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作文(汇编20篇)
别过计较
2024-11-12 08:56:59
其它
其它

屈原 作文(1)

千年之前……

一个凄孤的身影矗立在汨罗江畔。日光洒向江面,反射出点点耀眼的金光。江边不知是否还有柳丝清拂,莺歌燕舞?五月的江边,总是这样秀美无限,惹人情思。诗人你想起些了什么呢?许是过往的岁月吧。忧国忧民的脸上被风霜无情地刻下了道道皱纹,一丝淡淡的忧伤从内心深处泛起,缓缓扩散开来,直到占据了心灵的全部。曾经的楚国啊,你在何处?为何去得这么早,只留下孤魂野鬼般的我?国在人在,国亡人忘。对于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的世界诗人不再有丝毫留恋,下一刻,他与滚滚东流的汨罗江融为一体……

缓缓下沉的诗人,你眼角的余光看到江上的龙舟和为你而落的粽子了吗?那是楚国人民对你的追思与怀念啊。

千年之后……

纤细的手指轻轻拨开了微微泛黄的粽叶,白白嫩嫩的粽子呈现在了眼前,糯米的香醇和粽叶的清气扑面而来,隽永而清新。这与当年那个诗人的品格,只怕是一样的吧。尘封千年的思念被再度重拾,端午节已不再限于当年的楚国,而是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缅怀爱国诗人,温习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定节日。精巧的粽子,你是否已像婵娟一样,对屈原无比敬重,爱戴了呢?应该是的吧。也许你心甘情愿沉入江中。去陪伴长眠于江底的屈原。小小的粽子,凝聚了千千万万人对屈原的思念,还有粽子自己的一份情。

千年时光的磨合,粽子与屈原似乎已幻化为一体,爱国、传承、缅怀、奋进。他们筑成了清香脱俗的端午节,为华夏文明增添了一颗多么亮丽的明珠。而他们自己,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告诉后人好多、好多……


屈原 作文(2)

端午这个节日,主要是纪念屈原的,但在我的印象里,端午节主要是为了包粽子,吃粽子的。

奶奶知道我很喜欢吃粽子,所以早早的就把糯米泡上了。做粽子的糯米是需要泡几天的发酵出淡淡的酸味才可以用,到了端午这一天,奶奶一大早就去买了棕叶,回到家以后清洗了棕叶备用。

爸爸妈妈回来以后我们就一家人开始包粽子了。大家先拿出两片棕叶叠放在一起折一下,中间就有了一个小坑,接着往里面放糯米,然后再给糯米里放2颗红枣,将剩余的棕叶折回来包住装了糯米的身体,最后用绳子把粽子绑一下,就神奇般的变成了三角形的粽子了。我学了很久,可还是没有妈妈包的好看,这真是一个技术活。我们包了很多想送给亲戚们一些。包完以后用一个大锅把粽子煮2个小时才能吃,煮的时候满屋的清香味道。

我为什么喜欢吃粽子呢?棕叶包着糯米,糯米里放着红枣,棕叶的清香加上红枣的香甜。糯米软软的口感,吃的时候再沾点儿白糖,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甜蜜,我真是太喜欢吃糯米粽子了!


屈原 作文(3)

一年一度地端午节快到了,家里开始置办节料。妈妈买了许许多多的艾叶,准备包粽子。我和弟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只见妈妈把艾叶折成漏斗的形状,用勺子把馅儿放进漏斗里,用一叶艾叶把囗包住,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粽子,果然又容易又好看。

到了端午节那天的早上,我们一家人早早地起床,一起围着桌子吃粽子。弟弟嬉皮笑脸地问爸爸:“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爸爸说:“因为人们要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让他的尸体被吃了,所以人们把米饭装进竹筒里扔下江,这样鱼就不会吃屈原。而且端午节还有佩香囊的习俗。”听了爸爸的话,我和弟弟受益匪浅。

吃完了,我们全家人打开电视,看起了赛龙舟。大家津津有味、聚精会神地看着开幕仪式。来到现场看赛龙舟的人络绎不绝,会场上人山人海。赛龙舟活动开始了,一艘艘龙舟上,龙的眼睛雕刻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坐在龙舟上的人穿着一样的衣服,头上系着一条彩带,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大家伙都目不转睛。只听裁判一声令下,领头的人擂起大鼓,后面的人划着船浆,大家都你追我赶,不分上下。只见啦啦队在一旁加油,场上声势浩大。最后,3号龙舟以绝对地优势赢得本次比赛。3号龙舟的人领了奖励,高兴地走下台,市民们用热烈地掌声结束了本次比赛。

在这个端午节里,我感触颇多,感受到了人们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和怀念以及端午节对人们深刻的影响。


屈原 作文(4)

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吃香喷喷的粽子,看精彩的赛龙舟,一家人其乐融融。

而说到端午节,它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仅诗词写得好,还有相当的谋略;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

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进谗言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农历五月除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写了很多不朽诗篇,比如有:《离骚》、《天问》等等……

除了上面的典故,端午节还有许多别名,如:浴兰节、女儿节、五五节、端阳节等等……

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在那天,人们不仅可以吃上鲜美的粽子,而且这其中也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屈原 作文(5)

我去过很多地方,唯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屈原祠,一个用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的地方。

屈原祠外的南门口,就会看到从山上飞泻而下的瀑布。瀑布前面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吃美食的,有唱歌的,有跳舞的,十分热闹。走进屈原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鲤鱼喷泉,虽然是用石头做成的鱼儿,但是水从它们口中协调有序地一跃而起,使它们有了生命力。

往前走,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来欢迎我们的到来,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心爱的花朵儿。脚下的鹅卵石也不甘示弱,为我们铺起一条条五彩的道路。不一会就到了“巨石阵”,这些石头形状怪异,有的躺着晒太阳,有的站立着看守树木,神奇极了!

接着往前走,会看见好大一个广场,那里有许多人在打闹,玩耍。广场前面是滔滔江水,广场后面就是屈原祠山门,哇!好高啊!我仰望着门上的四个大字——日月争光。沿着石梯走上去,走进祠堂里,里面的阁楼古色古香。最让我难忘的是有着屈原雕像的那个阁楼,只见屈原坚定地站在那里,他的眼睛俯视着远方,手持宝剑,好像时刻准备着为国家而站斗。

从石梯上下来,一路向前。有一个大池塘,池塘里面有许多金鱼,黑鱼等……个个婀娜多姿,在水中快乐嬉戏。池塘旁边有许多雕像,有人,有马,还有马车,动作奇特,引人注意。

再往前走,会看见一个吊桥。可以从旁边的小路走上去,你会看到右边栏杆处有几个望眼镜。从望眼镜里可以看到整个三峡大坝,风景尽收眼底。玩累了,就可以到吊桥上吹吹风,闻闻花香,心情好极了!

总之,屈原祠的景色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完,有时间一定要去欣赏吧!


屈原 作文(6)

日出

汨罗江边,你苏世独立,受命不迁,只因你深固难徙。一身青衣在晨风中飘舞,被绣上朝阳似火。江水平静似一帘幽梦,也如你此刻的心。

耳畔传来《橘颂》的余音袅袅,于是一幕话剧在回忆中上演。橘树下你挥笔讴歌生命,婵娟为你送来缕缕茶香;郢都大殿上楚王为你接风洗尘,夸赞你促齐联盟的改革主张。于是,你秉烛达旦,抚案筹简册,舒眉向青天。

此刻,你矗立江边,任思绪像滔滔江水一样奔流。

烈日

恍惚中,你脚下的芳草不再翠滴,只因失去了你傲岸身躯的荫庇。烈日在你头顶高悬,把你的影子驱入江中,被浊流击得粉碎;还不时喷出几团火焰,使江水沸腾,大地焦灼,和你的一腔怒火撞击,形成了闪电,声震如雷。电光中有你与张仪力争的正气,有你傲视南宫的威严;有你诅咒天神的凛然,有你面对婵娟尸首的无语。

奸佞的排挤,弟子的叛离,人情的冷落,世态的炎凉,将你的满腔怒火渐渐冷却,化作怒气,凝结成雨,从你的眼角滂沱而出,冲垮了湘夫人的荷屋,熄灭了黑暗中的闪电,遁隐了浓云里的雷鸣。

你蒙尘的心如同被历史钙化的岩石,千疮百孔,你将它抛向江中,任江水冲刷,泛起层层酸泪。

残阳

晚霞将天边染成橘红,江面上残阳如血,白昼被黑夜悄悄吞噬。郢都春闱的帷幕在你的眸子里缓缓落下,远处是一片朦胧,长烟落照、晚风孤城,使你羸弱的身影顿增千年孤独。羽化成四时的悲凉,北啼血的杜鹃传唱。

你有着十万里长的忧伤,起于汨罗,流经汉唐,止于淇。

你像飞蛾扑火一样寻找归宿,焦灼的大地已不堪负重。你选择江水作为坟墓,却不愿随波逐流。你将赤诚的忠心化成坚硬的巨石,然后将它揽入怀中。

你纵身一跃,在幽暗的楚天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如一道彩虹,一头是古,一头是今。此时,一颗巨星陨落尘寰,那是银河为你落泪。

流淌千年的汨罗江畔,矗立着你坚韧的灵魂,燃烧着一个凤凰涅磐的永恒神话。


屈原 作文(7)

“五月五日,是端阳。插入艾叶和香囊。吃粽子,撒糖。龙舟在水里。”每当我听到这首歌谣,我就会看到美味的褐色种子、绿色的艾叶和快乐的龙舟。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著名的一员。因为被楚王流放,投河死了。二是纪念伍子胥之死。楚国人伍子胥的一个著名成员,他的父亲和兄弟都被楚王杀死了。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冲向吴国,帮助吴国伐楚。经过五次战争,他进入楚国杜英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

端午节也叫“五”,许多习俗都与“五”这个数字有关。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孩子的脖子、手腕或脚踝上,称为长命吕。我们北方的习俗是:吃粽子,戴香包。告诉你,我们的粽子好吃。剥开绿褐色的叶子,迎面飘来一股清香,是糯米的香味,豆沙的甜味。趁热吃一口。这是你口中香糯的比喻,却发现原来的糯米早已融化成粽子叶子的香味,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了。这种情调只有在端午节的时候才能体会到。


屈原 作文(8)

我过了很多有趣的节日,今年端午节是我最幸福、最难忘的。

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早上去菜场买了茶叶、糯米。回家的母亲把盆里的水放进去,把茶叶放进去,无聊地问母亲母亲,为什么把茶叶放进水里?母亲说:茶叶浸在水里不会变干变硬,所以我们可以包起来。啊,原来如此。妈妈洗米,把米浸在水里,我马上对妈妈说:妈妈,把米浸在水里和茶叶一样吧。妈妈点头说:没错。

终于开始包茶叶了。母亲把两片茶叶重叠起来,把大头围成漏斗的样子,放入米中,把多馀的叶子沿着漏斗包起来,最后把绳子躺在三个角的中间,绑在两个角上,茶叶诞生了。

我也学会了母亲的样子包,我的棕色真的是漏斗,不小心米一粒一粒地掉下来,母亲说卷成漏斗的形状时要注意没有缝隙,真的变成漏斗了,米放进去的时候也要按这样煮的米结实。我小心地包着,终于成功了。我特意用绳子系着我包的棕色。这是我的劳动成果,我必须留下纪念。

我很高兴,我学会了包粽子,所以我忘不了今年的端午节。


屈原 作文(9)

我喜欢端午节,可以吃粽子,其实是喜欢吃白糖,如果吃粽子不放白糖,我一口也不会舔的。

这个端午节,我起的很晚,早餐都可做午餐了。每次过端午节,都是妈妈把粽子剥好,放进碗里,洒上白糖给我吃。这回我问爸爸:“爸比,帮我弄一下粽子,好吗?”他装作没听见,坐到沙发上看起电视。我小声地自言自语:“哼!不弄就不弄,我自己来,总比不吃强。”

不久妈妈回来了,她右手提着菜,左手拿着一大袋神秘的东西放进厨房。我拦住妈妈指着那一大袋东西问:“妈妈,这是什么?”“中午你就知道了。”原来是口味虾。

爸爸现在是我崇拜的偶像,妈妈买得一大袋口味虾,他一个人蹲坐在卫生间处理完。我不敢用手抓虾,手拿着剪刀把虾抓出来放在地板上,把它的“武器”剪掉,才敢抓。可老爸是抓住它的背,把虾的“武器”拔掉。爸爸力气真大呀!

开饭喽。爸爸做得口味虾,香味扑鼻

而来。还做了我最喜欢吃的牛肉和菡菜。妈妈说,端午节的菡菜赛线鸡。没多久,我桌前堆满了口味虾的壳。我打了一个饱嗝,大声地说:“这个端午节吃得真香!”


屈原 作文(10)

秋风萧瑟,无边落叶,江水滚滚东逝。那峨冠博带,白衣飘飘的你伫立风中,高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是你吗,三闾大夫?你是在叹楚怀王的腐朽无能吗?你是在悲百姓流离失所吗?你是在痛国家沦陷吗?是的,你胸怀国家,胸怀百姓。

我问:“你痛苦吗?”

屈原微微一笑:“不!我的肩上担负着先王的嘱托,黎民百姓的期望,拯救楚国的重任。面对责任,我从不退却。责任使我面对楚怀王的昏庸挺身高呼;责任使我面对奸臣的谗言大义凛然。责任使我面对秦国大军巍然不动。我尽了我的责任,我的一生是快乐的。不然,没有责任,哪有快乐?”

残阳如血,那身披江袍駐望夕阳的是你吗?岳飞!你戎马一生,你流血沙场,你驰骋在金兵之间奋勇杀敌。“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是光辉一生的写照。你为什么?功名利禄?官室美女?你高歌一曲,酒入豪肠,怒发冲冠,不用多问,你为的是民。但是你最终被十二道金牌束缚,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于风波亭。

我问:“你不感到悲痛吗?”

岳飞的脸上写满愉悦:”不!保卫大宋江山子民是我的责任!自然也是我的快乐,无论结局如何,我心依旧。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信念。使我在孤军奋战是充满力量;使我在昏君前面不改色,使我在风波亭视死如归。我履行了我的责任。我是快乐的。”

阅读历史的长卷,我的视线模糊了。一个个为国,为人民奉献为快乐的灵魂在我的眼前飘过。

这快乐是崇高的快乐,是不朽的快乐,是永恒的快乐,这跨栏承载起中华五千年的骄傲!

这快乐由古至今,由远及近,由四面八方江成奔流不息,汹涌澎湃的洪流,把中华民族载向那载向金色的明天。


屈原 作文(11)

农历每年的五月初五日,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民间节日“端午节”,因为在五月,又可称之为“五月节”。在这个节日里,很多地方都以包粽子以及赛龙舟的方式来纪念古代杰出诗人屈原。

少年时,每逢端午节这一天,我既有芳香扑鼻的粽子吃,又可以与同伴们到家乡的小河里畅游“龙泉水”(民间传说把这一天江河里的水称之为“龙泉水”)。与同伴们在水里嬉戏、追逐,把这一天藏在内心的喜悦尽情地挥洒出来。这是端午节留给我最初的、最深的印象与留给我最美的回忆。

随着时光的飞逝,今天已为人师的我,在端午时节,想起的是《楚辞》,想起《离骚》,想起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想起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据史说,公元前278年秦兵功陷楚国首都郢都,诗人屈原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于当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名为“端午节”。屈原在楚国早期是极受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的,他极力主张联齐抗秦,并争取由楚国实行统一天下。然而,后来楚怀王却听信保守势力与奸佞小人的馋言,而渐渐疏远屈原。屈原受到排挤与流放,在流放途中闻国已破。此时此刻屈原的内心是多么失望、多么悲愤、多么的矛盾。痛恨楚国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使爱国之士报国无门,导致奸佞误国,以致亡国。屈原在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下,甘与国家共存亡,毅然投江自尽。以他的死去唤醒世人。

假若当年屈原没有投江自尽,而更多地去深入民间,洞察民生,聆听世人的声音,以诗人自身的创作才华去谱写更多可歌可泣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不是更好吗?此亦后世文坛之大幸也。


屈原 作文(12)

唐朝有一诗人陆龟蒙写过一首诗叫《离骚》: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语,不敌一谗言。屈原,作为一个在封建时代的人,思想是多么的进步!在当时就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慨!可谁知道,楚王竟然听信奸臣之言,流放屈原,导致国破家亡的局面。我不禁对这位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者感到无限的叹息!

今天下午,我的表弟袁齐兴高采烈地吃粽子。我就一本正经地说:“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小表弟不屑一顾的说:“管它那么多干吗,反正就是开开心心吃粽子的。”我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端午节怎么能是光开开心心的吃粽子呢,你居然连端午节的来历也不知道!”他目光炯炯有神地说:“你说说看。”于是,我就讲起来端午节的来历:“古时候,有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小表弟听得目不转睛:“屈原真是个爱国诗人啊,呵呵,我又了解了新知识,上学了对我们班同学说说,他们都不知道!”小表弟又问:“那么,为什么叫端午节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五月为午,“五”与“午”相通,故端五又名端午。”

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会永远刻在人们骨头里,楔在人们心里。明天,我会再一次记起你的,屈原!你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的脊梁!


屈原 作文(13)

从小就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却不知晓谁是屈原,为何纪念,现在,所有疑惑都烟消云散了。

屈原,作为人臣亦或百姓的父母官,他是称职的。他忠信于君,考虑为民,他需敢地直面邪恶势力,毫不畏惧。有梦想的人势不可当,是的,屈原就是凭借绝对纯洁的理想,正气凛然地站在那恶势力面前,仅凭这点,他已是巍峨的巨人了。

然而天公不作美,似乎都会设下“九九八十一难"来考验这些伟人们。屈原的尽心尽力不仅被小人离间与君主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被亲人诅骂,被百始嘲弄。不要说当时的屈原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就连我也不明白他论落到这般田地的原因。归根究底,只是他太爱国了。难道爱国也有错吗?

在忍受各界铺天盖地的舆论时,屈原最终崩塌了。不是他选择了放弃,而是社会抛弃了他;他投江并不是堕落,而是寻求身心的解脱。他的优点在于爱国,而缺点在于太爱国,只懂得一味付出,并未考虑社会是否接受,且将自己放在了考虑范围之外;他的坚强在于珍惜一切,而脆弱在于太过珍惜,忘了收敛,忘了放手。

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如果选择苟活,那便不是屈原了,他本就是不能容忍邪恶势力的性格, 他的本性就是不屈服,要呐喊,要抗争。如此,才是一个酒脱、真性情的屈原啊!


屈原 作文(14)

屈原带着满腹诗书才华投汨罗江自尽。

眼看着子兰谗言,郑袖内惑,我确无力助他。人民如辄之鲋,喘息挣扎,眼看着婵娟被人凌辱,我我却无力帮她,屈原啊屈原,为何你如此顽固,我与你一起踏在被奸人搞得四分五裂的国土上,有又何尝不失一些悲伤呢!

在滔滔的汨罗江中,也许才能使他将自己洗刷的如此透彻清澄,为什么他要这样做?我眼看着他作“人谁能一生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眼看着他对昏君的无奈,对谣言的憎恨,对婵娟的歉意,却无力助他。

纵使他得到过君王的器重,纵使他深受百姓的爱戴,纵使他改变了一个国家,他——也难逃一死。我说,腻你为什么如此执着,为什么就听不进“圣人之凝滞于物”?为什么你忘了浑浊的天下事,却又还记得,还记得,有千万的百姓和自己远大的理想?

而现在的屈原,戴上脚镣手镣,走在刑场的路上,你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生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中又何以保全?

与他一起感受着这种欺凌,回忆着往昔的朝气;与他一同看,一同看,这被奸人所吞并的国家;与他一同,一同最后一次感受……


屈原 作文(15)

端午节到了,妈妈给我包粽子,带五彩线,浓浓的节日气氛让我想起了屈原。

屈原是楚国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当得最大的官是三闾大夫,专给楚王出主意的。可是。楚王觉得自己的国家很强了,不但不听屈原的了,而且还听信小人之言,屈原见状就要求辞官,被楚王流放了。过了一些年,屈原听说楚国灭亡了,就投了汨罗江自杀了。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也害怕屈原的尸体被鱼咬到,就把食物投到江里,可是江里有一条蛟龙,很能吃,人们又把食物用叶子包起来,用五彩线捆上,蛟龙害怕五彩线,就躲得远远的了。后来,人们又想把食物给屈原吃,每家就用船把食物投到江里,演变成了赛龙舟,人们又看投到江里的食物挺好吃,又演变成了吃粽子。所以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成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屈原做得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国家,我也要像屈原一样热爱国家,热爱自己的家园。长大成为一个有用之材,为自己的国家做一些大事,做一些贡献。让我的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变得更加美好。


屈原 作文(16)

性情高洁,初登政坛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楚怀王9年,屈原第一次出使齐国,就以其总览时代风云的敏锐观察力,渊博的学识,雄辩的口才说服了齐宣王,促使了六国联盟的形成,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外交使命,展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史记·屈原列传》赞扬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对屈原的内政外交才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屈原 作文(17)

屈原是热烈而浪漫的。于是他敢于把自己比作“美人”,饰香草缀明珠,驾虬驭骖,上天入地,与重华呼朋唤友,与天地日月并存,无不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与恢宏的情感,然而屈原并不是豪放自由,恣情欢娱,追求自我的个性解放和自然完美的融合。屈原眼中的自然时时露出心灵的影子——“乘鄂诸反顾兮,欸秋冬之诸风”,在屈原眼里,一景一物,一花一草,早已不再是本来的面目,而是带上了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这种牵连,这样的不能释然,深刻地表露了他对故国安危,人民冷暖的关注。于是景物由情所化,文学以血写成,人说“草木总有情”,大概就是这个意识吧。

屈原具有坚定的信念,高洁的情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末悔”,正是诗人一生血泪铸就的誓言。理想不容于世,他朗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怀抱赤诚而不被人理解。他高歌“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但他关心的永远是“世间事”——楚地的安危,人民的冷暖。于是他将自己置入了一个最痛苦的境界:遭贬谪却心忧朝政,处一隅而胸怀天下。他耳边萦绕的不是松涛飞泉,而是农人的哀号,他眼前浮现的不是明月花径,而是强秦的觑视和朝廷不思安危的宴饮戏笑,他的心流血,然而他从没想过拯救自己。楚国才是他,黎民才是他,天下才是他,楚国亡了,他自沉汩罗江——这不是轻生,不是自戕,因为他,已失去了自己。这样一个屈原,用血书写,书写他自己——一个热烈高洁的灵魂。

携着那汩罗江畔的“万古悲风”,顺着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屈原走进每个爱他,敬他的中国人心中。

没有易水送别的豪情,没有乌江自刎的悲壮,却是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造就了一代圣人,也留下了那风骚万种。

回想当年,辅佐怀王。议国事,出号令,应诸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有卧龙的智谋,魏征的直言。却不想,君王无道,官场浑浊,空感叹:世间险,人情恶,欲笺心事,独语斜阑!冥冥之中早也注定,君无用武之地,英雄终归末路。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铁血男儿,铮铮傲骨。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但为君故,可抛头颅。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却了你一腔热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后的屈公无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满腹冤屈更与何人说!月光皎洁洒银鬓,眉宇深锁吟《九歌》。

屈公才调更无论,外修内美胜世人: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文采风流;引出传世之《离骚》,光华万丈!感动于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倾倒于你“扈江离与辟芷兮,忍秋兰以为佩”的完美;折服于你“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坚毅!滔滔历史长河,留下了你不灭的精神,永恒的身影。

屈公虽无关羽之勇猛善战,却有他的忠肝义胆 ;虽无陶潜的恨世嫉俗,却有他的高洁傲岸。然而你痛苦终结了曾经辉煌的一生。曾知否?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壮美的人生,而沉醉于梦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了屈公悲剧的一生!

从左使到囚徒,从郢城到汨罗,屈公之心,为君而发,为国而搏,为天下而奔!却终绝笔《怀沙》,魂归汨罗,不为人杰为鬼雄!

悲哉,风雨一生!

痛哉,多情一生!

壮哉,九死未悔的一生!

我循梦远航,"一夜飞渡镜湖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哉馆"…正当我"迷花倚石忽已暝"时,一位白衣飘飘,端坐在白鹿之上的.俊才缓缓而至。噢,是他,诗仙李白!他面色苍白,满脸的抑郁,饮酒高歌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懂,我真的懂。李白一生爱国爱民,满腔抱负,满心希看自己能谋官为民做主,却受到小人的***害,天子昏庸听信谗言,贬谪李白疏远了他,疏远了一个伟大杰出的爱国诗人。圣上啊!你不分清白,受人蒙蔽,造成了何等错误的熟悉,枉害了一代风骚…

我的心里默默流着泪,我能够感受到李白的凄苦。我无言,只在心底歇斯底里地呐喊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逆流而下,一位老者在水一方。他那爬满皱纹的额头,那微微弓着的瘦弱身躯,那沉吟江边满脸的迷茫…我忆起了,他!"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他在江边徘徊着…忽然,仰天长嗟:"天啊!奈何你这般对待我?!圣上啊?!你为何听信谗言,疏远我啊?!天下之大,无人明吾心意也!"纵身一跃,投进了滚滚奔流的江水之中…

我欲哭无泪,欲助无能。只能对着江心,对着屈原呼喊道:"我懂!我真的懂!"

屈原为国为民捐躯,这份真挚强烈的感情铭记在后人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小人当道,统治者无能。屈原满腔热血和报国之心,换来的却是"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悲哉!哀哉!

屈原***无奈,愤恨至极,大吼一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以死表达了对国对民的忠诚。

远想当年,小人谗言,君主昏庸,造成了疏圣贤,亲小人,造成了圣上的错误熟悉,也造成了李白、屈原等的悲惨命运…呜呼?**?

而他们为国为民所做的一切,后代人永不会忘记!…"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试卷,失向来之李、屈…梦一场…


屈原 作文(18)

屈原,一个可与日月争光的人,一个为国为民的英雄,也是一部悲壮的史诗。——题记

乱世

天地不仁。当春秋战国天下大乱之时,才人辈出,百家争鸣。而屈原,就在这么一个战争纷纷的年代出生。是上天设计好的命运?还是他自己注定得承受这痛苦:空有一身的理想,却不能得到施展;一身正直,却被小人陷害;一颗爱国之心,却最终只能看着国家灭亡……然而他在不断奋斗,奋斗,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帮助国家兴旺起来……

一句离骚,让天下人知道了帝王权贵的丑陋;一句天问,唤醒了天下人沉睡的良知;一曲九歌,传唱了世间一切可传唱之事。他的诗词,没有李白的洒脱,没有李清照的婉约,没有辛弃疾的豪放,但正是他那脱俗的诗词,让人领略到了语言的精妙。“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我仿佛感受到身穿战甲手拿武器的.战士,抖落厚重的征尘,把战友的头颅搁置颈项的惨烈。这是屈原在悲歌,在祈祷。

爱国英雄

他,怀着报国的理想,带着满腹经纶来到政治舞台。这是英雄展示自己的舞台。他励精图治,大整朝纲,然而,正是他的正直,也给他带来了灾祸:蒙受小人祸害,被2次流放,亲友相继被迫害……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造就了这么一位举世无双的英雄。

结局

然而,他也是人,即使他有卓越的贡献,脱俗的才华,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结局:他走到汨罗河边,望着那滔滔的江水,“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苍凉的声音刺破了黑夜,弥散在风雨中。万声寂静,星光早已隐藏起来。夜,更加幽寂;风,更加放肆;雨,更加张狂。屈原抱着一块石头,纵然跳到水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声音,在大地上空,久久盘旋。

这难道就是英雄的结局。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

每年端午,屈原,你又可曾看见,中华儿女,从你身上继承的精神和对你深深的追念呢?


屈原 作文(19)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屈原祠游记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上个星期天,秋高气爽,我们来到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家乡。

一进大门,我们看到了跳跳泉,它长一百多米,水里全是石头做的小鲤鱼,立着身子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水花有时高,有时低,伴随着音乐声,仿佛正热情地欢迎我们似的。再往里面走,就可以看见三面牌坊,我们坐在台阶上,读着屈原写的诗《哀郢》,表达了我们对屈原的怀念。

再往上走,我们来到了“逸响伟”祠堂,这里有许多屈原诗词,可惜我们不是太懂。里面有一口井,叫照面井,还有一个传说呢:有一天,少年屈原想挖一口井,可因为土质坚硬,一个月过去了,他才挖了一个小坑,他还是不放弃,坚持不懈地挖,天神被他感动了,所以送他一把神镐,屈原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挖井成功了。井水四季不涸,清澈见底,于是,屈原天天和姐姐在井边以井水当镜子,照镜子整理衣冠。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们对屈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感动。

屈原祠的景点看也看不尽,说也说不完,希望你有机会自己去慢慢游赏。


屈原 作文(20)

屈原具有坚定的信念,高洁的情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末悔”,正是诗人一生血泪铸就的誓言。理想不容于世,他朗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怀抱赤诚而不被人理解。他高歌“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但他关心的永远是“世间事”——楚地的安危,人民的冷暖。于是他将自己置入了一个最痛苦的境界:遭贬谪却心忧朝政,处一隅而胸怀天下。他耳边萦绕的不是松涛飞泉,而是农人的哀号,他眼前浮现的不是明月花径,而是强秦的觑视和朝廷不思安危的宴饮戏笑,他的心流血,然而他从没想过拯救自己。楚国才是他,黎民才是他,天下才是他,楚国亡了,他自沉汩罗江——这不是轻生,不是自戕,因为他,已失去了自己。这样一个屈原,用血书写,书写他自己——一个热烈高洁的灵魂。

携着那汩罗江畔的“万古悲风”,顺着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屈原走进每个爱他,敬他的中国人心中。

没有易水送别的豪情,没有乌江自刎的悲壮,却是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造就了一代圣人,也留下了那风骚万种。

回想当年,辅佐怀王。议国事,出号令,应诸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有卧龙的智谋,魏征的直言。却不想,君王无道,官场浑浊,空感叹:世间险,人情恶,欲笺心事,独语斜阑!冥冥之中早也注定,君无用武之地,英雄终归末路。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铁血男儿,铮铮傲骨。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但为君故,可抛头颅。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却了你一腔热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后的屈公无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满腹冤屈更与何人说!月光皎洁洒银鬓,眉宇深锁吟《九歌》。

屈公才调更无论,外修内美胜世人: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文采风流;引出传世之《离骚》,光华万丈!感动于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倾倒于你“扈江离与辟芷兮,忍秋兰以为佩”的完美;折服于你“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坚毅!滔滔历史长河,留下了你不灭的精神,永恒的身影。

屈公虽无关羽之勇猛善战,却有他的忠肝义胆 ;虽无陶潜的恨世嫉俗,却有他的高洁傲岸。然而你痛苦终结了曾经辉煌的一生。曾知否?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壮美的人生,而沉醉于梦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了屈公悲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