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与义(精品5篇)
轻轻的想念
2024-01-17 00:50:19
其它
其它

利与义(1)

学生的一收一据,众人的一贬一赞,孔子的一喜一怒。穿越时空的沉思,跨越千年的警钟:要理智对待利与义。

利是义的衡量。道德仿佛是一架天平,义在这头,利在那头,义有了利的衡量,道德的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在危难与道德交锋的那一刻,吴菊萍用她那双脆弱的双手,毫不犹豫的托住了高楼坠落的幼童,她选择了道德,她就选择了义,而那双手也因此骨折。她没有像常人一要把利与义划清界限,她同时选择了利,于是她接受了“最美妈妈”的表彰,更是接受了重金的酬谢。对此人们的看法不拘一格,而我认为利本应是义的衡量,吴菊萍的选择已是毋庸置疑。利与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关系仿佛是权力与义务,行了义何畏收利?难不成要像做了坏事那般“息事宁人”?

把捡到的贵重物品交到市政府,这在中国实在是件极其平凡的小事。既不需要大张旗鼓的表彰,也不需要失主的酬谢与款待。然而,爱国青年杨立在德国却有这么一段经历: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为了让他领回一枚奖章和500欧元的奖金,竟发动了百名警察寻找。镇长曾郑重的告诉杨立,奖金可以不在乎,但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善举的尊重。是啊!行多大义收多大利,利是义的衡量,那衡量的背后不正凝聚了整个社会对善举的认同和尊重吗?

利是义的鼓励。道德仿佛是一株鲜花,义是花朵,利是徐徐的微风,义有了利的吹拂,道德的芬芳才得以发扬。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收购届“最高科学荣誉奖”。我不清楚跨越千年的“接受”是否还会迎来众人的一片唏嘘?只是倘若孔圣人可以再度点评,定还是只褒不贬。因为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养活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养活了亿万的世界人口,这个奖项对他来说受之无愧。更何况,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是对千千万万个有才之士的鼓励和号召,是对善举的传承和发扬。

雅典运动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的运动员,这件事引起了众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然而重奖效应却在中国与此同时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它不仅激励了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更让“善举”的火炬一再传承——中国女排集体捐款慈善机构,球员明星签名售衣募捐活动等屡见不鲜。这便是对义与利最好的诠释,对道德最好的发扬。

跨越千年的沉思,穿越时空的警钟。流水化开春来也,心中自存清澈透明的流水,又哪怕是世间之利。理智对待利与义,让道德之花绽放四季。


利与义(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下面给大家分享利与义议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利与义议论文1

朋友的种类可以分为义友和利友,这两种朋友乃人生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朋友群,或者说生活圈,彼次共同构建出人生精彩的篇章,绘制出人生精彩的画卷。义友和利友是人生的必须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生存生活所必要的。

义友与利友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无可厚非,也没必要回避其存在,是一种生活中所必备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生活的“圈子”,“圈子”里的成员主要以朋友为主,而所谓的朋友又可主要分为义友和利友两种。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利益和诉求,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必需获得自身以外的帮助与支持,为了彼此间的利益需求,这些人共同建构出一定的圈子,相互帮助共同达到各自的目的,此乃利友;为了共同的志趣、爱好、理想彼此走到一起的人,称之为义友。

利友之间以利益需求为纽带,失去了利益的支撑,彼此间的关系就显得苍白无力,这样的关系经不起时间的洗礼,更是无法经得起考验;而义友之间,不存在利益的瓜葛,彼此之间名利意识淡泊,是一种比较单纯的社会关系,彼此间的往来不为利益所驱使,却能经得起岁月的洗礼与考验。

人为了工作、生活、爱好、理想、志趣和利益必须与社会成员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构建出“朋友圈”,朋友之间到底属于那种类别的朋友,每个人各自心中都会有定位。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地,要想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或者某种利益的诉求,就必须借助外在的力量,结识、结交并团结一定范围内人,并与之发生密切的联系,为的是达到日后或相当长的时间内合作共赢之目的,这类朋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利友。

利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或者说相同、相近的利益关联,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的平衡或利益的满足,营结而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利友之间始终以利益为前提,利益是维系彼此关系的联接点或核心,一旦失去利益的关联,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一切皆会烟消云散,失去了利益的制衡,利友之间的关系就会因之消逝。

义友则是一种相对比较单纯的社会关系,这样的人彼此之间不为利益所驱使,维系其关系的核心在于共同的人生观、志趣、理想,它们之间的交往没有名利意识,名利对于他们来说显得淡薄。义友之间没有强烈的物质及利益意识,以情致为主导,不为时空、地位等外界因素所影响,彼此之间几乎是心有灵犀、心照不宣,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心领神会。

做什么事情都能密切配合。义友是一种稀有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色会关系,俗称知己。因为稀有与难得,所以古今常有人慨叹,人生难得一知己,知己显得极其珍贵。

义友之间彼此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得益彰,相互付出又毫无怨言,无怨无悔,无所保留,是社会生活中的一朵奇葩,为众多文人志士所推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桃园之交……字里行间无不透漏出一定的信息,他们无不以义字开始和结束,成为古今传颂的佳话。

利与义议论文2

学生的一收一拒,众人的一贬一赞,孔子的一喜一怒,穿越时空的沉思,跨越千年的警钟。无不在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利与义。

利是义的衡量。道德仿佛是一架天平,义在这头,利在那头。义有了利的衡量,道德的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在危难与道德交锋的那一刻,吴菊萍用她那双脆弱的双手,毫不犹豫地托住了从高楼坠落下来的幼童。她选择了道德,选择了义,那双手也因此骨折。她没有像常人那样把利与义划清界限,在选择义的同时也选择了利,接受了“最美妈妈”的表彰,更接受了重金的酬谢。对此人们看法不一,就像孔子对他的学生行为的评价一样。我认为利本应是义的衡量,吴菊萍的选择是毋庸置疑的。

利与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关系仿佛是权利与义务,行了义何惧于收利?难不成做了善事要像做了坏事那般“息事宁人”?

把捡到的贵重物品交到市政府,这在中国实在是件极其平凡的小事,既不需要大张旗鼓地表彰,也不需要失主的酬谢和款待。然而,中国青年杨立在德国却有这么一段经历:在他做了这么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后,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为了让他领回奖章和500欧元的奖金,竟发动百名警察寻找他。镇长郑重地告诉杨立:奖金可以不在乎,但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是社会对善举的尊重。是啊,行多大义得多大利,利是义的衡量。那衡量的背后不正凝聚着一个社会对善行的认同和尊重吗?

利是对义的鼓励。道德仿佛是一朵鲜花,义是那花朵,利是徐徐的微风,有了利的吹拂,道德的芬芳才得以发扬。

千喜之年,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接受了500万元的最高科学荣誉奖。我不知道这跨越千年的接受是否会迎来众人的一片唏嘘?我只知道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养活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养活了世界亿万人口,这个奖项对他来说是受之无愧。更何况国家之所以设此奖项是对千千万万有志之士的鼓励和号召,是对善举的传承和发扬。

跨越千年的沉思,穿越时空的警钟,流水化开春来,心中自存清澈透明,又哪怕是世间的利。正确对待义和利,让道德之花绽放四季。

利与义议论文3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的大多是这样的说法,君子重义不见利、施恩不图报、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等。在义于利的交锋中,咱们民族一贯视义为荣,瞅利为耻。也正因为此,历朝历代涌现了不计其数的大爱无私之人,他们以自己的光风霁月般的义举绚烂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天空,凭自己的拯弱扶贫的精神温暖了千千万万颗悲冷的心灵。这些不计回报的馈赠,这些挺身而出的义举让我们活着有意义、有方向、有力量。因此孔子的弟子奋不顾身下水救人后收取贵重酬谢引来大大家的纷纷议论,也在情理之中。但孔子对他弟子的这种行为却大加表扬。

孔子的态度为什么总与大家相反呢?因为他明白,义而不利,行而不远。对一个人而言,实现一项义举一件善行,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多做一些,不间断地做下去。毕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空间,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权利。非功利的行善仗义,付出精力与财力,内心固然得到了慰藉与充实,人格与灵魂因为无私无悔而变得饱满而鲜活。但人终归是社会之人,他不免受制于现实中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绝不能苟求一个人总是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也正是由于这种牺牲和奉献使得许许多多的人视行善举义为畏途,从而他们只是感动感激只是钦佩敬仰,却不效仿不加推广。

如果在可能的情况下,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成一些有识人士,也包括那些在别人的善行义举中获得利益和受益人,能够主动且真诚地对善行义举的实施者给予合适的回报,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因为自己的本不图报的行为获得了精神与物质的补偿,让他们真正的发现,自己的行为与其说是帮别人帮助社会不如说是在帮自己,是在为自己为亲人为社会积蓄生活的美好,惟其如此,有爱有善之人就会更加努力地去施爱使善,他们不会再有后顾之忧或世薄之叹,让义行能够得到精神或者物质的回报,对此,政府机构有责任去建构一种机制,形成一种常为规范,始以规范,终以风俗。

我们要让好心人有好报,这样好心人才会层出不穷,义善之行才会蔚然成风,我们发自内心地赞同咱们传统的义利价值观,重义轻利,但我们不排斥利。我们更欣然地接受施恩之后的回报。只有这样,这些神圣而美好的品行,才能光而大之,才会使我们明白什么叫高贵什么叫做伟岸!


利与义(3)

当我说出我要当世界首富,拥有花不完的钱时,妈妈严厉地呵斥了我。的确,这个梦想真是不切实际且低俗。好像只是小孩子异想开天的幻想,真的连梦想都算不上。我也不知我怎会说出如此荒唐之话。

我对于利益金钱的态度,算不上爱财如命,也算不上视钱如粪,毕竟我只是12岁而已,对这钱财之物的理解更是肤浅。

不过,有一点我还是明白的,在利与义之间选择,必然是义最为重要,因为它可能是一个人的道德,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尊严,怎能是区区金钱二字可以相提并论的,无可比性。我有时倒是挺想回到战争年代的,我是否是一贪生怕死,爱财如命之人?如果想到国家有难,就自会把利益看的很轻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是正道来的钱,当然是要视之如宝,不能挥霍无度。很多事情一扯上利益、金钱、地位,就显得低俗,实际上,这也是人之常情,恐怕没几人真是其一切外物为不顾,一心为国为民的。不过若真是这样,我自是钦佩的很,若有顾忌,也是正常。在正确的途径上多些钱财,好像没什么罪过。

再者,世界首富不是钻入钱眼,钱也不是只能用来挥霍,可以造福百姓,救灾济民。就像这次疫情,钟南山院士奔赴一线救治病人,当然伟大,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敬仰;马云虽算不上世界首富,但为武汉捐赠了11亿元,为什么网上没有赞扬马云的?因为大家认为他的钱已经多到花不完的地步,捐钱是应该的。但这样想的话,钟南山院士有一身好医术,不也理所应当站出来抗疫吗?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应该,马云的钱也不是天上掉的,这也是义,祖国有难,竭力相救。

利与义,在义的前提下可以求利,但万不可抛义而取利。


利与义(4)

利与义议论文1

朋友的种类可以分为义友和利友,这两种朋友乃人生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朋友群,或者说生活圈,彼次共同构建出人生精彩的篇章,绘制出人生精彩的画卷。义友和利友是人生的必须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生存生活所必要的。

义友与利友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无可厚非,也没必要回避其存在,是一种生活中所必备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生活的“圈子”,“圈子”里的成员主要以朋友为主,而所谓的朋友又可主要分为义友和利友两种。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利益和诉求,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必需获得自身以外的帮助与支持,为了彼此间的利益需求,这些人共同建构出一定的圈子,相互帮助共同达到各自的目的,此乃利友;为了共同的志趣、爱好、理想彼此走到一起的人,称之为义友。

利友之间以利益需求为纽带,失去了利益的支撑,彼此间的关系就显得苍白无力,这样的关系经不起时间的洗礼,更是无法经得起考验;而义友之间,不存在利益的瓜葛,彼此之间名利意识淡泊,是一种比较单纯的社会关系,彼此间的往来不为利益所驱使,却能经得起岁月的洗礼与考验。

人为了工作、生活、爱好、理想、志趣和利益必须与社会成员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构建出“朋友圈”,朋友之间到底属于那种类别的朋友,每个人各自心中都会有定位。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地,要想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或者某种利益的诉求,就必须借助外在的力量,结识、结交并团结一定范围内人,并与之发生密切的联系,为的是达到日后或相当长的时间内合作共赢之目的,这类朋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利友。

利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或者说相同、相近的利益关联,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的平衡或利益的满足,营结而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利友之间始终以利益为前提,利益是维系彼此关系的联接点或核心,一旦失去利益的关联,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一切皆会烟消云散,失去了利益的制衡,利友之间的关系就会因之消逝。

义友则是一种相对比较单纯的社会关系,这样的人彼此之间不为利益所驱使,维系其关系的核心在于共同的人生观、志趣、理想,它们之间的交往没有名利意识,名利对于他们来说显得淡薄。义友之间没有强烈的物质及利益意识,以情致为主导,不为时空、地位等外界因素所影响,彼此之间几乎是心有灵犀、心照不宣,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心领神会。

做什么事情都能密切配合。义友是一种稀有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色会关系,俗称知己。因为稀有与难得,所以古今常有人慨叹,人生难得一知己,知己显得极其珍贵。

义友之间彼此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得益彰,相互付出又毫无怨言,无怨无悔,无所保留,是社会生活中的一朵奇葩,为众多文人志士所推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桃园之交……字里行间无不透漏出一定的信息,他们无不以义字开始和结束,成为古今传颂的佳话。

利与义议论文2

学生的一收一拒,众人的一贬一赞,孔子的一喜一怒,穿越时空的沉思,跨越千年的警钟。无不在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利与义。

利是义的衡量。道德仿佛是一架天平,义在这头,利在那头。义有了利的衡量,道德的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在危难与道德交锋的那一刻,吴菊萍用她那双脆弱的双手,毫不犹豫地托住了从高楼坠落下来的幼童。她选择了道德,选择了义,那双手也因此骨折。她没有像常人那样把利与义划清界限,在选择义的同时也选择了利,接受了“最美妈妈”的表彰,更接受了重金的酬谢。对此人们看法不一,就像孔子对他的学生行为的评价一样。我认为利本应是义的衡量,吴菊萍的选择是毋庸置疑的。

利与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关系仿佛是权利与义务,行了义何惧于收利?难不成做了善事要像做了坏事那般“息事宁人”?

把捡到的贵重物品交到市政府,这在中国实在是件极其平凡的小事,既不需要大张旗鼓地表彰,也不需要失主的酬谢和款待。然而,中国青年杨立在德国却有这么一段经历:在他做了这么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后,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为了让他领回奖章和500欧元的奖金,竟发动百名警察寻找他。镇长郑重地告诉杨立:奖金可以不在乎,但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是社会对善举的尊重。是啊,行多大义得多大利,利是义的衡量。那衡量的背后不正凝聚着一个社会对善行的认同和尊重吗?

利是对义的鼓励。道德仿佛是一朵鲜花,义是那花朵,利是徐徐的微风,有了利的吹拂,道德的芬芳才得以发扬。

千喜之年,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接受了500万元的最高科学荣誉奖。我不知道这跨越千年的接受是否会迎来众人的一片唏嘘?我只知道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养活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养活了世界亿万人口,这个奖项对他来说是受之无愧。更何况国家之所以设此奖项是对千千万万有志之士的鼓励和号召,是对善举的传承和发扬。

跨越千年的沉思,穿越时空的警钟,流水化开春来,心中自存清澈透明,又哪怕是世间的利。正确对待义和利,让道德之花绽放四季。

利与义议论文3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的大多是这样的说法,君子重义不见利、施恩不图报、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等。在义于利的交锋中,咱们民族一贯视义为荣,瞅利为耻。也正因为此,历朝历代涌现了不计其数的大爱无私之人,他们以自己的光风霁月般的义举绚烂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天空,凭自己的拯弱扶贫的精神温暖了千千万万颗悲冷的心灵。这些不计回报的馈赠,这些挺身而出的义举让我们活着有意义、有方向、有力量。因此孔子的弟子奋不顾身下水救人后收取贵重酬谢引来大大家的纷纷议论,也在情理之中。但孔子对他弟子的这种行为却大加表扬。

孔子的态度为什么总与大家相反呢?因为他明白,义而不利,行而不远。对一个人而言,实现一项义举一件善行,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多做一些,不间断地做下去。毕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空间,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权利。非功利的行善仗义,付出精力与财力,内心固然得到了慰藉与充实,人格与灵魂因为无私无悔而变得饱满而鲜活。但人终归是社会之人,他不免受制于现实中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绝不能苟求一个人总是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也正是由于这种牺牲和奉献使得许许多多的人视行善举义为畏途,从而他们只是感动感激只是钦佩敬仰,却不效仿不加推广。

如果在可能的情况下,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成一些有识人士,也包括那些在别人的善行义举中获得利益和受益人,能够主动且真诚地对善行义举的实施者给予合适的回报,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因为自己的本不图报的行为获得了精神与物质的补偿,让他们真正的发现,自己的行为与其说是帮别人帮助社会不如说是在帮自己,是在为自己为亲人为社会积蓄生活的美好,惟其如此,有爱有善之人就会更加努力地去施爱使善,他们不会再有后顾之忧或世薄之叹,让义行能够得到精神或者物质的回报,对此,政府机构有责任去建构一种机制,形成一种常为规范,始以规范,终以风俗。

我们要让好心人有好报,这样好心人才会层出不穷,义善之行才会蔚然成风,我们发自内心地赞同咱们传统的义利价值观,重义轻利,但我们不排斥利。我们更欣然地接受施恩之后的回报。只有这样,这些神圣而美好的品行,才能光而大之,才会使我们明白什么叫高贵什么叫做伟岸!


利与义(5)

有两个人结伴登山,突然遇到寒冷的天气,加上饥饿疲惫,使得其中一人不支倒地。另外一个虽然也累得难以支持,但是为了救自己的朋友,拼全力终于把朋友背下了山。而也正因为他背负一个人,使自己充分运动,才免于被冻死。

当我们助人的时候,常在无形中也帮助了自己。助人是义,助己是利。但二者却常常是统一的。就像故事中的助人者,如果当时他没有救人之心,只一味顾自己,那么最终可能二人都落得冻死的命运。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有个渔夫救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决定报答他。他承诺无论渔夫要什么,他都会给他弄来。渔夫是个善良的人,但他的老婆很贪心。她逼迫渔夫一次次向金鱼索要更多的东西。金鱼愤怒了,大海愤怒了,当老太婆提出要做海上霸王,让金鱼服侍她时,金鱼什么也没说游走了。最终,贪心的老太婆又回到了原来贫穷、落魄的生活。

渔夫救了金鱼,这是义,但渔夫的老婆不能挟义索利。金鱼知恩图报也是义,但它不能无限地满足贪婪的要求。在这个故事中,义最终变质,蜕变成纯粹的利,让人鄙弃。而贪婪的惟利是图的老太婆也终于得到了惩罚。