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作文1000字
星月相随
2022-10-27 01:03:37
其它
其它

如今的公众传媒对社会活动的“反应”速度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例如6月8日结束的全国高考,6月10日的《赣州晚报》就将此次考试的试题及答案全部登载出来了!喜欢读报的我将这些试题过了下目,便感到非常吃惊:除语文试卷或许能得些分之外,其余的数学、综合、英语等试卷全部都只能考鹅蛋得0分啊!我是1974年的高中毕业生,在校时的成绩属中上水平,每个学期都当学习委员呐,怎么同样是高中毕业应试的题目就会那样的陌生、那样的一无所知呢?我以为,除却时光流失学识“返还”给老师了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时代在发展,技术在更新,科学在进步,知识在超越啊!

感叹之余,我联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个通过自学拿到了函授党校“毕业证”的同志,竟把原先所学过的书籍和有关教材束之高阁了,此君还“解脱”地说:“终于毕业了!”。这使我大为不解。诚然,一个人,在某个专业的选修,或某个学府的深造,以及自己坚持自学,都会有“毕业”的时候。但是,在治学的道路上,在追求知识的征途中,却永远也没有“毕业”的时候。学无止境,“学到老,做到老,还有三门没学好”。这是农村流传的一句俗话,也是求学长识的箴言。通过自学达到了某种程度,是件好事,但并不等于一生中为社会、为人生奋斗的一切知识都具备了啊。当今学问,分门别类,广阔无垠,况且科学技术在日益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如激光、集成电路、微积分等等,上世纪五十年代尚未普及推广呢,现在已不仅是“家常便饭”而且更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间。倘若我们刻苦一时,学的了一点知识,领取了一张“毕业文凭”,便沾沾自喜,自以为智囊充贯,自命不凡,不求长进,到头来,肯定是要“落伍”的。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1905年生于福建德化一个塾师家庭。他爱好文史,20岁那年,看到上海报章载有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招生的消息,不为父强迫成婚所阻止,也不顾乡人的劝告,独自北上求学。他以同等学历在北京大学自由听课,并进入孔教大学国学研究科、北京大学研究所,师从王国维先生。后又拜梁启超为师,开始专治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一次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有人常问我是什么文化程度,我也填过不少如此之类的表格,其实我只是一个永不毕业的研究生而已,学海无涯,哪里会有‘毕业’的一天啊!”无独有偶,1985年5月6日,68岁的顾衍堃从工程师岗位退休,来到只开办书法和绘画两门课的武汉市老年大学报名学习;21年后,老年大学已有了90多门课程,顾老仍留在这里学习着。他说:“再给我一个21年也学不完呀,我的目标是‘永不毕业’。”

呵呵,“永不毕业”。让我们以此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