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关于理解的作文(必备7篇)
有缘相会
2022-11-28 05:43:43
初三
话题

初三关于理解的作文(1)

他总是这样,虽说是朋友,但我却认为他可能不理解友情这个词。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的理解中,友情的意义就是两个十分要好的人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决不出卖对方,可他偏偏出卖了我几次。

第一次,那是个星期六的下午,我约了他和另几个同学一起打球。玩着玩着,不知不觉便下午五点多了,他和其他人都觉得很晚了,便打算回家,可我还想再练一会。于是,我嘱托他,如果我大人来找他,别告诉他们我在这儿练球。可结果我打了十五分钟上不到,便被我大人找到了,劈头盖脸地把我骂了一顿。我心里纽结极了,他们怎么这么快找到我了呢?那些同学家的位置我父母都不知道,除了他,别无他人。星期一,我找他一问,果真是他,于是我生气质问他。没想到他一句话就把我说得无言以对,他说:“身为子女,你怎么能让大人操心呢?”没办法,我说不过他,只好放他一马。

第二次,也是星期天下午,我和他在一栋民楼楼下玩牌。我们正在一起休息谈笑时,楼上突然落下一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差点砸中了我。我一火,抓起矿泉水瓶便往楼上扔。“别……”他还没说完,瓶子已经飞出去了,好像飞进了一户三楼人家的阳台,紧接着传来了玻璃碎掉的声音。我见大势不妙,便抓着他一路狂奔回家。分手前,我还特意提醒他别告发我。但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就被母亲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原因就是昨天“畏罪潜逃”的事,还要我去给那户人家道歉。

当天下午上课前我就狠狠地质问了他,可上第二节政治课时,政治老师讲的内容羞得没把我气得吐血。政治老师讲的是有关“哥们儿义气”的内容,而且还特意以打碎玻璃为例来教育班上的同学。

有这样的朋友我真的纳闷了,倒底是我不理解友情,还是他不理解友情呢?我想,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初三关于理解的作文(2)

理解母爱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去体会,才能感悟到其中真谛。

——题记

随着“砰”的一声,我把房门紧紧地关上,不愿再听门外妈妈唠叨的话语,要不然我就要和妈妈大吵一架。这在以前似乎每天都要在我家上演,那时的我很不理解妈妈所做的一切,认为妈妈老是不同意我的观点。虽然我知道妈妈做的这些都是为我好,可我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行为,认为妈妈根本不考虑我的感受,现在想想,我又何尝考虑过妈妈的感受呢?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与妈妈的争吵越来越多,所谓“代沟”也越来越深了。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要争吵,以致于我与妈妈的关系逐渐恶化。

直到有一天,母爱的光辉融化了这一切。

有一天下午我正要去学校时,妈妈叫我带上雨衣,以防放学时会下大雨,我却嫌带雨衣太麻烦,坚持不带。妈妈说了一句:“你不带雨衣的话,待会下大雨,没人给你送来,看你怎么回来。”我当时一气之下说:“不送就不送,大不了我冒雨冲回来!”说着我就骑自行车走了。

没想到“天公不做美”,待到下午放学时,果真下起了倾盆大雨。此时我才后悔不已,看着被家长接回去的同学,我知道妈妈不会给我送伞了。正当我失望地准备冒雨冲回去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是妈妈!”我不禁脱口而出。妈妈默默地把雨衣给我,只说了句:“你这孩子。”我鼻子一酸,眼泪不由自主流了下来。

此时我终于懂得了母爱,我知道为什么孟效的《游子吟》能流传千古,那是因为它温暖了多少游子的心,让游子明白理解了母爱呀!

就这样,我理解了母亲,母亲也更爱我了。我和妈妈和关系又和好如初,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暖。


初三关于理解的作文(3)

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争第一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想功成名就的人不是有志向的人。而我却想说:一个人,要尽力了就好,只要尽力了,你都是成功之人。可又有谁能理解我这份甘于平谈的心呢?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父母也没有什么大作为,所以,他们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从小,他们就费尽心机地送我上各种辅导班,恨不得我能集全世界才华于一身。然而,我并不是一个神童天才,我既没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没解起奥数速度如有神,更没像他们想象中的活在天天第一,事事第一之中。我的一切,令他们失望。

然而,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一切并没令他们“半途而废”,折回初衷。“我们对你有信心,你一定能行。”这句话听得我已倒背如流。我无奈地笑了笑,是苦笑,是心领神会的笑,还是被父母之恩阔长高深感动得笑从双颊生?我不知道。

捧着拥有星罗密布的红叉的试卷回家,我矛盾极了,因为我不知如何交待。我不愿再看见那失望的眼神,低落的情绪。突然觉得,手中拿着的不再是试卷,而是父母两颗满怀期待的心。我把试卷放在桌上,母亲走过来了,带着无限希望走过来了,然后和往常一样,再好的心情都跌落在那份试卷上,似乎今天考差的不是她女儿,而是她自己。我咬着嘴唇,手心开始出汗。“做作业去吧,下次再努力。”终于,一句带着哀伤的嘱咐打破这寂静。我走向书房,隐约感觉到一股热泉涌出眼眶。我是多么希望母亲说一句“只要你尽力了就好,成绩好坏无所谓”啊,但我知道,我听见这句话的希望是多么渺小,我所能做,所能弥补的,就是努力,再努力。我什么时候取得第一,什么时候就是报答父母的最好时机。

我不愿父母失望,但是我却做不到。我真的好想说一句:“我已经尽力了,爸爸妈妈。”

白云需要天空的理解才会拥有飘逸,鱼儿需要大海的理解才会拥有快乐,爸爸妈妈,我需要你们的理解!


初三关于理解的作文(4)

我,一个初一学生,已不再是父母心中的小孩子,独自一人在外地求学一年多。在这一年的初中生活中,我失去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

虽然已经时隔一年,但是我仍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夜,就是那天晚上,父母决定了我现在的命运。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时,总能体会到那个闷热的晚上的不安心情。那天,爸爸妈妈把我叫来坐下,说要和我聊一聊,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又猜不出来是什么,只得洗耳恭听。爸爸说:"宁宁,你也不小了,应该好好的锻炼锻炼自己了,所以我和妈妈决定让你到寄宿学校,……"我听到这儿,高兴极了,因为我听说到寄宿学校去可以好几个同学一起住,那多有意思呀!我迫不及待地问到:"你们要让我到那所学校去呢?"

爸爸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和你妈妈决定让你到山东老家念初中,因为……""不要再说了!"我又一次地打断了爸爸的话,因为我知道这意味着我将要离开父母,离开他们的关爱。我气愤地对爸爸说:"要去你去好了!"爸爸见我一点也不听话,也生硬地说:"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赶紧收拾东西,明天就走!"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话是出自平日里那个对我千般呵护,万般关爱的爸爸之口吗?最终,我拧不过爸爸,只好含着眼泪,带着一肚子对爸爸的怨恨,像一个犯人一样被押回了山东老家,并住进了寄宿学校。

渐渐地,我熟悉了这里的生活,熟悉老师和同学,在学校过得很快乐。但是每当到了周五放学时,看到校园外面人山人海的,满是来接孩子的家长,我的眼睛就湿漉漉的。同学一个个像快乐的鸟儿扑向爸爸妈妈,而我却是孤独一人!爸爸妈妈,我是多么渴望奇迹的出现,渴望你们能从大连回来接我回家呀!可是,每次我都失望了。我的小小的愿望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有时我会想:爸爸,您变了,变得不再爱我了,我恨您!"

就这样,我带着对爸爸的怨气过了一年。有时爸爸要跟我通电话,我也赌气不接。直到有一天,妈妈打来电话说:你爸爸很想你,因为你不接他的电话,他流下了泪水。有什么好吃的,也说给你留着……我拿着电话筒,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爸爸,其实我也想您呀!真的,我早就不怨恨您了。就在那一刻,我不再恨爸爸,我终于明白爸爸是爱我的,他的确是为了我好,为了让我受到更好的教育,有一个好的前途,才把我送到这里来的。爸爸,请原谅我的不懂事,女儿知道错了。

父爱如山。这就是父爱,一种源自陌生却点燃了寒冷的真诚,一种无法言表却刻在心中的永恒。现在我真正理解了爸爸,正是因为爸爸的爱,才让我得到磨炼,使我学会自强自立。

爸爸,我爱您!


初三关于理解的作文(5)

理解母爱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去体会,才能感悟到其中真谛。

随着“砰”的一声,我把房门紧紧地关上,不愿再听门外妈妈唠叨的话语,要不然我就要和妈妈大吵一架。这在以前似乎每天都要在我家上演,那时的我很不理解妈妈所做的一切,认为妈妈老是不同意我的观点。虽然我知道妈妈做的这些都是为我好,可我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行为,认为妈妈根本不考虑我的感受,现在想想,我又何尝考虑过妈妈的感受呢?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与妈妈的争吵越来越多,所谓“代沟”也越来越深了。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要争吵,以致于我与妈妈的关系逐渐恶化。

直到有一天,母爱的光辉融化了这一切。

有一天下午我正要去学校时,妈妈叫我带上雨衣,以防放学时会下大雨,我却嫌带雨衣太麻烦,坚持不带。妈妈说了一句:“你不带雨衣的话,待会下大雨,没人给你送来,看你怎么回来。”我当时一气之下说:“不送就不送,大不了我冒雨冲回来!”说着我就骑自行车走了。

没想到“天公不做美”,待到下午放学时,果真下起了倾盆大雨。此时我才后悔不已,看着被家长接回去的同学,我知道妈妈不会给我送伞了。正当我失望地准备冒雨冲回去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是妈妈!”我不禁脱口而出。妈妈默默地把雨衣给我,只说了句:“你这孩子。”我鼻子一酸,眼泪不由自主流了下来。

此时我终于懂得了母爱,我知道为什么孟效的《游子吟》能流传千古,那是因为它温暖了多少游子的心,让游子明白理解了母爱呀!

就这样,我理解了母亲,母亲也更爱我了。我和妈妈和关系又和好如初,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暖。


初三关于理解的作文(6)

天空宽容了云朵,才会有绚丽的云霞。大海宽容了河流,才会有洋涌动。草地宽容了花朵,才会有美丽的花园。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宽容,少一分计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

理解宽容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许你会因为宽容一个人,而得到一个朋友。我曾经见过这么一件事,一位同学急匆匆从食堂打饭回来,不小心撞上了一个人,饭食全撒到那个人的裙子上。一条鲜艳的裙子满是菜水。我本以为那个人会大发雷霆,没想到那个人却微笑地说:‘“没关系,回家洗洗就好了。”那个人的宽容让那颗紧张的心放下来。好像因为这件事,她们俩成了朋友。

生活中有很多纠纷。我们常常在电视报纸上看到,谁和谁因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最后双方都进了医院,因为一句话、一块地方、一个动作……而闹得不可开交。如果我们不去计较,不去理会,多宽容一下,那就避免了这么一场纠纷,减少了一次悲剧的发生。有这么一个故事,邻里因几尺地而不和,最后一个邻居主动让出了三尺地,另一个邻居也让出了三尺地,形成一个六尺宽的巷子。“让他三尺又何妨?”宽容能够避免争吵。世上争吵少了,人与人之间能够够相互包含,那社会不久和谐了吗?

宽容也有利于一个民族的繁荣。唐朝是最繁荣的一个朝代。各国纷纷派出遣唐使前往学习。各族人民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朝以他博带的胸襟包容那么多民族,国家。才会形成鼎盛的唐朝。可见,宽容、包涵也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而我们今天,统一的56个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和平往来,繁荣发展。

宽容是好的,但也要看事。如果是违反道德、法律的事,宽容就成了包庇、纵容了。你的宽容会助长坏人的嚣张气焰。

宽容是那四月的风,是那和煦的阳光,温暖人的心。如果世上人人都能宽容,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和谐的世界!


初三关于理解的作文(7)

父亲的两鬓已是黑白相间了。

许多年前,我总以为父亲是一个脾气粗暴,视烟酒如命的人,而从不会在“父亲”两个字前冠以任何形容词。

记得有一天,父亲边准备浴具边对我说:“走,咱爷俩洗澡去。”我很不情愿,但又不想拒绝,于是便答应了。父亲便走到院子里推车,我喊着:“天这么冷,干嘛不开车去?”父亲先是笑了笑,道:“路又不远,也不让你载我。”说完便示意让我过去。我锁好门,便坐了上去,刚一抬头,便瞥见父亲的两鬓。

“呀,爸,你有白头发了,还不少哩!”我惊讶地叫了一声,父亲好像也吃了一惊,说道:“不会吧,我咋没注意到啊。”他竟然突然有些沉默,良久才用低沉的声音叹了一句:“年纪大了……”

我没再说什么,只是感到车子的速度快了些。我终于明白,父亲的确年纪大了。

大姐二姐的工作虽然不错,但都是靠父亲的人际关系。父亲为此也有几天未曾睡好,还拉着我一同去别人家送礼。两个姐姐的工作稳定后,父亲在全家聚餐上说:“俩闺女是安排好了,剩下老三就容易了!”父亲说得很轻松,但我很明白,我没少让父亲担心,谈何容易啊。

晚饭后,父亲坐在院子里抽烟,我便前去劝戒,可迎来的却是父亲的一声长叹。他看了看我,便把烟掐了。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工作上有点不顺。那一刻,我终于明白,父亲是愁的呀。他不是脾气粗暴,只是为我的不长进感到焦虑。父亲也不是嗜烟如命,而是在愁闷的时候想找片刻的安闲。

直到现在我才理解读懂得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