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高三话题作文
放肆年代已经过了
2022-10-27 01:06:10
其它
话题

我本身对佛教并不陌生,因为在我家乡潮汕地区,拜神佛风气盛行,从小开始就会被父母拉着去各个寺庙供灯拜神。每天去寺庙烧香拜佛的人有很多,大多数都是去祈求平安,祈求富贵,祈求姻缘之类,佛教负责安慰他们脆弱和惶恐的心灵,给予人以希望和勇气,还有心灵的安定。后来,自己慢慢接触了一些佛教的教义,佛教的视频,对佛教这个熟悉但又陌生的宗教有了新的了解。

佛教的核心在于“自觉”和“解脱”;通过自我觉悟,达到自我解脱的道路。思想精髓在于“自觉”,核心概念在于“解脱”。佛认为,人世间的所有苦恼,悲伤,只能通过自我觉悟,自我修持,最后自我解脱。佛教自身分为大乘,小乘佛教。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所谓菩萨心肠,普度众生;小乘着重自己解脱,能够脱离轮回之苦。人的一生极为短暂,只有寻找出生命的真正意义,才是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世间的一切物质享乐邪淫,只会蒙蔽了自己探寻真正意义的双眼。如果不能自我解脱,都要经受轮回之苦,都要经历人生的苦难,烦恼;但是如果自我解脱,就可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再也不用烦恼,六根清净。 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尊卑大小,只有真正的平等民主,任何一个人,不管是个怎么样的人,好人也好,坏人也罢,都可以平等的学习佛法,都有平等的机会解脱自己。佛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人皆有机会成为佛。‘佛’只是对一个觉悟者的通称而已。就像我们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为‘教师’一样,教师不只一位,人人可以做教师,处处可以有教师。同样的道理,佛不是单指释迦牟尼一个人,人人可以成佛,处处可以有佛,不只这个世界有佛,宇宙中无数个星球上都可以有佛。而且,佛教也不承认有主宰世间万物的决定的神。

我记得在东北有一间大悲寺,寺庙里的僧人都是靠出去乞食维持生计,从方丈到小和尚,个个潜心修炼,令人感动不已。大悲寺不设功德箱,不接客僧礼,恪守戒律,尽心尽力普度众生。反观国内的寺庙,大设功德箱,铸造更高更大的佛雕像供众生跪拜。更有甚者,搞起了什么商业化,理由是紧追市场经济大潮,我只能说,只是极大的玷污了佛法!佛并不鼓励铸造高大的佛像,设立功德箱等等行为,它更注重的是人们的内心是否真正诚心信佛,真正受持戒律,真正拥有慈悲之心,真正潜心学习佛法。但是现今,社会太浮躁,人人都想不劳而获,急功近利,以为求神拜佛就能求来荣华富贵。佛教里有一样东西很重要,是为“福报” 。福报,有多大的福报不是你决定的,是你前前世世的所作所为累积的,每个人的福报都不同,福报不同决定你今生的命运,但是你可以生多做善事,慈悲为怀,来增加你下世的福报。一些人以为拜拜神佛,添添油灯,就可以心想事成,自己不去付出,简直是妄想。也是世间对佛教的一个误解。

佛教,作为一个古老的宗教,我觉得佛就是一门哲学;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哲学;我个人觉得,用马克思主义里的辩证唯物思想来解读佛教,是对佛教的一种不公平。要能够真正融入了解佛教,只能用佛教的思维方式,佛教对事物的观点,来了解学习佛教,这样才是对佛教,佛法真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