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情结(1)
下午的光线将漫步在天际的云朵照得格外好看,伸出手,好像就可以把云摸在手中,描摸到云的形状。干净的天空被一架纸飞机划破宁静,那抹云一般颜色的飞机保存在我的心里,也曾经被我遗弃在角落。
第一眼看到橙色纸飞机是那个时候。江流扫着被风吹落的枯叶,看师父光明三藏折出一个美好的东西。光明将纸飞机送出去,任凭它飞向远方。从此,我的心也被纸飞机带动。
我对纸飞机的情感在那段夏天渐渐膨胀。去买橙色的纸,然后仔细地折出一个纸飞机,等到哪天发现天空变成了海的颜色时,将它放飞。仅仅只需要一个夏天的时间。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喜欢橙色的纸飞机?我没有回答,只是说:纸飞机的颜色能将天空显得更广阔,而天空又使橙色纸飞机更显眼。相反的颜色,却能彼此增添优点,这不好么?( 苏州万达企业服务 - 万达文学 )
他们不知道,这其实只是一个被他们称做“幼稚”的举动,他们不理解。我只是在效仿自己喜欢的人所喜欢做的事,我只能这样与那个虚拟世界的人物做一次对话。
在我看了《落选者的镇魂歌》后,再一次被宫殿中的橙色纸飞机的海洋震惊到。所以,常常会幻想一些关于纸飞机的场景,将它们变成故事,然后又把所有关于“橙色纸飞机”的记忆埋葬在夏天的末端。
也许记忆可以特定删除,删除了“纸飞机”,却删不去我对《最游记》的喜爱。
--500字
话题作文 情结(2)
八月的燥热与烦闷在这座早已被夏日做炙烤的城市中慢慢郁结开来。人们在这中不安地气氛中也开是变得消极的沉闷。就在这样一种让人感到燥懂得氛围下,我当然是向往那幽静的小镇。而外婆的邀请函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在我的面前……可以想象我是多么的兴奋。
怡人的行程风景
蜿蜒的公路让汽车不不断的颠簸,让人感到有些晕眩。不由得把头扭向窗外。这倒是让沉重地心情轻松了许多。放眼望去,是一座座目不暇接的山峦,都是那样的鳞次栉比,巍峨壮观。大片大片深沉地墨绿,让人得以心如止水。不远处,一块块梯田泛着不同的颜色:青的,黄的,褐的,红的……伴随我们的,还有一条快活的小溪,映衬着岸边五彩的野花与石伴上的青苔,再加上一座小木桥,眼前的一切,让人反朴归真。
不一会儿,一阵霏霏细雨随风飘荡了起来。透过洒着雨珠的玻璃,惊奇地发现车窗外竟然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致。烟雨蒙蒙,近处田垄中的稻子、玉米苗,常青树,远处山坡上的松树、柏树,无不都快乐地在空中嬉戏、玩耍。又一阵风徐徐吹过,于是漫坡的墨绿变成了微微浪潮,轻轻地在奔腾,摇曳……
我们穿梭在群山之中。居高临下,楼房和茅屋在山涧中杂乱的相连,道是和这里的景致更加协调.与其说这些房屋是辛劳的农民用汗水与双手建起来的,倒不如说它们是自然的生长出来的。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心情忽的油然而生……
“嘀嘀――随着起初猛得一声长鸣,我从没完没了的想象中回到现实。从车窗外的一块指示牌我得知,这里离故乡――那个印象中远离尘嚣、质朴自然的小镇已是近在咫尺了。
温馨的梦中家园
又一次踏上这一片久违的故土,理所当然是感到心情澎湃。我尽情地、贪婪地呼吸着甜润洁净的空气,蜗居在汽车里的沉闷顿时全无。敞开心霏,尽情歌唱,仿佛可以自由的飞翔……
外婆的家同样坐落在一座温柔的大山脚下,是一栋二层楼高的小平房。正东是一块平地,也是平常表弟探究的乐园,一块块青石板井然有序地排在农田边沿。而此时的阳光,正慷慨地静静守候在大片大片地葡萄架边,让人感到既安逸又美好。又一次惊奇地发现房子后面竟是一片幽静地竹林,在陡峭地崖壁上傲然挺立。它们没有一般竹子纤细、温柔、恬静地幽雅气质,而是根枝高大、有力、强健地攀沿在那块贫瘠地土地。竹叶也自然是更加繁密。众多的竹子交织成一片生气地竹林。我静静地立在这片竹林之中,看阳光努力地从茂盛地竹叶缝隙里折射下来,形成一道道无形的绿光……突然就想起了四维笔下小说中的一个好听的客斋名:听竹轩,我想就不过如此了吧。
卸下重重的行李,一杯浓浓地香茶立即出现在眼前。淡淡地青色泛着微黄地茶叶,在温热地茶杯里快乐的轻舞,犹如我此时的心情。抿一口清茶水,让人心怡。我三下二除五,管他什么“淑女风范”,“咕噜咕噜”一口气干完了这杯清茶,真痛快!
接下来就是这一天中最美妙的时光,因为晚饭的时间到了!香喷喷地老母鸡炖磨菇,清爽的小白菜,麻辣鲫鱼,凉拌藕条……让人垂涎三尺!(呵呵)淳朴可口的饭菜,让我大开眼界,吃了个心满意足。外婆看到我这个从城里来的小客人吃得这么来劲儿,乐得合不拢嘴,笑盈盈地对大舅妈说:“渺渺好不容易从城里回来看看咱们,一定要好好待她!”“哎。明天给你们炖一个土豆牛肉条怎么样?”大舅妈对我和表弟说。“好哇好哇,明天有牛肉吃咯!”我和表弟兴奋的大叫。
……
天黑了下来。
这是一个怎样的不眠之夜呃!月淡风清,月亮反思地透过窗纱,朦胧在外婆祥和的脸上,我睁大眼睛,端详着外婆,那一道到凸起的皱纹见证了多少故事啊……微侧过脸,让夹杂着青草香和野花芬芳的的风轻抚面颊,清凉,舒展。然后,微闭上眼,聆听白天沉寂已久的山的细语:夜鸟扑翅,幽虫微鸣,偶尔从泛着幽暗昏黄的灯火屋里发出的一声婴儿的哭啼,还有花儿绽放、露水滴在草儿稚嫩的身子上的声音……
广寒宫里的嫦鹅姐姐,此刻也未必没睡吧!要不,今晚的圆月怎么会如此皎洁?
那一片盛怒的紫薇
不知不觉就被清晨鸟儿的歌声所惊醒,发先外婆已经起床做农活了。正柔着惺忪地双眼,表弟就兴冲冲地跑过来说:“姐,想去紫薇林吗?那里可好玩啦!”“什么?紫薇林?好啊,快带我去吧!”一听说是要出去玩,我可来劲儿了。
走出家门,一阵阵混合着泥土特有香味的风迎面吹来,柔和,清新,更是一种亲切。太阳似乎害怕破坏了我们的美好心情,放着红光,害羞地躲进了大块大块的云朵里。我们像两只撒欢的小鹿,跑着,跳着,笑着。
待我们翻过一座小山,紫薇林――这个表弟最喜爱也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啊――”我失声叫到,几乎要惊呆了。
该怎样来形容这样美丽的紫薇林呵!此景此情,一切的文字都是那样苍白,无力。远远望去,漫山的一株株的紫薇花,都放肆地盛怒着压低了枝头。白的,粉的,红的,紫的花瓣,鹅黄的花蕊,都毫不示弱地竞艳着。所有的枝干都是那么纤细,但却有力地托住这一树的娇艳花朵,也同样有着蓬勃的生机。它们自豪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并不因此而认为自己的地位卑微……那些花朵们,也是个个笑容满面。太阳一定毒辣地暴晒过它们吧!但我明白,灼烧的愈强,花儿们就愈娇艳,枝儿们也就更矫健!
这是一种怎样顽强的精神啊!
我们,也不是正需要这种精神么?
后来我们具体在紫薇林里是怎样的快乐的玩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在回家路上,表弟曾经眨着他那明亮的、无邪双眼,轻轻地问我:“表姐,长大后,我能走出这大山吗?”我坚决地点点头:“嗯,你一定能!”然后表弟灿烂地笑了,如同天边那灿烂的朝霞……
再见,再见了
离开,这是我多么不想脱口而出的字眼啊;再见,这是我多么不想和你们道别的话语啊!
但,我不得不回到那个在我眼中诺大而又陌生的城市。
“我,必需离开了。今天下午乘四点的汽车……”那天,我面无表情地对表弟说,“放心,我一定会回来的!”之后我又故作轻松的补了一句。“嗯,再见……”看得出表弟很伤感,去汽车站的一路上,他紧紧抱着我的行李,一言不发。外婆则滔滔不绝:“渺渺下次回来一定要和妈妈一起来啊……”我机械地点着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嘀嘀――”汽车起程了,我扭头,看到外婆他们正站在台阶上,向我招招手,我也同样向他们做最后一次的到别……渐渐地,他们的身影已经缩成了火柴棍大小,我这才收回留恋地目光。
这个时候的大地显得格外静谧。夜幕为大地朦胧上一层灰黑色的面纱,然而它却仍然笼罩不住田边的夕照,它们泛着蛋壳一样综黄相间的颜色,惆怅而又让人彷徨。
哦,再见,再见了,外婆,老屋,表弟,还有,这美丽可爱的小镇!
--3000字
话题作文 情结(3)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1200字
话题作文 情结(4)
诺贝尔奖设立已有百余年,中国人百年的奥运梦都圆了,但国人的名字却始终没有出现在诺贝尔奖的名单上。面对新一轮诺奖的揭晓,内心酸涩的国人早已习惯从名单中尽可能梳理一些聊以自慰的因素。更有一些中国文人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认为中国人不能过分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这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科学评价活动。
事实上,国人向来不缺对诺贝尔奖的热情。这些年,关于国人与诺贝尔奖发生联系的新闻或者说小道消息,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从鲁迅到王蒙,再至安徽省诗人叶世斌的自娱自乐,似乎诺奖尤其文学奖总是与国人擦肩而过。
如何缩小我们与诺奖之间的差距,中国人何时才能走近诺贝尔奖?面对国人情深似海的“诺贝尔情结”和难以掩饰的尴尬,你的看法如何?请你以“诺贝尔情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是个思辨性极强的话题,写作时要先梳理出自己的观点。明确诺贝尔奖不只具有荣誉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尖端科技实力的反映,因此对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以此淡化诺贝尔奖的科学意义显然无济于事,我们更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制度和科研制度,乃至整个国家的人文环境。在当今这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是不可能培养出大师的。真正的大师需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治学精神,更需要有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科学可以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理解国人难以言说的“诺贝尔情结”,另一方面更需要优化育人环境,奋起直追,不断创新,勇攀世界科学高峰。这些都是对诺贝尔奖的基本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写作时不要面面俱到,抓住一点深入剖析即可。
【范文一】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白剑峰
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惟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例如,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20xx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
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科学的禁区,他们每迈出的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因而这种探索也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分关注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因而,他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急功近利,作风浮躁,甚至欺骗造假。此种短期行为,注定只会催生“学术泡沫”,而无益于人类的长远进步。事实上,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的“突围”,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守。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怀着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纷华。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学之果,最终被历史铭记。
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懂得了这一点,中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评析】
从诺贝尔奖中,我们有太多值得反思的东西,为此教育制度和科研制度往往成了抨击的对象,却忽视了诺贝尔获奖者身上的精神品质,这就是除了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这正是我们的科学家所缺少的。文章以此为论点,从诺贝尔奖评选的标准谈起,以获奖者为实例,阐述了不同的人面对荣誉桂冠的不同态度——“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呼吁我们的科学家需要有“诺贝尔精神”,“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发人深省。
【范文二】
诺贝尔奖和国籍无关
郭钦
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写理想,记得当时很认真地写下了科学家。不想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阴差阳错地离科学越来越远,最后成了一名文字工作者。这时才发现,离科学越来越远的不止是我,对很多普通人来说,科学就像身处云顶塔尖的“玄学”,高不可攀。
幸好还有诺贝尔奖,它就像科学界的奥斯卡,在每一次尖端科学就快被人遗忘的时候,又适时地将它们带回地面,接受大众的朝拜。只是,这种关注在中国,把重点都落在了获奖者的名字和国籍。
其实,每一届诺奖,和我们相关并能被我们所读懂的,不应该也不止是获奖者的身份。要知道,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原本就是诺奖设置时的获奖标准,而这个人类,就是无数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所以,它的每一个获奖发明,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科学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诺奖与我们的距离,也在进一步缩短。看看现在在无数医院发挥作用的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就是20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成果。再如这次的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发现了导致艾滋病与宫颈癌的病毒。很显然,这样的成果对于揭示人类的疾病原因、提供预防疾病的可能性,都有重要价值。
只是,普通的你我,很多时候不愿花时间去了解获奖者背后的尖端科学,就轻易地以一句“太高深,看不懂”,放弃了诺奖提供给我们接近科学的机会。别不信,你试着问问身边的人,很多人都知道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这些华裔科学家获得过诺奖,但有多少人能说出他们是因为什么获奖?
所以,如果你也在关注诺奖的开奖,那就不妨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获奖和提名者的研究成果吧,在向获奖者致敬的同时,更别忘了向他们的研究成果致敬。
看看那些成果,你会发现,诺奖其实离我们很近。这个近,和国籍无关,只是我们和科学的距离。
【评析】
有人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的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对诺贝尔奖全新的理解。确实,有时候我们是不是过分关注了获奖者的名字和国籍,反而忽视了诺贝尔奖本身的意义。让科学走近生活,为人类服务,这才是人们孜孜不倦地发展科学和追求科学进步的原因,也是颁发诺贝尔奖的真正内涵。而在中国,人们只读懂了诺贝尔奖的国籍和名字,赋予它功利的色彩,只能反映国人思想的狭隘与浮躁。因此,我们要向获奖者致敬,更要向科学致敬。
话题作文 情结(5)
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的流。流年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风中花瓣样轻轻坠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丝雨露,趁我们不备时渗入灵魂深处,纠集我们的一切情感体验,在静谧的夜里发起一轮轮的攻击?我探索,寻觅,这神奇的力量。
深蓝色里,夏的繁星,秋的皓月,飘渺、神秘、旷达。夜晚吸引了太多的梦,因而深不可测。想读懂它的人往往被其感动,坠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仰望天空,古人借星宿占卜吉凶,今人数流星暗许心愿。物是人非啊!辉煌的,悲壮的,凄凄惨惨戚戚的历史在混沌的天地间飞速转动,千年,万年,不过只是弹指一挥间。而这世上还有些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吧?
沉默。良久。氤氲的云雾罅隙间,一道口子被拽开,轰地迸射出团团红晕,浸透了世界。日出是宇宙见最完美的动画。即使每日黎明,总是在一片迷蒙的天空里出现那一轮生命,我还是愿意隔着层层化学烟雾极目远眺,以一种近乎崇拜的心情远眺。无论你有多么沮丧、烦恼,都会被这温柔的色彩包容,融你的情感、精神、意志、情绪于那血一样的灿烂之中,你会感到内心深处的震撼:你的眼睛竟可以收容这么多的美好,你所在的空间竟如此博大!
这能量的源泉不仅给每日的生活注入新鲜,更引导我们进行感性的认知,理性的思考。它点亮世界,点亮我们的眼睛,正如人类文明点亮历史。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挖掘到的,是大自然提供的感动因素。黄河的浪涛拍打出传世的儒家文明,亚马逊的急流冲刷出神奇的玛雅文化,虽然愚蠢的我们至今探求不到大自然提供的千万种力量,而文明,毕竟在向前发展。大自然在适当的时候挑一些适当的人,将自己封存久远的内涵奔泻出来,让他在瞬间找到所谓灵感,赋生命以弹性。近代哲学家康德说过:“仰观星辰,遨游森林,最足以给我冥想的机会。”李白、毛泽东、歌德、贝多芬??他们都曾用心灵和自然默默无言地对话,被自然感动。然后,他们或承载世界,或改造世界。
浩瀚的时空里,我们实在是无足轻重的微生物。而能在这样一个凭少年英气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与无数的前人面对同样的自然,接受同样的感动,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不管自然是否选我们做那个能接受其宝藏的人,只要拼搏了,感动了,彻悟了,一切,都无憾。
感动,是自然母亲赐予我们的神奇力量,是人类对自然永恒的情结。
[评语]这篇“神奇”的文章围绕一个富于哲理的_问题是什么使人类的一切情感体验升华为一种神奇的力量,作理性的深层思考,探求“感动”的内涵和真谛。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位能够思辨、善于思考的年轻人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分析说理;于是,我们听到了一位会取譬,善选例的作者的犀利有力、周密严谨的推理论证。古人云:“文无定法。”于此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