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新高考一卷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要重来多少次才会明白
2022-10-30 02:25:02
其它
其它

以己力求之,顺天意诱之

《道德经》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智慧箴言与毛泽东的“强弱之论”隔空对话,在新时代中留下永恒的回音:若想实现境遇的逆转,需要顺应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

“人虽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种诗意,正是发挥主动,求得转变所带来欣喜与安宁。它内生于神话图腾与先贤寓言中,是补天的女娲、填海的精卫,是“精于勤,荒于嬉”的自我训诫,亦是“积跬步,至千里”的不懈不舍。而文章之内,“天之诱我”四字又道出另一层关键,即要遵循客观规律。于树木年轮,冬去春来中,我们得见自然的渐进与演变,人事同样如此,《庄子》中“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庖丁,《归去来兮辞》中“聊乘化以归尽”的陶潜都为我们作证。如此看来,只有两者相依相扶,方可切中肯綮,事半功倍。

古有华佗创制五禽戏,体弱之人依身体性情择而习之,循序渐进,最终“怡而汗出”,得以延年益寿。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钟南山仍然依身体规律每周锻炼,不疾不徐,修得身心年轻,老当益壮。试想,若不是有循规律之心,劳筋骨之志,又何来这由弱而强、神采焕发的生气。反观后辈,不知从何时开始,“宅”、“瘫”、“躺”这类词在网上迅速蹿红,被许多青少年奉为圭臬,他们也由此开启了“佛系养老”模式:手机在握,就在沙发中造一个“温柔乡”,若再不满足,就一声吆喝,上演几番端茶送水的戏码。他们为肉体找到了一个乌托邦,也为精神找到了永久的拘留所。如此下去,如何“增益其所不能”?天又何以降大任?

身体的弱强转换,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奋进历程。翻开皇皇史书,我们可以看到《史记》中古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身影,看到《古文观止》中威王治下“门庭若市”的纳谏盛况,看到圣王贤相“君舟民水”的拳拳之心。回望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无数的革命先辈以鸿鹄之志平复内忧,以血肉之躯抗击外敌,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迎来了新世界的曙光。忆往昔峥嵘岁月,莫不是以规律性为经,以能动性为纬,重叠交织,铺展成席。而我们也必当警惕,正如老子的辩证法所揭示的,一旦怠惰之情盘桓而上,固执意气占据上风,钢铁之强也将颓弱如泥,化为孤岛与残垣。

海德格尔认为,万物正是因为在流变之中才充满了无限可能性,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握它。窃以为此言至真至善。穷困难转之际,需以己力求之,顺天意诱之,如此立命安身,大道方显。

【备注】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范文将于6月7日下午公布,以上内容为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后续我们将会持续更新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