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高三作文
桃风杏雨
2022-10-30 02:31:25
高三
其它

其实所有对文凭狂热执着的人,并不是坚信文凭就等于成功,而是迷信文凭能带给他们意想中的成功。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了这但是是一厢情愿罢了。

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齐听课的,是一个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个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齐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正因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但科莱特委婉地拒绝了。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个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那个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到达65亿美元。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我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能够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个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就学历来说,比尔?盖茨与科莱特是无法相比的——前者是大学仅读一年而后者是博士后;但就成功来说,科莱特与比尔?盖茨同样是无法相比的--当然这种成功绝不仅仅仅是就财富而言。

因此,看淡高考,视金榜题名为“外加的1条藕”,这样咱们才会拥有成功的良好心态。一旦高考这个目标被异常地放大了,就挡住了其他很多可能更加远大的、更加有好处的理想,使得它们不能被发现(至少暂时不能);如果咱们的理想超越了“高考”,咱们就会自然地认为“考上大学”以及“上大学”无非就是实现理想过程中的一步而已,要实现自我的理想,首先就要透过“高考”这一关,从而以一种十分用心主动的姿态去学习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