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触动初三(集合6篇)
小楼听风雨
2023-03-08 06:17:11
初三
其它

心灵触动初三(1)

人的`一生,如果要说最珍贵的,那就是不经意间所带给我们的触动与震撼!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则新闻——浙江工业大学化材学院(0701班)大三学生杨济源因抓小偷,而不幸牺牲。

“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这是杨济源在校园网最后更新的话。你走了,在20xx年新年钟声刚刚敲响的时候……”

记者在浙工大采访,提起杨济源,老师和同学连声称赞他是一个“特别正直、有责任感的人”。

杨济源所在班的助理班主任李文洁说,杨济源是一个热心、阳光的男孩。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批四川籍伤员被送达杭州医治。杨济源一清早来到杭州城站火车站。他说,去不了四川,我可以在后方出一分力。那天,杨济源帮医护人员抬担架,运送病人,一刻都没停过。

“他做了很多杂事、琐事,并不求回报,责任感已是他血液的一部分。”同学周央告诉记者,杨济源家境贫困,可他看到一名白血病女孩无钱看病的消息后,二话没说在全班发起捐款,并带头捐了200元钱,“那可是他近1个月的伙食费啊!”

年级主任周丹妮。她向记者讲起了一件不为人知的事:很多同学都知道杨济源家境贫困,却不知道他在每个月的最后几天都已十分窘迫。可杨济源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志愿者服务上,也不申请学校的助学金。

“我在聊天时就问他,你是班干部,这是申请助学金的有利条件,为什么不申请?他很不好意思,说,班里名额有限,再说还有比他更困难的同学,他不忍心占了名额。后来,又聊到这个话题,他很认真地对我说,作为80后大学生,自己更希望能回报社会,而不是索取。”


心灵触动初三(2)

那年盛夏,我选择了机器人,一条熟悉而又陌生的路……一年后,我踌躇满志地踏上赛场,见证了我记忆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惨败。

梦想碎裂成片片乌云,把希望击碎成冷冷的雨滴,砸在脸上,撞在身上,钻进心里,刺骨的凉。凉到深处是冷,冷到极致是僵。

我无言地回到家住的小区,走在清冷的小路上。夏天的风,也这么的凉。我忍不住地打了个喷嚏,顺势低头后,看到了不寻常的一幕。

几十只蚂蚁,黑压压的一片,绕着中间的几只毛毛虫移动着,像层层的八阵图,有进无出。有一只毛毛虫显然已死,身上爬满了蚂蚁,有两只还在蠕动着吃力地抵抗着。终于,有一只毛毛虫再也无力抵抗,无助地趴在那里,颤抖着,在蚂蚁们的攻击下抽搐着,最后停在那里,不再动弹,像绿色的,带着青草与生命的小丘,终被腐败与死亡吞没。

我叹了口气,只见一群蚂蚁开始打道回府,似乎心中得意地想着“杀鸡焉用牛刀”。

仅剩的几只毛毛虫还在挣扎。放弃吧。我说,命运是残酷的,不管对人,还是对虫。可它却挣扎得越来越猛烈,我不禁绷紧了心弦,为它感到惋惜,就当我想离开,逃避这场屠宰时,那一幕,触动了我幼小而又脆弱的心灵。

猛然间,毛毛虫抖落了身上几只蚂蚁,然后奋力向蚁群的边缘撞去,撞开了几个张牙舞爪的屠夫。但后面的蚂蚁又咬了它一口。它一震,剧烈地向后一缩,又被包围。何必呢?可那毛毛虫又奋力地撞上去,撞出一个缺口。周围有几只蚂蚁乘机跳上它的身体,不断撕咬。我清楚地看见那只毛毛虫停住,抽搐一下却又用力控制住向后退缩的本能,颤抖着向面前最后一个敌人爬去,用力撞了上去。那只蚂蚁被撞到一边,无力爬起。蚁群识相地退开,只见一只负伤的毛毛虫,蹒跚的蠕向远处。

我的心震颤了。连虫子都这般不屈,何况高傲的人类。毛毛虫可以冲出蚁群的围攻,我难道还惧怕困难的洗礼?一瞬间,拨云见日,破碎的梦想又重新拼凑起来。我有了继续坚持梦想的勇气。

望着远处的毛毛虫渐渐消失在草丛中,我知道,从此以后,我要和它一样勇敢、一样坚强……


心灵触动初三(3)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米兰·昆德拉

我还记得那一年的六月,我姐高考,那几个月,家里的气氛紧张而又沉闷,沙发上,书桌上堆满了课本,教材和习题。我们在家里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生怕打扰到了她。

这种压抑一直持续到了公布分数的那一天。那天,刚下课回来的我,一打开家门就看见了爸爸和姐姐满脸笑容。大姐骄傲的对我说:“我考上了!”我很开心,一下子抱住了姐姐。爸爸的喜悦一直表现在脸上。不一会就有许多亲戚朋友打电话来关心我姐的分数。

其实,我有一点不开心,她考上大学意味着她要离开我们,并且不会经常回来。

在她走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像以往那样躺在床上聊天。那一晚,我们说了许多话,一直讲到了深夜。她一直和我说要好好学习,不要不听爸妈的话。那一晚我哭了,偷偷的用被子擦干了泪水,咬紧牙不敢发出声音。那一夜,我想了许多许多。

第二天,晨星还未消散,我就穿好了衣服,帮姐姐收拾行李。因为上学的缘故,我不能去送送她,我拿过一个个行李,送下了楼。我和姐姐没有多说话,直到她上车,我才和她说了一句“再见”。不知道是为什么,所有的话语一时卡在嗓子里,发不出声来。

车在清冷的月光下,渐行渐远。我的心像是停止了跳动,整个人像是随着车子一起驶向了远方。苦涩涌上心头,泪眼逐渐模糊。

那一幕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明白了离别的意义:“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姐姐,对于我而言,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心灵触动初三(4)

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倾听着自然轻轻的声音。阳光无声地隐藏在树叶身后,小草拂过我的脸颊,凝视着我的双眼。

草是有眼睛的,我一直坚信这点。

我尽情享受着这惬意的风光,太阳并不像往常那样火辣,因为有着油绿树荫的遮挡,看到这番情景,心中不禁又想:每一颗种子都有梦,每一棵小草也有梦,它们都想像大树一样高大,挺拔。而现在的它们只能被土壤埋没,任人踩踏,看不见阳光,又听不见花开的声音。他们该如何体会时光的荏苒,又如何得知岁月的变迁……

想到这儿,指尖被草尖儿狠狠刺了一下,不可忽略的疼痛使我猛然觉醒。我惊讶地看着那些娇小而又脆弱的身影——被压在石头下的;刚刚从土壤中冒出小芽儿的;随着风而摇曳的;被路过的人踩扁了的……难道他们在反驳些什么吗?于是我俯下身,仔细聆听草儿的诉说:“草并不一定要成为高大的大树才幸福,草有草的优势,草有草的快乐:有阳光照射,会感到温暖;有花蝶飞过,会感到充盈;有大树依偎,会感到踏实……既然不能脱胎换骨,为什么还要有多余的妄想?

我怔住了,回过神,起身,环顾四周的风景,嘴角上扬。

冰因为比雪晶莹而更加剔透;彩虹因为比阳光斑斓而更加灿烂;湖因为比大海静谧而更加孤傲……生命之所以多彩,不正是因为那一抹不起眼的补白吗?

我离开了那片翠绿的天地,回首再次望去,那草儿不知何时竟变得高大起来,望一望那湛蓝的天空,终于明白——草之所以为草,也是因为大自然需要那纯粹灵动的绿色,这绿色比树叶的墨绿更干净,更有生机。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当站在自己选择的台阶上时,千万不要忘记带上“自我”的行囊,也许将来会成为另一个梵·高,涂抹另一幅《向日葵》;又或许只是一株无名却朴实纯粹的小草,终其一生做红花的陪衬。但只要活出真我,活出精彩,人生又有何憾?



心灵触动初三(5)

触动心灵的声音

触动是一种发现,于人于自然;触动是一种感激,于理解于关怀;触动是一种动力,于思想与行动。总之,我们的生命少不了触动,是触动让我们记住过去,体味现在,憧憬未来。想着开心的日子,我只想为您折上一千只千纸鹤。

古人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的父亲亦是一样,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丝丝牵动我内心深处。

父亲常年身体不好,每天早晨六点却总是叫我起床,轻轻地摇了摇睡梦中的我,那表示我应该起床了。温柔地抚摸是父亲的关切与期望,点点滴滴流进我心里,让我每天早晨从父爱的温暖中起床,开始新的一天。

父爱是无私而伟大的,那一句老爸我爱你也体现不出父亲深深的爱。其实,校园的钟声是父亲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敲出来的,窗外的风雨声是因为父亲给予了新生命而使我听到的,新年的爆竹声只因有了父亲与家人的团聚才有了意义……它们每一个都牵动着我的思绪,感受世间的美好。

触动心灵的声音是爱,是父亲无尽无私而慷慨的爱。

听到心灵被触动的微妙声音,作为学生的自己就应埋头苦读,努力拼取,以自己所能达到的成绩回报那触动心灵的声音,报答声音里蕴涵的亲情。

感受到触动心灵的声音,作为女儿的自己就应以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作为收到那声音的表示。回报那声音无需多么惊天地,泣鬼神,只要像歌词里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

触动心灵的声音是含珠欲露笑脸的荷花,是微风中弥满的柳叶芳香,是寒冬里的一缕阳关,时时刻刻温暖着心灵。

我听到父亲在我耳旁低语,感到了深深的父爱,置身于妙不可言的爱的美景中。这使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意志,用成绩回报他,用行动作为接受到父亲关怀的响应。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马上要开学了,我要整装待发,一路向前,伴着那触动心灵的声音开拓自己的未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触动我心灵的声音

感人的歌声沁入肺腑。拨动心中的一根琴弦。弹奏触动心灵的声音。——题记

沁入肺腑的歌声,是触动心灵的声音。我最爱的,是艺术中的天使——音乐。

不管是波澜壮阔的古典金曲,还是现代流行的Rap唱调,我若能精确体会出音乐所蕴涵的意境,我便能够陶醉于其中。我经常手持MP3,一边畅游在音乐的海洋中,一边在不知不觉中按下了重复健。闭上眼睛有一种不安全感,但听着音乐又能让我身心放松,久久回味音乐的魅力,而音乐演奏早因电量不足而终止,我却浑然不知。

从多瑙河畔起航,扬起希望的帆。追着北极星落下的眼泪,一直绵延到地平线的东方,天边挂起一道甜甜的彩虹,我却嚼着麦芽糖睡在稻香上,古老的金色大厅,回响着尘封的曲谱,夜色下的第七章,却翻开了岁月的留恋,等待是苍老,回首已白发,悠扬的牧笛伴着月光轻推,和着朱砚浓墨,写下一行兰亭序,激荡的战鼓随着阵阵杀敌声,和抗战将士一起,谱写义勇军坚强的品行,留待花落去,人不知,愁千古同销相思!青花瓷底,你可知明月几时有?

唉,感叹音乐的魅力,拨动心底的琴弦,音乐是多么伟大的一项艺术啊!陶醉在无比奇幻的世界,伴着触动心灵的声音,让一个个小乐符化作翅膀,带着我们的心一起高飞!有时,我们感慨于红颜未老的缠绵,有时,千里之外也阻挡不了我们之间心与心声音的传递,有时,朦胧江南一次梦里烟雨就隔开了我们的爱恨情愁,行吟歌手抱着吉他唱着东风破,心底里流淌的却是不变的中国心!

触动心灵的声音,有你,有我。触动心灵的声音,有国,有家。触动心灵的声音,有风,有雨。弹奏我心底的琴弦,唯有音乐。

触动心灵的声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我们周围的各种声音不绝入耳,校园的铃声,窗外的雨声,关怀的问声……他们都在不停地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触动心灵的声音是在运动会来临前的雨声。这场雨触动着我们大家的心灵,如果这场雨一直下意味着我们期待已久的运动会将要延期举行,我们非常心急。直到彩排快要来临的时候,雨还一直下着,我们非常失落,可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雨突然停下来了。只看到那张熟悉的脸,出现在天空,红红的、圆圆的、慈祥的、可爱的。它赶走了乌云。可能是我们真诚的心灵感动了它吧!

触动心灵的声音是我们高呼的加油声!在运动会上,我们高声呼喊地加油声触动着运动员们的心灵,当他们听到我们的加油声就会感到一股力量爆发出来,因为那是温暖的力量,是我们大家的热情使那些运动员在精疲力竭的情况下取得辉煌的成绩。

触动心灵的声音是奉献的声音。奉献的声音无处不在,在运动会上,那样无私奉献的热情护理员们,热情无私的为我们服务。那些运动员们每次跑到终点时总会有热情的护理员在那里等待他们,给他们温暖。

触动心灵的声音是温暖的声音。在学校,在每次降温的时候,老师总不忘对我们说的一句话,那就是:“同学们,天气变冷了,要注意保暖。”要是有哪个同学生病了,老师义不容辞的就带她去看病。老师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老师,我想对您说声:“谢谢,您像母亲般的关怀!”在家中,父母的叨唠无不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温暖,正是因为这种温暖的声音牵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暖与幸福!

触动心灵的声音无处不在,静下来,用心去听一下。


心灵触动初三(6)

考试的又一次失利,给我原本已沮丧的心再次蒙上了阴影,想到那近在咫尺的期终考试,还有明年的中考,我对自己地学习简直绝望了。

星期六地早晨,我一个人在村外的一条小路上漫无目的的走着。唉!我该怎么办呢?眼睛禁不住湿润起来,我真想大哭一场,把心中的痛苦全倒出来,可是“男儿有泪不轻掸”,我咬了咬嘴唇,默默地不让眼泪流出来……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一条小河边。此时,已是初冬,河里已经结了薄薄的一层冰,我无精打采地捡了一些石子,狠狠地向冰面扔去,石子砸碎薄冰,溅起阵阵水花,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快意。

突然间,我发现,随着溅起的水花,一条小鱼竟被冲到冰面上。

小鱼似乎感到了危险,在冰面上不停地跳动着……水虽然离小鱼不远,但对于这个弱小的生命来说,却显得遥不可及。一次、两次……小鱼使劲地跳跃着,它离河水也时远时近。不久,小鱼跳跃的频率明显地慢了下来,可怜地小东西!它正在悄悄接近死亡的边缘……我不禁哀怜起这个因我而陷入困境的小生灵了。正当我要伸手把它送入水中,不料它却竟像积聚了全身力量,猛然一跃,跳入了水中。

刹那间,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不禁为小鱼身处困境所拥有的自信和为之做出的不懈努力而深深感动:在寒冷的冬日,离开了生命之水的小鱼虽屡遭挫折,不肯放弃,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成功。

我出神地望着冰下缓缓地流水,此时,那条小鱼早已不见了踪影。面临困境,小鱼尚且能奋斗不息,我为何不能在挫折面前信心十足,重整旗鼓呢?突然间,我感到心情轻松了许多……

触动心灵的力量作文2:

泪水是透彻无暇的,因为它里面包含的是感情;泪水是晶莹剔透的,因为它里面映衬的是心灵;泪水是珍贵无价的,因为它里面蕴藏的是爱。母亲的泪水触动着我的心弦,赐给我自信的力量。

记得在初二的学习生活中,有一次我犯了严重的错误,我欺骗了我的老师与母亲!现在回想起来,仍感到愧疚!感到自己好蠢,骗来骗去,其实被骗得最惨的还是我自己。

那次英语月考,我留下了英语试卷的答案,没有上交给老师。还给了同学,将答案“公布”出去!我是当了一时的“老好人”。但是我的这一举动不仅导致了全8年级同学的试卷作废,还使我失去了老师的信任!母亲知道这件事时大怒,我了解这件事后果的严重,但为时晚矣!虽然母亲没有打我,但我能感觉到母亲的悲伤与失落。终于……母亲哭了!

我无法承受母亲的泪水带给我的巨大压力,我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之中。母亲终于开口了,但她只说了句:“儿子,好好读书!”这简短的一句话。让我心里吊起了五味瓶!又回想起母亲为我日夜操劳,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母亲生我,养我,教育我,她为此操碎了心,现在母亲老了,身体不好了!而作为子女,又有什么理由不回报她呢?母亲该做的她做到了。我也该为母亲做点什么吧!

我没有哭……

每个人的泪水都如此美丽与珍贵,对于家人的眼泪,我只能说一声“谢谢”或“对不起”,并且要珍惜他们的眼泪,因为那眼泪是母亲传达给我的感情,是爱,是真谛。

那一滴滴眼泪触动着我的心弦,也同时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让我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想起这段经历,想起这滴眼泪,想起这份爱。

触动心灵的力量作文3:

失败后鼓励的话语如同一种拥有魔法的力量,触动着心灵,赐给我自信。

夏末秋初的一天,我垂头丧气地漫步在回家的路上,手里揣着成绩单,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心里懊悔极了。想象着妈妈将会一脸失望的表情,懊悔、后悔、悲伤一下子涌上心头。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回到了家。妈妈依旧像往常一样,面带笑容地出来迎接,替我领着书包,还不忘嘘寒问暖。面对妈妈那细腻的爱,让我觉得无地自容,想起成绩单上令人失望的分数,愧疚似乎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心情变得沉重。想着想着,心情如同被针刺一般,很痛,眼泪再一次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我突然的举动似乎吓到了妈妈,妈妈急忙问我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我把成绩单的事情交代清楚。妈妈的眉头顿时稍微皱了一下,但过了一会便舒展开来。看着妈妈的神情,我想:完了,完了。妈妈这次肯定会大失所望,对我一定失去信心了。出乎我意料的是,妈妈非但没有生气,还安慰似的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千万不要气馁。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次的失败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记住,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曾经努力过。”这些鼓励的话如同向身体内注入了无穷的自信,自信的力量包裹着体内的每一个细胞,住满了每一条血管,激发了我奋斗的动力。

失败了不要紧,只要曾经努力过。这些鼓励的话想拥有了魔法,给予我自信的力量,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触动心灵的力量作文4:

人的一生,如果要说最珍贵的,那就是不经意间所带给我们的触动与震撼!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则新闻——浙江工业大学化材学院(0701班)大三学生杨济源因抓小偷,而不幸牺牲。

“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这是杨济源在校园网最后更新的话。你走了,在20xx年新年钟声刚刚敲响的时候……”

记者在浙工大采访,提起杨济源,老师和同学连声称赞他是一个“特别正直、有责任感的人”。

杨济源所在班的助理班主任李文洁说,杨济源是一个热心、阳光的男孩。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批四川籍伤员被送达杭州医治。杨济源一清早来到杭州城站火车站。他说,去不了四川,我可以在后方出一分力。那天,杨济源帮医护人员抬担架,运送病人,一刻都没停过。

“他做了很多杂事、琐事,并不求回报,责任感已是他血液的一部分。”同学周央告诉记者,杨济源家境贫困,可他看到一名白血病女孩无钱看病的消息后,二话没说在全班发起捐款,并带头捐了200元钱,“那可是他近1个月的伙食费啊!”

年级主任周丹妮。她向记者讲起了一件不为人知的事:很多同学都知道杨济源家境贫困,却不知道他在每个月的最后几天都已十分窘迫。可杨济源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志愿者服务上,也不申请学校的助学金。“我在聊天时就问他,你是班干部,这是申请助学金的有利条件,为什么不申请?他很不好意思,说,班里名额有限,再说还有比他更困难的同学,他不忍心占了名额。后来,又聊到这个话题,他很认真地对我说,作为80后大学生,自己更希望能回报社会,而不是索取。”“他的话给我印象太深刻了,这样的年轻人真难得。一位好学生就这么走了。”周丹妮伤心地说。

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让他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个世界不缺少感动,缺少的是感动之后我们的行动!

我们应以杨济源同学为榜样,牢固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尺度,使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不断增强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

触动心灵的力量作文5:

几天前我带着疼痛的心情读完巴金的小说《家》,曾经在某一本语文书的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就是一条激越的激流”,一年前的某个静谧的夜晚,对着烫手却依然白亮的灯管,我心血来潮的为“活”字进行了拆字解释——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叹言:“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人可以被轻易的毁灭,但他也有着同水一样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他可以主宰自然,可以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别小瞧水,别小瞧人应持有的“简单”,别让心的灵魂被“黑暗”所控制、压迫!

水如人,人亦如水。水,简简单单,晶莹剔透,可从外望穿里面;那么既然“人亦如水”,人是不是也应该简简单单,“一眼望穿”呢?生活的“活”字,有三点水,这第一点水代表实在,第二点水代表品德,第三点水代表道理;那么既然“水如人”,人是不是也应该注意“三点水”呢?世界万物都很美,因为它(她/他)本身就很美,美在自然,不需要装点!那么,生活和自身的心灵世界是不是也应该“很美”呢?

在巴金的《家》中,我再次见识了流动的力量和强大,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在《家》中,我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还有他们的选择和反抗,顺从、叛逆、腐化堕落等,从主人公高家三少觉慧,到主线高家大少爷觉新,从鲜明的“有压迫就有反抗”的三少爷觉慧,到既不满于黑暗的旧制度又逆来顺受的大少爷觉新,把一场激流一般的“搏斗”摄入了我的思想中,与我的“生活就是一条激越的激流”重合交织在一起……

巴金曾提问:“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并用罗曼·罗兰的话题做了回答:“为的是来征服它”!

从《家》中,我伸出手,结果触碰到了无边的黑暗,但是,正如巴金所说的“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这生活的激流会永远动荡着,不曾停止,也不能够停止,并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

我们所有人都一样,活着,就是为着来征服生活的!纵使内心含着爱、恨、欢乐、痛苦,也绝不曾失去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我只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