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利弊分析作文素材
天黑了
2022-10-25 16:25:06
其它
其它

当2009年高考刚结束不久,新闻媒体就爆出重庆市文科状元何川洋同学(或其家长,下同)违规更改民族成份,骗取高考加分的丑闻。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发生了类似事件,有不少高考学生,利用国家高考加分的一些优惠政策,弄虚作假骗取高考加分。

此事一处,全国一片哗然。社会上出现了“高考加分制度”是否妨碍考试公平的质疑声。在“腾讯·大渝网”所作的一项网络调查中显示:

当被问及“你觉得加分制度利弊如何?”时。

82.20%的人选择“加分制度不好,高考就是考生定输赢,所以就该看裸分”。

10.17%的人选择“加分制度本身无所谓利弊”。

07.63%的人选择“加分制度好,有些特长生、民族学生本来就该加分”。

当被问及“你觉得加分制度该取消吗?”时。

88.07%的人选择“该,它的取消会让高考更加公平”。

11.93%的人选择“不该,有些人就该受保护”。

高考加分制度是什么时候制定的?这个我确实不太了解。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不是今天才制定出来的,事实上,它已经执行了很多年了。当初制定这个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考试公平。

是的,它的最初目的就是要保证考试公平。因为我国发展很不均衡,这不仅是在经济方面,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有的地区教育比较发达,而有的地区则相对落后,这就造成了学生起点的不同,有高有低。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我们为那些起点较低、占有教育资源较少的同学们适当的加上一些分数,缩小他们和别人的差距,保证高考这场比赛在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下进行。这样,我们便开始了给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同学们加分的制度。

当然,除此之外,高考加分制度还有别的用途,如作为一种福利,回馈给那些为国家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们。比如说:烈士子女、艰苦行业的从业人员、为国家争得荣誉的运动员们等等,他们都享有或多或少的加分照顾。

这样的加分制度,公平合理,公开透明,多年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一直就这么执行着。

但是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一些高考加分丑闻公布后,大家开始质疑起这个“公平合理”的加分制度了。这个制度原本是为了保护考试公平的,而在调查中却有百分之八十多的人认为“加分制度不好”,认为“它的取消会让高考更加公平”,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个“保证公平”的加分制度,反而被认为是“造就了不公平”呢?

这真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真不知道这些接受网络调查的人是怎么想的。难道说,是他们晕了头、瞎了眼吗?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这个有趣的现象。

从媒体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到,何川洋的父亲叫作何业大,在重庆市巫山县招生办任职。何川洋同学骗取加分一事,正是由他父亲一手策划的.。而何川洋同学就读于重庆市巴蜀中学,这所学校在重庆市非常有名,只有那些成绩最好,或家里有钱有权的学生才能就读于此学校。另外,此次事件中还有其它200多名巴蜀中学的学生牵涉其中。

此次事件的爆发,被认为是重庆市另外一所著名中学,也是巴蜀中学的竞争对手——南开中学向有关部门告发而引起的。至于南开中学告发巴蜀中学的原因,媒体猜测是为了经济利益。

事情败露后,重庆市有关部门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经查有31名考生有骗取加分的情况,其中巴蜀中学6名,南开中学8名。而调查组拒绝公布31名骗分考生的名单,至于拒绝公布的原因,媒体猜测是因为这31名考生家庭背景来头不小。

一个公平的高考,就这样被钱和权搞成了不公平。而我们的加分制度,本来是为了保证困难群众子女能够公平考试,现在却成为有钱人、有权人争夺教育资源的工具,而本应从中受惠的群众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被排挤。这个制度已经失去了它“保证考试公平、服务困难群众”的特点,失去了它的原始生命力,反而造就了不公平。既然它已经失去了原始生命力,那么它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了。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群众都反感它,都认为“它的取消会让高考更加公平”的真正原因了。群众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得不到任何好处,自然会选择将它结束掉。

设想,如果真的终结高考加分制度,那些真正值得加分的考生岂不是很亏?我想是的,对于他们来说确实不太公平。但我们再想一下,即使他们加了分,也不能从有钱人、有权人手里争取到教育资源,那么这些合理的加分又有什么用,又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至此,我们终于看到,一个为群众着想的制度,是如何被群众所抛弃的。如果再任凭钱权逞威,恐怕还会有更多的东西被群众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