪水无情人有情。_水中,一位中年叔叔见到有人在水中遇险,奋不顾身地跳进水中,将三人抱住靠在一旁车的后备箱上,随后将三人拉上了岸。
在一街头,一辆车被困于水中央,车内是一家三口。眼看着水就要漫过车顶,紧急关头,救援队伍赶来。紧接着,一位大哥提着菜刀冲了上去,大家用菜刀、铁锤合力将车窗砸开,用安全绳和水桶将孩子、大人成功救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连日来,众多的志愿者、各地的消防官兵,都出现在抗洪第一线。肆虐的洪水冲走了物品,但冲不走人们内心的温情。
在黑暗的地铁里,八号车厢的乘客都泡在水里焦急地等待救援。当救援官兵赶来时,每一个人的眼里有了光,看到了生的希望。开始救援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先救老人和孩子”。大家不约而同靠边空出了一条道,没有一个人乱了阵脚。这就是人间大爱。
在激流中,一位大哥哥光着脚,独自撑着伞,拉着两辆单车,站在被冲走井盖的井口旁边充当路标,提醒过往的车辆和行人。
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一只手撑伞,另一只手拿树枝疏通下水道。
许多民众在道路旁拉着绳子搜救那些被水冲走的人们,工地的工人开着铲车,运送着伤员与被困人员……
终于,滔天的洪水被向善向美的河南人征服了!我想,这就是中国精神,它将继续在中华大地绽放光彩!
作文传承中国精神(11)
70年来,许许多多的人们都在歌颂长征精神,但是有人却说:"长征已经成为一个老外婆的故事"。但是现实却表明,随着岁月流逝,它以自己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青年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永远离不开毛主席,永远离不开长征,永远离不开长征路上那千千万万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士。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里,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有一次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他的年龄和我们相差并不远,可他那视死如归,热爱祖国,宁愿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与我们今天有些人是完全格格不入的。有些人不爱自己的祖国,发出"月亮都是外国的圆"的怪论;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宁愿对外国人卑躬屈膝,毫不在乎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他们真不配做中国人,不配做长征精神的传人!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生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老人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
长征中,这样奇特感人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这样的奇迹几乎天天都在发生。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这是前所未有的神话。而远涉中国的西方记者斯诺则把这称之为"东方魔力"。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聚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从孟子"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当同学们你们美好绚烂的向往化为乌有时,当你们因一点小小的困难而准备放弃学业时,当你们嫌弃食堂饭菜的无味而将其倒掉时,当你们厌恶衣服的档次低而羞于穿它时,当你们因零花钱少而感到抬不起时……想一想长征吧,我们的红军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他们的骨头无疑是最硬的;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们的性格无疑是最宝贵在奔向21世纪的长征路上,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铮铮铁骨的精神,同样需要这种用黄河、用泰山塑造起来的民族精魂!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请相信我,也请相信你们自己,你们一定能够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