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数学的作文(集锦7篇)
梦醒童话
2024-06-12 03:20:33
其它
其它

写数学的作文(1)

我的数学老师是大名鼎鼎的何万凤老师,在我们心目中,她最富有智慧。

您站在讲台上,右手握着一根红笔,在读完题干后快速将答案写在卷子上,时不时地抬起眼皮,睿智的目光穿越眼镜片看向正在紧张答题的我们……

这一幕每周三的下午都会出现一次,每次周测何老师总会站在讲台上,这样一丝不苟地监场,无论初一、初二还是初三。但就是这很普通的周测,让我认识到了不一样的何老师。

初入初一时,我第一次见您,您一头乌黑的短发,但发根显得有些花白,个子不是很高,显得比较瘦小,其实早在我见到您之前就对您有所耳闻,听班主任张老师说,您是河北省特级教师,是我们授课组中年纪最大的老师,有大概四十年的教学经验,我听后不免对您有些胆怯。

但在那件事之后,我发现您是个和蔼可亲的人。

初一时的数学周测之后有一些自习,那天您为了快速出成绩,考完之后带上我们三个课代表到办公室判卷。简单分配任务之后,我们四个人就开始安静地判卷,当时办公室里静极了,除了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外,什么也听不到了,我只感觉到您的那个方向传来的刷刷刷的判卷声音频率最高。在紧张的判卷工作接近尾声时,我真没想到您会主动与我们聊些什么。“上初中之后都还适应吗?”“老师,还好啦,不是很累。”我说。“你们住的离这儿远吗?早晨几点起床?……”那感觉就像是邻家大姨,一点老师的威严也没有。那天下午紧张的判卷工作也最终在我们和您的交流中结束了,从那以后,您的和蔼可亲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初二之后,我发现您还是个对待知识很严谨的人。

那天上午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由于某些原因周测被提前到了上午进行,此时的我正在为马上答完卷而高兴。因为当时我坐在班里的第一排,您在快速写完之后就走到了我的身边,正在检查答案的我抬头看了您一眼,您表情严肃,眼睛透过老花镜仔细地看着我的答案。突然,您用手指了指我倒数第二道应用题的答案,我心里一惊,然后心砰砰乱跳起来,心想:我刚才明明查过一遍,不可能有错啊!我迅速用草稿纸验算起来,可几次验算都没有发现有错,直到收卷也没有。

下课后,我飞速跑到办公室里。“何老师,您给我指的那道题,我并没发现有错啊?”您眨眨眼睛,笑着对我说:“那道题你没用原始数据,如果你扣分比较多不会给你纠错,但你其他题没错,一定会给你扣分的,所以对待知识一定要严谨,马虎不得。”

升入初三之后,我还发现您是一个细心的人。

正值中秋时节,气温下降很快,天空连续几天都被厚厚的云层覆盖着,教室外的梧桐都在纷纷落叶,提示着我们秋天来了。我到办公室找班主任张老师汇报一些情况,您在我走之前问了一句:“杨博玮,你最近怎么不关心自己的成绩了?周测之后都看不见你来我这儿对答案了,不会是因为我那天说了你两句吧?”嗯?说了我两句?哦,想起来了,那天我去板演,在解方程时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您说了一句:“我看你快挨揍了!”那句话其实我根本没往心里去,心里反倒还美滋滋的。

听您这么一说,我马上说到:“没有,没有,那怎么会呢?我每次都来对答案,但我是因为时间有些紧,所以在放学之后才来对答案的,您那时候不在办公室,您可千万别多想。”这次简短的对话让我心中一暖,驱除了深秋的寒意。

从初一到初三,普通的周测让我认识到了不同的您,您不仅是授予我知识的老师,更是我人生的指路人。

我的数学老师是大名鼎鼎的何万凤老师,在我们心目中,她最富有智慧,不信你看——“我多聪明呢!”哈哈,何老师又在自夸呢,那神态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点也没有老教师的威严,我们嘴上笑着,心里默念:没错,我们的何老师最聪明,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


写数学的作文(2)

这是“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终于不用再赶着上培训班了,我有了更多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做我自己想做的事,真是开心到飞起。

今天,我要做心心念念的莫比乌斯带,上次数学课上得还意犹未尽。

莫比乌斯带的神奇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李斯丁发现的:把小蚂蚁放在莫比乌斯带圈上,蚂蚁没有翻越任何一处边沿,却爬遍了纸圈的所有地方。莫比乌斯带的制作也非常简单: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粘起来做成一个纸带圈,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单侧曲面。

为了验证纸带的神奇,我按照数学书上的步骤再一次进行了操作。做好纸带后我用红色蜡笔代替小蚂蚁,沿着纸带的中心线“爬行”,结果,红色蜡笔连续不断地爬完了整个纸带!真的是太神奇了,两个面突然就变成了一个面,就像在变魔术。当然,这不是魔术,而是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

接着,我把纸带沿着中心线剪开,把纸带分成两等份,剪下最后一处时,我发现我居然得到了一个比原来的纸圈大两倍的圈,而不是两个同样大小的圈。哈!纸圈突然长大了!

第三步,我又沿着纸圈的三等分线剪开,你猜?这时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神奇结果?这时,我竟然得到了一大一小两个纸圈。一条的大小跟原来一样,而另一条则比原来大了一倍,而且两个纸圈相互套在一起,难舍难分!

接下去,我又沿着四等分线剪开,得到了两个比原本来纸圈大一倍的圈,纸带套在一起,像两个相亲相爱的双胞胎。

最后,我又沿着五等分线剪开,这时,双胞胎居然多了一个比他们大一倍的家长,三个圈紧紧套在一起,就像永不分离的一家人!

其实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喜爱的过山车的轨道设计,它使过山车在轨道的任何一处都能通行;打印机里的色带也是一个莫比乌斯带,使色带的磨损均匀,打印颜色均匀。

数学的探索真是充满魅力,感谢“双减”,让我有了更多探索的时间!


写数学的作文(3)

最近,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莫比乌斯带。预习时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觉得它神奇得难以置信。

上课时,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学习莫比乌斯带,现在我先发给你们材料,稍后教大家怎么做。”说完就让小组长把材料发到每个人手里。

我领到了三张不同颜色的长条纸——一张是红色的;一张是淡红色的,上面有一条虚线;一张是蓝色的,上面有两条虚线。

老师让我们先拿起红色纸条,把纸条一端旋转180度,然后将它与纸条的另一端用双面胶粘在一起。这就成了一个最简单的莫比乌斯带。

老师介绍了莫比乌斯带的来历和特点: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研究“四色定理”时偶然发现,这种纸圈只有一个面,你想把它涂上颜色的话,只用涂一圈就可以了;它只有一条边,所以你无论从边上哪点出发,都会绕回到这一点上。

真奇怪,怎么会是一个面、一条边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

然后老师又让我们把淡红色纸条做成莫比乌斯带,再沿虚线剪开。我想应该能得到两个圈,可是当我剪开后,惊奇地发现它竟然是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带。

由此我猜测起把有两条虚线的蓝色纸条剪开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出现三条莫比乌斯带?心里迫切希望老师立刻宣布剪开蓝色纸条。

终于,老师让我们开剪了。我快速粘好莫比乌斯带,以最快的速度剪开,结果更奇妙,是一条大的莫比乌斯带连着一条小的莫比乌斯带。大家感到越来越惊奇,有的同学提问,如果画三条线剪开后会是怎样?四条线呢……

老师说:“这些问题大家课后思考,课后再观察一下身边应用莫比乌斯带的例子,借助网络搜集一下莫比烏斯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原理吧。”此时下课铃响了,一节有趣的课在惊叹声中结束了。

莫比乌斯带可真神奇,可谓小纸条大学问啊!这节课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你用心去探索数学,它就会为你展开新的“一面”。


写数学的作文(4)

“铃!铃!铃!”上课的铃声终于响了,我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是盼来了这节语文课。

前几天,黄老师与我们分享了摩擦力的秘密,今天她又会教我们另一个全新的“魔术”,所以我们都格外期待这节课。

首先,黄老师从一个黑袋子里神神秘秘的拿出了一堆红纸、一把剪刀、一个双面胶,“魔术”就这样开始了。

黄老师先从一堆红纸中随意的抽出了一张,现将其抹平,用手将红纸的一端压在讲台上,另一只手捏住红纸的另一端,然后将它扭了一圈,再用双面胶将红纸的两端粘在一起,最后用剪刀从红纸的中间剪开。可是她的手却一直捂着,不让我们看,说:“你们猜猜,剪完之后的红纸会是什么样子?”大家立刻七嘴八舌的猜着:“一个圈”“两个圈”“碎了”……

黄老师乐呵呵的说:“我倒数五个数,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5、4、3……”黄老师大声数着,而我们一个个都急切的站了起来。

“哇!”黄老师的手刚一拿开,大家就兴奋的叫了起来。原来黄老师剪完最后一下后,红纸变成了一个神奇的圈。先前猜对的同学得意的笑了起来,而猜错的同学也是满脸的笑容,大家的眼睛里此刻都写满了好奇,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黄老师似乎读懂了我们的眼神,说:“同学们,这叫莫比乌斯带。它虽然只有一个面,可是如果放一只蚂蚁在上面爬行的话,它是走不到尽头的,它会在这条带子上不停的循环往复,一遍遍的在莫比乌斯圈里爬行。”

听了黄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兴趣更大了,纷纷叫道:“我也要来试试!”“不,我来!”……

真开心,又是一节愉快的语文课,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是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写数学的作文(5)

“咦?这是什么?”我被视频里一个神奇的“环”吸引住了,于是照着视频做了这个神奇的环——莫比乌斯带。知道它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这么让我着迷呢?因为莫比乌斯带最神奇的特点是:它只有一个面!我们可以这样想,一只小蚂蚁在莫比乌斯带上爬行,这只蚂蚁可以在不翻越莫比乌斯带边缘的情况下爬遍莫比乌斯带所有的面。这是为什么呢?在制作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答案。制作莫比乌斯带的时候,需要将纸带的一端翻转180度后再与另一端相连。然而,奥秘就在这180度里,在旋转180度后,就是纸带的A面和B面相连了,所以小蚂蚁就可以在不翻越边缘的情况下爬完全程了!

如果把莫比乌斯带沿中线剪开会是什么样子呢?这让我兴致大发。我又将莫比乌斯带沿着纸带面三分之一处剪,竟然又剪出了一个大环套着一个小环!接着,我又尝试着用两个套在一起的莫比乌斯带剪出两个套在一起的爱心,但是很遗憾,没有成功,不过我觉得只要再认真思考下,一定会成功的。

莫比乌斯带让我感到数学学科好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充满很多未知的秘密。数学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啊!


写数学的作文(6)

周六的下午,我参加了“校信通阅读俱乐部”组织的会员活动,我非常高兴!因为我第一次听说,并看到了“莫比乌斯带”的神奇!

活动一开始,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发一张长方形的A4纸,对折,撕开变成一个长方形,再对折撕开,变成一个长条形状的长方形,用固体胶把纸的两头粘在一起,这样就成了一个圆圈,在纸的正中间画一条线,从中间撕开,就变成了两个圆圈。

这时候,老师又让我们用另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用手向上扭一下,也就是旋转180度后再粘在一起,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撕开后竟是一个大圆圈。这就是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老师说是德国的数学家莫比乌斯发明的,所以叫莫比乌基带。你还可以沿着一点给它涂色,可以一笔涂下来,我已经试过了,真的可以!

瞧,莫比乌斯带多神奇呀,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奥妙啊!小朋友,如果你用裁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旋转180度后再粘在一起,从中间画一条线,沿线撕开,再撕开,就会发现会有许多惊奇有趣的结果,不信,你就试一试吧!

今天,我收获真多,明天我还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校信通阅读俱乐部的小田老师给我们讲的绘本《风到哪里去了》,明天见!

附:制作莫比乌斯带的全过程

再对折一次撕开

郁闷,我老是扭不成,看看身边的小朋友是怎么扭的。

我成功了,这就是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你在中间沿着它的一面给它涂色,到最后整个都会全涂上了,不信,你就试一试吧!我在家做了好几个呢!

我要特别感谢校信通阅读俱乐部的乐乐老师通过妈妈的QQ给我提供的活动中的全部照片,谢谢您!李老师辛苦了!


写数学的作文(7)

1、你打算怎样更快地记住口诀?

2、在实际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计算的?

今天上课时,我们一起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活动“读读我的第一篇日记”。孩子们都很兴奋。

“谁愿意第1个来读”。我话音刚落,程浩宇就高高地举起了手。

“老师,我写了2篇!”

“真不错,我先看看,好吗?”我看了程浩宇写的日记,2篇写得很不错,我先表扬了程浩宇,然后请他到前面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他不由分说地大声读起来:“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书上是‘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这5句口诀后一句口诀的结果总比前一句口诀的结果多5,多好记啊!”。“老师,我还想读第二篇!”我微笑地点了点头。“今天,爸爸搬来一箱苹果,等我把箱子打开,嗬!这么多苹果,有两层。第一层横着有5个,竖着有3个,有三行就有3×5=15(个),用的口诀是三五十五,第二层也是3×5=15(个),一共6行,就是6×5=30(个),用的口诀是五六三十,一共有30个。学会了乘法口诀真有用,啊!数学真奇妙!”

看到自己的同学读了日记,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很多孩子纷纷举手。我逐一叫了他们,每个同学读完后我都真诚地表扬他们,其他同学还送给他们掌声。当然,孩子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大部分同学写得初具日记模样,但也有一些同学只是简单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还有1个同学没带来,估计是没有做。虽然这样,我还是很高兴,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毕竟是第一次嘛,更何况我还没有科学地指导他们。

大约有二十来个孩子读了自己的日记后,我又组织了一个小活动:说一说你是怎么做这次作业的。

“同学们,听你们读了自己的日记后,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很多方法来记忆口诀,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