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读后感
柿子花开
2023-07-10 03:07:49
其它
其它

《无尽绿》没有让我想起我小时候读过的任何一本书。虽然我透过宋乐天描绘的清清江水想起了小时候故乡的河,想起了河上千百年磨损而把变得石面光滑的桥,想起了爷爷在世时候每年端午蒸粽和玻璃叶,大人们一掀开锅盖那一瞬间热气满溢的欣喜与甜蜜,想起了挂在脖子上小小的辟邪挂坠,和小朋友们比谁的小粽子更可爱,谁手上的五色线更精致出彩……但它更多的让我想起了现在的一些时光。每年春季出头,上海街头小巷便利店杂货摊上摆放整齐可爱的青团,嘉定加油站锅子里热气腾腾的蛋黄鲜肉虎头粽,傍晚和小伙伴一起回家,路边的老奶奶一面编织一面出售的鲜花,也果真如书中所言:栀子、茉莉和香兰,茉莉攒成手环,香兰用细铁丝凝成胸针挂环,寿命一周不到,美好而又伤感。每次买,那编花的老人就会低眉说谢谢,让人担心她们是不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赚钱。栀子偶尔还可以在路边的花圃里看见,高而茂盛的越过路人的头顶,妖娆别致地开放着,倒是摆脱了被人砍伐、握在手心的命运,但南方习俗与所爱的影子,依然可见。

我穿越了大半个中国,从北到南,来到上海这座城,周围杭州、镇江、嘉定、苏州、扬州……各种机缘巧合下,也一一造访过,南方的温暖与娇俏,在春与夏两季最是明显,那种满眼的青翠绿意和清纯水色,一直静静落在我心中,像是一面不说话的湖,却在《无尽绿》这本书中,轻声漫语,娓娓道来。宋乐天的文字是简洁质朴而又温暖禅柔的,带着陶渊明式的堪破与眷慕,把她生活中所有好的、美的、无法遗忘的东西,如水墨画卷般展示重现出来,她手里的笔和相机都更像是小小的紫竹狼毫,不沾染一丝城市的泥泞与铜臭,又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的矫造与挣扎,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盈盈一笑,分毫不差。看西北的风土人情散文图册,我印象深刻而又手不释卷的,是李娟的《冬牧场》,就像是对联工整精巧的另一面,谈到杭州与江南,我念念不忘而又忍不住和人絮絮叨叨推荐的,大概是这部《无尽绿》了。

国人大概无论说什么,都会谈到“吃”上去的。前两天看备受年轻人推崇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央视的纪录片,满目钟表石雕字画绢帛,栏目组还有闲情拍一幕修复师傅们打杏子、吃杏子的画面来,看得人口舌生津,活生生又演成了《舌尖上的中国》。金色落地的杏子,让我想起了《无尽绿》书里描写做青梅酱的篇章,十幅图片里,梅子由青色圆果变成玻璃小罐里金灿灿的酸甜果酱,笔者道:“吃完了午饭,我便不时舀上一勺,一会儿工夫,忍不住又舀一勺,差点就一次性吃了个精光。用‘食髓知味’来形容这种欲罢不能是再贴切不过的。”图文并茂,食色俱佳,你看,就是这样可恨,却又让你一面摸着咕咕叫的肚子,流着口水,欲罢不能地一页页翻看下去。

我但凡真心喜欢敬慕一个故事或一样东西,都不愿意絮絮叨叨说太多,和朋友推荐,知道他们会懂,也就拿着这本书,硬邦邦地杵在对方面前,说“很好看,你看吧”。好在他们也懂我,一面笑嘻嘻漫不经心地接过,回头到了他们家里,便能在书房案几上看见,书的侧面因为翻看磨损而微微变色,却比那些热热闹闹拿了书回家,喊着“真好看我回去就看完”,而后停留在架子上落灰的要好的多。好的书就像是《深夜食堂》里那家巷子里不起眼的老店,简简单单,过了夜深人静才挂起灯火,却依旧有络绎不绝的人光顾,这些人里有许多是我这样常来常往的老顾客,对某个味道某份记忆念念不忘,想要和人分享而又不善言辞,只能唯唯诺诺地拿着它往你怀里一塞:“很好看,你看吧。”还希望路过的你不要走开,因为店主是个很风趣可爱,而又美好温柔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