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甄选8篇)
岁月静好
2024-03-13 06:41:06
其它
其它

阳春白雪(1)

人太过优秀,就会孤独;人太过出众,就会寂寞。

悬崖上的古参,珍贵却无人采集,只能孤守在石缝里;雪山上的雪莲美丽,却无人欣赏,只能在寒风中颤抖;月宫中的嫦娥令人向往,却只能在悲凉中痛苦;伯牙琴艺高超,却无人能懂。他们让人迷恋、令人神往,使人仰慕,却遥不可及不,让人望而兴叹之。

《阳春》、《白雪》是极其着名的曲子,却只有极少人会唱,不是他不好,是无人能懂。才高志洁的人自然会让心胸狭窄心生妒忌,朋友自然很少,他们如万丈山崖上的胜者,高处人自然很少,有几个能懂他们的作品,理解他们的人呢?皇上万人之上,也是万人之上的孤独,他的意思几个人能懂呢?才能与之匹配的人很少,更不用说性格合拍的知音了。

既然技高志洁,难免承受孤独。

不了解他们的人以为他们孤傲冷漠,其实他们活出了真性情,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尽情畅游而已,不愿趋炎附势,也不愿委屈求全。他们悠然自得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懂的人始终不懂,所以真正的好是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纵然作品不通俗,了解、追捧的人很少又如何呢?何不忘却得失,自己开心就好。

艺术最高境界是孤寂的,曲高和寡是必然的。

就以中国画为例,绝好的东西初始能欣赏的人不多,需要时间,真正的雅俗共赏很难,齐白石做到了,黄宾虹却没做到,就以徐渭来说他的《墨葡萄》能看懂的人不多,书法《青天歌》能接纳的人也很少,但这些东西往往是中国书法国画的闪光点。

大师们的东西不是不好而是不懂欣赏,“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所以曲高和寡又如何?孤家寡人又如何?他们活出了自我,大家都在按自己的志愿生活,路不同罢了,不能说谁不对,正是这些才子高人,使文化更加不凡。

大智不众,何惧一人,何惧孤步!


阳春白雪(2)

走进上海博物馆的二楼,仿佛踏入艺术的殿堂,一股神秘而又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幅中外经典画作所透出的沧桑、典雅、活力跟灵气,使我油然而生敬意。

手指滑过一幅幅佳作,目光与画“意”相遇,心随大师而涌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仿佛让我置身于古代繁华的闹市;徐悲鸿的奔马犹如带我驰骋在千里的原野上。“蒙娜丽莎”的微笑,“向日葵”的花瓣,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郑板桥的劲竹……大师笔下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无一不使我胸生爱意,心神荡漾。

艺术有雅俗之分,高雅艺术就象那阳春三月的白雪,我想说——我爱“阳春白雪”

与高雅艺术为伴,是我的最爱。

手里握着价格不菲的门票走进大剧院,坐在宽敞的音乐大厅,贝多芬的交响曲、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一首首迷人的音乐和着观众的心,牵引着观众的灵魂一起奏响,这一时刻是多么的美好。我常常在思考,是什么让我对音乐如此痴迷?我想应该是音乐的魅力使然吧,音乐有着一股特殊的韵味,音乐中融有作者的情感,融有作者对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等生活万象的诠释,当听众与之产生共鸣,就会沉醉其中吧。

文学也是我的心爱,常常忙里偷闲,沏一杯香茗,或躺在床上,或拿只小凳坐在树下,手捧心仪的作品,细细品尝,读到特别喜欢的地方,有时禁不住朗诵起来,这种感觉真是无与伦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我对文学我尤其钟爱《红楼梦》。《红楼梦》代表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所展示的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以及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让读者对它的兴趣一直不减,对它的研究一直不断,整部书都散发着神秘的气息,人们一直在努力解开书中的一个个“谜团”也正因为它的“谜团”太多,所以才铸就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我对《红楼梦》的喜爱,可能也缘于这个原因吧。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与高雅艺术为伴,它能滋养你的身心,修养你的品行,陶冶你的情操,引领着你感受生活,享受人生。当今社会,很多人对物质生活孜孜以求,对低俗的东西趋之若骛,而与高雅艺术的距离是越来越远。对这些人我只是想说:也许在物质生活上我还不够富有,但我宁可牺牲物质上的利益,也不愿舍弃艺术,因为我的精神世界少不了它。林逋“梅妻鹤子”苏轼“侣鱼虾而友麋鹿”而我将一生与艺术为友。我爱“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3)

啊,下雪了!就在刚才那一刻钟。

当我和孩子还站在课堂上的时候,雪就开始下了,明显感到了教室里骚动不安。往求知若渴的目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仿佛哪个小伙伴勾魂似的呼叫自己去玩那超级惊险和刺激的游戏。

我知道那是雪捣的鬼,抬头望见窗外,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窗子上立刻也下起了花瓣雨。

铃声骤响,奔涌若逃,教师里立刻剩下我呆若木鸡、怅然若失,随后也紧跟孩子拥到走廊上。

雪啊,那是白色的精灵,飘飘悠悠,落在了微雨过后的湿润的地上,眨眼间踪影全无。如同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快走到人们的面前,将要表演那旷世的舞蹈时,忽然藏在大人的身后,死活也拽不出来。

唧唧喳喳、指指点点,洋洋自得、哈哈大笑,走廊上成了世界上最华丽的看台,台上的观众成为最有热情和激情的拉拉队,他们要在这里评判一场罕见的雪之舞、冬之恋、冰之赛。

一个孩子伸出手,惊喜地捕捉上苍赐予的珍贵礼物。走廊下的校园里,蹦满了欢腾的孩子。这个课间可真热闹啊,一个个小书迷这个时候都走进了漫天的飞雪中;一声声清脆的童音,鸽哨般回荡在上空。窗外,不绝于耳的是孩子的笑声。这个世界如果没有这些将会黯然失色,感谢雪,更感谢比雪可爱的小精灵,他们将这个春天抚弄得生机勃勃、热闹非凡。

雪花飘啊飘,在人间寻找着落脚的家。有的落在孩子忽闪忽闪的睫毛上,让孩子成了快乐的小顽童;有的落在苍松翠柏上,立刻搭建起了鳞次栉比的雪塔;有的落在高楼上,让高楼立刻变成了典雅的美人。

雪花落啊落,粉装玉砌、银装素裹、山舞银蛇、原驰蜡像…..这些雪的美景都将滚滚流入我的梦乡。

虽然即将消失,但却给我们带来了新春的希冀和祝福。望着眼前的一切,我赶紧按下了快门,将短暂定格为永恒。

“孩子是没有看过这样的雪了”,在记忆里搜索了很久,我敢这样肯定地说。至少这个暖冬我们未曾和雪相约。今天不期而至,简直乐快了孩子,惊呆了行人。

雪啊,你是我千年期待的情人么?思绪再次回到了很多年前。

那个童话般的童年。乡村的早晨万籁俱寂,窗外的雪将黎明映得通亮如昼,只有时钟的指针安慰着我焦灼的催促。窑洞里温暖极了,妈不时从屋外哈着气进来。吃完热乎乎的饭,我便朝着学校的方向奔去。

一路上都是都是影影绰绰赶着上学的孩子,寂静的早晨给惊醒了。起先除了咯吱咯吱的声音,余外什么也听不见。接着这种声音大了起来,洁白的雪毯上引上一双双可爱脚印。很多时候我都不忍心破坏这样厚厚的的雪被子,小心地走过,仍要回过头来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冬天是孩子的世界,我们堆雪人、掷雪球,溜滑冰、吃冰凌。不停地跌倒,又不停地趴起。跌倒了怎么也不疼,因为厚厚的雪是一床温暖的棉被,因为厚厚的衣服将我们装扮得像个小熊,笨拙地在雪地里爬来爬去,可爱地样子常常会引来妈妈忍俊不禁的责怪。

今天的孩子可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了,因此,雪儿飘飞,他们也翩翩起舞,陶陶欢蹦。欣赏着眼前的一切,我悄悄地为他们期盼,愿这样的日子再多些、再浓些。

雪啊,请不要停下你拥抱大地的深情的吻!

好一场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4)

轻柔的,掉在心头,像白纱,拂过那道略有些明媚而疼痛的殇……

——题记

风,有些刺骨,带着漫天的雪,遮住朦胧的视野。落在手心,融为一滩水,像渗入皮肤的寒椎,刺痛了鲜活的心脏。有点熟悉,似乎似曾相识……

是雪后的阳光,温暖怡人。踩着积雪,行走在山间小道,半坡的那里,是我的目的地。或许我从未想过,雪是纯洁的,也是黑暗的;或许在这一天没到来之前,我曾是如此喜欢她;或许这是一个难以割怀的冬天,带着痛感带着泪,让我铭记心间!她,轻柔的落下,为半山点缀了美。我踩着轻快的步伐,哼着小曲,笑着跑上半山。我看着那座小木屋,心中充满了喜悦。可是……

它,是我的朋友,一直灰色的狼狗。童年并不热闹,一个人常常仰望天空,盼望着妈妈的归来。是它,陪伴身侧,在无声中给予我安慰。我喜欢和它在雪地里奔跑,和它嬉闹着,在身后的雪地里留下不同的脚印。一切,是如此美好而又安详。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妈妈回来了,可是它却不见了……我哭着寻遍了所有我们去过的地方,直至绝望地坐在雪地里哭泣。

那一天,妈妈说:“狗太麻烦了,你叔叔把它送去半山了,你可以去看它,不过明天作文再去。”那一刻,我承认我的心里雀跃起无数开心,阳光明媚,百花争艳!

可是,当我推开那道破旧的小门时,没有熟悉的'犬吠,没有热情的拥抱。我呆了,忘了冰雪的严寒,跌坐在小屋门口——眼前,是熟悉却又陌生的毫无生机的尸体,冰冷得,刺痛了鲜活的心……那一刻,我尝到了什么是死亡,什么叫无尽的冰寒,什么叫生离死别……泪,划过脸颊,我颤抖着伸出手,再一次抱着它,无声的哽咽着。

雪漫天飞扬着,飞扬着,我伸出手,第一次,厌恶这无暇的洁白……我甚至问:“为什么?你这样残忍?”风对我说:“别伤心,它会在另一个世界,默默看着你。”但愿如此美好,风带着他对我的思念。

很久,我无法接受的冬天,渐渐走了,再不见雪的踪迹,正如它临走时消失不见的生命。它走了,残忍的卷走了我曾拥有的所有的快乐。

直至渐渐长大,见了太多生与死的交替,看着雪后初阳的明媚,时间治愈了伤,雪融为春水,一切回归平静,我享受着漫天飞舞的空灵,却发现——遗忘了太多太多……

如果有一片雪花可以捎去我的思念,我想告诉它——谢谢那些不离不弃的日夜谢谢你让我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谢谢你,小雪!

——后记


阳春白雪(5)

今年的阳春三月,并没有往年的鸟语花香、凉风习习,而是下了一场鹅毛大雪。

雪是那天黄昏开始下的。雪花晶莹剔透、洁白如玉,既像天公派出的天使,又像广寒宫桂树落下的玉叶,纷纷扬扬,漫天飞舞,宣告着精灵的到来。这雪花从天空中悠悠落下,就像满天白色的蝴蝶在迎风起舞,宣泄着激情,宣泄着青春,宣泄着短暂的生命,把生命中最靓丽的地方展现在人间。雪花欣喜地闪耀着,好像晶莹的絮片洒在大地上,孕育着新春,孕育着新的生命,它等待着柳树发出新芽、土地钻出翠绿的小草;它等待着听到第一声鸟鸣、等待着小兔子踏在草尖……这样,它就可以安然睡去了。

雪,还在下着;风,还在刮着;风雪中的人们,还在艰难地行进着……

第二天早上,雪已经停了。房屋外面,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树枝上覆盖着薄薄的雪纱巾,地面上则铺着厚厚的雪被,就连低矮的灌木丛,也用雪巧妙地把自己装饰成了美丽的白珊瑚……

雪花,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欢乐。看,许多南方小朋友都置身于雪地之中,惊叹于北方之雪的美丽、梦幻;而北方小朋友们则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地玩起了打雪仗、堆雪人。打雪仗的人们搓搓已经被冻得通红的手,弯腰从地上捡起一把雪,揉成一团扔向对方,对方也捡起雪球进行还击;而堆雪人的人们先搓两个大雪球,当头和身子,然后七手八脚地给雪人做装饰物:帽子、围巾、纽扣、铁桶、大枣、萝卜……不一会儿,一个可爱顽皮的小雪人就出现了。总之,雪地上一片欢腾。

这,就是阳春三月下的大雪,那么柔美,那么优雅,令人深深地陶醉……


阳春白雪(6)

走进上海博物馆的二楼,仿佛踏入艺术的殿堂,一股神秘而又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幅中外经典画作所透出的沧桑、典雅、活力跟灵气,使我油然而生敬意。

手指滑过一幅幅佳作,目光与画“意”相遇,心随大师而涌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仿佛让我置身于古代繁华的闹市;徐悲鸿的奔马犹如带我驰骋在千里的原野上。“蒙娜丽莎”的微笑,“向日葵”的花瓣,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郑板桥的劲竹……,大师笔下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无一不使我胸生爱意,心神荡漾。

艺术有雅俗之分,高雅艺术就象那阳春三月的白雪,我想说——我爱“阳春白雪”!

与高雅艺术为伴,是我的最爱。

手里握着价格不菲的门票走进大剧院,坐在宽敞的音乐大厅,贝多芬的交响曲、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一首首迷人的音乐和着观众的心,牵引着观众的灵魂一起奏响,这一时刻是多么的美好。我常常在思考,是什么让我对音乐如此痴迷?我想应该是音乐的魅力使然吧,音乐有着一股特殊的韵味,音乐中融有作者的情感,融有作者对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等生活万象的诠释,当听众与之产生共鸣,就会沉醉其中吧。

文学也是我的心爱,常常忙里偷闲,沏一杯香茗,或躺在床上,或拿只小凳坐在树下,手捧心仪的作品,细细品尝,读到特别喜欢的地方,有时禁不住朗诵起来,这种感觉真是无与伦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我对文学我尤其钟爱《红楼梦》。《红楼梦》代表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所展示的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以及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让读者对它的兴趣一直不减,对它的研究一直不断,整部书都散发着神秘的气息,人们一直在努力解开书中的一个个“谜团”,也正因为它的“谜团”太多,所以才铸就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我对《红楼梦》的喜爱,可能也缘于这个原因吧。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与高雅艺术为伴,它能滋养你的身心,修养你的品行,陶冶你的情操,引领着你感受生活,享受人生。当今社会,很多人对物质生活孜孜以求,对低俗的东西趋之若骛,而与高雅艺术的距离是越来越远。对这些人我只是想说:也许在物质生活上我还不够富有,但我宁可牺牲物质上的利益,也不愿舍弃艺术,因为我的精神世界少不了它。林逋“梅妻鹤子”,苏轼“侣鱼虾而友麋鹿”,而我将一生与艺术为友。我爱“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7)

轻柔的,掉在心头,像白纱,拂过那道略有些明媚而疼痛的殇……

风,有些刺骨,带着漫天的雪,遮住朦胧的视野。落在手心,融为一滩水,像渗入皮肤的寒椎,刺痛了鲜活的心脏。有点熟悉,似乎似曾相识……

是雪后的阳光,温暖怡人。踩着积雪,行走在山间小道,半坡的那里,是我的目的地。或许我从未想过,雪是纯洁的,也是黑暗的;或许在这一天没到来之前,我曾是如此喜欢她;或许这是一个难以割怀的冬天,带着痛感带着泪,让我铭记心间!她,轻柔的落下,为半山点缀了美。我踩着轻快的步伐,哼着小曲,笑着跑上半山。我看着那座小木屋,心中充满了喜悦。可是……

它,是我的朋友,一直灰色的狼狗。童年并不热闹,一个人常常仰望天空,盼望着妈妈的归来。是它,陪伴身侧,在无声中给予我安慰。我喜欢和它在雪地里奔跑,和它嬉闹着,在身后的雪地里留下不同的脚印。一切,是如此美好而又安详。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妈妈回来了,可是它却不见了……我哭着寻遍了所有我们去过的地方,直至绝望地坐在雪地里哭泣。

那一天,妈妈说:“狗太麻烦了,你叔叔把它送去半山了,你可以去看它,不过明天作文再去。”那一刻,我承认我的心里雀跃起无数开心,阳光明媚,百花争艳!

可是,当我推开那道破旧的小门时,没有熟悉的'犬吠,没有热情的拥抱。我呆了,忘了冰雪的严寒,跌坐在小屋门口——眼前,是熟悉却又陌生的毫无生机的尸体,冰冷得,刺痛了鲜活的心……那一刻,我尝到了什么是死亡,什么叫无尽的冰寒,什么叫生离死别……泪,划过脸颊,我颤抖着伸出手,再一次抱着它,无声的哽咽着。

雪漫天飞扬着,飞扬着,我伸出手,第一次,厌恶这无暇的洁白……我甚至问:“为什么?你这样残忍?”风对我说:“别伤心,它会在另一个世界,默默看着你。”但愿如此美好,风带着他对我的思念。

很久,我无法接受的冬天,渐渐走了,再不见雪的踪迹,正如它临走时消失不见的生命。它走了,残忍的卷走了我曾拥有的所有的快乐。

直至渐渐长大,见了太多生与死的交替,看着雪后初阳的明媚,时间治愈了伤,雪融为春水,一切回归平静,我享受着漫天飞舞的空灵,却发现——遗忘了太多太多……

如果有一片雪花可以捎去我的思念,我想告诉它——谢谢那些不离不弃的日夜谢谢你让我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谢谢你,小雪!

——后记


阳春白雪(8)

手指滑过一幅幅佳作,目光与画“意”相遇,心随大师而涌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仿佛让我置身于古代繁华的闹市;徐悲鸿的奔马犹如带我驰骋在千里的原野上。“蒙娜丽莎”的微笑,“向日葵”的花瓣,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郑板桥的劲竹……,大师笔下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无一不使我胸生爱意,心神荡漾。

艺术有雅俗之分,高雅艺术就象那阳春三月的白雪,我想说——我爱“阳春白雪”!

与高雅艺术为伴,是我的最爱。

手里握着价格不菲的门票走进大剧院,坐在宽敞的音乐大厅,贝多芬的交响曲、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一首首迷人的音乐和着观众的心,牵引着观众的灵魂一起奏响,这一时刻是多么的美好。我常常在思考,是什么让我对音乐如此痴迷?我想应该是音乐的魅力使然吧,音乐有着一股特殊的韵味,音乐中融有作者的情感,融有作者对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等生活万象的诠释,当听众与之产生共鸣,就会沉醉其中吧。

名师点评:

作者对高雅艺术的热爱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达出来。作者思路开阔,联想广泛,选材自由,文章内容丰满,富有意蕴,语言优美,语句富有诗意。恰当的引用,大大增强述志明理的力度;排比的运用,增强了气势,更显作者语言功力之不菲。

文学也是我的心爱,常常忙里偷闲,沏一杯香茗,或躺在床上,或拿只小凳坐在树下,手捧心仪的作品,细细品尝,读到特别喜欢的地方,有时禁不住朗诵起来,这种感觉真是无与伦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我对文学我尤其钟爱《红楼梦》。《红楼梦》代表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所展示的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以及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让读者对它的兴趣一直不减,对它的研究一直不断,整部书都散发着神秘的气息,人们一直在努力解开书中的一个个“谜团”,也正因为它的“谜团”太多,所以才铸就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我对《红楼梦》的喜爱,可能也缘于这个原因吧。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与高雅艺术为伴,它能滋养你的身心,修养你的品行,陶冶你的情操,引领着你感受生活,享受人生。当今社会,很多人对物质生活孜孜以求,对低俗的东西趋之若骛,而与高雅艺术的距离是越来越远。对这些人我只是想说:也许在物质生活上我还不够富有,但我宁可牺牲物质上的利益,也不愿舍弃艺术,因为我的精神世界少不了它。林逋“梅妻鹤子”,苏轼“侣鱼虾而友麋鹿”,而我将一生与艺术为友。我爱“阳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