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价值(1)
人生的价值观是什么?是金钱?还是,还是什么有趣的事迹~~~~
我对人生是这样理解地:
只要活得自在开心就可以了恩~~~~~不对不对好要有那么百分之50的学习精神就可以了。
什么是价值(2)
星星在深邃的夜空划过,留给了后尘明亮的瞬间,蜗牛在老榆木边迟行,却以永不消褪的液线印证了它生命的价值----永恒。
清幽山溪,以其宁静恬美而受到诗人的倾心;悠悠山谷,以其深邃辽远,深为哲人看好。并非人前加上一个高等的修饰便比常人更有权威的说服力,但你瞧那乡田间老人会意舒心的笑不也正告诉我们永恒美于任何人的心目中吗?
曾喜爱一句歌词“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简简单单的一个生命轮回,不期光宗耀祖,不贪万心崇拜,只做绿叶间的一个陪衬,但求阳光的一缕轻柔。生命何其短,何必为名利、为钱财、为虚荣而喋喋不休?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生命之花很快凋谢去,在屈指可数的岁月里,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印象中还清楚地记得那句古话:“人无法选择怎样开始,却有权力支配自己的一生。”是希望登台亮般光祖耀宗,还是蜗牛爬坡般一步一步求得永恒的终途?
时光又转过了一个弯,匆匆的一天也将近半,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为名缰利锁,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向着虚幻捕风捉影,停一停吧!看看你身边的一木一草,看看你身边的一花一草,它们因宠辱而屈于萎靡,何曾因诱人而夸夸其谈。
或许闲看云卷云舒、闲听雷鸣雨奏只会是无知的人才会有的心境,或许在你眼中,只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才算是积极向上,但你忘了,忘了自己手中的老茧是岁月与汗水的结晶,忘了灿烂不会书写命运,而永恒却能填满生命的每一个空格。
生命的价值便在于此----永恒。
什么是价值(3)
幸福对于我们来说是随处可见的,那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想起“幸福”,就如一泓清泉渐渐涌上心头。
有一次,我在老家。外面有一块玉米地,地里长满了很深很深的草。大妈就让我去拔草。走到旁边一看,草非常高,把阳光都遮住了,里面一片漆黑,不时传来一阵阵地青蛙的叫声。我就一排排地地进去拔草。因为下过雨,土地很泥泞。所以很好拔。外面的阳光犹如母亲的手一样温柔。而在玉米地中央那光线却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所以我就不敢再进去了。我就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拔起草来。一排拔完了,外面就有一个小草山。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小路上堆起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小草山。拔完了,却把我累的大汗淋漓,望着这数十堆小草山,心却已释然。我通知了我大妈来背草。望着大妈那劳累的脸庞,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幸福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如此。
其实幸福就是舍己的贡献,热情地帮助;就是朋友间的友谊,岛屿间的桥梁。
什么是价值(4)
孩子是不会真正输在起跑线上的;输掉的,只能是家长的耐心、信心和平常心。那么关于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希望大家喜欢!
是人生的一个奇迹,也是人生的一个秘密。我们对于儿童的认知,远没有达到对外部世界、物质世界那样的程度;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正处在严重的危机之中。在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上千万留守儿童失去了父母的抚养和监护。另一个事实是,在绝大多数健全的家庭里,家庭教育的功能已被异化。在我们这个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时代,教育却被狭窄地等同为“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则被窄化为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又被扭曲为应试训练。其后果是,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学科教育的延长,家长异化为应试教育的陪练,抽空了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
让我们关注这样一个现象:与当今的许多家长不同,不少名人、伟人女的期望是相当“低”的。事实上,名人之后大多成为教养良好的平民和各种专门人才。
从公民教育的角度,陶行知将这一教育目标称之为培养“人中人”,以抵御追求出人头地、读书做官、做“人上人”的传统教育。遗憾的是,由于独生子女的现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不切实际的目标已经成为似乎是不应质疑、天然合理的“天下父母心”。然而,如果我们绝大多数人必为平民却不甘于做平民,自拔头发以离地,会有好日子过吗?做最好的自己,难道不是一个更切实可行的目标吗?
有人会质疑:如果甘于平庸,那么社会所需要的“精英”如何产生?我认为,真正的精英本质上不是狭窄的知识教育和应试竞赛的产物,也不会从远离社会和大众的、脱离生活和实践的、“高档豪华”的物质环境中产生。伟大寓于平凡的道理至今并不过时。只有在脚踏实地、关心大众的平民价值和平民生活中,才能产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爱心和悲悯心,具有正直、理性、坚毅、宽容、合作等基本品质,具有大思路和大智慧,能够担当和“弘道”的真正的精英。
许多家庭的失败教训,可以反过来揭示家庭教育的真正重要的价值。当孩子最终违法犯罪进入监狱、不堪重压进入医院,乃至误入迷途告别人世时,那些“失败的父母”往往痛悔不已,还原了最真实的愿望:上清华、北大,考试分数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只要孩子还活着、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只要孩子能够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的工作生活就行!这的确是家庭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对于孩童来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身体第一”并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热爱户外活动。喜爱户外活动、身体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也比较健康,这同样意义非凡。我们知道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讲文明有礼貌,团结合作,性格开朗,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强,“除了学习不好,什么都好”。他们这种开朗、乐观的性格是战胜应试教育挫折、自我疗伤的“秘密武器”,并将带给他们一生的好运,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此外,是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阅读和探究的兴趣。孩子在幼年与书结缘是一个重大事件。当一个孩子喜欢阅读、与书为友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好的儿童读物是孩子的“精神母乳”,会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影响孩子的终生成长。我们看到太多这样被考试所压倒的孩子,他们经常抱怨负担太重,没有闲暇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但是如果你真的给他三天时间让他自主安排,就会发现他其实没有自己想看的书、想做的事,除了做作业不知道做什么,精神上一片空白。
孩子的精神发展、人格成长还包括形成自己的这是今天最令家长苦恼的事了:究竟该不该让孩子上特长班学琴、学画、学英语、学奥数?如果不学,是否会“输在起跑线上”?艺术教育对性格陶冶、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是应当重视的。关键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和条件出发,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而非强加于人。逼一个爱画的孩子去学琴,不可能有好的结果。但是孩子无常性,爱好会变化,该不该逼孩子坚持下去?这需要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做具体分析,不宜笼统下结论。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一个家长能为孩子所做的,是提供尽可能宽松的成长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鉴别和认识孩子真正的爱好和习性,加以引导和培养。
另一个问题是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关于究竟几岁学英语才合适的提问,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陈琳教授说得好:几岁都可以,关键是符合儿童特点的,如在游戏中以儿歌、口语为主的学习。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和滋养他们的和好奇心。可惜的是,我们很多的早期教育恰恰是急功近利地以培养“小大人”为目标,以磨灭、摧毁孩子的童心和创造力为能事。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还有许多途径,不仅靠阅读和艺术教育,而且靠和同龄儿童的游戏和交往,靠走进和热爱大自然,等等。
1、世上没有坏孩子
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在一个优秀的父母眼里,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渴望被大人们认可、鼓励、赏识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鼓励越多,子女就越自信;反之,就越自卑。家庭中,父母切不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爱某个孩子,因为它最会让孩子从小产生心理阴影,且终会导致"社会排斥"。
2、要向孩子学习
人类学家玛格丽米德当年所描述的"并喻"(两代人互习的文化)和"后喻文化"(老一代向新一代学习的文化),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出生、成长在新的时代,对变化的时代有天然的适应能力。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媒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为此提出"以孩子为师",并倡议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其三,向孩子学习绝不意味着成人的幼稚,恰恰相反,它标志着成人的成熟与睿智。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又变为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他们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
可见,10岁到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的强化。他们渴望独立,又屡屡失败,常以苛刻甚至挑衅的目光审视父母和社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代际隔阂的原因是:一是由两代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差距引起的,二是两代人的知识、生活以及对新技术适应能力的差距引起的。
所以,如果孩子在10-20岁之间,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应当即质问或训斥,而应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为什么?经常这样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
4、尊重孩子的权利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家庭、社会生活的权利。也许,您看了这些权利会坐不住,这么小的孩子有这么多权利,谁还管教得了?其实一个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比一个不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更好教育,因为所有的儿童权利都在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当父母们尊重孩子的权利,并引导孩子珍惜自己的权利时,真正有益的教育才能开始。
5、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
心理学研究证明,在0--14岁的孩子中,弱智能儿童仅占1.07%,也就是说,98.93%的孩子不存在智力问题,存在的是爱不爱学、会不会学、勤奋不勤奋的问题。即使是1.07%的弱智儿童,经过适当的训练和热情的鼓励,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当您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的成果不理想时,请您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孩子也是非常愿意学好的,孩子有能力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这种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在挫折面前镇静下来。"坏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忌言。相反,您应当对孩子肯定地说:"你是个好孩子!"这是一种更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思想。事实表明,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6、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抱怨多于赏识的事实比比皆是,这正是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因为抱怨教育承认孩子间的差异,不允许失败,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差异扩大;赏识教育承认差异,肯定孩子间的差异,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结果使差异缩小、消失。
7、减少孩子的依赖
调查发现,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有责任心"的仅占45.9%,认为自己"做事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的仅占40.3%。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孩子的依赖性从哪里来的呢?一般来说都与父母的溺爱有关,父母包办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赖性越强。相反,父母如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大为减少。
8、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中特别注意对孩子过失的处理。一般说来,孩子有过失的时候,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所以,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让他承担责任,这是现代父母的真正爱心。
9、以群治独
不少独生子女有某种孤独倾向,尽管一人在家感到寂寞,却又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偶尔与人交往或参加集体活动,他们又表现得不自然,不投入,甚至不知所措。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相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什么是价值(5)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过于注重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突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构建了社会文明的大厦!!
什么是价值(6)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人生如月,盈亏有间。在人生短短数十春秋中,怎样才能找到生命的坐标、实现生命的价值,成为了代代人不懈探究的难题。然而,当庄子坦言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时,当岳飞高歌八千里路云和月时,当文天祥叹惋零丁洋里叹零丁时,答案已经不再迷惘。不错,人生在世,沧桑几许,幸福几何,为的不是虚幻的物质享受,而是能在历史长河中掬一杯水,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
回首千年,浩浩荡荡的汩罗河畔留下了一位智者远去的背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带着满腔的报国热情,屈原纵身一跃,在一片昏暗污浊的世界里,投下了闪亮的光辉。再弱的光也是黑暗中一把锋利的匕首。屈原正道直行,于污浊之中洗尽铅华,实现了生命的终极价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手执铜琶铁板叩出了生命的最强音。贬到黄州,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赤壁赋》。贬到苏州,他便吟唱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飘逸。面对苦难,他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好邪,他拣尽寒枝不肯栖,只留下了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潇洒。世事变迁,苏轼用那宽如大海的胸襟写下了生命最闪耀的价值。
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是要追寻生命的价值,找回灵魂之所在。只有努力地去追求,拼搏,你的人生才不会黯淡无光,你的青春才不会就此凋零。灿烂的生命之花只为那些不懈追寻其价值的.入而开放。李白的清俊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谭嗣同的慷慨激昂,鲁迅的明察秋毫,人生的方向有多种,人生的目标有多样,但不论沧海桑田,岁月更替,人生的主旋律都不会改变,那就是为人生的价值而奋斗。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趋行于人生的旅途中,你需要做的不仅是欣赏沿途奇妙的风景,更有寻求生命价值的伟人事业,茫茫世界,气象万千,总有一些东西要你去追寻,去铭记。
历史的长河无声地流淌,仍在诉说着那些催人奋进的故事……
什么是价值(7)
人生的考场上有不容犹豫的选择。在高压和紧张快速的险境中,选择做什么,更是对道德观念的考验。火场里的英雄王锋,三次出入火海,救下整栋楼居民的生命,自己却烧成了炭人。带血的脚印留下他奔跑的踪影,也记录下他在拯救时的决绝。在救人的瞬间,他有一个选择,是牺牲,还是平安。可是他没有犹豫,这个考场,是他自己选择进入的,且刚踏进去,就注定了他的成功。他用他一个人的生命,换取了整栋楼二十多个人的安然无事。这是他人生经历的最后一次考验,他走进了人生最后的考场。
人生的考场上有取舍,有质疑,我们总是需要给自己一个答案。舍去两院院长职位,守护在艾滋病孩童身旁,试图拼尽全力推翻歧视的郭小平校长;耶鲁毕业,回到祖国农村腹地,希望扶贫救困,报效祖国的村官秦玥飞。他们所递交的答卷,是出乎意料的选择。他们做了自己认为正确和伟大的事情,也自此造就了自己的不凡。
愿每个人在人生的考场上,都是自己的勇士。
什么是价值(8)
我这样描述,也许有人会首先跳起来,说我是怕死,胆小鬼。我承认,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人也会变得胆小起来,甚至于干起事来也许都会放不开手脚。死谁都会经过,有生也必定会有死。从一生下来开始,我们就开始面临死亡,也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任何的意外也都有可能轻而易举地剥夺掉它。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还会怕死吗?怕也得经受,怕也得来临,早来早了,晚来晚了。生命由时间,由机缘巧合安排的也不是在少数。问题的关键在于尊重生命,何为尊重,很难说。有人会说死得其所,死得有形象,有价值,方为正途。当然啦,这种死亡方式除了当烈士之外,好像目前还没有别的方式出现。而恐怖主义的策划者们也正是利用了当事人的这种当烈士,死得无愧于天地的想法而轻松地使他们送掉了自己的唯一。恐怖主义的行动者们是悲哀的,他们的悲哀就在于他们根本就不能成为烈士。他们剥夺的是无数个无辜的生命,还有无数个美满的家庭。他成为了真正的罪人,成为了人类史上的可悲。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首先,别人的生命也和你的生命是一样的,一样在接受着阳光的普照,清风绿水的滋润,他们的身体里也同样流淌着鲜红的血液。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怨有头,债有主。"别人强加给你的罪过应该由强加者本人来承担,而不是那些与你事不相联的普通老百姓。从这一点上来说,现在的恐怖主义也是得不到人心的。况且一个人可以抛弃自己生命的时候,其它的东西他为何不能抛弃呢?
每当我看到鲜活的生命付之东流时,我的心中也就会莫明地涌出一丝伤悲来。
歌颂生命不仅是现代人的任务,更应该成为一种非常的共识。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未来的文明世界肯定会少了争斗。多了团结,少了邪恶,多了善良。在整个地球还未被淡蓝的海水淹没时,请尊重我们的生命,也请尊重别人的生命。冥冥中的天意无法阻挡文明社会的进步,更无法阻挡善良的脚步。人类由野蛮进入了半文明,再由半文明进入真正的文明,这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虽然每一个脚步也都会是很漫长。但我还是坚信,万屈不挠的人类会到达那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