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作文(集合3篇)
落雪倾城
2024-06-12 01:15:08
其它
其它

陪伴孩子的作文(1)

同事林师傅的女儿今日回门,我们共事多年,自然是非去不可,不但去了,还不愿在雅间呆着,拉着一帮女同事跑到拥挤的大厅,非要看个热闹。

11点58分,回门仪式开始,温柔贤淑的林晓脸上化着淡妆,一袭红裙,亭亭玉立,偶有一丝伤感从浅笑中不经意流露;一旁的夫婿阳光帅气,眉角眼梢都带着笑意。我们几个同事不由得齐声赞叹,又一对幸福的人儿!再看林师傅夫妻,装扮自然光鲜亮丽,可不苟言笑,尤其是林师傅,面容颇为严肃,我们小声议论:“为啥林师傅今天表现得不是很高兴呢?”

仪式进行到新人向父母鞠躬言谢,主持人将话筒递给漂亮的新娘,林晓一出口就话语哽咽,未能成句便在台上哭起来,断断续续我听到类似于感谢父母养育恩,不愿离开父母,以后要带着老公一起孝顺二老之类的话,泣不成声的林晓惹得林师傅两夫妻不时用手抹着眼睛,辛苦养育了20多年的小棉袄嫁人了,做父母的会有多少不舍呢?同为女儿的我能体会到林晓此刻的'纠结,已成人母的我能读懂林师傅喜事不喜的矛盾,我不禁又在感叹那个很老的话题,父母到底能陪伴孩子多久呢?当儿子离开我的那一刻,我也是如此不舍吧。

时光最易把人抛,看这个世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孩子在长大,我们在变老,这是我们生命当中最美好的日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父母希望和梦的传递者,见证和陪伴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瞬间,是我们的幸福与快乐,也是孩子的幸福与快乐。这个人心浮躁、生活节奏快速跟进的社会里,有人离家奋斗,有人早出晚归,有人淹没于没完没了地加班,有人疲于觥筹交错的应酬,有许多人连一家三口共聚都是一种奢侈,又怎能给孩子必不可少的陪伴呢?当那个曾经是怀抱中的小婴儿在光阴的流转里忽而变成一个花枝招展的姑娘或是健壮的青年时,静下心来回首往事,加再多的班,做再大的生意,赚再多的钱,又哪能比得上与孩子共度的快乐呢?错过了平日的陪伴,缺少了玩耍与学习的乐趣,也就错过了孩子的成长。

我们与其在时光的背影里遗憾错过,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匆匆过客,那么从此刻开始,我们不妨放慢脚步,用心灵和智慧陪伴孩子。煲一锅热汤,和孩子边吃边聊;寻一处地方,和孩子一起旅行;找一份童趣,和孩子共同游戏;留一些童真,和孩子说说悄悄话;带一颗童心,和孩子一起阅读,用陪伴守望孩子的成长。


陪伴孩子的作文(2)

记得去年暑假,由于我热衷于炒股,整日里抱着电脑,盯着盘面,满脑子竟是一些k线图,疏忽了无人陪伴的儿子。

儿子因为无所事事,又缺失了正确的引导,开始沉迷网游。整个暑假每天匆匆完成暑假作业后,便和他酷爱网游的表哥一起开始“赛尔号”之战。他玩网游的兴趣自此而产生,我再也看不到那个曾经缠着我,让我一遍遍为他读书的孩子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家庭战争的硝烟开始弥漫。

为了纠正儿子的这个不良嗜好,寒假里我可是煞费了苦心,虽然完成了帮助儿子的四部曲,从缓和亲子关系入手,从帮助儿子身边的榜样侄子展开,带领儿子和侄子开展家庭读书活动收官等等,但是收效甚微,儿子偶尔还是很怀念他的“赛尔号”。

从儿子还躺在婴儿床时我就开始了为他读书,多年来培养的好习惯差点因暑假里我一时的疏忽而毁于一旦。真正让儿子重新感到读书的快乐,还是由我放下炒股,重返和儿子一起阅读以后。看来,“好孩子是陪伴出来的”确实是至理名言啊!

于是,找出4月份的《家长会》杂志,重新温习了“特别关注”———好孩子是陪伴出来的那一课,细细品味,受益匪浅。

家长陪伴助成长

“陪伴”是一个重要载体,能使家长有机会发现孩子的特征和天赋,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成就孩子的`一生。

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所以会在数学、物理两大领域取得成功,就与其幼年时父母在陪伴中及时发现他的天赋有关。

有一次,他的父母让麦克期韦对着插满金菊的花瓶绘画,意外地发现画的竟是几何图形,药瓶是梯形、菊药是圆形,叶子是三角形,显露了他在数学上的天赋,于是加以培养,一举成名。

如今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父母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社交应酬逐渐增多,从而挤占了陪伴孩子的时间,甚至出现了很多的“留守儿童”。家长除了偶尔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外,很多的时候是把孩子晾到一边,从而给了孩子一个爱上电脑甚至出入网吧的机会。

缺失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得不利啊!也许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个麦克期韦、达尔文,只是我们太忙,没有发现而已。

陪伴的质量更重要

很多孩子的心愿是爸爸妈妈能多和他们说说话,而不是总问:“你今天的作业完成得怎么样?”“这次测试考了多少分?”

陪伴不仅仅是陪孩子学习,对孩子进行苦口婆心的劝导,也不仅仅是跟孩子呆在一块儿,更重要的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放下长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最大可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随时发现孩子的所想所需,让孩子享受到关爱,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陪伴孩子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其效果远远大于苦口婆心的说教。

家长可以陪孩子做什么

孩子三岁以前,陪伴孩子妈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要认为孩子尚小还不需要教育而将养育孩子的重任全权交给父辈或者保姆,妈妈的陪伴是为了给孩子营造安全感。

妈妈可以每天为婴儿车里的孩子唱一支歌,颂一首诗,可以抱孩子走出家门,让孩子触摸大自然的万物,认识缤纷的世界。在妈妈的陪伴下,孩子不会因为缺失安全感而整天哭闹,或养成吃手指的坏习惯。

孩子上幼儿园后,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充分感受家庭的温馨快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睡前为孩子讲十分钟的小故事,让孩子在小故事中懂得大道理;可以在放学的路上和孩子聊天,让亲子间的相处变得更加和谐;可以约上朋友的家庭一起去博物馆,既能让孩子感受到收获知识的乐趣,也能让孩子因为有了玩伴儿而兴致大增;可以陪孩子逛书店,带孩子感受求知的气氛;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让孩子成为独立思考、有主见的人;可以陪孩子一起写博,评博,提高孩子的交流和写作水平……

陪伴孩子,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乐趣,还有探索、知识和成长。依稀中我仿佛看到儿子即将离开妈妈的怀抱,展翅高飞,内心不禁有些酸楚。孩子的童年如此短暂,还有什么理由让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缺席呢?


陪伴孩子的作文(3)

“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出自一个孩子的口,让人泪流满面,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爸爸的陪伴,可孩子却很难见到爸爸。“爸爸去哪儿了”?孩子的日记中,爸爸成为了“工作狂”,总有做不完的工作。

报道中的“爸爸”是位警察,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陪孩子。连接送孩子上下学,一年也只两三次,孩子上兴趣班也只送过一次。的确,孩子还小,爸爸无法陪伴,等到孩子长大了,想陪也无没有多少机会了。

父母怎样做才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美国哈佛商学院的专家告诉我们,比起丰富的物质生活,父母的陪伴与良好的亲子互动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然而,很多时候,作父母的想陪陪孩子,却总是被工作所累,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警察的工作的确很忙,这一方面与警察的工作性质有关,比如抓逃犯或是破案,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家了,另一方面也与警力不足有关。其实,工作忙的不只是警察,那些农民工难道不忙吗?而无法陪伴孩子最严重的就是那些外出打工的父母,相比于“留守儿童”,报道中的那位孩子还是幸运的,这个孩子至少还能够见到经常性地见到自己的爸爸,可“留守儿童”却几乎是一年到头也难得能够见到父母一次。

陪孩子成长,这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作父母的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如果说“常回家看看”是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那么“陪孩子”没时间也推给工作忙,那就要拷问我们的制度。

多抽时间陪陪孩子,一方面需要父母意识到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尽量抽时间陪孩子,而在陪孩子的过程中,更要真心陪伴,不能人在孩子身边,心却在手机上。前几天,有调查表明,家长玩手机成所有“陋习”之首;另一方面,需要尊重法律,严格执行法律,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时间。虽然有些行业的加班时间较多,但却不能无情剥夺职工陪孩子的时间。在那些“过劳死”的人群中,恐怕总是没有时间陪孩子的。

“陪孩子长大”,这需要全社会的承诺。下次,能否以“陪孩子”作为理由请假呢?会被批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