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美学》(集锦4篇)
办事稳
2024-11-12 08:49:16
其它
其它

作文《美学》(1)

感受·李清照诗词所带来的美学作文900字—— 手执一袭书卷,于午后缱绻的阳光下,纵意畅游在诗词的海洋。品味淡淡墨香,于古人细腻的情怀中,感受诗词所带来的惬意与美好。——序   对于古人来说,咏诗题词不仅仅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更甚是一种独特而雅致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我们来说,诗词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将语言的韵律美感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或许正因如此,诗词所带给我们的不再只是文学知识,还被赋予以一种美的传递,于不同的境界中感受诗词不同的美学效果。   对于李清照的清丽婉约,我总是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位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可谓是真真切切的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尝尽了生活的'甜美与辛酸。   早期生活颇为优裕的她,当年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小姑娘,仍然对世事懵懂,怀着一份天真无邪的单纯与娇羞的可爱。年少时的她正如所有处于花季时期的少女一样,无忧无虑,毫不拘束的思想也在文学的世界里放任自如。很多人都以为她是位感月吟风,悲悲切切的黛玉葬花式人物,其实不然,她的性格中所流露出的是一种率性而洒脱的不羁。又正是这种性格造就了她少女时期独特的气质与才情——   钟情山水,爱慕自然的她曾以欢快明朗的笔调写下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闲情逸致,也曾以多愁善感的笔调写下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爱花惜花。   不过好景不长,婚后不久李清照就与其丈夫分居两地,后来丈夫又病死在异乡。境遇的困苦转变了她的写作风格,曾经的美好不复存在,或是离情别绪,或是哀婉悲凉,亦或是凄美忧伤。于重阳佳节留下“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叹息,于轻舟之上吟出“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无奈,于深深凉秋唱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哀怨。独自一人,孑然一身,正如她所写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真实写照。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境况之下,她依旧笔耕不辍,以文字来诉说自己的凄惶。因而她后期的诗词尽管是处处流露出她沦落天涯的深沉的悲哀,但却也逼真性地重现了那个时代的凄惨场景。每首词甚至是每个字仿佛都经过了她的凝神提炼,悲叹却不落魄,感伤却颇典雅,尽显其卓越的才华。   其实,李清照的一生就仿佛是一场绚烂花事。不论是绽放还是凋零,似乎都在诠释着美学的意义。以诗词来诠释美学,就算是悲凉也是凄美的——   这大概就是她的诗词所带来的美学享受吧。   只可惜,彼年花事了。


作文《美学》(2)

或许有人觉得路边的风景赏心,漂亮的着装悦目;或许有人欣赏外在美,更有人赞赏心灵美。每个人对“美”的定义﹑概念不同:有人喜欢简单、微小、清新的美,有人喜欢壮丽的、雄壮的、富丽堂皇的美。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充满了美。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就充分诠释了这个主题——“美就在你身边”。

《开学第一课》分成了四个板块:“发现美” 、“创造美”、“传递美”和“和谐美”。每个板块的内容都很有震撼力,我的内心经受着一浪又一浪地冲击:“奥运冠军”、“航天飞行员”耀眼成绩背后的付出让我感受颇深;“最美司机”、“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让我充溢眼眶。而其中农民大叔刘大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热爱音乐,并且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一段水管、一个花生壳、一把木梳到他的手里,都能神奇地奏响音乐,他是那样善于发现生活的乐趣啊!其实我们不用惊奇,你也可以的。音乐是美好的,而发明创造更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在生活中只要善于发现,都能把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变得更美。

生活之美是无处不在的,而我们享受了大自然的恩惠,怎能不学会感恩?感恩也是一件美好的事啊!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孩子天天都要写感恩信,信中无非是一些小事,感恩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而学会感恩让他们异常快乐。拥有一颗会感恩的心该有多么幸福哇!感恩,会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会使我们更快乐,所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感恩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起早为家人做好丰盛早餐的妈妈,贪黑为人们方便的修车摊,清早为大家打扫街道的环卫工人……路边的一花一木、你住的房、你吃的午饭、你的工作职业……你身边周围的一切都是美的!学会感恩能让我们感受到世界更美好!我们不仅要感受美,还要传播美,让身边的人都感受到美。“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你会发现传播美也是件美事。

美在哪里?美就在我们身边,藏在你的心灵深处,只要善于发现,用心感受你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充满美的世界中。


作文《美学》(3)

我没有学习高深的美学,当然只能在此随拈错弹。

先拈来一个故事。

苏东坡与佛印开玩笑比输赢,他们互说对方各是什么。佛印说东坡是一尊佛,东坡说佛印是一堆牛屎。东坡满以为他赢了,然而他的小妹却说他彻底输了。小妹的话令人心服口服:东坡心里想到的是“牛屎”,嘴巴说出的是“牛屎”,眼睛看到的还是“牛屎”——从头到末整个儿都是“牛屎”——丑;而佛印心里、口里、眼里都是“佛”——从内到外全部是“佛”——美!

这就告诉我们美丑都在各人心里,把握了这点学问,我们就能很好地做人。美愿成就善心,善心成就真人,真人就是好人,好人自得其乐。否则,恰恰相反。

再拈来两句古诗。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这是杨万里极尽伤春之名句。其实一个人如果老是像杨氏这样没育“看花眼”,只有“愁”和“病”,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生活是真的,世界是实的,可它们又都是死的,只有人才是活的。我们怎能让死板板的东西主宰了活灵灵的人写巫好,杨氏的“名句”能从反面告诉我们,人要学会调节自我,把持心舵,学会乐观豁达、直面现实,学会欣赏和趣味思维,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爱。“愁”和“病”永远找不到美,只有“年年都带看花眼”,才能不断获得人生美学之真谛,才能经常扬起人生之风帆。

然后拈来现实生活中的三个凡人。

我有两户邻居,一户邻居有一位十四岁的小姑娘。小姑娘又黑又矮,再加上年幼时两下眼皮生疖子留下的两个大疤,面容哭笑难分,相当丑陋,当时人们戏称之为“两个疤”。可是由于她天真无邪,聪明伶俐,见事做事,见人帮人。现在我们都不叫她儿时留上的“两个疤”,而是人见人爱地褒称她为“一枝花”了。同时这“一枝花”也由于感受到了大家对她的'呵护和爱怜,而“开得越发鲜艳美丽”。另一户邻居住着七十多岁的大爷和大娘。由于儿时闹麻豆病没有好药,大娘全身都留下了麻豆坑洼。人说女大十八变,可她却越来越糟糕。后来她竟嫁上了当时我村唱大戏演小生出了名的美男子——我的大爷,并且这两口子自结婚到现在一直恩恩爱爱,和和美美。我问他们这是为什么?“外表不能决定美丽,互相欣赏互相取悦互相爱护才能铸造成美的永恒!”这就是我要寻找的答案。没想到竟是这平平凡凡的农家人给我提供了最实在最生动的美学读本……

美,方方面面,无处不有;美学,博大精深,无尽无穷。若说探讨,我还在门外。


作文《美学》(4)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何必追忆,往事当如风。”

这一句话是这部电影总结!

有人说:“影片中的朱笑天,唐小蝶,南宫燕……是你,是我,是衣着光鲜背后没道卑微的灵魂。本片的编剧和导演给了我们这样一份真实和平凡。平凡到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从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朱笑天对两个女孩同时产生的感情,南宫燕的可爱任性,酒保与风娘的“向钱看齐”,倒霉钦差的倒霉背运,南宫敖乌卡卡等人面对宝藏时的贪念……也或许是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我们都能在《十全九美》中发现似曾相识的某个人,它拉近了电影与观众的距离,让大萤幕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我也觉得是如此!

“梨花香,愁断肠,千杯酒,解思量”一句古词让我们有所伤感,这正是美学上的“伤感美”!

它这一部电影,以一喜剧开头,却换来一个悲剧的色彩。

是那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是那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

它有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一般规律等,这种是在我们美学的思想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